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收藏]

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7、约瑟初次会见兄长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身为埃及宰相的约瑟,生活在富贵荣华之中,大凡感官所能享受的一切都垂手可得。事实上,现代人所夸耀的一切美物,在当时的埃及皇宫中可能样样都不缺:装璜豪华的宅第;名花异草、奇木怪石点缀的庭园;名贵木材制作的高贵桌椅、柔榻与家俱;金盆玉瓶插着芳香醉人的玫瑰;地上铺着柔软的长毛地毯或名贵兽皮;技艺精湛的乐师伴奏着绕梁盈耳的美妙歌声。这些声色之娱充塞在约瑟的周遭环境。

虽然锦衣玉食,约瑟的生活仍旧充满压力。要与宫中那批勾心斗角的达官显贵周旋;应付千万饥民的需求,是何等大的挑战。最初七年,他得巡视埃及全境,监督灌溉筑渠、疏导尼罗河水源;指挥部属在各地建筑粮仓,收购五分之一的农产,囤积起来。“约瑟积蓄五谷甚多,加同海边的沙无法计算,因为谷不可胜数。”这么庞大的工程必然给约瑟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同时身为外邦人,又年轻资浅,总不免遭到宫廷中那些老奸巨滑的权臣杯葛中伤,横加阻挠。

但约瑟的智慧能力足足胜任有余。在他身上有常人不能企及的才华,正如法老王所下的评语:“像这样的人有神的灵在他里头。”但愿信徒也能学会:神的灵常与人同在,即使在从事买卖经商,处理家中琐物亦然。但愿神也赐我们像约瑟那样单纯、敬畏神的心,虽杂物缠身,仍常常侍立在神面前。这样的心态必然使我们随时随地都蒙恩。最后,它饥荒的日子来临,约瑟就能如他后来所说的,“如法老的父,作他全家的主。”拯救埃及全地的民。

这些事的发生都需要时间。约瑟离乡背井时只有十七岁。初次觐见法老王时,已经三十。加上七个丰年,或再两个荒年。如此算来,自从他被哥哥们陷害迄今,已大约有二十二个寒暑了。在这段岁月里,雅各家的生活仍像平原上的河流,单调平淡。周遭的景物也依旧如昔。惟一看得见岁月的痕迹,就是老父逐渐蹒跚无力的步伐,及衰老孱弱的身躯。他常常感叹自己“白发苍苍,而他的儿子们也须“搬”他出入。这不单纯是老迈的缘故,除了年令之外,忧伤是使他苍老的主因。他心中的伤痕累累,最深的一道是丧失爱子约瑟。他永远忘不了那件血迹斑斑的彩衣,而那遗物的所有人,他以为永远再也见不到面了。

在这同时,雅各的众子也都步入中年,各个成家立业。作了那件残暴的事以后,也许他们都三缄其口,设法将它淡忘,从记忆中抹灭。有时在午夜梦回,他们依稀还瞥见那张泪流满面之稚嫩的脸,听得见他凄厉的哀求声。但他们极力用健忘的浓酒淹没那段扎心的回忆。良心沉睡了。然而时候要到,神将利用这些人兴起一个国家。为了预备他们担任此崇高的任务,神必须调整他们的灵魂光景。可是他们若不悔改认罪,心灵又怎能恢复健康呢?伟大的医生从来不从上面医治人的创伤,而是从底部,慢慢探剌,挑出病根。高贵性格的基石必须接触到真诚悔改的盘石。虽然要在这些混沌漆黑的心灵里寻得悔改的明光,似乎是不可能的。然而神借着一连串的奇事仍要使看似不可能的变成可能。当我们一 一查考时,务必注意神如何借着外在事物来试炼、考验我们,透视我们的心怀意念,将我们带到他面前。这正是本章的主题:神以无限恩慈,叫这些良心沉睡的人幡然悔改。这是十分宝贵的主题,值得我们深思。因为基督徒及当今教会,甚至全世界的人,最需要的,莫过于真诚的认罪悔改。但愿复活的号角能唤醒良心沉睡之人的心灵,刺激那长久被遗忘却尚未蒙饶恕的罪孽觉醒。否则救主对那些不觉需要他的人又有何用处呢?不以铁犁掘土,如何播撒盼望丰收的善种呢?

