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保罗--最伟大的基督徒
无论人任何角度来看使徒保罗的身量,分析得愈仔细,便显出愈多的光彩。作为神所拣选的器皿(徒9:15),保罗的生命是无穷的技朽和智慧所琢成。他好象样样俱全,有人曾说,现代像保罗那样的人是:能在北京讲中文,引用孔孟之言;能用英文写辩词,在牛津讲解;又能在苏联科学馆前为自己的工作辩护。
陶恕博士(Dr.A.W.Tozer)曾如此描绘他:“他是世上最成功的基督徒,他的事业是世界史是最奇特伟大的。试想他劳苦的效果。当我思想他在某一方面的成就时,又希奇他如何能在其它方面也有伟大的成就……世人多数是某一门专家,但保罗似乎样样都精。他所作的每一件事都是顶儿尖儿的,而且尽力去做,直到在罗马的监狱中被杀为止。”
神拣选人的办法是最有价值的。他拣选了那位攻击教会最激烈,逼迫基督徒最彻底的人,使他改变为最伟大的使徒,最深奥的神学家,最有说服力的护教者,也是最不折不挠的传道士。
背景
他的父母是属于便雅悯支派,采用他们族中出名的先祖作王的扫罗,为他们这个儿子的名字。既然他的父亲是一个罗马公民,他们又替他加上保罗这个名。保罗的父亲是一个好法利赛人,所以必然会详详细细依照律法的要求,覆行一切仪式,小心翼翼地依照法利赛人最严紧的传统训练他(腓3:4~8)。他们的家境显然是富有的,因为他们在财产上能符合大数公民的条件。他们除了能操当时普遍通用的希腊话以外,还能说帕勒斯丁的亚兰语。当时出身于富家的子弟都要学一种手艺,保罗也不例外。他所学的是用羊毛纺织账棚。他所承袭的公民身份使他置身于大数的贵族阶级。
保罗年约十五岁时,很常到耶路撒冷去参加圣殿的崇拜。他早已吸收大数本城的学者风气。大数是一个有名的大学城。因此,他已准备好接受玛迦列的教导(徒22:3)。玛迦列是以色列七大法学博士之一。这位伟大的拉比被当时的人称为“律法之美质”。有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学问。保罗在他的门下依照律法严格的受教,为神大发热心。
保罗在耶路撒冷有相当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因 为他可以进去见大祭司,并得他的信任(徒22:5)。他好像是公会的会员之一,并曾投标赞成逼迫基督徒。他的智力极高,使他在学业上出类拔萃。他说:“我在犹太教中比我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加1:14)。
从保罗书信中偶然提及他个人的记录看来,知道他在没有悔改以前是世上极出色的人。他对将来有极大的抱负和信心,生活端庄,遵守律法,可敬可佩,在神面前无可指摘。他从未荒唐过。以神的律法尺度来衡量,没有什么可责之处,也从来没有疏忽过他的责任职守。他为神的热心可以在他极力逼迫基督徒,又想将耶稣基督的名字从历史上除抹这事上看出来。像他这样的人是最难悔改的,因为他深信他自己品德的完全,信仰的纯正。
他的个性是复杂的,但由一个特别的单独的目的所统一。其它的使徒们各有各的优点和恩赐,保罗则集中一切于一身。他大概是教会史上最多才多艺的一个人。彼得是一个极端主义者。安得烈是一个保守份子。保罗却二者兼而有之--像彼得那样有冒险性,又像安得烈那么纯谨。他在原则上是保守的,在方法上却是急进的。如果某一个原则有动摇的时候,他就是一刻也不屈服(加2:5)。但在方法上而言,他愿意向什么人就作什么人(林前9:22)。
悔改
显然地,神将保罗的悔改当作是教会史上一件关系重大的事。于是,圣灵感动人在圣经中详细记录了三次,而且还有补充的记录。利特尔吞爵士(LordLyttelton)是英国的国会议员,每一次的政治辩论都有他的份。他曾作他内阁的财政大臣,是文人又是政治家,对保罗划记元的事件作过最详尽最竭力的研究。
利特尔吞爵士追述他与一位做法官的朋友韦斯特(Gilbert West)的往事。他们两个都深信圣经是一本欺骗人的书,所以决意要揭发其中的虚伪。利特尔吞选择保罗的悔改,韦氏则选择基督的复活为题,作为批评和攻击的对象。二人均满怀偏见地担负起这工作。他们分头研究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结果,二人均因为极力找寻证据想推翻基督教的真理,反而悔改归信了基督。
米尔道(F.J.Meldau)说他们两个碰头时,并不如预定的计划因揭发了虚伪而欢呼,反而彼此庆贺发现了圣经中神的话。利特尔吞在他所发表的论文的第一段说:“只要将使徒保罗的悔改加以适当的思考,便足够证明基督教是神所启示的宗教。”他的论文是那么的具折服力,以致约翰斯吞博士(Dr.Samuel Johnston)认为“不信是永不可能伪造一个这样美丽的答复的”。
利特尔吞拟了四种假设,认为足以包含保罗悔改的一切可能性:
(一)保罗是一个骗子,说出他明知是虚假的事;或者--
(二)他是一个狂热者,因过份热切的想象力,以致欺骗自己;或者--
(三)他被别人愚弄欺骗;要不然--
(四)他所宣称的悔改原因确有其事,那么,基督教是神所启示的宗教。
然后,他跟据圣经证明保罗不是一个骗子。这样,是什么使这位对基督教满怀疾恨的人在往大马色的道路上一变而成为基督的门徒呢?什么动机也找不到。他明明不是为财,也不为名,或在求取权力。因为他的一生都显示出完全不求自己的名利。他的动机也不是为了满足其它任何情绪上的要求,因为他的著作处处显出最浓厚的道德意味。要成为一个基督教徒便会招来忿恨、轻视和逼迫。难道他会因了一件明知是虚假的事而甘心承受一切损失,并因它而欢呼快乐吗?
