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施恩和供应的灵
撒迦利亚书第十二,十三章
本段经文开头的话异常严肃,似乎要向我们强调,说这话的必然要实现他即将展现的各事。“铺张诸天,建立地基,造人里面之灵的耶和华说。”
这现像是指未来的一段时间,可能为时不远,那时犹太人将悉数返回他们的国土,但他们心中仍然不信。确实,有人认为他们可能将与但以理书第九章第二十七节所预言的那位敌基督联盟。为了某种我们无法明了的原因,现今世上仍有许多国家仇恨犹太人,“万民聚集攻击耶路撒冷”(第3节,另译)。但他们的联盟必然被接踵而至的灾难所瓦解。有三项默示论到他们:
“我必使耶路撒冷……向四围列国的民,成为令人昏醉的杯”(2节)。
“我必使耶路撒冷向……万民,当作一块重石头”(3节)。
“那日,我必使犹大的族长……如火把在禾捆里”(6节)。
紧接着就是一项保证(下一章将有更详细描述):在那可怕的日子,耶和华必拯救,也必保护他们(7~8节)。他们长期拒绝的弥赛亚,将在他的新妇——教会——陪伴之下,出现在云中,对他的弟兄提供支持,正如约瑟当年出面资助他亲兄弟一样。他们看见他坐在大能者的右边,又在云中从天而降时,就不禁想起以赛亚的诗歌;那时他要在胜利中将死亡吞没,把他百姓的耻辱从世上抹除。“看哪,这是我们的神;我们素来等候他,他必拯救我们,这是耶和华,我们素来等候他,我们必因他的救恩欢喜快乐”(赛二十五9)。“看哪,他驾云降临,众目要看见他,连刺他的人也要看见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他哀哭,这话是真实的,阿们”(启一7)。那时主耶稣要用他口中的气息,击杀一切不法之人。本段经文所记载的严厉威吓,到那时就实现了:“那日,我必定意灭绝来攻击耶路撒冷各国的民。”
我们再从另一面,来思想犹太人所要面临的事:
“那日耶路撒冷必有大大的悲哀”(11节)。
“那日必从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开一个泉源”(十三1)。
“那日我必从地上除灭偶像的名”(十三2)。
一、极大的悲哀。留意这里语气的肯定:“耶路撒冷必有大大的悲哀。”先知口气中毫无一点犹豫。他像保罗说那句话时一样坚定:“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罗十一26)。今日前往以色列旅游的人,徘徊在耶路撒冷街道上,或参观犹太人古老的哭墙时,就会感受到他们的悲哀。耶路撒冷将有极大的悲哀,不是因将圣地遭异族蹂躏,不是因为历史上饱受的耻辱,不是因受尽种族仇恨的痛苦;而是因为他们拒绝弥赛亚,他曾在这些街道上被赶逐,并被钉在城外的十字架上。
悲哀的比喻。“如米吉多平原之哈达临门的悲哀。”当时他们的贤君约西亚则死在埃及人的箭下,他是从希西家登基,到以色列亡国期间,惟一清明的君王。耶利米为约西亚哀哭,歌唱的男人女人都悲悼逝去的王。当王家的灵柩车队驶过耶路撒冷街道时,全国笼罩着一片忧伤哀恸,这是以色列立国以来从未出现过的;但这只不过稍稍象征着末了以色列人仰望他所拒绝的主时,全国将要发生的悲恸。
这里有另一个隐喻。他们的悲哀好像父母丧失独生子,他们的愁苦有如丧长子;这种锥心之痛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但在东方国家——特别是希伯来家庭——尤甚。有一日耶路撒冷将充满这样的悲哀,正如当年埃及人将丧失长子而哀哭。
这悲哀的普遍性。王宫中从高至低——因为拿单此处代表大卫家最年幼的儿子;祭司中由上到下——因为示每代表最低微的祭司;所有剩余的人都因悔恨而俯伏悲哭。我们可以想象像那种惊人的情景——全国上下都捶胸顿足,为罪痛哭悔恨!
