近期教会人物(III&IV)
IV. 近期教会人物
三十六 席胜魔 (公元1835-1896年)
三十七 穆勒 (George Muller公元1805-1898年)
三十八 慕迪 (D.L. Moody公元1837-1899年)
三十九 戴德生 (Hudson Taylor公元1832-1905年)
四十 卜维廉 (William Booth公元1829-1912年)
四十一 范妮?克罗斯比 (Fanny Crosby公元1820-1915年)
四十二 剑桥七杰
四十三 孙大信 (Sundar Singh公元1889-1929年)
四十四 宋尚节 (公元1901-1942年)
四十五 王载 (公元1898-1975年)
近期教会人物(III)
三十六 席胜魔(公元1835~1896年)
(兼具秀才的中国戒毒名牧)
名如其人
这名字真的有点奇特古怪,但它的择取却是极其深意的,因为“胜魔”两字道出了他信主后的生活方向,那就是运用基督的力量和大敌魔鬼争,过得胜的基督徒生活,而当我们在认识了他早期的生平以后,更会惊讶主改变人生命力量的伟大。
害怕死亡
胜魔原名子直,是山西省平阳府临汾县人,出身书香富家。由于父亲老年得子,子直又活泼聪明,所以很得宠爱。然而年轻的他,已对“死”有莫名的恐惧,且常思索死后的问题。附近山上的阴森古庙,里面有两尊凶恶的泥塑偶像;山下城隍庙中陈列十八层地狱所受的酷刑;俱使他毛骨悚然,夜里常发恶梦。死亡的恐惧随他的年纪与日俱增。
寻求解决
子直十六岁已结婚,并中秀才。由于他胆子大、方法多、有决心、有口才、具判断力,还有一个暴烈的性情,自然成了村人敬畏的领袖。可是,年少得志的子直,心里仍不快乐;发妻早死,又无儿女,使他在哀痛之余,更感到人生的虚幻。虽尽读孔教经典,既不能解答生死的困惑,他又转往释道两教上寻求指引,结果仍是劳而无功。可悲的是他在道教的长生术下,弄得体羸气衰,壮志消沉。
命危得拯
鳏居十年后续聚李氏,谁知她又早逝。致再娶梁氏,才得终身唱随。在工作忙碌之下,他染上鸦片烟瘾。荒废事务,更一病不起。在气断后,他清楚觉得自己的灵魂离开身体,忽闻一带有权柄的大声音命令他回去,于是又回到棺内尸身,稣醒过来,病也渐去。惟烟瘾仍捆锁着他。
毒祸肆虐
鸦片的毒害不单摧毁子直,也摧毁山西省人民。那里的人在厚利的诱惑下,即使自己不抽大烟,也不管死活地把原来盛产五彀的肥田沃土改种罂粟。子直身受大烟之害,对于引进毒祸、残害中国同胞的洋人,心中恼恨不已。眼对遍植毒品的田地,更是感慨万千。
危机化转
华北五省大旱,灾情惨重。苦难迫使人寻求天?及雨师龙王等搭救。当然是毫无效应,人们悟到菩萨无用,祈求之声变为埋怨谤渎之言。这时有西人传教士李修善和德治安两人被派去赈灾,劝说人们敬拜真神,求神赐下大雨。几个月后,甘霖普降。李氏进一步作善后和广传福音的工作。为了争取些对社会影响力极大的士大夫,他决意采取以基督教要义作悬赏征文的办法,把福音单张,书籍及征文的章程一并派给赴省应考的秀才们。那次子直虽然没有应考,却从兄长那里得来所派发的资料。他一面痛恨洋人,一面冀望赢得奖金以解贫病之困。在旁人的怂恿及矛盾的心情下,他着手细读那份资料和有关书籍。秋夜执笔凝思,他确切感到有一种非常力量与他同在。
得交灵友
征文共取录四名,评判结果,子直和朋友得了前三名——文章都是他作的。得奖人必需亲身领奖;子直勉强前往见李氏,却在这次的会面中认定李修善是正人君子,疑虑尽释,并欣然答应作李氏的教师,教他中国的四书五经和作文章。
为工作的方便,子直也翻阅新约,并且渐渐感到这是一本神的启示,也体认到耶稣是唯一的神,披上肉身为人。他终于忍不住双膝跪地,以痛悔的心,恳切的信心,接受这位为他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为救主,为他的神。子直的生命就有了奇妙的改变,他充满了快乐和希望,在人前承认基督,并要求参加李氏家中的早晚祷会。
烟瘾释放
子直的灵程,并非一路平坦。他明白烟瘾是魔鬼用以捆绑他的锁炼,便决定停吸,甘受诸般苦楚。当痛苦到了最高峰时,他认识到这不但是肉体的搏斗,而且是灵命的争斗。他反复宣告自己宁愿戒烟而死,决不愿意犯罪而活。当他明白的只有圣灵的帮助才能克服撒但的缠绕时,就俯伏在地,恳求圣灵搭救。果然,生命与力量好像潮水般涌入他的灵魂里,痛苦解除,精神顿然充沛。以后子直救治有烟瘾的人时,总是把自己所体验并行之有效的方法告诉他们。
蒙神呼召
戒烟后的子直安静地以真纯的信心和诚摰的顺服,祈祷等待圣灵的浇灌。神果然照祂的应许行了,并且随着而来的是向子直作明确的呼召,要他向中国的同胞传福音。
基督化生活
然而当他回家时所作的见证却惹来家人和村民不少的议论。他耐心地说服妻子,烧掉家里的偶像,以后不再烧祭偶像之物。为表示他的彻底性,改名胜魔,受了水礼,声明不休妻,不纳妾,言行处处显出温柔和平:又教家里的妇女认字,使他们可以读圣经,并向她们讲述神的道理。他又接了继母回家,与多年失和的兄弟修好。在他积极的口传力行下,许多人都因他的好行为而信服主道。一次更因他禁食祷告,赶走附在妻子身上的邪鬼,使村人改拜真神,妻子也自此成了基督徒。胜魔不辞劳苦,为主得人,常应邀前往别处讲道。遗憾的是在一次处理教外逼迫的事上,倚靠人力而不仗神,使信徒冷淡退后。幸好认识到扬净稗子的教训,以后办事就越发合乎神旨。此外他又常进城与传教士讨论,不断在生活中实践神的话。不但撤去家中一切灵牌,更铲平自己田中的罂粟烟苗,戒吸旱烟水烟,并禁止家人吸食。于是村民都爱戴他,公推他为村长,又答允他所提出的不上庙拜偶像的要求,好让他连任此职三年。
多结果子
后来他一面开药局,一面布道。一次为了要解救信主的范洪年,设立戒烟局,并自行制戒烟药,竟得成功,从此志决广设戒烟局,助人戒烟,传讲主道,此亦成为胜魔终身事业。设局传道的事工由山西扩展到陕西、河南和直隶(河北)三省,共四十五个分局。席胜魔为爱他的主在救人身体与灵魂上鞠躬尽瘁,实在是值得传扬的美事呢!