这种欺骗不仅无益,而且十分危险。因此,利特尔吞下结论说,这种假定不足以成立。有一件事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保罗特别请求亚基帕王要认清他悔改的实情(徒26:16)。“这是一个十分特出的证据,显明这件事的特色及保罗为人的正直。他竟毫不胆怯地请求那坐着审判他的王为他作证。”再者,假如这悔改的故事是编造的,亚拿尼亚怎么会到大马色来见这样的一个敌人呢?
基于许多与此相似的辩论,利特尔吞作了下面的结论:
(一)保罗不是编造悔改故事的一个骗子。
(二)纵使他曾有这种企图,也不可能成功。
保罗在悔改和绝对归依基督以后,接着有一个时期隐居在亚拉伯(加1:17)。戈登博士(Dr.S.D.Gordon)写过这样的话:“神极盼望他的儿女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每一个被他所用的人都曾有一个时期在“亚拉伯大学”接受旷野训练。就如约瑟、摩西、以利亚、先锋约翰、保罗、本仁(Brnyan)玛礼逊(Morrison)、耶得逊(Judson)。就是神子在世间为人的时候,都曾受过训练,并且是优秀毕业生中的少数代表。然而,学费颇昂,程度也十分高,训练是严格的。许多人不继续便半途而废。受训的显著结果是有远大的眼光,稳定的情绪,锐利的观察力和见识。完全的倚靠神,不倚靠人。有儿童的纯真,有温暖的同情,又有真实的谦卑。然而,最高程度是得着最难得的特性--忍耐,和最不容易又最费时学得的地步--像神。在神的训练课程中是没有快捷方式的。”
保罗回到大马色去。与主相遇以后三年才返回圣城(加1:18)。首先与彼得交通,其次想尽力争取拉比们参与这新运动,但后者使他大为失望(徒22:17~20)。其后的几年间他在做什么不甚清楚。他显然曾在叙利亚和西西里传过几年道(加1:21)。这几年传福音的准备工作结束于在安提阿教会一年的丰富经验。此后,保罗以这个教会为中心,开始他向外邦人传福音的新工作。
特性
我们只能稍微提及几点造成保罗复杂人格的因素:
诚实 旧约“你要耶和华你的神面前作完全人(诚实的人)”(申18:13)的命令,在保罗身上找到了辉煌的例证。先前,他逼迫基督徒是诚实的,以后,他为基督的国度而努力同样是诚实的。他发现从前曾不幸地走错路,不过,在他的意识中,他从来没有不诚实。他实实在在地说:“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林前4:4)。诚实是一种自然流露的质量。
热心 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全心全意的。他将以前所有的热诚完全带到新的生活里面来。如今,这些热情被圣灵引至新的河床里,以致他成为“以火焰为仆役”(来1:7)范畴内的一份子。
决断 蒙哥马利大元帅(Lord Montgomery)认为一个领袖应该具有七种基本的质量。其中之一便是有清楚的决断力。使徒保罗显然有这种质量。当他被基督征服之时,他问了一句关系重大的话:“主阿,你要我作什么?”在他全力以赴的性情看来,他早已决定对基督作毫不保留的顺服及忠诚。优柔寡断对他是陌生的东西。只要他看见责任,便即加以实行。
谦卑 保罗生活在痛悔的谦卑中,而且是在不断的谦卑中。“我原来是使徒中最小的”(林前15:9)。“我不配称为使徒。”“我本来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弗3:8)。“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前1:15)。然而,正如摩尔根摩士所说,真谦卑的最好明证,便是没有模仿的谦卑。当人向他的使徒职和传道的工作挑战时,他便立即因他在基督里的特权和成就夸口。“但我想我有在最大的使徒以下”(林后11:5)。他不管他的话前后是不是一致。
勇气 保罗特别表现出有一种为希腊人所重视的头脑上理想的平衡。他不找寻危险或轻率从事;但遇及与主人的利害有关时,却不躲避危险或敌人,毫不惧怕,绝不畏缩。他有道德上和体力上的勇气。他的书信显示出他非常忠心地把握人事的问题和教育的难处,勇敢和小心地处理每一个混乱场面。他不习惯用逃避的方法让事情听其自然,以避免管教的痛苦或公义的谴责。他的本性并非没有惧怕(林前2:3,林后7:5),不过已学得如何超越危险,战胜它们。
