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收藏]

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六 信心是甚么

 

读经:希伯来书十一章一节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Section:TopicID=145}信心是显实属灵的事物】希伯来书十一章一节是圣经里唯一的一节,给信心下了定义。这节说,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实底”更好译作“实化”,或“显实”。信心就是将所望之事显为实际的。好像鼻子把味道显为实际,眼睛把颜色显为实际,耳朵把声音显为实际。信心只能显实属灵的事物,信心就是属灵的经历。没有信心,就没有属灵的经历。好像一个人虽然有眼睛,却闭起来,这样外面世界一切的颜色就都看不见了。信心也是这样。甚么时候我们不应用信心,甚么时候我们就看不见属灵的事物。但甚么时候我们让信心显实属灵的事物,则一切属灵的经历就都实在了。许多信徒的祷告,不能达到神面前,都是因为他的祷告是没有信心的。只有出于信心的祷告,才能摸着神,才能得着属灵的事物。比方说,一个人眼睛瞎了三十年,从来没有看见过颜色,一旦眼睛开了,就立刻看见颜色。主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我们相信这话,这话就立刻成为事实。人用眼睛看东西,东西就存在;人若不用眼睛看东西,东西就好像不存在。属灵的事也是这样。信心能把属灵的事物显实出来。

 

{\Section:TopicID=146}信心需要神的启示】信心是在我们得救的时候,就已经赐给我们(弗二8)。好像母亲生下孩子时,孩子就有了眼睛。一个人如果没有看到东西,只能怪他不去看。眼睛是你的,看不看的权利也在于你。照样,你若是一个得救的人,在你得救时,信心就赐给你了,你有没有得着属灵的事物,就只看你有没有运用信。许多人已经有了信心,可是不肯运用这信心去信。我们要求神给我们启示。神的启示能开启你的信心。启示好像神把幔子拉开,让我们看见幔于后面的东西。我本来在幔子后面,你不知道我在后面作甚么事。但你有了信心,就好像在幔子前看见我在幔子后的一举一动。

我们对于圣经的真理,在没有信心以前,只能会意,不能清楚、明白,因为幔子没有拉开。但是当我们有了信心,一切就都变为实在。我们一旦有了信心,我们就能说,“我知道,因为幔子已经拉开了。”从前对于真理,好像有幔子遮住;现在幔子拉开了,一切就都清楚了。那么是谁拉开幔子呢?乃是神以启示拉开幔子,使一切幔子后的属灵事物,显为实在的。

 

{\Section:TopicID=147}必须饥渴要得启示】神启示就是神来拉开幔子。人要得着神的启示,除了要相信以外,还必须饥渴的要,才能得善。只有饥渴的心,才能得着神的启示。饥渴的心,就是拚命要的心。我们如果是拚命要的,神的启示一来,我们立刻就能得着,我们立刻就能看见。如果我们来聚会只是旁观的态度,即使你能记得许多真理,也能把道理分段。但分段只是分段,却不是启示,不能使你有所看见,你也不能得着甚么。启示在神那方面,祂是甘心赐给;但在人这方面,我们必须有饥渴、拚命要的心。我们若有这样的态度,就每次聚会、读经都能得着启示。如果你在聚会中,只是把听到的道,抄在笔记本子里,并不需要能力,但是虽然你的脑子里装备了一切的知识,心不向着神开起来,你就仍然不能得着一点启示。我们在神面前,若不把心打开,就永远不能得着。我们必须谦卑在主面前祷告说,“哦,主阿,赦免我,打碎我!打开我的心。”

按正当的情形,得救与得胜乃是同时的。就如在旧约里,以色列人将羔羊的血涂在门楣和门框上,和吃羔羊的肉是同一天的。堕羔羊的血是为得救,吃羔羊的肉是为得能力。我们得救和得能力该是同时的。但今天大多数基督徒的情形不正常,我们必须在得救之后,再传得胜的生命。我们今天传得胜的生命乃是补课。这次我在别处领会,有许多弟兄姊妹怪我,为甚么不早传得胜的信息。现在我们都能看见,我们得救时,就已经得着得胜的生命。今天我们讲得胜的生命,不过是补课,叫你知道你不仅得救了,你还能得胜。

 

{\Section:TopicID=148}论信心之大小】信心是有大小的。每个人在神面前信心的大小不一样,好像杯、碗、缸的容量各不相同。慕勒的信心大,度量也大,神藉着他行出的也多。但信心的完全,人人都是同样的(彼后一1)。如大器皿、小器皿都能装满。在神面前而言,信心能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启示能叫你看见,叫你有信心,接下去就是你要信。启示加上信心才能成为实际。歌罗西书三章四节说,“基督是我们的生命。”你信耶稣基督是你的生命,一面这是神给你看见的,就是祂启示这事,另一面你要相信。正如腓立比书二章十三节说,神在我们里面运行,使我们按祂的美意,立志行事。运行是神的事,立志行事是我的事,就是祂藉着我所行的事。一万吨的船只需要一个女子杷缆绳一剪,就能下水航行。神的旨意也是这样,好像一艘一万吨的船,只要我一立志,一行事,神的旨意就能通行。

