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收藏]

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12、无可摧毁的话语

 

  耶利米书三十六 23

我们被允许进入这位先知的内室,他在那里隐居起来,以避免再激起人们的怒火和恨意。他那位忠心的朋友巴录,则坐在一旁,细心地笔录先知的每一句话。耶利米的灵魂正受着圣灵的催逼。稍后众首领询问巴录,“请你告诉我们,你怎样从他口中写这一切话呢?”巴录回答,“他用口向我说这一切话,我就用笔墨写在书上。”

书卷写成之后,耶利米不敢冒险进入公共场所,就将书卷交给巴录,托付他向众民朗读。当时耶路撒冷格外拥挤,犹大各地的百姓都上来,一起为巴比伦大军的日益迫近而禁食。他们可能用耶利米从前曾经斥责过的那句话,热切地喊道,“这些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他们惊惧地群聚前来,以为这样聚集在圣殿的四围,就有特殊的用处;他们希望借着戴黑面纱,和蒙上口,以及摄人心弦的呼喊,来止息全能神的震怒,以逃避那即将来临的灾祸。

巴录在圣殿新门的入口,选择一个较高的位置,就开始宣读,百姓则团团地围挤在他的四周。在目瞪口呆的群众中有一位年轻人,就是沙番的孙子米该亚,他深深为听到的每一句话所震撼,就急着去通知当时正聚在王宫中的众首领。这些首领也一样被他所述说的事激动,就打发他回到圣殿,去请巴录立刻到王宫,将先知的话念给他们听。巴录应邀而来,坐在他们当中,开始读那书卷。

众首领中有几位地位尊贵的人:文士以利沙玛;王的岳父以利拿单,他曾往埃及,将先知乌利亚带回来治死。他们听了这番话都极为惊惧;这书卷的内容可能与耶利米书第二十五章的记述非常近似。虽然他们都憎恨先知耶利米,但是他们深深感觉到,他所宣告的灾祸是确凿可信的。他们显然有责任立刻将这书卷的内容告知王。

去见王之前,他们先劝巴录和耶利米去藏起来,因为他们对约雅敬的脾气知之甚详;他们又把书券存在文士以利沙玛的屋内,然后才去见王。起先他们以为,只消把所听到的话述说给王听就足够了。然而王并不满足,仍打发犹底去取来书卷。那时正是十二月的严冬,王坐在宫中过冬的房屋里,熊熊的火焰在火盆中跳跃着。这实在是一幅生动的画面——约雅敬王坐在火前,众首领环立着;犹底一字一句念出书卷的内容;全城正陷于一片惶恐、惊惧中,圣殿院子中的群众都面有愁容。犹底继续念下去的时候,王的眉头皱了起来,渐渐露出怒容。犹底才念了三、四篇,约雅敬就从他手中夺过书卷,用刀把书卷割得支离破碎,然后扔进火中烧尽了。以利拿单,第莱雅,和基玛利雅企图劝阻,却徒然无功。没有人能拦住王;终于整卷书卷在烈焰下化为乌有。约雅敬犹余怒未息,又立刻下令捉拿耶利米和巴录,但是被差的人都追寻二人不着。

然而书卷的焚毁并不能阻止这个国家灭亡的命运,这个国家就像一条船,当时正在那位邪恶而冲动的王掌舵之下,向死亡直冲去。在另一书卷中,这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被重写过,而且还加上一段预言,预告王的尸首将遭受的羞辱,“他的尸首必被抛弃,白日受炎热,黑夜受寒霜。”

一、张开的眼目。巴录与犹底及那些首领之间有极大的区别,他的心深深同情着耶利米。然而他和耶利米之间,仍然也有相当大的差距。他只能记录从先知灼热的双唇中吐出的字句;他看不见什么,也不明了这一切;对他而言,密室的墙壁就是异象的极限。然而先知耶利米却看见展现在他面前的整个真理,他一眼洞见海洋尽头的岩岸。对于耶利米而言,他们蛰居的密室仿佛变成了透明的;他放眼望去,越过了密室的墙壁,从所见的景象中读出了他的信息,正如一个人展开书卷,将里面的内容一览无遗一样。

是圣灵在动工启示他。圣灵最特殊的功用就是打开古代先见的眼目,让他们看见那不可见的永恒世界之伟大事实,而这些事实很快就会在这短暂、可眼见的世界里重现出来。他们看见神的异象;由强壮的基路伯所举起的蓝宝石大宝座;神操纵的有力轮子;大帝国的兴衰;将要来的那一位如何扫除一切罪和痛苦。将所知道的说出来,为所看见的作见证——这就是先知的使命。

现今已没有这样的情形。然而人还是可以成为先见。正如有两个人并肩而坐,知觉的帘幕可能在其中一人的面前严密地低垂着,但对另一人却是从上到下裂成两半。前者没有思想,没有野心,对一切超越这短暂、可见世界以外的事物毫不关心;后者却看见神的同在和眷顾,看见空中执政掌权的,看见天使的服事,魔鬼的反对,救恩的战车战马,看见赏赐和冠冕,基督审判台前的奖赏,以及死河对岸的天家。肉体和血气不能启示这些事,只有神的灵能。这些事对聪明人就隐藏起来,对爱神的婴孩就显露出来。心灵的眼目被打开的人有福了,他们知道蒙召的盼望是什么,以及在众圣徒里所承受的基业是何等丰富,也知道他的能力是何等的大。