大量 狭隘顽固的扫罗,改变为头脑最开通,心胸最广大的保罗。这是悔改的许多神迹之一。基督住在他里面不仅使他的心胸头脑改变,而且扩大了他的领域。他继续不断地反映神宽大的慈悲及无边的博爱。他因别人的成功而表现出真诚的喜乐,可见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然而,他的大量和容忍到了关头重大的争论时,却又不予以妥协,就是与伟大的彼得交锋时也是如此(加2:11)。
独立 独立的品性对于一个庸碌的人可能招来浩劫,但对于有教养的人却是一种极丰厚的资产。“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但判断我的乃是主”(林前4:3,4)然而,似乎矛盾得很,另方面,他又极关心别人对他的看法。他行事为人的准则是:“我们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这样”(林后8:21)。他问说:“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加1:10)?但他又说:“我好像凡事都叫众人喜欢”(林前10:33)。其实这些并非矛盾,他乃是小心翼翼地使他为人的独立及他对神的责任获得平衡。他是神的管家,他必须对神忠心。这样便救他免于不负责的独立及个人主义的危险。这是今日基督教内许多工作上会遭遇到的毒害。保罗是自主独立的,但他也尊重别人的良心(林后4:2)。
友善 保罗有不自私的在友善的禀性。他与其它许多伟大的人物不同。他的伟大并不是孤立的伟大。他有一种无比的力量,能获得和维持朋友们对他的友爱和忠心。他对朋友们的爱不是矫揉造作的,而深入的。他与提摩太之间的友谊是老少之间的一种模范友谊。他与可敬爱的医生路加之间的友谊,又是年岁相若爱好相同者之密切关系的典型。他是喜欢群居的人,当朋友与他隔绝时,便会感到十分孤单。不错,他与巴拿巴曾因马可的事发生争执,而且这争执并非一场小风波。原谅用“病的发作”的字眼来描述这件事。然而,保罗常常纪念巴拿巴。谈及他时,常常流露赏识之情。他们彼此的爱胜过了那考验。保罗能与人友善的本性是他能改造自己,成为基督徒领袖的一个主要因素。
赏识力 保罗书信常显示出作者对别人的好意和关心能多予赏识。他从来不会忘记致谢的言词。他殷勤问候,富于同情,谨慎行事。从他信件的语气看来,这些德性因岁月的消逝而日益显著。
传道者
如果传福音的效果是以结果来衡量,那么,保罗堪称传道之王。他以身作则地劝勉提摩太:“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后4:2)。他传道冻限于大庭广众的演讲,他也不依靠演讲术:“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并没有用高言大智”(林前2:1)。他并没有流露夸大和自负的态度:“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林前2:3)。他所倚赖的并不是世上的诡辩术:“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林前2:4)。他惟独倚靠圣灵。他所传的信息乃是“圣灵和大能的明证”。
他传道的方法因场合而异。有时是辩论式:“但扫罗越发有能力,驳倒住大马色的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徒9:22)。他以无可辩驳的明证去满足他们的理性。他曾慎思熟虑,也曾为他的辩论祈祷,所以随时准备好作任何的答辩。他在智力上也不脆弱,他不怕为他信仰争战。他深知他的信仰是十分合情理的,他也要向人如此明证。在雅典时,他每回在会堂里并与在市上所遇见的人辩论(徒17:17)。在哥林多则每逢安息日在会堂里辩论(徒18:4)。然而,他并没有跌进专为好胜而辩的陷阱里。他也没有因好胜而失人。事实上,他反而赢取许多对手,甚至有些是雅典的哲学家。
同时,保罗的传道方法是说服性的,满了恳请与呼吁。他并非把事实和辩论摆出来便算了。“我们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劝人”(林后5:11)。他在会堂里劝化犹太人和希利尼人(徒18:4)。由于他相信即将来临的审判,促使他竭力劝人。在他看来,神的宽容并不是永无限制的。神是审判的主,他不能容忍罪。他必须将罪从他的宇宙中除去。故此,保罗用尽种种方法劝勉人奔逃到基督里面。
