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不寻常的对话
撒母耳记上十五12~35
一天夜里,耶和华向撒母耳说话,告诉他扫罗不顺服神的事;他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
神要求人完全顺服,一旦人不听从,其结果是,他似乎改变心意,感到后悔,但这只是表面如此。事实上,神不会后悔或改变他的旨意。人可能使他的计划受拦阻,但全能的神却会藉其它方法成就他的计划。
风可能稳定地朝同一方向吹,只要我们顺着它走,它将带我们到天家;但我们也可能调过头,逆着风向走,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似乎神已改变旨意——这改变是我们引起的,因为原先我们与他的旨意一齐行动,如今由于不顺服或不信,我们就不断与他的旨意对抗。
神可曾在夜深人静时向你低语,告诉你他的秘密?神如果能信任一个人到一地步,将他对他仆人的失败所感到的悲伤,向这人吐露,要求他与他一同儆醒,这人是何等有福!“我所要作的事,岂可瞒着亚伯拉罕呢?”
撒母耳忠实的灵深受感动。圣经说他“甚忧愁”——这是一种义愤,因为神将如此严肃的责任托付他,他满怀希望要去解救他的百姓,而他竟然无法达成所愿。每一个忠于神的人,当看见神的旨意受拦阻,他的恩典被忽略,他在他仆人面前敞开的门竟因人一些不顺服的行动而关闭时,必然也会气愤填膺。撒母耳不仅忧愁,他甚至“终夜哀求耶和华”。哦!很多时候我们的朋友也因眼见我们里面的堕落而不得安息,苦苦向神哀求。这是人能替另一个人提供的最珍贵之服事。只要我们的朋友一直将我们的事带到神面前,为我们哀求,并且情愿自己受咒诅也不愿我们灭亡,那么我们还有希望。今日有多少为人子女的,在外过着放荡不检的生活,但当他独处,或卧病在床时,想到遥远之处,他的母亲正不断为他祷告,他的心就得了安慰;或许他暗地里盼望,母亲的祷告能帮助他抵挡情欲的猛烈火焰。
撒母耳跋涉十五里路去见扫罗。有人告诉他,扫罗到了迦密,在那里立了纪念碑,又下到吉甲去了,于是撒母耳前去见他。有一版本告诉我们,当时扫罗正在向耶和华献祭;就在那里,发生了这段不寻常的对话。
扫罗:扫罗先开始说话,他看见先知走近,立刻假装殷勤地问候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然后又洋洋自得地加上一句:“耶和华的命令我已遵守了。”虽然我们不知道扫罗究竟是盲目了,不明白自己堕落有多深,或者他只是要掩盖自己的罪,企图欺骗先知,但至少这句话——“愿耶和华赐福与你”从他咀里说出来,又是在这样的时刻,真是极不悦耳。这使我们想起一些人,他们在商场用语中掺入宗教词汇,以为这样就可以使人不提防他藏在道德外表下的真相。犹大就是用一个亲吻出卖他的主。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确是如此。
撒母耳:那时候羊叫牛鸣的声音随风传入老先知的耳中,表明附近一定有一大量牛羊。当一个人正大声矢言行善时,忽然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这是相当尴尬的,羊叫牛鸣暴露了他的虚假。我记得有一次一位宗教学的教授告诉我,他如何全然被洁净,脱离了一切偶像;正当他说得起劲时,我闻到他的气息里有很浓的香烟味。我并不是反对人抽烟,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权去谴责那些神没有绝对禁止的嗜好。对于这一类的事,我们的责任是考虑基督徒在这些事上应持怎样的原则,以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上。但是,当这位教授继续高谈阔论他如何全然得拯救时,我很自然地提高了警觉,因为我在他的气息里,侦测出那被保留下来的牛羊。撒母耳以悲伤而带讽刺的语气说,“我耳中听到有羊叫,牛鸣,是从那里来的呢?”