三十七 穆勒 (George Muller公元1805~1898年)
(信心的伟人)
穆勒?乔治于一八?五年生在德国普鲁士的一个村落里。他父亲是个收税员,为了使穆勒将来有个安稳舒适的生活,于他十七岁那年,就决定把他送到哈雷大学去读神学,预备将来当牧师。但那时穆勒尚未重生,仍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虽曾几次许愿,立志要放弃他的罪行,用功求学,但只倚靠自己的能力去做,结果毫无收效,且比以前更堕落。到他二十岁时,在一个家庭聚会中,他终于得到了重生,开始过着读经,祷告,追求圣洁的?灵生活,并羡慕为主作见证。最可贵的是他那怕是最小的事,也带到主面前祷告,就是在每天读经灵修中,他也是以祷告的态度来读神的话语。同时神也在他心中施行恩典的大工,终于他愿献身为主传福音。一八七二年他到伦敦进入一间传道机构办的训练学院学习,并在假期周游传主的道。一八三?年与格罗夫斯小姐结婚。在往后的日子中,他常常为神所赐的太太感恩,因她能与他在各种环境中都同心合意地事奉神。他们夫妻每日同心合意的祷告,不但是婚姻幸福延长的秘决,更是这位信心伟人工作之推动者。
从开始传道,他便在属世生活的需要上单单仰望神,过着信心的生活,他主动放弃教会给他的薪俸,只放一只箱子在门口,让人自由奉献。而且决意不使人知道他是否需要。单单让主知道。有时他们手头只剩下几角钱,有时甚至穷困得不名一文,除了台上摆着面饱干外,再没有钱多买一点其它食物,但他们心中仍充满了喜乐,充满了信心,以神的信实为粮。确实,穆勒在他日记中亲自见证说:主从未有一餐不赐营养的食物给我们。他也从不欠债,因为圣经说:“凡事都不可亏欠人。”(罗十三:8)
所以他要买甚么必须用现款买,有几次他们没有足够的钱交房租,只有专心依赖神,至终神又赐给他们,叫他们能按时把租金交清。
一八三四年穆勒创立了“圣经知识协会”,目的是为了从经济上支持圣经学校和主日学的教师,售卖圣经及送赠款给国外传道者。
但是穆勒的一生主要是奉献给贫苦的孤儿。因为当时英国那些贫民区的儿童过着非人悲惨的生活。许多儿童甚至从五岁就开始工作,而且每天工作十几小时。为此穆勒感到该凭着对神坚定的信心,来创办孤儿院,藉此向人见证,我们的神乃是过去、现在,以后永远活着的神,是永远信实、可靠、垂听人祈祷的神。穆勒以荣耀神的名为动机,自己虽不名一文,但他单借着信心的祈祷,不求助于任何人,便创立了第一间孤儿院。盼望能藉以使贫苦的孤儿得着温饱,并带领他们认识神,使他们得着救恩,能过着离罪敬畏神的生活。
为创办孤儿院,穆勒所付出的最大代价便是信心的祷告,首先他寻求神的心意,直到清楚明白这事是出于神为止。神借着诗篇八十一篇第十节告诉他:“你要大大张口,我就给你满足。”他把这节经文作为神的应许,求神赐下房屋、一千镑钱、及工作人员来照顾孩子,虽然开始时只收到十先令,但他充满了信心,神所赐特别的力量,因他感到这是属神的事。因此当他还没凑到够租房子的钱时便着手工作了,相信神会亲自供应这些孤儿的需要。真的,主感动弟兄姊妹们陆续供应孤儿院所需的金钱,家俱,日用品等,更有弟兄姊妹坚决不领薪金而用在这将要成立的孤儿院服务。有个姐姐本以做女工的微薄收入勉强养生,且体弱多病,但当她得到一笔遗产时,她竟把所剩下的一百镑钱全然奉献给主,交给孤儿院,而自己仍然过着从前那种生活,穿着破旧的衣服,静静地做着女工。她与穆勒交通时说,她是依照主的话做的,“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太六:19)“你们要变卖所有的,赒济人。”(路十二:33)主就这样凭祂的信实和大爱,供足了孤儿院一切所需的。
一八三六年四月第一间孤儿院正式启用,次年就建起了第三间孤儿院,每天吃饭的有九十人,而主日学学校有学生三百五十人。因此他祷告说:“主啊,?仆人真是一穷二白,但只依赖?,对万人因?夸耀,不要使我蒙羞受辱,不要使人说,那都是徒有热心的,终归一无所有。”神对孤儿院的供应有祂的各种方法,有时神许可孤儿院的经费达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因为神喜欢人向祂求。每遇到这种情况,穆勒和同工们对神的信心不仅无减反而有增,神也每每垂听他们的祷告,使他们在急需中立即得到供应。有无数次早餐后便没有午餐的钱,但到午餐时,主又供应足够一百人以上的需用。而穆勒不让任何人知道孤儿院的缺乏,只不断地借着信心的祷告告诉主,神彷佛每天早晨都观察他们的仓库,按他们所需的来供给。一天有一对夫妇去参观孤儿院,他们认为必定是有充足的经费才办得到这样大的机构,而得到的回答是:“我们的经费存在一间永不破产的银行里——天上。”
从一八四六年至一八七?年,穆勒陆续为孤儿院建造五座房子,收养二千孤儿。七十年中他的信心经常受严重的试炼,但神从不使尊重和依靠祂的人羞愧过。穆勒除了负责孤儿院及圣经协会的工作外,他还到世界各国传道。确是一位信心的伟人。
三十八 慕迪 (D. L. Moody公元1837~1899年)
(美国著名的布道家)
在美国芝加哥有一间世界闻名的慕迪神学院,它就是用来纪念在一百年前,蒙神重用的一位布道家——慕迪。
慕迪的祖先是清教徒,住在麻省,他在一八三七年诞生,四岁时父亲就逝世,家境贫穷,但他的母亲宁愿双手操劳,也不愿把九个孩子送给别家寄养,她所倚靠的,是看顾孤儿寡妇的真神。他既有这样的慈母而感到家庭的可爱,就从母亲学到呼喊神,和守信诺的美德。他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长大以后讲道时常有文法上的错误,但是他甘愿把自己无条件的献给神,所以能蒙神大大使用。
童年的他,个性粗犷、倔强、喜欢开玩笑,也很骄傲自负,做学徒时就想做一个赚十万元的成功商人,在波士顿上主日学后信主,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他为了要发挥自己对商业上的活力和热忱,就去到芝加哥,做售鞋员,整天奔路,到处拉拢顾客,生意兴隆,后来成了鞋店老板,但神叫他舍弃生意,赚“得人如鞋”的工作。
开始时他一方面邀请青年人去聚会,又参加探访,散发单张,另一方面自告奋勇地请求教主日学。但是校长说他们只有十六个学生,竟已有十二个教员,如果他想教的话,就得自己找一班学生。于是下一个主日,他从街上找十八个“野孩子”。把他们交给别的教员以后,自己到外面再去多找,他买一匹小马,每主日骑马出去请学生参加主日学,有人叫他傻瓜,有人钦佩他的热心,他在这件事上表现出“拉扶”的天才。
