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收藏]

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19、未完成的句子

 

  出埃及记三十二32

“倘或你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出三十二32)。

这段话是圣经中几段最感人肺腑的经文之一。它所流露的真情至性,显然不是出自后来的史家手笔,因为其句法突然中断,显得那么突兀、奇怪,却又切近真实的语气。就如行云流水的琴音,忽然因断弦嘎然而止。从这段的对话里,我们仿佛身历其境,亲见摩西悲从中来,哽咽说不出话的动人一幕。

一、他所面临的棘手难题。

1)百姓尚未弃绝偶像。以色列百姓聆听神藉摩西颁布十诫,又被西乃山上雷轰、闪电、号角震天、烟火弥漫的景象惊吓了,颤栗地请求摩西作他们的居间调停者,“对摩西说,求你和我们说话,我们必听;不要神和我们说话,恐怕我们死亡”(出二十19)。于是这位领袖在众人的恳求下,隐退到山中,一去就是六个礼拜。

等陪伴摩西到山脚的七十位长老返回,众人无疑的都十分放心,他们宁可暂时失去领袖,也不愿再饱受惊吓。可是过了几天,他们又惶惶不安了,纷纷交头接耳说:他到那里去了?他随身携带的干粮也不够他维持这么久啊。他会不会遭到甚么意外?也许被火烧死,或消失无踪了?“百姓见摩西迟延不下山,就大家聚集到亚伦那里,对他说,起来,为我们作神像,可以在我们前面引路,因为领我们出埃及地的那个摩西,我们不知道他遭了甚么事”(出三十二1)。

这牵涉到人类只重眼见的倾向。人往往觉得与看不见、属灵的神沟通是一件抽象、不着边际的事情。所以就以金银木石等物质的材料,作成偶像,视之为神的代表与化身。因为看得见、摸得着,就觉得心安,以为神常在他们中间,他们可藉供物邀宠。

这事距离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才三个月。这期间,他们看到神行了多少神迹奇事。每一天他们都有神的慈爱常相伴随:神使天降吗哪,盘石出水,又在白日以云柱引导前路,为他们遮阴,晚上则以火柱守护。甚至就在不久之前,他们才看见西乃山的异象,知道神就在他们中间。可是他们却转离,去造一座看得见、摸得着的偶像作敬拜的对象。

以色列人拜偶像,立时就违反了十诫的第二条命令。他们无意弃绝耶和华——直到亚哈的时代,才敢如此明目张胆;但他们希望以金牛犊来代表耶和华。这明显抵触了第二条诫命:“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这也是耶罗波安所犯的罪。

2)他们的堕落。伴随拜金牛犊的仪式而来的,是放浪形骸的狂欢宴,那是埃及人拜偶像仪节的一部分。这点可从经文的叙述看出端倪:“百姓起来献燔祭和平安祭,就坐下吃喝,起来玩耍。”后来又记载说:“摩西见百姓放肆(亚伦纵容他们,使他们在仇敌中间被讥刺)。”由此我们可以推论:以色列民自出埃及以来的节欲自制,一下子都松懈了,他们开始寻欢作乐,放纵情欲。

3)神的惩戒。以色列民叛逆堕落,神有充分的理由惩罚他们,因他恨恶罪恶。而且他的权威与公义,特别是十诫的权威性,不容他背乎自己,不守誓言。

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担心神若在震怒之下毁灭他们,会招埃及人议论说:“他领他们出去,是要降祸与他们,把他们杀在山中,将他们从地上除灭。”而使耶和华的属性遭到误解非议。

那么神应当如何行才好呢?如果饶恕百姓,从此他们就更不重视他的权威与应许了。如果毁灭他们,他的荣耀又会受到亏损,且似乎就收回了他给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应许,未将迦南美地赐给他们的后裔为永远的产业。这些顾虑使摩西左右为难,因此他不接受神的提议:降祸击杀全众,只留他一人幸存。

神的这项提议极像当年他吩咐亚伯拉罕献上独生爱子以撒。两次,神都是为试验其仆人的私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魔鬼的试探与神的试炼的迥异。前者是为诱发人的邪恶,让它一发不可收拾,如岩浆涌出火山。后者却为引发人的良善,使之成为人的美德。因为人若不经实践,就不能拥有美德。

二、摩西心里的挣扎冲突。摩西应百姓之托,上山作他们的代求者。没料到他才离开不久,他们就堕落败坏了。神准备伸张公义,大施惩戒,摩西即刻为他所爱的同胞求情:“摩西便恳求耶和华他的神说……求你转意,不发你的烈怒;后悔,不降祸与你的百姓。”“于是耶和华后悔,不把所说的祸降与他的百姓。”

怀着沉重的心情下山,远远就看见歌舞欢腾,众人围绕着金牛犊又唱又跳的景象。早年刚烈的脾气,冬眠了数十年,一下子又点燃起来。他的烈怒不是针对百姓,而是针对他们的罪而爆发。“摩西便发烈怒,把两槐版扔在山下摔碎了。又将他们所铸的牛犊,用火焚烧,磨得粉碎,撒在水面上,叫以色列人喝。”亲人皆惊骇愕然,但这些措施并不能吓阻邪恶的罪。所以摩西又采取更激烈的措施,借着利未人的刀,以三千人的血偿付罪债。

次日,当营区满了哀号悲鸣,众人懊悔沉痛之际,摩西的震怒立时又化为满腔的哀伤与怜悯。怒火化为伤痛的泪水。他沉痛地对百姓说:“你们犯了大罪,我如今要上耶和华那里去,或者可以为你们赎罪”(30节);但他并没有告诉他们内心的盘算,或他计划要付出的代价。

三、摩西的提议。他心情沉重地回到神面前,对于是否能交涉成功毫无把握。他知道百姓的罪孽深重,如何能求神赦免呢?除非付出赎价。但甚么赎价才能使公义的神收回惩罚呢?牲畜的祭物是不够的。惟一的辩法就是牺牲自己。甚至连这个他都不是很有把握,但至少可以试试。这是他上山时盘旋在心头的秘密。

也许读者会问:为甚么摩西会想到赎罪的办法?我们必须记得,在此之前,摩西曾再三和神磋商祭物的问题。“赎罪祭”这个字眼曾多次出现。由此他知道:借着舍已,人可以救赎别人。代罪应该是能被神接受的。只是他一人的生命能抵得过百姓深重的罪孽吗?

摩西替百姓向神认罪,接着又说:“倘或你肯赦免他们的罪……”,却无法再说下去了。如果神能白白赦免,那将是何等恩福,也显示神是多么慈爱,满有怜悯。以色列百姓将永志不忘这莫大的恩典。

但是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未免太天真了,神岂能白白赦罪呢?摩西心存疑虑地又附上一句:“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这册指的可能就是生命册,或神登记其子民姓名的册子。他这项建议也许是表示:或者他当场被神击杀,因而见不到迦南美地,或者是从神的选民名单中将他剔除,成为被神所弃的一员。

摩西的这项提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抉择,因为在登西乃山的冗长过程里,他有足够的时间反复斟酌。他毅然将自己摆上,为百姓的罪作代赎之祭。神的心一定深为忠仆的崇高义行感动。这一行动使我们联想到神的独生爱子,为了救赎罪人,流血舍身,成了多人的赎价。

自然,摩西的提议没有被神接受。没有一个凡人能为自己或别人代偿罪债。然而神仍然放过百姓,等百代之后,再在十字架追讨他们的罪(罗三25)。虽然他们不再有神同行,神仍差派使者引领他们进入应许之地。── 迈尔《圣经人物传──摩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