扫罗:王将他的责任一股脑儿推到百姓身上,“这是百姓从亚玛力人那里带来的,因为他们爱惜上好的牛羊,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请留意他特别强调“你的”神,诡诈地用这词企图安抚先知,“其余的我们都灭尽了。”将一切错都归咎百姓,实在不是一个王者的风范,这样的借口也不会被接受。
撒母耳:为了阻止王继续在言词上堕落,撒母耳打断他的话说,“你住口吧,等我将耶和华昨夜向我所说的话告诉你。”于是先知从过去说起,提醒扫罗,他原本出身寒微,不敢承担神交付他的重大责任。又提醒他是如何被立为王,以色列的神如何将他的权柄赐予他,要求他作神的代理人。神要他前去灭绝亚玛力人,这行动是由神确定的。然而扫罗却出于贪心,急忙掳掠财物,违背神的命令。他这种饿虎扑羊的举动在耶和华眼中被看为恶。
扫罗:王重述他脆弱的借口:“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亚玛力王亚甲来,灭尽了亚玛力人。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神。”他似乎这么说,“你冤枉了我。你若再等一会儿,就能看见我这不顺服行动的结果。”他甚至可能欺骗自己,促使自己认为他到吉甲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掳物献祭,这样他在发现自己正滑向不利地位的时候可以自我安慰一番。
撒母耳:神的这位使者回答王的说词时,道出了圣经开头数卷书里最伟大的句子,它是先知书里许多类似句子的雏型,几个世纪之后,我们的主也用不同的方式重复这句话;“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不论撒母耳暗示他献祭的动机是什么,毫无疑问的,到目前为止他至少已经违背了神的命令;事实上,他灵魂里整个态度是悖逆、不顺服的,因此他的思想和道路就与神背道而驰。
老先知将外面一层帘幕掀去之后,就直接指出里面的罪。他说,“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这些罪都是普世所斥责,义人所轻看的;在神眼中,扫罗的罪与其无分轩轾。于是这位先知用锐利的眼光望着王,以神的代表之威严,向他宣告弃绝的最后判决,“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
扫罗:一霎时之间,王体会到自身的情势危急;他发出呼喊——那不是出于懊悔,而是企图逃避公义;不是恨恶自己的罪,而是害怕面临的后果;他不惜任何代价,要保住自己的王位;他担心万一他手下的人发现他和先知中间有了裂痕或嫌隙,将对他产生不利的结果——他畏缩地对先知说,“我有罪了;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就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现在求你赦免我的罪,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
人说“我有罪了”,这中间可以有很大的差别。浪子以颤抖的声音说出这句话时,不是因为他惧怕罪的后果,而是因他从父亲脸上的表情,和他慈目中含着的泪光中,看见了罪的可憎。然而扫罗畏惧罪的后果甚于罪本身,他以为这样说可以改变先知宣告的刑罚,好像撒母耳有权赦免或拒绝赦免一样,他说,“求你赦免我的罪。”
撒母耳:先知看出了他的遁词。他知道扫罗的悔改不是真心的,他只是想用言词哄骗先知,所以撒母耳转身打算离出。扫罗不禁大感恐慌,他担心撒母耳一走,他不但立刻失去一个朋友,并且也会失去全民的尊敬。他急忙上前,抓住撒母耳的衣襟;由于用力过猛,衣襟就撕断了。撒母耳感觉衣襟断裂,就回过头对他说,“如此,今日耶和华使以色列国与你断绝,将这国赐与比你更好的人。”扫罗企图拉回他,似乎这样作就能挽回神的判决,对于这举动,先知实际上这么说:“要记住,以色列的大能者既不说谎,也不后悔;他的判决是无可改变的。他的话一出口,就绝不收回。不论你如何痛哭流涕,苦苦哀求,也改变不了他的心意。”
即使在这一刻,如果扫罗真心俯在神脚前祈求赦免,他还是会被接纳,被赦免的。作为一个君王,他的王位可以被废除,但他这个人还是可以蒙赦免。然而在我们的一生中,也有许多时候是,踏出的脚步再也收不回来,采取的立场再也不容改变,导致的后果再也不会更动。
扫罗:王又重复一句:“我有罪了!”但他真正的含义在接下去的话里揭露了出来,“虽然如此,求你在我百姓的长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举我,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你的神。”他真正关心的是在百姓面前的地位、面子,他情愿承认自己的错,以换回撒母耳的友情。
撒母耳终于留下来,这样长老就不会察觉任何异状,百姓也不会知道神已废弃了他们的王,免得继承他王位的人尚未准备妥当之前,这个国家就陷于分崩离析。因此撒母耳留了下来。这两人一同敬拜耶和华,但这中间的对比何等强烈!一边是最黑暗的夜晚,另一边是最光明的白昼。一边是被弃绝的王,另一边是神所拣选的忠仆。一边是即将受咒诅,被恶魔扰乱,最后死在基利波的王;另一边是有无限美德的先知,他无瑕疵的品格如明光照耀,直到回归他父神的家那日。
最后,老先知将亚玛力的王亚甲召到面前,亚甲“欢欢喜喜的”前来,以为他的性命就此保住了;他心里说,“死亡的苦难必定过去了。”这时撒母耳从公义激发出力量,拿过身边的刀,将亚甲杀死在耶和华面前——这象征圣洁绝不给肉体留地步;使徒保罗警告我们,“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对于亚玛力人,我们不可给他们留任何地步。
但愿神帮助我们,对这个故事有更深入的看见。不论何时,天父在我们的生命中放下一个重大试验时,让我们不惜任何代价去听从他。你若不能遵从,就不能对别人发命令。你若不顺服,就不适合作神手中的工具。如果凿子不是货真价实的,雕刻者就不敢将它紧握手中。但愿我们相机行事,用智能把握每一个机会,好叫神充分使用我们;更重要的是,我们就不会被他弃绝。── 迈尔《圣经人物传──撒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