后来慕迪和二个助手,用市政府的大会堂办自己的主日学,还是请街头孩子合作,其中有一长大以后做了芝加哥邮政局长,最后做美国陆军总司令。他们为预备聚会须要打扫,在他认为这和管理学校一样的是为神忠勤。他的学生增到一千五百人,他有了新教员,他不怕坏孩子,有一个十五岁的“蛮牛”,爱吵闹捣乱,被他抓到小房间锁上门,重重的教训一顿,这孩子后来很快地信了主耶稣。有一个学生的哥哥听说慕迪影响他的家人信主,写信恐吓要把慕迪痛打一顿,想不到回家时染了伤寒, 慕迪却去看他,结果化敌为友。他遇过很多类似的事,起初喜欢主日学人数多,但后来则着重于他们的得救。林肯当总统之后,曾去参学,并给学生们恳切的训勉。
在慕迪教主日学的时候,他还同时经商,后来内心起了重大的挣扎,他决定放弃商业,全力服事神,第一年全年收入虽然很少,他毫不后悔,宁愿抛弃每年数千元的进款,去过清贫的生活,好从事主日学和青年会的新事业,使之日后影响力巨大。当然这和好内助爱梅的劝告与帮助分不开的,爱梅是慕迪的主日学同工,她劝慕迪走窄路,生性好静,忠贞而漂亮,婚后住在简陋的屋里,不但不埋怨,并多方安慰其夫,说明世上幸福非金钱华屋,默默帮助写信管帐,从不出风头,难怪慕迪离世前轻声对她说:“你是我的好妻子。”可见慕迪一生是如何爱其妻子。
由于信主的人数激增,贫苦的初信者去华丽的教堂感到不自然,所以就成立固定的礼拜堂。他虽在百忙之中,从不忽略个人布道,每天起码对一个人讲耶稣。有一天夜晚,他问一个靠在路灯杆上的人是不是基督徒,这人发怒握拳想打他,叫他休管闲事。想不到三个月之后,这人在寒冬早晨找他,说自己想做基督徒,因为从那夜之后,他内心一直没有平静。
美国发生南北战争,就是林肯发动解放黑奴的战争时,他去到军队里面,向士兵传福音,因为这时战死的人很多,使他既感到救人灵魂的迫切,又收集了许多故事,对将来讲道大有帮助。战事平息以后,他访问病人,筹建青年会堂,以及许多通讯事务,使他一天没有五分钟时间安静准备讲章,所以感到心灵困乏,后来因他夫人患病,医生嘱他们作一次海上旅行,他们就访问英国,会见大布道家司布真,和信心度日的莫勒先生,而得极大的帮助。他从一位儿童布道家一连数日讲约翰福音三章十六节得到启示,立志每晨四点钟起?祷告,读圣经,以神的话为一切能力的泉源。从英国得新灵力回来后,发觉福音信息虽大有感力;如果配上动人的音乐唱出,就像红花绿叶,相得益彰。他蒙神重用,神也给他预备一位音乐家孙盖与他同工,有一次在他讲“好牧人”的信息时,孙盖把火车里偶尔拾起来的一首圣诗,从心中配上曲谱立刻唱出,成为著名的“主寻亡羊”歌,使许多会众感动,悔改信主。孙盖本在政府任高薪之职,后辞去职务,用全部时间在聚会里唱诗服事主,吸引很多人来听道,成了美国宗教史中最光荣的一页。他觉得教堂所用的诗集和他们使用的不同,就想出版自己的诗集,起初出版商不肯发行,但他自己出钱印刷,以后销路奇佳,赚到百万美元,他本可受之无愧的取用,但让别人用来在芝加哥建造一间礼拜堂。
虽然他已经蒙神重用,仍有三位虔诚的姊妹代祷,提醒他需要圣灵的能力,他谦卑的追求,在出席圣经会议时,他说:“这世界还在等待着神寻找一个肯完全奉献给祂的人,好借着他行出奇事。”他好像以赛亚一样的说:“主阿,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在他离世以前说:“当你们看到报纸上慕迪逝世的消息时,不要相信,因为那时我是跨进永生不死的住所,带有一个不被罪沾污、并像主耶稣一样的荣耀身体。”
三十九 戴德生(Hudon Taylor公元1832~1905年)
戴德生是中国内地会的创造人。他自一八五三年来华直至卒年,倾其毕生于中国福音事工。他对神绝对的顺服和信靠,给内地会的建树和中国教会的产生,带来神丰富的祝福。
戴德生出生在英国约克郡。他尚在母腹时,父母已将小孩奉献给主。做婴孩时,父亲就天天抱着他,跪着向神祷告,小孩稍长,父母教他每日读经祷告,德生学会每日早餐前与黄昏时,走入自己房间去单独亲近神,发觉这是快乐的秘诀。德生自幼就常听父亲和爱主的朋友讲论海外布道,尤其是当时四万万人民的中国之需要,父亲感叹地说:“我们为甚么不派传道人到中国去?这么多的民众,精明强干博学的民族该成为我注意的目标啊!”全家屡读巴彼得的书《中国》。此事深深印在小德生的心里,也就在彼时,他立志要来中国传道。
十七岁时,戴德生清楚得救。他渴慕追求主,要报答主的大恩。在一次祷告中,一种庄严深刻的感觉终于临到,他知道他的奉献已蒙悦纳,神的同在极其真切,他俯伏在地,心中充满对神无限的畏惧,又感到无限的喜乐。同年,他里面清楚神的呼召,忍痛舍弃爱情,坚决到中国去传道。
戴氏一生对神绝对顺服,在最危难时仍不失信心。一八五九年,亦即他在中国布道的第七年,帕克医生因要事回英国,将宁波的医院和门诊转交给戴德生。戴德生经过恳切祷告,清楚神的旨意,那工作不是帕克的,乃是神的,所以就凭着信心,挑起重任,医院里充满了病人,门诊很拥挤,面对此局面,戴氏之苦不言而喻,帕克留下的经费只够一月的开支,戴德生有限的款项也快用完,可是接挤始终不来。终于,他们打开了最后一袋米,并且消耗得很快。戴德生镇定而满有信心地说:“主帮助我们的时候近了。”全院职工病人均拭目以待。果然,米未用完之前,一封信到了,里面附着一张五十英镑的支票。赠款的柏迦氏远在伦敦,一点也不知道医院濒临断炊,神感动他,将钱及时供应医院。
戴氏对神信心之大,正如他言:“既抓住祂的信实,我们就可以进入中国内地各省;抓住祂的信实,我们就能面对各种困难与危险,而操必胜的信心....作成神的工。”一八七六年九月,准备进入中国内地未闻福音之九省,几乎是不可能,然而,戴德生却带八名宣教士复去中国,拓展内地工作。当时中英关系紧张,许多人劝他作罢。有人说:“恐怕你一到中国,就要回来。至于派人到遥远省份,更是谈不到。”戴氏顺服神的感动,照原计划搭船往中国。尚在途中,李鸿章和英国驻华大使在烟台签订条约,准英国侨民在中国境内任何地方旅行或居住。“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戴德生因着信,早知神必为们打开福音方便之门。