一、促使他们悔改的第一步是匮乏的压力。当时各地都闹饥荒,甚至蔓延到迦南地去。以前在闹饥荒的时候,犹太人都往埃及去避难。这次雅各也不例外,他对绝望无助的儿子们说,“你们为什么彼此观望呢?我听见埃及有粮,你们可以下去,从那里为我们籴些来,使我们可以存活不至于死。于是约瑟的十个哥哥都下埃及籴粮去了。”

只要青山常绿,草原上羊群肥硕,玉米遍地,收割者的歌声回响山谷——就只有雅各一人暗自神伤,至于他的儿子流便、西缅等人,则麻木不仁,自满自足。然而等大饥荒临到,这些刚硬的人开始失去了安全感,悔改的门渐渐打开,神将预备他们体尝前所未有的属灵经验。他们将与约瑟面对面。

神常常也是如此对付我们。他打破我们栖身的窟巢,松动我们的根基,借着大饥荒截断粮食的供应线。在重重的打击下,疲乏、困顿、凄怆的我们开始预备悔改认罪的心,领受基督的安慰:“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你是否正经历一场大饥荒?你的生计来源是否有断绝之虑?在面对即将来临的灾难,你是否忧心忡忡?不要心灰意冷,这些波澜狂涛正要承载你飘向基督,涌进更美善的人生。这些人在行经苦难的窘境之后,再回顾,都要赞叹那真是千载难逢的转机——若不是饥荒的驱迫,他们不会被带到约瑟面前。是的,时候将到,你要为所经历过的苦难赞美神:“我未受苦以先走迷了路,现在却遵守你的话。”

二、第二步是在约瑟手中受折腾。从圣经的叙事看来,约瑟似乎亲自在某些大市集监督粮食的买卖。也许他是刻意到那儿,意图能再见到一两个以前把他卖到埃及的以实玛利商人;或者能从往来的商贾口中打听到一点家乡的消息。或许他甚至暗自默祷,梦想着说不定哥哥们会到埃及来。最后他日夜企盼的那一天终于来到。他仍如往常在粮仓巡视,周围的市集喧哗吵杂,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突然间,他的视线被十名风尘仆仆的客旅吸引。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一颗心怦然跳动,毫无疑问的,他“认得他们”。

但是他们显然不认得他。怎么可能呢?那个十七岁的少年如今已变成年届四十的壮汉。而且他那身雪白的贵族装扮,披金戴玉,显示其官阶崇高,至少是个总督。他们前来埃及籴粮的路上,当然也想到遇见约瑟的可能性,但只预期在田野耕作的农奴群,或在制砖窑里汗流浃背,预备那些砌金字塔之砖石的奴工中看到他。因此他们毫无疑虑地,一见到这位威严高贵的总督,就俯伏下拜,无意间就实现了约瑟少年时代的梦兆。

约瑟看得出哥哥们不认得他,一方面要确定他们是否悔罪了,一方面也为了探知便雅悯是否和他们同在一块儿,就故意装作生人,并严厉相待,指控他们是奸细,并拒绝相信他们的辩解,将他们逮捕下监,直到证实了某些事情后,留下西缅作人质,把他们放了。

这一切,我相信,约瑟是在重演被推入坑口的那一幕。事实上,我们能从这一段所描写的,透视到当年所发生的真实情形。当他哥哥遥见他出现在远处,就产生疑心,群起涌向他,指控他此行是来刺探他们的恶行,回去向父亲报告,就像他以前常作的好事。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约瑟一见到他们,就故意嫌疑他们是奸细。无疑的,当年的他矢口否认,申辩他来的目的是为探望他们是否平安;但哥哥们也和现在这位严厉的总督一样,不仅不相信他的话,而且不由分说就把他丢入深坑,威胁他不说实话,就不得脱身,而西缅可能就是指挥教唆一切的魁首。如果这种臆测属实——很可能就是如此——那么这对他们的良心及记忆不啻是一记有力的控诉,使两者都从沉睡中觉醒。

读者大概都知道哈姆雷特的故事,他的叔父谋杀了他的父亲丹麦国王,哈姆雷特王子知道弑父的凶手是谁,又苦无证据,就自编自导了一幕哑剧,在篡夺王位的叔父面前重演弑君的一幕,新王看到亏心事被揭示,不忍卒睹,慌忙离座,返回内宫忏悔道:

噢,我的罪行血腥

恶臭四溢,上达天庭

谋杀手足骨肉

此行可诅可咒。

同样的,约瑟的哥哥,来到异邦,受到下监的苦行,这惨痛的经历必然将当年迫害无辜少年的那一幕鲜活地映现在他的脑海中。

这使我们联想到旧约的另一故事——撒勒法妇人曾与儿子作饼接济先知以利亚。这事以后不久,他的儿子死了,这位哀伤的母亲流泪道:“神人哪,我与你何干,你竟到我这里来,使神想念我的罪,以致我的儿子死呢?”她多年来一直想忘却自己的罪,把它深埋在渊底,儿子的死使它再浮现心中,反复折磨她。

