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收藏]

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西庇太儿子的母亲

 

经文:马太福音廿章廿至廿八节          马可福音十五章四十,四十一节

 

这位姊妹的称呼非常奇特,既不称为西庇太太太,也不称为雅各约翰的母亲,而要说西庇太儿子的母亲。推想西庇太的两个儿子,雅各和约翰,是主首先呼召四位门徒中之两位(太四722),后来又成为主十二门徒中最爱的三位之二;这么令人羡慕的两兄弟,大家认识的西庇太的儿子,提起他们的母亲,很容易就使人明白。说出她自己的名字,恐怕反而没有人知道。马太福音是为犹太人而写的,“某某的儿子”是犹太人惯用的称呼。这样“西庇太儿子的母亲”就很自然地用上了,相信她本人一定觉得这个称呼正是她无上的光彩。

 

根据马太福音廿七章五十六节与马可福音十五章四十节的对照,我们知道她的本名是撒罗米。撒罗米就是所罗门的女性名,即平安的意思。里面存在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在神面前是极其宝贵的(彼得三4)。这样的姊妹也是家庭及教会的力量。

 

跟从

 

撒罗米和抹大拉的马利亚及小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都是从主耶稣在加利利的时候就跟随他服事他的姊妹。撒罗米几乎是全家都来跟从主了。记得主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的时候,看见雅各,约翰,同他们的父亲西庇太在船上补网,耶稣就招呼他们。他们立刻舍了船,别了父亲,跟从了耶稣。接着母亲撒罗米也跟着来了,不但沿路照顾他们,服事他们,还用自己的财物供给他们。

 

试想,你家里开了一间餐馆,或其它的事业,两个年轻力壮的儿子竟丢下一切不管,去热心爱主去了。做父亲的没有阻止他们,做母亲的不但没有劝阻,连自己也跟着去了。这是何等彻底的跟从!何等牺牲的奉献!我们自省一下,就知道我们的跟随主太过犹豫了。顾忌这,懮虑那,大大比不上这位姊妹。

 

撒罗米的跟从不是一时的冲动,也不是暂时的凑热闹;她的跟从是一直到底的。从加利利开始,一直跟到各各地;从十字架下跟到坟墓旁;从复活清晨跟到五旬节。苦也福也,死也活也,她都跟随,正如诗歌中我们常唱的。但愿基督的爱也如此激励我们,吸引我们,使我们快跑跟随他,一直到他再来。

 

代求

 

撒罗米一生最显著的事迹,就是代两个儿子求左臣右相的地位这件事了。

 

当主耶稣上耶路撒冷去,告诉门徒他将受死并复活时,撒罗米别的没听见,只跟着众人以为神的国快要显出来(路十九11),耶稣就要作王了;于是带了两个儿子上前来拜耶稣,求他叫她的两个儿子在神的国度里,一个坐在他右边,一个坐在他左边。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乃是人之常情。拔示巴曾为儿子所罗门,求大卫王照昔日的誓言将王位交给他继承(王上一)。许多父母把小孩带来,求耶稣按手为他们祝福(太十九13)。诗人荷马曾说:不求儿女良善而求儿女富贵,你是最颠狂的父母。我们应像大卫那样祈求:求你赐我儿子所罗门诚实的心,遵守你的命令,法度,律例(代上廿九19)。

 

撒罗米认为她是有资格为儿子代求的。税吏和罪人尚且挨近耶稣(路十五1)何况跟随主左右已三年的,我的两个儿子?他们不是常挨近主吗?睚鲁女儿复活的时候,黑门山上主变像的时候?现在求他们在神国里坐在主的左右,不过是顺水推舟,极自然的事。

 

她觉得有理由为儿子代求。因为雅各约翰曾为耶稣建下汗马功劳。约翰看见一个人奉主的名赶鬼而没跟从主,就禁止他(可九38)。撒玛利亚的一个村庄不接待主,雅各,约翰看见他,气忿非常,对主说:你要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像以利亚所作的么(路九54)?其它的门徒都畏首畏尾,有谁像这两位兄弟这样挺身而出,尽力护驾呢?有功自当受禄。

 

她的祈求是有根据的。主不是讲过许多天国的比喻吗?而且教训他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太六33)。她所求的,正是神国里的事。也莫怪她太率直坦白,因为她记得主的教训说: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太六7)。

 

改正

 

可是,我们知道她的祷告没蒙垂听。因为存心是骄傲,自私,妒忌的。母子三人同谋,要把彼得,这个唯一的劲敌踢出去;免得性急的彼得先一步向主求到了。也是对主施点压力。主总是不明文交待,谁是领袖,位子如何排;这样三人一同跪下祈求,主非得讲清楚不可。

 

她所求的是权贵荣耀。两个儿子做了左臣右相,多么有权势呀!连自己也沾了光荣。而且这是神的国,超乎人间的王国,那么荣耀权势也更加高超了。

 

像这样的妄求,难怪其余的十个门徒恼恨,难怪他们得不着了。然而慈爱的主没责备她,也没有正面拒绝她,只是改正她的祈求,同时平息门徒的恼怒。

 

主改正他们对神的观念:神国的制度不像世上的国制,他们对神国并无认识,因此他们根本不知道所求的是甚么。主改正他们求荣耀的路程:先上各各他,后才有宝座;先喝苦杯,后才有赏赐。主改正他们的态度:作主的仆人是应该的,是报答神恩,并非求赏赐。主改正他们的存心:荣耀是天父赐的,是神的恩典,并非自己的条件或本领。

 

我们相信撒罗米得着了教训,从软弱中站起来,因为她没有拂袖而去,她继续服事主一直忠心到死。──《新约中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