戴氏对神的爱亦体现在他对中国失丧灵魂之爱上。他初来华时,常遭地痞流氓之欺凌,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别人都有枕头的地方,但是戴德生游行布道,遭人歧视拒绝,甚至不得不夜宿街头庙前。为要方便传福音,他不愿别人之误会和轻视,毅然改着中装染发蓄长辫。一八六六年,扬州的绅士反对西人住在本城,他们诬陷戴氏及其同工,鼓动一群地痞流氓闹事。暴徒冲入他们的住处动武,李德教士为救戴夫人,眼被一块砖击伤,戴夫人从二楼跳下,捽伤脚,流很多血,女秘书跳楼时伤了左臂。他们的东西几乎被抢光。戴氏去请来官兵,暴徒才离开,但官兵一走,暴徒又至,如此几番,受尽煎熬。事过后,戴德生和大家满心感谢,因为被算是配为主耶稣的名受辱。一点无报复之心,也不要求赔偿,只盼望早日再回扬州传福音。那怕性命受威胁,都不能动摇他向中国人传福音的心志。
确实,他把生命也为中国舍了,他的子女中,有二男二女在中国夭折,他的爱妻亦病死于中国。他并不是不爱惜幼嫩的子女,他并不是忍心让爱妻积劳成疾,乃是他的心为内地无数未得救的灵魂所焚烧。
基于这焚烧的爱,戴德生创办了中国内地会。内地会并不在基督之名已被传开之沿海城市传福音,而要深入内地,叫没有听见的人得知神的救恩。在经济上,戴氏坚持不求助基金,不向人募捐。他说:“出来遵行神的命令,做神的工作,仰赖神的供应。你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加给你们了。”他的信心是大的,神给内地会的祝福更大。戴氏第一次从英国回中国时,带来二十二位男女宣教士同工。不到九年,内地会已在中国设立了五十个教会,训练了不少中国同工。到他离世的一年,内地会宣教士已增至八二八名,散布中国十八个省份,北至蒙古,西至西域,西南至云南。信而受浸者达二五??人。由于戴德生在各国的演讲,美国、德国、瑞典、挪威、瑞士、芬兰、意大利等国均有宣教士响应及加入。戴德生给内地会;带来极大的祝福,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内地会宣教士继承戴氏遗风,多不畏艰难,工作深入穷乡僻壤,给中国教会带来莫大的祝福,传道者屡以万计。戴德生以他牺牲的爱,为中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神的信心和对中国教会的卓越贡献,永垂教会史册,为后代信徒之表师。他的一生证实了他的名言,“假使我有千磅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假使我有千条性命,决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
四十 卜维廉 (William Booth公元1829~1912年)
(救世军的创造者,穷人的挚友)
在一八二九年四月十日,英国诺汀汗的一个贫穷家庭中,诞生了一个婴儿,名叫卜维廉。他在十三岁辍学,到一间“当铺”做六年学徒;生活和工作都在贫民窟中,穷困与悲惨跟那里的人结了不解之缘,他在当铺等于靠穷人的不幸而赚钱,所以令他痛这一切。
由于他常与一位和蔼可亲的表兄接近,而表兄当补鞋匠,是得胜的基督徒,他便随他去循道会听道。在他父亲死时,他体会到人有永远不死的灵魂。究竟怎样生活?怎样面对死亡呢?他明白为今生与来生,必须与神有好的关系,不是守一些教条,而是要离弃一切的罪,过基督徒生活,更要极力救人灵魂,不恋世俗,大胆地为基督作见证。
他和朋友带一张椅子去平民区街头布道,使那些听众从这个十七岁的青年口中,知道耶稣的爱是非常真实。他也带一些衣衫褴褛的穷孩子去教堂听道,那知牧师叫他们坐在别人看不见的位置上。这使他非常痛心,也在他心里撒下创立救世军的种子。
学徒生活结束后须找工作,但他等了一年都没有成功,幸得一位后来成为救世军军官的同情者所支持。那时循道公会闹分裂,他应其中一班改革派之聘,担任三个月的短期工作,那知就在他讲道时遇见一位和他志趣相投的少女,尽管他毫无经济基础,但因双方的了解与同情,终于结为夫妇;他夫人后来成为他事业上的良好助手。婚后他们同心合意地事奉主。他妻子除了写:论“妇女工作” 的小册以外,也应邀讲道,因为她服从天上来的启示。她吁请会众要被圣灵充满,追求圣洁。
他把内心对神的热爱,以及劝罪人悔改,接受主耶稣的热忱完全倾倒出来,有时精疲力尽,他妻子用同情、信心,和祷告支持他,所以持续好几个星期的聚会都挤满了会众,教堂中有二千人,门外还有几百人。布道会结束时,他举行一次爱筵,劝大家除去一切拦阻,让圣灵作工,使更多灵魂可以得救。他后来请祷告的人组织一个旅行队,聚会前在街头唱诗,短讲,警告罪人,并邀请人参加聚会,所以救世军后来有露天布道的工作。
由于新循道会总议会不同意他专做布道的工作,他乃凭信心而辞职,寻求神的带领,进入那些从未踏入教堂的群众之中, 一家好似过帐棚的生活,飘流无定,有时经济缺乏,他们曾租戏院,马戏场等地布道,后来去伦敦贫民区工作,那里多文盲,有堕落的妇女,生活邪恶,正是神要他拯救的失丧之人。他邀请一批助手,组织一个“基督徒复兴会”,在三年内成立十三个布道所,并出版自己的刊物。在他需要一个总部时,有位慈善家愿负担费用,但要求布道团照他的意思做,这使他体会到其中的阴险。因为神的工作、靠神的方法与供给,乃是绝对的原则。他拒绝之后,神也确使他买下一个市场作总部。
一八七八年,这布道团健全成长,有三十六位传道人,他们庆祝十三周年纪念时,认为自己是攻击恶势力的武装军队,在草拟报告中,他把“基督徒布道团是悔改工人所组织的一支志愿军”之中的“志愿”二字改为“救世”,大家一同庄严肃穆的起立表示赞同,他的夫人并制定红蓝黄三色的军旗。红色代表主所流宝血,蓝色表示圣洁,黄则表示加力的圣灵之火。别人以开玩笑的方式称他为这军队的“大将”,他起先怕被误认为太自负大胆,但别人认为这是名符其实,因为军队需要统帅,现在的救世军都穿着制服,有军阶之分,但不是属世的军队,也不作属血气的争战,乃是像主耶稣一样,背负十字架,与属灵的恶魔战争。
救世军工作的开展,魔鬼就耸动许多人大肆攻击。例如:英国酒商因许多人信耶稣而自动戒酒,曾有酒馆老板想贿赂救世军女军官,请他们向别处工作而未能成功,就从楼上向他们泼水;还有个大城市市长是酿酒商,酒馆主人招聚市井匪类,叫他们醉酒后去袭击救世军,警察受酒商影响,不出面干涉,但救世军人毫不报复,仍继续聚会。这事态蔓延到全英格兰,与酒商勾结的法官与警察不但不主持公义,反把救世军人员逮捕,认为他们在街头唱诗宣讲救恩是扰乱社会,把他们监禁。有些教会及报章也反对他们的作法,认为他们是破坏份子。
