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德国教会的改革
1·改教运动
2·路德恢复基督徒的自由
3·教会管理制度的发展
4·研读与崇拜的材料
5·路德的得力助手们
1·改教运动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看到的事件都以路德为中心,但这些还不是真正的改教运动,只不过是铺路事件而已。
到底什么是改教运动?首先,它是指教会的改革,包括所有使教会进入更完善的各项改变。每个教会都有教义、行政、崇拜与生活等层面;所谓改革,就是将教会的各层面加以改善,使它更臻完美。
然而这种改变并不止于教会内部的改革,也带出教会以外的改革。因为教会教导信徒把信仰应用在生活中,结果便把教会内部的改革原则,应用到教会以外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以致影响到整个国家。因此,造成今日天主教国家和复原教国家之间极大的差别。
2·路德恢复基督徒的自由 路德的性格是由两个相反的特征揉合而成的。他可以同时非常激进又非常保守。他虽给教会带来巨大改革,但在除旧布新的工作上,他却采取缓慢的步调。开始时,凭着他的聪明与机智,只做了些微改善。
但路德的跟从者就大不如他。当他隐居瓦特堡时,有些跟从者便在威登堡开始激进式的变革,造成混淆、冲突、紊乱的局面。以致路德不听智者腓勒德力之劝,也不顾死刑的宣判,毅然离开瓦特堡,回到威登堡;一连讲道八天,总算恢复了秩序。
许多重大改革被逐步地带进教会:教皇制被弃绝;圣职人员和平信徒之间的差别也被摒除。路德宣称:“所有信徒都是祭司;圣礼只有两个,而非七个;圣礼不是得救的必要条件。”就这样,路德敲响了罗马天主教体系的丧钟,他折断了数世纪来罗马加给信徒的重轭,而恢复了基督徒的自由。这份自由对当日基督徒的意义,是我们今天这些从未负过“罗马之轭”的人所无法了解的。他们不再向圣徒及马利亚祷告,也弃绝了拜像。拜遗物、朝圣、宗教游行、圣水、外表禁欲、修道、为死人祈祷及相信炼狱等事。
当路德进行各种改革之际,他“保守”的个性,使他仍保留那些没有直接被圣经禁止的事。例如:路德会教堂中,虽然挪走了旁边的祭坛及偶像,但仍保留中间的主坛、腊烛与基督画像。
罗马天主教认为圣餐就是献祭;必须由祭司献上。他们教导说:当祭司宣读圣礼的词句时,饼和酒就会奇迹式地变成基督真正的身体和血。这就是所谓的化质说(Transubstantiation)。只有祭司可以饮“杯”,因为怕平信徒不小心把基督宝贵的血,溅出杯外。平信徒领圣餐时,只能领受“饼”;这饼非常薄,称为“圣饼”,领受时,由祭司将饼放在信徒的舌头上。
路德否认圣餐是献祭,他不承认每次圣餐就是将基督再度献上。他教导说:基督已经在十架,一次献上,永远献上;因此教会中不需要祭司。因此,从路德以后,复原教中只有传道人,没有祭司;而且在圣餐时,所有信徒都可以领受饼和杯。
虽然路德不承认“饼”变成了基督的身体,但他强调基督的身体真正临在圣餐之中,因为当基督升天后,他的身体是无所不在的。
3·教会管理制度的发展 路德对教会的形式、组织及行政管理,并不特别关心。他所采用的教会管理制度,不是根据圣经,而是根据当日教会的实际情况。
路德推行教会“访问员”(Visitors)制度。当这些访问员观察了不同教会后,每个人都感到教会迫切需要改革。他们看到天主教圣职人员的失职,百姓和祭司对真理的无知,而且无知到令人无法置信的地步;大部份祭司不会讲道,只会喃喃地念诵弥撒词句。这些访问员参观各教会后,写出一套规条,作为教会生活的指南。
路德派教会不设主教,只有监督(superintendents)。他们执行主教的工作。信徒是教会的基层份子,由教会议会(counci1)所管理。这个议会是由牧师及几位当选的平信徒组成。
路德的教会管理制度,最独特之处是:他给政府的地位。路德受环境影响,认为政府应当高于教会。从人的角度来看,路德个人的安全,全赖撒克逊选侯的保护;而且,也只有在接受复原派信仰的君主治下,复原派教会才能生存。由于这种环境因素,路德势必给复原派君主特权。有一段时期,路德深盼能在德国兴起全国性复原派教会,将所有德国人包含在内。但这项期望始终未能实现。甚至在德国境内的教会也分裂成区域性的教会。