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有看见异象的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力比智识更深邃,因为它是属灵的;它不是论理或学习的结果,而是一种直觉;它无法在世界的学校中求得,只能从那打开瞎子眼睛的神而来,他能挪走那遮住永恒和不可见事物的属世薄雾。眼睛昏暗、看不见更遥远事物的人是可怜的,他四周满布着神的庄严华美,他都视而不见。正如前往瑞士观光的旅客,于夜晚时分抵达,吃喝一顿就上床睡了,对四围耸立的俊秀群山毫无所觉。电学家安培(Ampere)是一个患严重近视的人,但他自己对此缺陷却无所觉,一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使用了朋友的眼镜,才恍然大悟,不禁热泪盈眶,因为他明白了原来他的一生中,已经错失了周遭世界的许多美事奇景。同样的,我们也应该为自己属灵的短视而扼腕叹息(参彼后一9)。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眼睛已经打开了,你就不需要证据来建立你对信仰的满足,对升天之主的荣美、和那不可见世界的认识。你可以像那些撒玛利亚人一样说,“我们亲自听见了。”除了你自己的属灵感受之外,你不需要进一步的证据。虽然可能会有一连串精采的理论向你的信仰发出猛烈的炮火,但你可以壮着胆子回答,“从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见了。”古圣先贤曾伸出他们的手,迎接那有根有基的城,就是新耶路撒冷;看见这一切的,就轻声看世上帐棚生涯的艰苦,或者像耶利米那样,对世人的憎恨和被围攻的危险视若无睹。

二、刀子的用处。人使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要对圣经动刀子。其中之一就是只有祭司(神父)才能解释圣经的那种制度。他们过去这么作过,将来还是会这么作。他们很聪明,因为他们巧妙的使用这特权以遂其私欲。圣经一旦落到这些人,就是这些假教师手中,为了引用圣经以满足自己的利益,他们就必须把圣经封闭起来。难怪罗马天主教会在丁道尔(Tyndale),伊拉斯姆(Erasmus),和路德马丁等人把神的话语解开,在印刷术发达后把圣经广为传播之后,他们长期的辖制立刻为之崩溃。所以,当你看到在此之前,在欧洲的每一个主要城市,只要情况许可,他们就点燃焚烧圣经之火时,不要觉得奇怪。当时只要圣经中定教皇制的罪,或不合他们制度的口味,他们就对圣经动刀子。只要看看罗马天主教通用的拉丁文译本,你就可以发现他们如何把圣经斩手截足。这岂不就是约雅敬的刀子,今日仍然横行的证据?

和约雅敬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另一个方法就是不信。他们用恶毒的讽刺和歪曲的理由作为锐利的刀刃。这世上的首领在冬宫里所显露的敌意,也同样在世界的知识和科学领域中露面。化学家的实验室,矿物学家的子,地理学家的仪器,天文学家的望远镜,数学家的计算机,发明家的新发现——这些都接二连三地被不信者用作摧毁圣经之真实性的刀子。每一个世代,圣经都会被这一类不信的人切割成无数的碎片。

其次是我们这一代的高级批判学,他们显然挥舞刀子已到了过分的地步。他们中间有一些人似乎深以宰割经文为乐,尤其喜欢戕伤旧约,并企图动摇信徒对摩西五经,以赛亚书,和但以理书的真实性的信心。固然,忠实地探讨圣经的架构,语言,古代文献提供的证据等,是有其必要,但这和恣意破坏圣经的内容完全是两回事,例如他们随便就将摩西五经大部分的年代归之于以斯拉那个时代,又将但以理书归在马加比的时代。

我们也可能挥舞犹底的刀。几乎每一个人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个习惯,就是企图规避或减弱经文中与我们传统立场有冲突或我们以为有冲突的部分。

我们私下读经的时候,必须谨慎持刀。某些虔诚的基督徒曾将圣经中整卷书或特殊的部分删除,例如提到主第二次降临的经文,不死的虫,不灭的火,可怖的灭亡;描述古代律法的类型及阴暗之经文;建立真理和教条之系统的经文,例如书信部分。我们必须警惕这样的事。圣经就如同好的全麦面包,包含着维持生命所必须的各种养分。我们若任意删掉它所含的淀粉或糖分,硝酸盐,磷酸盐,就会变得营养不良。读圣经一条金科玉律——要整体来读。当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偏好的经文,例如诗篇第二十三篇,以赛亚书第五十三章,约翰福音第十四章,但除了这些,我们还是要以喜爱、虔诚的态度来研读整本圣经,因为圣经是神所默示的,是与人有益处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三、无可摧毁的话语。人可以毁掉写成的字,却不能毁灭话语本身。草必枯干,花必凋谢,神的话语却存到永远。有时候人可能读了觉得不舒服,甚至不顾一切要摧毁它,蔑视它的责备和警告,然而他们对待这信息的态度丝毫不能影响到它所见证的事实。

耶利米又写了另一书卷。由于圣彼得大教堂焚毁圣经的事件,导致了丁道尔用更经济、更进步的方式重印圣经。而整个事件中最引人瞩目的部分是,圣经非但未被铲除,反而成千上万的被送到世界各处——没有一章被删去,没有一个比喻被取出,没有一个神迹受到伤害,没有一个应许失散了。虽然历代以来,不断有人批评圣经只是零零散散地收集了不同时期的作品,其中毫无章法和一致性;但是今日我们所有的圣经,却具有无可损及的权威性。

耶利米见证的事都一 一应验了。刀子和火焰不能延阻王和全城百姓的灭亡。喝醉的船长即使用刀割碎指出航线上礁岩散布处的地图,或将提出警告的水手锁住,也无法阻止船只触礁沉毁,除非他及时改变航道。若有人想否认圣经中有关罪的刑罚和神的震怒之见证,要当心;因为这一类的见证就和神的王权、人被赎的奖赏一样真实。你可以擅改或摧毁记录,但是这些事实却坚定在天,永不动摇。── 迈尔《圣经人物传──耶利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