但是神的道愈受逼迫,越是兴旺。许多国会议员感到事态严重,就在国会中质问内政大臣,因没有秉公裁判,就把几宗不公正的案件移到博学的法官去重审,申了他们的冤,因系救灵魂之宗教热诚,导人离恶向善,丝毫没有违法,其实扰乱他们之人,才当受处分。也有些地方的百姓反对当局,作救世军的声援。结果,福音的大能在全国得胜;救世军不单在英国,也向海外进军。及至他们的军队攻进其它许多国家之后,他妻子才先他离世。他到八十岁的时候双目失明,体力虽衰弱,仍呼吁救世军人与罪恶和贫穷奋斗。直到八十三岁离开世界,他临死以前还纪念中国有广大的需要。在他息了尘苦以后,救世军也传到我国。
他的儿子卜邦卫是他得力助手,接续他统率全军十六年,因健康衰退而由爱德华继任,再后由他的三女卜婉懿接任,这可以证明他们全家同心合意事奉神。
近期教会人物(IV)
四十一 范妮?克罗斯比(Fanny Crosby公元1820~1915年)
(盲眼女诗人)
范妮?克罗斯比于一八二?年生于纽约的一个小镇,家境困难,父亲早逝,母亲须背负生活重担,故范妮自小由祖母照顾培育。范妮并非生下就盲眼,而是生后六个月被庸医用错药物致使双目失明,幸亏有这位爱主而慈祥的祖母,常常告诉她神所创造的世界是多么奇妙,广大,美丽。她知道这位孙女永远不能用肉眼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因此希望她从小就能运用幻想去观看宇宙的奇妙,可以明白日出与日落的概念,长夜中闪烁的群星,夏日的彩云,雨后的彩虹,甚至用她的听觉触觉,结合鸟语花香去监别它们的名称和颜色。更宝贵的是范妮从祖母学会了怎样敬畏神的道理,祖母鼓励她背诵经文,把神的话记在心中,使她能背诵许多诗篇,箴言,路得记,及大部分的新约圣经,至于圣经故事也一一牢记。论及圣经,她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我所尊敬的书阿!你给我多少安慰。我童年时的良伴阿!你对我比宝石还珍贵。”
渴慕进学校读书的范妮,受限于学费之昂贵,只有在祷告中向天父说明自己的心愿,虽然困难重重,终于神听允了她的祷告,被送到纽约盲人学校读书了,便毫无犹豫地选择诗学。初时,她的教师并不鼓励她写诗,因为觉得这要花太多时间去学,所以不时将她手中的诗集抢走,而指派她其它的一些课业。这令她很不高兴。还是后来有一位专家来考验这间盲人院的学生,考完之后私下对教师建议:“要好好教导范妮,多多鼓励她,欣赏最好的诗篇,将来会发现她非凡的天才的。”她委实极得意,因大家都夸奖她,但有一位教师忠告她:“别人夸你好,不要太得意,称赞太多你可能只有害处。”她也指出她诗中的好些弱点,她听后流泪地衷心感激他,表示今后加倍努力学习。她小时就爱听雀鸟歌唱,溪水长流声等等,她觉得这些都在赞美创造的主宰,想不到她自己所写的诗,以后被人配上曲谱,在聚会之中唱颂,并且被翻成多国的文字,包括中文。她赢得普世喜爱的第一首圣诗是:“恳求救主格外垂怜”"Pass me not, gentles Saviour"(颂主圣歌一五六首)
她在这间学校读了十二年,大部份时间研究音乐,艺术,与文学。毕业以后留在学校教书有十一年。她有耐性,又明白学生的难处,因为她自己也是盲人,所以学生都很爱她。
有一天,一位宣教师回美国渡假,告诉范妮一个有趣的事实,在韩国遇见一个瞎眼的小女孩,她不会写诗,却会唱诗,被称为“小盲范妮”。因她很喜欢唱范妮的诗歌,所以吸引很多听众归主。
圣乐家杜安(Doane)先生有一次请为他所写的曲子配词,先把这曲调弹奏一次后,她立即颖悟,回到房里随这曲谱的高低旋律,想象在耶稣的膀臂之下非常可靠,于是写成一首“安稳在耶稣手中”圣诗。她有时访问教会,向贫苦者讲道,一个十八岁青年在母亲死时曾应许将来在天堂再见,但现在行差踏错,他和范妮谈了许久,终于悔改归主。她从这经历写成“拯救那灭亡者”圣诗。
范妮所写的诗,有许多是她的经历,有它的背景,有一首“全路程我救主领我”"All the way my Saviour leads me"不是她的最后著作,却说明信主之人一生有主引领,在试炼之中也有平安,有神恩典,洋溢着感恩之情。她一生因相信仁慈的主,按神奇的旨意,分派这盲目者去做圣工,所以她从不怀恨使她瞎了眼的医生。
在盲童学校时,范妮与一位盲乐师阿尔士丁Van Alstyne结婚。她一生曾写圣诗八千四百四十首,享年九十四岁。
四十二 剑桥七杰
(震憾时代的七位宣教士)
“我已撇下凡百事物,背起十架跟耶稣,世上福乐名利富贵,本已对我如粪土,”这首歌是赵君影牧师的心声,也是剑桥七杰的心声。
他们都是剑桥大学的高材生,各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有的是全国著名的运动能手,有的是贵族,有的晋身为军官,但至终他们放下了世上的享受、今生的名利、美好的前途,而踏上一条艰辛的路——往遥远的中国开荒布道。
纵然有人怀疑,有人讽剌:究竟他们怎样和艰难的中文奋斗,究竟在一个与基督教文化断绝的国家,每天接触着无知,迷信,拜偶像的人群,他们的虔诚能持续多久?但至终他们没有一个人退后。
一八八五年五月二日,他们从伦敦远赴中国的行动,大大震憾了那个时代,直至百多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影响仍不稍减退。
板球手施达德
查理?施达德(C.T.Studd)出生于贵胄之家。他是剑桥的板球校队,甚至是板球队的队长。无论是打球、投球、在当时他都是首屈一指。投球方面,他更打破全国的记录。
然而就是在他板球如日方中的时候,他放下了板球,决心前赴中国传扬主名。他的决定引起了大学的骚动,但他感悟到:“救赎意即‘买回来’,所以如果我属于祂,而我还占着不属于我的东西,那我就是贼,否则我就该放弃一切而完全归神。当我一想到耶稣基督为我死在十字架上,我为祂放弃一切,又有甚么难呢?”
其实,施达德从未考虑过往海外宣教,他觉得英国已经够大了,但当他清楚确实神要他往中国时,他却毫不犹豫,将板球的专诚全放到基督身上。
抵达中国后,他先后在太原府、上海、平阳、隆安府等地作传道工作,并于一八八八年在天津跟另一位宣教士普丝丽?施德活小姐结婚,婚后四个小孩子也相继在中国诞生。由于健康恶劣,施达德不得在一八九四年举家迁回英国,后来圣灵又催迫他往印度传福音。至一九?八年,他正计划重回印度,神却奇妙的将非洲的需要放在他心上。
虽然施达德不是终生留在中国的工场,但他却一生未离开过宣教的事奉。他开拓了非洲工场,且成立了环球福音差会,协助更多任务人往非洲禾场收割。
司米德软弱变为刚强
司米德(Stanley Smith)一直在中国北方工作,他可以用流利的中文讲道。死前一天晚上,他还讲道,一九三一年一月三十一日在苏州逝世。
有谁料到这样一位爱主,爱中国的宣教士,曾经是生活放浪,灵性浮沉不定的软弱基督徒?