有时,保罗有传道方法是教导式的,为要迎合他的听众的需要。他是一个传道人,同时也是一位教师。三年之久,他在以弗所的推喇奴学房教书(徒19:9)。他住在哥林多十八个月“将神的道教训他们”(徒18:11)。既然他们不能平白地相信或长进,他便尽力的有系统性的将神的事教导他们。他很常采用发问的教授法帮助教学。
他的变通才可在他接触人的多种方式上看出。在他而言,没有千篇一律的事。他的信息适合他的听众。无论是罗马官长,希腊教授,亚洲首领或希伯来的神学家,他都应付得来。他在什么人中便作什么人。在会堂中便适合犹太人的口味,在阿克罗波利(Acropolis)便作希腊的哲学家,在吕斯底便与外邦群众为伍,在腓斯教一类人的面前时,他又以另一种从容的适宜的态度出现在法庭。
他传道的热情和精神只有用他自己的话表达最恰当:“昼夜不住的流泪,劝戒你们各人”(徒20:31)。这种态度在今日的传道人中间不再常有。我们患了所谓“没有眼泪的基督教”的疾痛。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保罗为整个基督教奠定了神学的基础。他将我们的主所形成的真理胚胎加以阐释,并在圣灵的启示和领导之下,发展为系统神学,哲学和伦理,足以应付基督教运动所遇的每一个危机。
祷告的人
一个人的灵性光景如何,可以从他的祷告生活上看得最清楚。保罗的书信充满了祷告。我们很高兴能在这些祷告中看见保罗自然地流露他的自我。显而易见的,祷告是他灵性生命的基本因素,而不是填补性质的东西。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实是:保罗从来不必因缺乏祷告而忧伤,像我们多数人一样。他不致因没有负上的祷告的责任而自责。他没有因良心的责备的苦恼而在祷告中失去自信。
保罗的祷告生活没有拘谨的形式,然而,他对祈祷完全没有松懈或大意。他没有解释或辩论应祷告的理由,他认为那是基督徒应有的事,是真正灵性生命的正常表示。有时他的祷告是安静的,沉静的,有时却是如火如茶,直冲天庭。他的祷词充满了感恩,他深信神的仁慈和信实。我们在他的著作里看见标准基督徒的产生,大概多数因他的祷告和代求,过于他的讲词所感动。
对于他,祷告是不停的,是“不断补充的”,“祈祷的时候,不住的想念你”(提后1:3)。这并不是夸张之词。对于他,凡事都是颂赞或祷循规蹈矩因由(罗1:9;林前1:4;弗1:15~16;西1:3;贴前1:3)。他的祷告是不自私的。他的祷告多数是关心别人和别的人需要。代求是他灵性生命的血脉。他为新悔改的人及他所创立的教会所献上的祷告是世世代代的祷告模型。他认为祷告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他在歌罗西2:1~3的代求,是新入教会的人及新兴教会最大的需要和缩影。
他的祷告是热切有力的,而不是梦一般的空想。他用最活泼最强烈的言词来描绘祷告的性质,而且毫不做作。--尽心竭力,直至疲倦,像人做日常的工作一样(西1:29)。又像竞技场上要得奖赏的运动员(林前9:25);或像战场上为生命而战的兵士(提前6:12)。
然而,他常常都绝对相信祈祷必能得着答复。表面上好像没有蒙应允的祷告完全不能使他灰心。对于一个经常生活在超自然领域内,与全能者常常谈话的人,没有一件事是不可能的,除非是不合神旨意的事。当他祷告的时候,如果需要的话,他会期望神超自然的干预。没有任何环境是不适宜于祷告的。
然而,保罗并不是一个自满的天才。他切望别人为他祷告。他认为祷告是教会内一种合作的功夫。他请求帖撒罗尼加新信主的人为他祷告(帖前5:25)。“你们以祈祷帮助我们”(林后1:11)。他请求他们祷告并不是一种客气的附录,而相信那是他传道事工上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我知道这事借着你们的祈祷……终必叫我得救”(腓1:19)。他要求别人祷告好叫他放胆讲道(弗6:19),好叫福音的门敞开(西4:3)。好使人得拯救(加1:4)。
我们从保罗的祷告中可以学到许多事情。在内容上,充满了基督;在精神上,充满了谦卑和敬畏;在形式上,显出深思熟虑;在语气上,充满热诚和信靠。── 孙德生《神的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