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德国与英国的宗教生活
1·路德派教会中教义的争论
2·自然神论
3·低派、高派和广派教会运动
4,三次不从国教者运动的兴起
1·路德派教会中教义的争论 墨兰顿在改教运动一开始便是路德的密友与助手。但他后来结识慈运理,又与加尔文建立友谊。一段日子以后,他开始在某些教义上不能赞同路德的看法。路德在世时,他没有将自己歧异的观点说出来;路德死后,他开始让人知道他的看法,以致成为路德派中第一个明显的争论。
墨兰顿去世多年后,于公元1577年订立了“协同信条”(Formula of Concord),这是一份对路德派主要教义表示赞同的声明书。
不久,又有新的争论出来:一位路德派神学家加历斯都(George Calixtus)(公元1586一1656年),与改革派、安立甘派及天主教思想家多有接触后,极力反对在自己宗派中有这么多不愉快的争论。他认为,路德派与改革派、天主教之间的差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基督徒的生活。他教导说:“教会有圣经和使徒信经就已足够了。”他的看法虽然缺乏远见,但仍吸引不少人跟从,因为人们早已厌倦了教义的争论,以及争论所带来的痛苦。
公元1645年召开的会议中,加历斯都的看法遭到强烈反对,于是争论又继续了好多年。到加历斯都去世之时,大家也已争论得筋疲力尽。
这时期中,德国尚须忍受三十年战争所带来的苦果。军队自四面八方而来,扫荡整个德国;城市农场全遭毁坏,许多百姓惨被屠杀,城里乡下均因掠夺而陷入困境。在这样悲哀的情况下,没有人再关心教义;因此,“强调生活不谈教义”的“敬虔主义”,成为当时德国人所欢迎的。
然而,敬虔主义却为现代主义铺路;在现代哲学培养下,现代主义很快在德国各大学及各教会中普遍传开,使教会深陷在灵魂的挣扎之中,相信连路德也认不出自己所创立的教会。
十九世纪,正统派仍有几位能干的护教者,如:亨斯登伯(Hengstenberg)和查恩(Zahn),这些人不但学识高深,对圣经也有单纯的信心,他们坚信圣经是神永无错谬的话语。
2·自然神论(Deism) 十八世纪中,最影响英国宗教生活的是自然神论。十七世纪时,长老派曾努力使自己成为英国国教,结果如梦幻减、没有实现;因为十八世纪时,苏西足主义在长老派中居优势,凡接受苏西尼主义、不信三位一体教义的人,都脱离长老派,自行组织“神体一位会”(Unitarian Churches),以致长老派在英国不再居重要地位。
自然神论证源于英国,但它的影响远及法国、荷兰与德国。自然神论相信一位神的存在,也相信他造世界;但是他们把神和世界的关系比喻成表匠与表的关系:一个表匠做好表,上了链,就让它自己走;同样,神创造了一个伟大的世界后,他不再管这个世界,只让它依循自然自己运行。
因此,自然神论否认神迹、不信基督代赎的功劳和圣灵使人重生的工作;他们怀疑圣经,也剥夺宗教中自然的成份。
自然神论所提倡的道德与是非观念,属于较低级的一种。在当时的美洲殖民地,有富兰克林和杰斐逊两位伟人接受自然神论;从富兰克林所说的格言,可以看出自然神论对他的影响,他说:“诚实是最好的政策。”他的意思是:“我们应当诚实,因为诚实不会吃亏。”他却没有说:“神命令我们要诚实。”或说:“诚实是一件“对”的事。”
3·低派、高派和广派教会运动 当英国被亚米纽斯主义。苏西尼主义、自然神论同时冲击时,兴起了循道派运动。这个运动为英国带来强大的属灵和宗教复兴。这复兴震撼了英国国家教会,也震憾了不同意派教会,造成英国宗教和道德生活全面的改变;这股复兴的炽热,熔化了自然神论的坚冰,使冻结的宗教生活再度流畅。
循道派运动有两位伟大的领袖,他们是约翰韦斯利和怀特腓德。我们已经知道韦斯利的生活和工作,现在要提到怀特腓德的工作。
怀特腓德和韦斯利在许多地方上很相似,但两人在一些重要的观点上不同:两人都是“牛津人”,都是安立甘教会的牧师,都为拯救灵魂心灵火热,都不把自己局限在一个教区中,都关心不进教堂的人,都在露天讲道,都是伟大的讲员,但怀特腓德更具吸引力。
韦斯利是亚米纽斯派,怀特腓德是加尔文派;韦斯利是组织天才,怀特腓德毫无组织能力;结果是:了斯理留下一个强大的循道派教会,怀特腓德影响了数千人,却从未组织过一个教会。他们继续留在安立甘教会中,在那里,他们成立了“低派教会”(Low Church)或称“福音派教会”(Evangelical Party)。
低派教会的人属于温和的加尔文派,他们反对崇拜中复杂的仪式,他们充满宗教的热诚,过敬虔的生活;如果怀特腓德也有组织才干,今天加尔文主义在英国的影响会比现在大多了。
安立甘教会的趋势越来越令人担懮:韦斯利掀起的大复兴,使成千人脱离安立甘教会,怀特腓德带领的低派教会,也渐渐远离传统的安立甘教会。不同意者、天主教及低派教会协力要废除安立甘教会比其它教会更享特权的法律。眼看着,安立甘教会即将不再是英国国家教会;因此,一些安立甘教会领袖们惊慌了起来,他们聚集讨论如何遏止这个趋势,于是这些人就组成了“高派教会”(High Church Party)。