这悲哀也是孤独的。“各家男的独在一处,女的独在一处。”悲哀到一程度,就会想到独处。它使人心无旁骛;由于整个心思都集中在所悲哀的对象上面,无暇顾及其它事物。所以马大在拉撒路死后,起身离开一群来哀悼的朋友,匆匆出去的行动,并未使他的朋友惊讶。他们轻声低语:“这是很自然的,她想要独处一阵子;她一定是自个儿到坟墓那里哭泣。”同样的,这些悲哀的人也情愿孤独自处。每一个人都觉得这事与自己有切身的关系,自己要负责任;每一个人都认为是自己钉死了弥赛亚,而带着悔恨向他认罪。“我有罪了;我刺穿了他的手和脚;我是最不堪的人,我是罪人中的罪魁。”
这悲哀是因看见耶稣代人所受的苦而产生的。“他们必仰望他,就是他们所扎的,必为他悲哀。”毫无疑问的,当耶稣所爱的门徒站在十字架旁边,看见兵丁用矛刺入主的身体,有血和水流出来的一瞬间,他突然被圣灵提醒,明白这段经文已经得了应验。
神的灵也常常用这方法光照、打破我们刚硬的心。我们的心是在耶稣破碎的心上被打破,在看见他被刺时也被刺入,仰望他时感到悲哀。
这悲哀有两种—— 一种对死亡,一种对生命。前者是想到我们的罪所遭致的刑罚;后者是想到我们所得罪的那人。前者大部分是自私的,只畏惧笞人的鞭子和炙热的火焰—— 一旦刑罚停止,这种恐惧就消失了。后者完全不顾及自身的后果,只为那曾给耶稣的心带来如许多痛苦的罪而羞愧、悲哀。
寻求赦免的罪人常常会以为,他们必须带着某种程度的悲哀前去,作为被救主接纳的条件。他们认为只要他们为罪感到相当程度的悲哀,他们才能将眼泪当作蒙救赎的代价,和蒙救恩的缘由。但我们永远无法为罪悲哀到“足够”的程度。若等待有这么一日,那真是遥遥无期。如果想等泪瓶盛满之后才前来,就会一直拖延下去。此外,有一个属灵的原则必须记住:除非我们看见耶稣,被他的爱所包容、接纳,否则我们永远无法对罪有正确的感觉。来到他那里之前不需要眼泪,悔改相信之后才需要。那位有罪的妇人得到赦免之后,才用他的眼泪洗救主的脚。耶稣转过身看彼得之后,彼得才出去痛哭。我们必须带着自己的本相到基督面前,不必试着了解罪是甚么,不必要求自己有足够的悲恸;只要相信他,接受他已完成的大功;然后,我们的悲哀自然会泉涌而出。最初仰望他救恩的眼睛可能是干的,但很快它们就会泪水盈盈。第一个行动大多数是出于理性,但最后的行动必充满感情。当我们仰望我们的罪所剌伤的主,我们就会悲哀,如丧独生子;就会愁苦,如丧长子。
让我们分清楚悔改与懊悔的区别。前者是出于意志,后者是出于心愿。我们悔改时,就转离罪,归向基督;我们像彼得那样触及他的目光,我们就懊悔,出去痛哭。悔改是一刻间毅然决然的行动;懊悔则伴随我们到天上的大门旁,使我们在永恒的亮光照耀下无以遁形。
这悲哀是从圣灵产生的。“我必将那施恩……的灵,浇灌……”(十二10)。使人知罪,是圣灵特别的工作。他用真理作宝剑,直刺入人的灵与魂,连骨和骨髓都能剖开。他特别将主耶稣受苦和代死的真理,显明在人的良知面前,指出这样一位圣洁、怜悯、慈爱的救主竟遭到拒绝,如此直到人心开始领悟到自己的罪,而融化在主面前。
二、打开的泉源。五旬节那日,彼得指出这些清洁的溪流。“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是的,彼得说,“你们各人”,每一个人。只要悔改,归向主,你们的罪就被洗清。耶稣基督的血能洗清一切的罪。如果公牛和山羊的血,牛犊的灰烬,洒在不洁的人身上,尚且能使肉体得洁净,那么基督的血更要借着永生的灵,将你的良知洗得洁白如雪。
这时代如何开始,也如何结束——惟一的差别是,开始时只有几千人踏入那泉源,最后却是整个国家,包括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都要在那里被洗清洁。到那时,彼得在所罗门廊下所说的话就都应验了,以色列人要悔改归回,她的罪污将被洗清洁,那时万物要复兴,“就是神从创世以来,借着众先知的口所说的”(徒三21)。
三、偶像被灭绝。偶像的名将从这世上被除灭,假先知与污秽的灵也被扫除。对神而言,单单赦免还不够,他还须对付导使他百姓退后、悖逆的根源。因此,他要严厉对付偶像,假先知和恶者。
这种激烈彻底的行动可借着下面一个故事表现出来。假定有一对虔诚的父母,最近刚为他们的罪悲哀悔改,并蒙拯救;他们的儿子突然感觉蒙召去担任先知的角色。然而他却是假先知,他鼓励百姓到他那里,探查他们中间偷窃和谋杀的罪,他又呼求雨水降在久旱干裂的土地上,或向病人行神奇的仪式,叫死人起来。这些消息传到他虔诚的父母耳中,他们情愿失去这个儿子,也不能让他在他们家中作不荣耀神的事。“若再有人说预言,生他的父母必对他说,你不得存活,因为你托耶和华的名说假预言,生他的父母在他说预言的时候,要将他刺透。”这强烈印证了一个事实:犹太人终必会面临绝对的转变,那时他们对神的忠心将远胜过他们对儿女的爱。
由于反对偶像和假先知的情绪非常炽热,以致那些利用百姓,向他们施骗的假先知开始自觉羞愧,不敢承认自己的身分。“那日凡作先知说预言的,必因他所论的异象羞愧,不再穿毛衣哄骗人。”当时毛衣是众先知共同的衣饰,好叫人一眼认出他们的身分。
如果百姓有人怀疑某人是先知,他一定立刻说他们认错人了,他根本不是先知。他因畏惧那些人的愤怒,并为了保住自己一条命,就会不计一切来逃避这指控。“我不是先知,我是耕地的;我从幼年作人的奴仆。”
如果这些人一再追问,并发现他身上印有先知的记号,他就推托这痕迹是在亲友家受伤留下的,而不敢承认他确是先知。“必有人问他说,你两臂中间是什么伤呢?他必回答说,这是我在亲友家中所受的伤。”
常常有人认为这句话和对答,与基督手上的钉痕有关连。其实这不是本段经文的用意。这里只是在显明假先知所行的恶,以及他们所遭致的强烈反对。那些被怀疑是假先知的人将不惜一切代价来逃避人的怀疑。当然,最后必然有拯救。如果神预备为他古代的选民成就如此美好的工作,那么他必然也要打破我们的偶像,洁净我们,因为我们也是属他的民。── 迈尔《圣经人物传──撒迦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