我们越过越看见自己的罪是活的,并且越承认自己为罪魁,就越能过得胜的关。得胜不是我变好,我乃是彻彻底底的罪人,我这个罪人再过五十年后,还是一样的罪人。主不是要将我变好,主乃是换一个生命给我。主所要给我们的得胜生命,是主换给我们的,不是从我们的生命变的。一切都是主作的。从我们得救的那一天起,主已经把得胜赐给我们了。如果我们有大的信心,就会多看见神所给我们的;如果我们只有小的信心,就会少看见神所给我们的。

信心不是得着一种东西,信心乃是叫你看见神所给你的东西。你若不信,东西还在,但对你来说,好像没有了。正如眼睛看东西,眼睛一闭,就看不见了;东西还在,但对你的眼睛来说,东西没有了。启示仍在,但人有不信的可能。多得启示,就多有信心;少得启示的,就少有信心。你越看见主的启示,就越多进步;越少看见,就越少进步。

 

{\Section:TopicID=149}信心不在于感觉,乃在于神的话】信心与人天然的知识没有关系。许多乡下老太太在信心的事上比博士更好。问题不在于有没有知识,乃在于有没有活的启示。信心不是一个人自己硬信而得着的,信心也不能靠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感觉没有用,神的话才是我们所当信的。有一个小孩靠感觉,推测父亲回家会买球给地玩,他就请了许多朋友来家里玩。结果父亲回来时没有买球给他,因为父亲没有答应要买给他。后来父亲答应给他买了,这时,小孩只要相信父亲的话就可以了。同样的,我们不是凭感觉,觉得神是怎样的:乃是凭神的话如何说的。神的话说了就算数,只要我们相信,就是我们的。

 

{\Section:TopicID=150}分别信心与试探】如何分别从神来的信心,与从撒但来的试探?关键在乎话是从撒但来的,或是从神来的。撒但试探主,牠引用圣经的话,要主从殿顶跳下去,主不跳下去,因为这话是撒但的试探。如果说这话的是神,神对你说,“你可以跳下去。”那么就是殿再高,你也可以跳下去,这就是信心。但如果主没有对你说跳下去,再低你也不可以跳下去,因为那是试探。

 

{\Section:TopicID=151}注意圣灵在里面的引导】我们怎能知道这节或那节圣经是否主对我说的?只要是得救的人就有圣灵在里面,你就能知道神如何引导你。新约应许我们说,“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他们不用各人教导自己的乡邻,和自己的弟兄姊妹,说,你该认识主;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来八1011)曾经有一个人写了一本书反对人分为灵、魂、体三部分,他主张不必如此分别。后来有人问我意见如何,我说,即使圣经没有说人分三部分,圣灵住在我们里面,我们自当知道如何分辨灵、魂、体。假如新约与旧约是一样的,圣经何必要多一本新约?旧约乃是一本写在外面的书;新约是一本说到是里面情形的事,写在心里的圣经;这写在里面的就是圣灵。

今天每个人都可以到神面前与祂办交涉说,“我是你的羊,羊必认识你的声音。求你向我说话,使我认识你的旨意。”有一个故事说,有两个人互争一只羊,后来闹到官府面前,审判官叫两个人分别叫那只羊。真的羊主人一叫,羊就听他的。你心里有圣灵住在里面,祂是你的主,你要听祂在你里面的声音。我不能使你清楚神的旨意,但今天圣灵住在你里面,祂更靠近你,祂就住在你里面,祂能引导你,你要听祂的声音。

今天教会的毛病就是只知道查考圣经,却不问里面的圣灵。若是我们只有圣经的教训,却没有圣灵在里面的引导,圣经对我们就是死的字句。今天《聚会的生活》一书摆在这里,但问题是你有没有得着同样圣灵的引导?如果你把《聚会的生活》当作十诫来遵守,却不听里面圣灵的引导,一切的聚会就都是死的。有一次我看见一位姊妹在蒙头的事上,只是盲从的作,并不是出于圣灵的引导,我就叫她把蒙头帽脱下。一位弟兄看见,就质问我,为甚么叫她不要蒙头?我就叫他去问那位姊妹,她是旧约的信徒,或是新约的信徒?旧约的信徒都是在外面听命,遵守外面的律法。但我们新约的信徒有圣灵住在里面,我们的生活乃是要遵行里面圣灵的引导。我们若不遵守里面圣灵的声音,就是违背神。若是里面的圣灵没有叫我们作,而我们作了,就不管我们作得是好是坏,在神看都是错的。

一位弟兄要求受浸,若他只是看圣经这么说,就这样作,这乃是错的。我们必须藉着圣灵来顺服圣经。一切外面的规条,或人为的定规,都是律法。我们必须根据里面圣灵的引导;我们所要遵从的,乃是里面的引导。如果你对一个人说,圣经如此说,所以你要如此作。这就是律法。如果圣灵不在个人里面作,他外面所作的鄫是律法。凡不是出于圣灵引导的,都是律法。旧约的律法是在人的外面,新约的圣灵是在人的里面。

  愿主怜悯我们,今天我们不见圣灵有多大的工作,乃因我们不尊重祂,不认识祂。如果我们尊重祂,认识祂,尊祂为大,祂能作极大的事。对于一件事,如果我们里面因着圣灵而有把握,那么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摇头,我们也断不改变。但愿我们都跟从里面的引导,凡是里面没有引导的事,我们都不可去作。我们这样顺服里面的引导,这才是真正的顺服。也惟有这样顺服的人,才能听见神的说话,才能有信心,实化一切属灵的事物。── 倪柝声《得胜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