他父亲是著名外科医生。司米德虽然十三岁已接受救主,但他一直陷于灵性的低潮。在剑桥念书的日子,他仍是喜爱玩乐。虽然他热爱草地网球、游泳、骑单车,还是划艇手,但他仍感到生活无聊,不满足和没意思。他自认是个失败的基督徒。直至他明白要将自己全交给主,他生命才有转变,司米德很快就投入直接的事奉,一连串的露天聚会、下午茶点、医院探访、访问贫民。他还得着新的负担,就是到国外宣教。但不久他又再度软弱,灵性总是暴涨暴落,忽上忽下。他肯定不会流失,但他完全没有属灵的能力。即使当牧师,也仅是一个平庸的牧师。
在一次和弟兄的交通中,他发现他受自我意志的拦阻很大,他仅喜爱基督徒的活动,但最后的方面,他仍想自己决定。于是当晚他在日记上写上:“我必须把自己完全献上。”
他本来可以留在剑桥或往铝瑞得理学院接受圣职人员的训练,但最后他确定了中国是他一生的事奉,他也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
西瑟?阿瑟端纳两兄弟
西瑟端纳(Cecil Polhill-Turner)排行第二,阿瑟端纳(Arthur Polhill-Turner),排行第三,他们也是富家子弟。父亲是上校。按照当时的传统,二子要当骑兵,三子则作家庭牧师。
阿瑟端纳虽然知道自己将来会当牧师,但他的生活丝毫不检点,他爱赌马、打牌、跳舞。直至在慕迪布道会中,他才真正决志。从此,他彻底与马、牌、舞断绝。他是校际运动的代表选手。他仍努力学习和运动,但他目的是藉此见证基督。在七杰中,阿瑟是第一个蒙召往中国的。他一直在四川传福音,庚子拳变与辛亥革命期间,他都在中国。
二哥西瑟是骑兵军官,又得过足球奖章,但他清楚神并非要他稳步地爬上陆军元帅的高位,而是要他前赴中国宣教。他的摆上并非受弟弟阿瑟影响,原来自从他独自参加“中国宣教士聚会”后,他就决定去中国传福音。曾有一位长老极力劝他留下,原因是骑兵队很快就有机会遗往印度,在那里也可以作很多宣教工作。而他叔父白亨利伯爵也拦阻他,但西瑟毅然放下了升迁的机会,却远征中国山西,后来甚至深入西藏禁地。
炮兵少尉何斯德
剑桥七杰中,只一个军官是炮兵少尉狄克逊?何斯德(P.E.Hoste),他受戴德生的影响很深。当他正考虑宣教工场的时候,戴德生写的小册子深深地感动了他:“中国三亿八千五百万人民(这是当时的人口数目,现时是十亿)在死荫幽谷中,没有机会接触福音,回头想想我们元帅的命令,‘往普天下去,把福音传给万民。’面对成群走向灭亡的人,还能袖手旁观吗?”中国也开始成了他的负担。
起先,当少将的父亲对他往海外宣教加以很大的拦阻,但后来父亲竟写信告诉他,不再阻挠他,这令他更清楚神的呼召。
戴德生曾向他强调远赴中国的危险和孤独,但何斯德毫不畏惧。想不到他后来还接续戴德生,作中国内地会的负责人。抗战时,他曾被日人拘禁。他在中国住了六十多年,直至逝世前一年才离开中国,返回伦敦。
牧师成为宣教士——凯巴
威廉凯巴(W. W. Cassels)在剑桥毕业不久,就成了英国国教副牧师,他在贫民中工作,然而神让他看见他的工场并非英国,而是遥远的海外。自从他感到海外宣教的呼召后,渐渐地清楚神赐他的负担是中国。
但他要往中国的决心,很快就受到考验。他母亲竟然亲自找戴德生,请求他不要接受何斯德作宣教士,原来他母亲有七个儿子,而何斯德是她唯一留在英国的儿子。
结果是神自己挪开了这些障碍,最后他母亲竟写信给戴德生:“这条路已够艰难,如果我加以阻挠,那我不就成了神好儿子的坏母亲?....神己带领他走上这条路,虽然不合我的意愿,但我须跟上,颢神赐福他,也赐福你们的工作。”
凯巴先在上海,然后往中国西部,直至一九二五年逝世,他很少离开这里。
宁肯宣教,不要大笔财产——章必成
章必成不仅放下了世上的享受,他更放弃了大笔财产。当他在中国宣教的时候,英伦的大哥,由于没有儿子继承业务,想给章必成大笔财产,但条件是要他放弃中国、放弃宣教,回英国打理房地产业,章必成毅然拒绝了。他宁愿镇过镇,村过村,艰辛地旅行布道。一次他甚至在炎热的天气中,和戴德生走了近一千哩路。他爱中国的热诚,甚至感动了儿子,后来儿子长大了,也加入中国内地会,而他自己也就是死于儿子的宣教站——中国宝宁。
章必成是大家庭中的三子,父亲是男爵。自少他就在基督教活动和敬虔的气氛中成长,但他却徒有基督徒的外表而无属灵的实质。在慕迪布道会真正信主后,他也曾一度软弱。幸好,这仅是短暂的情况,退后反倒叫他更迈向前,以后他更爱主哩!而神也就拣选了他完成祂所托负的使命。
四十三 孙大信 (Sundar Singh公元1889~1929年)
(热爱藏民的神奇印度宣教士)
印度是一个由很多民族所组成的国家,其中有信奉锡克族。那是一种参合各种教义的异教,本提倡以平等和平为信条,但因受到回教的压迫,就渐渐成为好斗的民族。孙大信就是这族的人。
孙大信生于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宗教气味浓厚,尤其是他的母亲,更是一个虔诚的锡克教教徒,她极希望大信长大后做一个沙陀(与中国的和尚颇相似)。由于自小受母亲的影响,所以对印度教有相当的认识,他七岁时已能诵印度教最重要的一本经典“天神之歌”。虽然孙大信自小受印度的勋陶,但谁也想不到他却成了一个为主而活的伟大宣教士。在他信主的过程中,有着与保罗相似的经历;在他信主以后的生活中,亦尝过试探和痛苦的经历,但感谢主,他在各件事上都得胜了。
在大信十四岁时,母亲就逝世了,这对大信确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母亲在世时,大信已常感到心灵空虚,没有平安,母亲死后,这个感觉就越加强烈;于是凡有关宗教的书籍,他无不搜寻阅览,希望能找到真正的平安。那时,所有宗教书籍都能引起他的兴趣,惟有圣经使他憎厌(大概是因为那时印度受英人的统治,而英人是信基督教的),他不但反对传道人,甚至逼迫他们,常用小石或牛粪掷向他们,以禁止他们传福音。有一次更把圣经撕毁和烧掉。起初他还以为自己替锡克教行了一件功德,但此后心里的不安比前更厉害。几日后,甚至有自杀的念头,于是他试行祷告说:“神啊!如果有神,求你把正路指示我。我就作一个沙陀;不然我就要自杀了。”约一小时后,室内忽然有大光,他以为是起火,于是外出察看,却甚么都没有发现。回到室内,只见满室云彩,云彩中有光亮的人,面上充满慈爱。大信起初还不知祂是谁,但细心观察后,发觉此人手上有钉痕,原来正是他所反对的耶稣向他显现。耶稣对他说:“你为甚么逼迫我?你要记得我曾在十字架上为你舍命。你刚才祈求正路,为甚么不走上去呢?”孙大信这时才恍然大悟,从此,他的生命整个改变过来,有了神所赐的喜乐和奇妙的平安。