十九世纪前叶,高派教会代表着恢复罗马天主教形态的运动。著名的领袖有歧布勒(Keb1er)、纽曼(Newman),和溥西(Pusey)。由于这些人都出身牛津大学,因此他们所带领的运动也叫“牛津运动”(Oxford Movement)。
高派教会主张继续罗马天主教的传统与作法,他们赞成祭司有赦罪的权柄;他们不喜欢教会在政府的治理之下。
这个运动正式开始于歧布勒在牛津的演讲,讲题是:“民族的叛道”(The National Apostasy)。同一个月中,一系列的单张开始印发,一共有九十种单张,大部份出于纽曼手笔;这些单张使这次运动又称为“单张运动”(Tractarian Movement)。
对纽曼而言,英国国家教会是个介于天主教和复原教之间的中庸之道。然而,当一系列单张逐渐印发出来后,它们的内容越来越具罗马天主教色彩,以致牛津主教出面命令停止印行。
公元1845年十月九日,纽曼加入天主教会,有上千人跟从他;其它大部份高派教会的人仍留在英国教会中,继续发挥他们的影响力。教会崇拜仪式仿效罗马教会,越来越复杂。高派教会在安立甘教会中的力量,至今仍在成长。
另一个“广派教会”(Broad Church Party)也在安立甘教会中兴起。这是受到德国思想影响而发展出来的一派。把德国观念带到英国的人物是科尔雷基(Co1eridge)。
广派教会强烈主张应有一个“国家教会”(state Church)。他们把教会看成国家的一个部门,正如陆军、海军都是国家的部门一样;他们要每个公民都成为这教会的一份子,为了达到目标,他们主张国家教会中可以容忍任何形态的信仰存在,不受信经的限制,每个人可以按自己所喜欢的去相信,因此他们被称为广派教会。
广派教会份子在教义观点上越来越趋自由,他们不知道真理和谬论、光明和黑暗、信与不信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一个组织中。
4,三次不从国教者运动的兴起 十九世纪时,不从国教者(Nonconformists)或不同意者(Dissenters)渐渐在英国获得与安立甘教会或圣公会等的地位。不从国教者的人数稳定地成长,到今天已占英国人口的一半,大部份属于中产阶级,有不少讲员及学者;然而,在学术上和福音工作上,他们还是不能与安立甘国家教会抗衡。
过去一世纪中,英国不从国教者兴起了三次不同的运动,分别带出不同的影响:第一个运动是一位长老派牧师珥运(Edward Irving)所发起的。他强调使徒时代的“恩赐”(包括说方言、预言、医病)必须恢复,人只要有信心就可以得着恩赐。很快地,他深信在自己教会中已经有几个人得到这些“恩赐”。他虽被革职,仍然继续讲道;不久,教会中有十二个会友被指派为“使徒”,并且坚信他们就是圣灵的工具。
接受珥运看法的人,自称“大公使徒教会”(Catholic Apostolic Church),并采用复杂的崇拜仪式。全教会信徒等候基督于短期内再临;最后一位“使徒”死于公元1901年,但这教会至今仍然存留。
第二个运动是针对当时安立甘教会灵性冷淡的光景而兴起的。许多“弟兄会”(Brethren)在爱尔兰及英国西部兴起,他们以信心及基督的爱作为合一的力量。
自从达尔比(John Nelson Darby)在他们中间工作后,弟兄会人数激增。达尔比是普里茅斯附近的一位牧师,因此弟兄会又称为达尔比派(Darbyites)或普里茅斯弟兄会(P1ymouth Brethren)。达尔比努力传布他的观点,并在瑞士、法国、德国、加拿大、美国各地成立弟兄会。
弟兄会根据圣经,教导“所有信徒皆祭司”的教义,所以他们不接受被按立过的牧师,也反对信经,因为他们相信圣灵会将他们在信心中合一,并引导真基督徒按使徒的方式敬拜;他们拒绝所有宗派主义,但他们从初期开始,仍不得不采用某些惩治法规;今天他们分裂成六个团体。
早期英国弟兄会中有一位著名的人物,是布里斯多的乔冶穆勒(George Mul1er),他因富朗开的激励,成立孤儿院;这项孤儿院工作以凭信心而闻名。
第三个运动是救世军(Sa1vation Army),由一位前任循道派牧师卜维廉(William Booth)所发起。他首先在韦尔斯的卡迪夫(Cardiff)带起成功的属灵大复兴,以后又在英国开始类似的工作,到公元1878年,发展成军事形态的组织,称为救世军。今天全世界有八十一个国家,有救世军的组织。
救世军不是教会,他们专做慈善工作,并举行街头布道。几乎在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救世军中心,在那儿接待孤苦零丁、无家可归的人,也在那儿举行福音聚会。
研讨问题:
1·加历斯都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看法?
2·伯拉纠主义、苏西兄主义和负然神论的基本看法一样吗?
3·到底是哪些看法上的歧异,造成高派教会、低派教会和广派教会?
4·说明下面三个团体所强调的信仰:
大公使徒教会、普里茅斯弟兄会、救世军。
5·解释以下名词:协同信条、卜维廉、纽曼、不从国教者。
── 祁伯尔《历史的轨迹──二千年教会史》
全球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