十六世纪中,在不同方法、不同情况下,教会改革也在丹麦、挪威、瑞典各国展开,他们均采用路德的方式。
丹麦和瑞典的改教成功,成为后来宗教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4·研读与崇拜的材料 公元1521年四月至公元1522年三月,路德隐居在瓦特堡其间,将圣经译成他同胞的语言一-德文。罗马天主教只许教会领袖及学者研读圣经,路德则认为每个人都有权、也有义务自己读圣经。在教会崇拜中,路德以德文取代拉丁文。
路德也积极从事教育工作。为了帮助一般愚钝无知的百姓,他不遗余力,在各地设立学校。为了使孩子们从小接受纯正道理,他写了“小本信仰问答”(Shorter Catechism)。虽然是一本小书,却是这位伟大改教家的重要著作之一;它成为后来信义宗各教会,世世代代的儿童最基本教义。这个新教会也需要新诗本。路德,这位不寻常人物的另一项伟大成就是:在他四十岁左右,正与罗马教会力搏之时,他却绽放出写诗的能力,为新诗本写了许多诗歌。路德的诗歌,大部份不够典雅,但其中的一首“上主是我坚固保障〕却成为永垂不朽之作。
路德坚信宇宙间只有一个有形的真教会。他不认为自己和跟从者是脱离教会,相反的,是罗马教会离开了新约的教会。路德也不认为自己是在建立新教会,他所作的,只是把一个走了样的教会加以改革。
为了将路德派教会的信仰正式公诸于世,他撰写了一份信仰告白,提交公元1530年召开的奥斯堡国会。这份信仰告白就成为后来有名的“奥斯堡信条”(Augsburg Confession),这也是初期教会制订信经以来的第一份信条。
奥斯堡信条并未取代初期教会的信经(包括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迦克敦信经等),乃是根据这些信经增补而成,包括这些信经的内容,并加以扩充。
5·路德的得力助手 路德一开始就获得许多的帮手辅助,其中最得力的一位是墨兰顿(Me1anchthon)。公元1518年,他年有廿一岁,便担任威登堡大学希腊文教授。改教运动一开始,他便参与;当路德在瓦特堡时,墨兰顿出版了一本书,是第一本将路德神学思想加以系统化的书。他是当代最有学识的人,被誉为“德国的教诲师”。这位“沉默的改教者”(The Quiet Reformer),对后来的“路德主义”(Lutheranism)具有缓和的作用。
另一位路德的好友及助理是施巴拉丁(Spa1atin),他是撒克逊选侯的私人秘书。令人诧异的是,腓勒德力给与路德许多友谊及高度的关怀,但他们俩人却始终未见过面、全靠施巴拉丁扮演他们之间的中人。
公元1525年六月十三日,路德又获得一位最独特的助手。因为在那天,路德与凯瑟琳(Catherine Von Bora)结婚。她本是一位修女,而路德原为一名修士。 有三百年之久,根据罗马教会的条例,神甫是不许结婚的。在一个人当修士或修女之前,必须先发誓永不结婚,这就是所谓的“圣品人员独身制” (celibacy of the c1ergy)。当路德结婚后,许多祭司、修士、修女都照他的榜样而行,成为改教运动中,脱离罗马天主教的另一步。
研讨问题:
1·罗马天主教国家和复原教国家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路德派教会要有全面宗教教育计划?
3·为什么路德式教会行政管理和属世政府之间保持密切关系?
4·路德写了约五十首诗歌,除了“上主是我坚固保障”外,你还能找到哪些?(注意:他不但写歌词,他也作曲。)
5·解释下列名词:奥斯堡信条、小本信仰问答。
6·研究墨兰顿的一生,找出他对路德的影响。
7·路德有一个快乐的家庭,请找出一些他写给妻子和孩子的信,使你对路德有更深的认识。
── 祁伯尔《历史的轨迹──二千年教会史》
全球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