大信信主后,遭受到很多逼迫。当他向家人及亲戚承认已信主后,众人不单劝导他归回锡克教,甚至迁怒于大信所就读的教会学校。但由于大信表明信主乃出于自愿,与学校无关,不能加之以罪,结果引起公愤。他父亲只好逐他离家,他逃到一所教会学校去。但对那里有名无实的基督徒感到不满,就回到家中。家人还以为大信已回心转意,谁知他仍是一心跟从基督,他们只好想尽各样的方法劝说他。
有一次,富有的叔叔领他进一地洞,然后把门锁起来,拿出锁匙开启一大铁箱,让大信看看从未见过的金银珠宝。叔叔说:“我只求你不要再信基督教,免得后来凌辱我们的门第。”说完,就把头巾解下,放在大信的脚前(这是印度礼中一种最谦卑的恳求),并指着那些珍宝说:“你若肯回锡克教,这些东西都是你的。”大信见到叔叔露出头顶,眼泪也流出来。就在这时,爱基督的心情油然而生,对叔叔说:“我不能应允你,亲爱的叔叔。”正如孙大信后来说这是他一生最大的试探,尤其对于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人来说,长辈竟向他行这种谦卑的大礼,若不是有从神那里而来的力量,他又焉能胜过魔鬼的诡计。
十六岁的孙大信已正式开始了他的宣教生涯。他四处传道,足迹遍布十多个国家。他经历过不少危难,但也多次蒙神拯救。有一次,他在讲道,那里的人初时以为他是印度教沙陀,所以待他很好,但后来发觉他所讲的是耶稣,就把他赶走,大信只好住在山洞里。第二天醒来,见洞中有一尚未睡醒的豹,原来他在豹洞中睡了一夜。这事却成了他讲道的材料,他在第二天讲道时说:“人不接待我,豹反接待我,实在人还不如恶兽之有爱心。”
孙大信十九岁时已下定决心要入西藏传福音。当时,世界上多数人还未知西藏的实况。这地方有它自己的宗教大礼、有直立的风转祷轮、有用手自转的祷轮,人们还喜欢用巫术、念咒等试验人是否有罪;而且这一民族皆信奉喇嘛教(与佛教类似)。由于曾有一佛教圣人预言西藏有一天会被外国打败,连偶像也被消灭,所以他们特别反对外人入境或传别教。但孙大信甚么也不理,只管在当中努力传福音。他的一位锡兰朋友说:“孙大信定意在西藏冰雪中赤足而行,为的是要表现他坚强不拔的信心,以领人归向基督。”孙大信也踏足锡兰、缅甸、马来西亚、日本和中国。他觉得中国人很朴实坦诚,回国后曾对人表示:“如今怀人怀地,爱慕中国之心,未尝一日去也!”
曾有人问及孙大信生命中那一件事是最大的奇事。把他说是当他在西藏的拉萨传道,遭受反对,被掷下井,想任他饿死时,突然有人把井上的锁开了,他从井中拉出来,正当他要看看是何人时,那人已不见了,他的伤也完全好了。其实大信还有不少类似的经历,又如有次预备过河时,忽有人背他游水渡河,事后那人亦突然不见了。他深信这一切都是神亲手的保守。
孙大信最后一次入西藏,是在一九二九年,以后就再没有信息了。在他起行之前,曾写了一封信给柏克夫人说:“我今天起程到西藏去,我知道行程上的危险和艰难,但我应当顺从主的旨意。若神叫我仍旧平安的回来,我就立刻写信给你,否则我们就等到主的足前再会吧!”
虽然孙大信的一生,得救的经历,传道的事迹至最后失却踪影都很神奇,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就是他始终对主忠心顺服至底。
四十四 宋尚节 (公元1901~1942年)
(廿世纪最伟大的中国布道奋兴家)
一九?一年九月廿七日,恰是农历辛丑年的中秋节,在福建省兴化县之一小村庄里,有位宋学连牧师家中,他们第六个孩子呱呱堕地了,这时正逢宋家之境最萧条,生活最贫寒的时代,这孩子的诞生可说又增加一份家中的困难,但因宋家有基督丰盛的生命,反把这初生的男孩赐以嘉名——主恩,这便是后来被视为“中国使徒”——宋尚节博士。
宋尚节于九岁时参加家乡举办的一次盛况空前的奋兴会,在他生命中是神为他开映剧本的第一幕,十三岁开始随父下乡布道。由于他的学习成绩超人,后得多人之助到美国留学,假期中也常下乡布道。得到很好效果。直到他得化学博士荣衔之后,才决志献身传道。宋博士是穷牧师之子,父亲希望他回家能替他肩负经济重任,谁知回国东渡之际,将七年用血汗换来的文凭奖状、金钥等都抛入太平洋,以示献身的决心。
耶稣基督按照早先对宋博士的启示,在他一生的十五年工作中,共分五个阶段,每阶段各为期三年的圣工。其表征是“水”“门”“鸽”“血”“墓”五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水”:即预备的时期,从一九二七年十一月由美国回中国途中,好像施洗约翰用水施洗,是为了“预备主的道”。
第二阶段是“门”:从一九三?年十一月起,他离开福建家乡,主为他开了福音之门。
第三阶段是“鸽”:由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开始,中国教会得圣灵的浇灌,好像鸽子的降临,只在这阶段的三年中,宋博士带领十万人悔改归主,其中有许多人献身于圣工上。
第四阶段是“血”:从一九三六年十一月起,正是日本攻打中国时期,到处都有流血事件,宋博士本身的痔漏也在出血。
第五阶段是“坟墓”:从一九三九年开始,他因病被关闭在医院里,恰好当时中国所有港口也都被日本人封闭,这阶段正应验了他的预言:他再不能四处奔跑传福音,有许多人时常到他家中寻求神智慧的言语,查考圣经要道。到了一九四二年八月十六拂晓,他对宋师母说:“神已指示我,我就要回去了。”十八日凌晨,他便安息主怀。正应验神早先所应许的,他只能为主工作十五年的启示。
宋尚节博士成功的要素:
(1) 他是神特选的仆人:在他到美国留学期间,神使他经历贫病交困,虽拖病工作而学年考试仍是名列前茅,他懂得是神格外的恩惠。在假期中他常下乡布道,悔改人数逐增,使宋尚节在美国报纸上巍然出头露面,然而他后来回忆当时的情况,承认自己只不过是倚靠他的学问,才干、口才、并没有经受圣灵充满。他虽多次得到神的异象和指示,但生命尚未完全更新,在美国荣膺博士之后,进入知识代替信仰的“协和神学院”,使他在信仰上神魂颠倒,莫衷一是,自觉如一叶扁舟,在渺茫的苦海中漂泊。既无罗盘针,也无心灵上的掌舵人。直至一次奋兴会后,他开始悔罪更生,因此他得到了“灵洗”,神的灵运行在他的心中,因此赦罪的喜乐使他长歌不已,时高时低,时而流泪,时而欢笑感谢神,加上一些令人误解的言行,致被误送入疯人院一百九十三天,是神使他学习十字架顺服之路,并在医院中用神所指示的四十种方法,把全部圣经读了四十遍,使他深刻领会神所启示圣经真理何等珍贵。神屡次借着异象异梦启示和呼召他完全献身,向万民作见证,但世界的诱惑也非常强烈,两者之争战,直到归船驶近中国时,他把箱中的文凭,金钥匙,荣誉奖章等等,一概抛入海中,以表示把世界和由世界来的荣名厚利,抛弃得干干净净。难怪他成了神重用的器皿。然而主替他改名为约翰,意味着施洗约翰是主耶稣初次降世时的开路先锋,而宋尚节可以说是主基督再来的先锋之一。