读者也许小时候生长在乡下老宅,长大后早将它遗忘,直到有一天你无意中看到一朵小花,或闻到一阵熟悉的芳香,立刻就唤起儿时的回忆。罪有时也是这样。也许在许多许多年前,你曾犯了某种罪愆,但一直试着将它遗忘,你也几乎已将它从记忆中抹灭了,但相信我,只要它没蒙饶恕或对付,它永远仍在那儿,一点小事都会勾起回忆,历历如昨。假使罪已蒙饶恕,就当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因神说“我不再纪念”。倘若罪未蒙饶恕,只是被遗忘,它随时会在不经意间复苏,折磨你的良心。

这正是约瑟哥哥们的情形。他们听到埃及这位严苛的埃及督察一再责求他们提出证据,证明他们不是奸细,就彼此慨叹道:“我们在兄弟身上实在有罪,他哀求我们的时候,我们见他心里的愁苦却不肯听,所以这场苦难临到我们身上。”

三、导致他们悔罪的第三步是,在安静的囚牢里,他们有时间聆听神的灵向他们说话。没有圣灵的感动,他们也许只是后悔,而不知罪。知罪是圣灵在人心中的工作之一。只有他能叫人知罪。在他动工时,人会呐喊道:“我有祸了,我是罪人!”“我们在兄弟身上实在有罪。”

这也许正是某些读者共鸣的心声。难道你真的没犯过罪吗?也许在早年你曾亏待过什么人,唆使某个少年学脏话,或耻笑向你求助的人。或者你没尽全责照顾你应该照顾的人。如今别人也以从前你待人的方式对待你。你也尝到被讥嘲、阻挠、试探、敌对的滋味。这些折磨会触及往日的疮疤,令你沉痛呐喊:“神哪!赦免我,我实在有罪”。这是圣灵在你心中动工的结果。

至少你曾亏待过一位弟兄。需要我提他的名字吗?他并不以称你为弟兄为耻,可是你却常耻于认他。他为你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你却从未曾称谢他。他一直在你心门外叩门,要进来祝福你,你却让他终夜在门外等待。他白白赐福与你,你却不屑地将厚礼踹在脚下践踏,刺伤他。无疑的,时候将到,一度弃绝他,将他丢入死亡深渊的犹太人,要对他说,“我们在兄弟身上实在有罪。”这话老实说也适用于我们许多人身上。

他们这样哀叹时,约瑟也站在旁边,“他们不知道约瑟听得出来。”可叹的是,人往往只知向牧师、神父、朋友倾诉痛苦的往事,却不知有一位主始终在旁倾听,他体谅一切,渴望能排除拦阻施以援助。不错,他也“在他们中间用通事传话”,但只要人肯直接向他祈求,他也必直接向他们的心灵说话。

第二十四节里有一奇异的对比。首先,我们读到:“约瑟转身退去,哭了一场。”接着的一句却说:“就从他们中间挑出西缅来,在他们眼前把他捆绑。”他的哥哥只见到后面这一幕,而认定这位督察残暴不仁,令人敬畏战栗。可是他们却没看见隐藏在故作威严背后的那颗爱心,也不了解西缅被扣留,实在别有一番用意,一方面作牵引他们再来见他的线索,一方面也足以唤醒他们对另一失丧多年之兄弟的记忆。

我们经历管教的过程也是这样。在受苦、失丧、监禁、受凌辱时,总觉得神严峻而苛刻,殊不知他在试炼我们时,是何等心疼。他的慈心也和约瑟故意苦待兄弟们一样忧伤不忍。如果我们能透视严峻面纱后面那张慈颜,刚硬如铁的盔甲里面那颗高贵的心,我们就在受苦中也觉得无限安慰。

他们的苦辛也获得一点补偿。约瑟吩咐属下将他们的皮袋装满粮食,又备办了路上吃用的食物,将籴粮的银子也悉数归还(25节)。这一切都意谓何等恩慈。但等他们上路,打开口袋,发现银子仍在里面,就惊惧不已,提心吊胆地说,“这是神向我们作什么呢?”多少时候,良心不安的我们也常曲解神的赐福,不能欢心领受,反而惴惴不安。

任何厄运,不管多么艰辛,都会伴随补偿。务必要有敏锐的心,体察主在凡事上显露的恩慈。主的管教往往隐含爱的礼物,使受试炼的人不至灰心丧志。要把握善用这些恩福,直到试炼过去。那时你将重见灿丽的日头,拨开云雾,映照你脸庞。── 迈尔《圣经人物传──约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