(2) 密室灵交是他成功的决窍:他每天必须有数小时的读经祷告,很少阅读其它参考书,唯一的书就是圣经。深夜还常双膝跪在桌旁,把从主所启示的亮光速记,昼夜沉浸在神话语中,难怪他的灵力充沛,虽然他的语言带着难懂的福建口音,讲道却是生气勃勃,使听者聚精会神,聚会场所总是水泄不通,此乃灵交中从神得来超人的灵力。
(3) 为信徒们代祷工作的彻底,是他工作效果持久的要因:他不但毫无保留地讲道给渴慕主道的人听,又在会后向大家调查常犯的各种罪恶,使各人审查自己,彻底认罪悔改,然而最难得可贵的是他在百忙之中,既要为自己的工作祷告,还为数千人代祷,他都把这些须代祷的名单,装在两个大手提箱内,随身携带,每天热切为他们代祷,这种与众不同的祷告生活,正是他的伟大恩赐之一,保证了他有持久的圣工果效,使他所到的任何地方,都有许多持久守住真理和信心的基督徒,传宗接代,结果累累,这也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
宋尚节的性情显然回别于众,按他的本色特性,表面看来是矛盾的,实际上却毫无圆凿方柄之处。例如:他有如火如荼热爱灵魂之心,却缺乏一般信徒的和颜悦色。外观不修边幅,所讲的道理只是简明之十字架福音,从不扬才炫学,内在却是造诣绝高的学者。在台上讲道是手舞足蹈,大声疾呼,一下讲台则沉默寡言,特喜离群索居。对罪攻击不遗余力,却传神之仁爱道理。他有卓越的领导才干,却不愿立宗派做领袖。他是大胆无伪,专一信靠神的人,受尽人的爱,也遭到多人之憎。他把生命和学问完全放在神的祭坛上,毫无为己留下分毫,确是一个优美而和谐的灵魂,在世只寄居四十三年,一生为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宋尚节博士确是不平凡的一生,他所到之处,听道者常是摩肩继踵,汇成人海,有的为了占有座位,辄提早二、三个钟头先到会场,会毕仍留场不去。在圣灵浇灌的三年期中,就有十万人悔改归主,其中不少是挂名基督徒,无灵命的教会领袖或饱学之士,却因宋博士的讲道悔改更新,变为生气勃勃,忠于基督的传道人。宋博士在他短短的十五年圣工中,震憾了中国和南洋教会,尤其许多人以后虽历各种患难,仍能屹然独存;经他复兴的教会,也灵命久留不绝,都看见这位配称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中国布道家宋尚节博士,完全彰显圣灵充满的大能,使他的劳苦功效永铭人心。
四十五 王载(公元1898~1975年)
(弃官传道的中国著名布道家)
我国著名布道家,王载博士幼年于福州的一个大家庭里,人口虽多,却无一人是基督徒。九岁的时候,他把别人送给父亲的一本漆布面的圣经,用作集邮簿,并不阅读。十四岁去上海读书时,跌断左腿,在医院疗养期中思考人生问题,对于人的来源,是由猴子变成?抑或由六道轮回?这些解答都不满意,所以索性追求享乐。
后来他到山东烟台海军学校攻读,待遇虽不错,却使他大胆挥霍,喝酒、看戏、赌钱,有时还写信回家索取金钱,他这样的沉迷罪中竟不自知。烟台海军学校毕业以后,又去吴淞海军学校深造,接着便在军舰上服务。
这时他已经订婚,未婚妻在美以美会的华南学校读书,她听美国安汝慈教士讲道而信主,就写信劝他去礼拜堂听道,他心里不高兴,回信时只敷衍几句。在他们举行婚礼时,女方坚持用基督教的仪式,他虽不反对,心里却抱定不管牧师怎样讲,都以不闻的方法来应付。那知神借着他的妻子领他归信耶稣。
婚后第一个礼拜日,他与妻子一同往礼拜堂聚会,牧师所讲的,他全不明白,但对于散会前所唱的圣诗,却深受感动。心想拜菩萨的人,没有一个愿与阎罗王相近,而基督徒则愿与耶稣相亲,相信这位神一定是十分和蔼可亲的。招待人员在散会后与他握手时,他的妻子请他们为王载祷告,说他还没有信主。他心里暗暗发笑,以为信不信在于自己,难道别人的祷告能使我相信吗?
在路上他想起:自从一八?七年英国宣教士马礼逊把福音传到中国以后,基督教在中国创办了学校、医院、孤儿院等许多慈善事业。从果子认识树,他想耶稣一定是一位好人。再进一步,他想到世界上伟人虽多,却不拣其它英雄作历史的纪元,反以耶稣的降生作时代的分隔线。王载相信祂不仅是一位好人,更是他切想认识的一位。
殊不知这正是神听了别人(尤其是他妻子)的祷告。她介绍过去在学校的一位教师领他查经,由新约开始。及至他读到登山实训中“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的时候,顿悟到自己内心的不洁,而耶稣为他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又复活,他遂接受祂作救主。从此,他便爱读圣经,一生的生活事业,都靠它指引。神开了他的眼睛,他便以“未读经,不吃早饭”作座右铭。
一九二一年,他在江贞军舰担任大副工作的时候,读到以赛亚书五十二章十一,十二两节:“离开吧要从其中出来各要自洁。”他知道这正是神对他的呼召,他乃毅然放下海军的前途,专门传道。他既未受正式的神学训练,又没有任何差会支持,只凭一腔热诚,与对神的信心,跟随信心伟人的脚踪,和一班比他年轻的人,手里拿着铃,背着一箱福音单张和小册,身上穿着写了“信耶稣得救”、“耶稣快再来”等类显著字句的衣服,以吸引人注意。他们摇铃、唱诗,走过热闹的街市,以浅显的道理传福音,收效颇大。
在这班人之中,有他的弟弟王峙(后来做“圣经报”的主笔,也是有名的传道人)、倪柝声(后来创办了基督教聚会处)、新加坡的陆中信、吕宋的缪绍训,来到香港的魏光禧等人,皆蒙主重用,他们把福音从自己的家乡福州向外传开,真正是“自立”、“自养”、“自传”。
神给他们在耶路撒冷训练之后,王载在一九二八年应加拿大宣教士翟辅民牧师之邀,往南洋一带传道,也到过香港、广洲,主领培灵会,并北至蒙古、满州,西至西藏边界传福音。当时的印度尼西亚华侨只忙于生意打算盘,不明白真道。在王载到达时,因为有一位舞蹈明星也去听道,报上居然刊出:“宗教与舞蹈”,他们说:“因为华侨生活孤单寂寞,现在有王先生来讲天堂属灵的事,又有一位舞蹈家来献艺,也非常难得,所以对之都感欢迎。”这真令他啼笑皆非,这正是世人的写照。
由于一方面南洋有极大的需要,另方面他看到中国教会不应当一直是受而不施,所以他把以前组织的“南洋布道团”改为“中华国外布道团”,他自己来往美国、澳洲、香港等地,为主宣劳。
王载讲道精辟,妙趣横生,也极为感人。最后于一九七五年在美国息劳归主。他的弟弟王峙牧师在安息礼拜中,用“主拯救他,主选召他,主使用他,主保守他”这四句话,作为主对他,他对主的一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