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西乃山
出埃及记十九18
“西乃全山冒烟,因为耶和华在火中降于山上。山的烟气上腾,如烧窑一般,遍山大大的震动”(出十九18)。
离开利非订之后,以色列百姓缓缓沿着山谷间狭长、平坦的沙漠走廊行进。两旁是耸入云霄的红砂岩,仿佛殿堂的廊柱。这和埃及地大不相同。埃及只有大平原,惟有的小山丘也是人手所造的。可是现在他们则如朝圣者,在云柱的引导下,以庄严的步伐朝圣所前进。四周是光秃秃的一片,没有绿树、溪流或生物的迹象。万籁俱寂,空旷苍茫。置身在造物的天地里,这群选民的内心必充满肃穆敬畏。
他们所熟悉的红海已远抛在后面。他们已经不可能再走回头路了。再往前走,离红海大约十八哩的地方,他们终于来到一处平坦的黄土平原,大约两哩长,半哩宽,上面点缀着矮树丛。这是他们安营的理想地方。四围的山丘也不陡峭,大都是角度不大的斜坡,把整片谷地围成半圆形剧场似的。只是在南边,有一片突起的花岗岩峭壁,似乎是地层断裂所造成的断崖,高高擎起,俯视着底下的峡谷,形成一片像祭坛似的高台。这正是神赐下十诫的背景。两百万群众在谷地驻扎了好几星期,从低处他们可以清楚看到峭壁上烟火弥漫,不时有轰隆的声音回响山岭。就在这里,神向他的子民显现,颁下律法,将他的名字不只写在石版上,也铭刻在人类的整部历史上。
一、神在西乃山的目的。在此,我刚暂且撇开主题,思想一下西乃山的几幕景象,究竟对以色列选民及其领袖产生甚么影响。
在出埃及事件发生的时代,举世几乎都是拜偶像的,最主要的对象就是日月、星体,以及其它具有创造智慧及能力的奇特人、事、物。后来人更认为神可以住在人或兽的里面。于是开始以雕像来塑造崇拜的对象——起初还以衣物蔽体,后来却逐渐裸露,对群众产生邪淫的影响。“他们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所以神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罗一22~24)。
在偶像泛滥之际,神开始采取涤净的措施。首先他拣选一个家族,教导他们秉持圣洁的原则。等他们学好这个功课,他们要去训诲感化世人。底下且让我们寻索神所采取的步骤:
第一步——神从异教的世界拣选了一人,呼召他离开本他、本族和本家,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在那里,神开始教导他有关神的事。耶和华就像细心的园丁,栽培一株优良的品种,寄望它茁长之后,能改善出土的作物。他不惮其烦地谆谆教诲,以期这蒙福之人能成为多国的祝福。
第二步——神藉各种方法将希伯来民族聚合在一起,使他们群策群力地领受并持守所托付给他们的伟大真理。神的方法有:借着一脉相传的血统关系,不与异族通婚;借着单纯的职业——以游牧为生,避开市廛商港的糜烂风气;借着受苦的试炼及大能的拯救,使他们代代没齿难忘。智慧的神成就完美的工,以至于亚伯拉罕的子孙能像屹立的盘石,历经百代的风云变化,在其它帝国兴替盛衰的循环里,仍不摇动。
第三步——神显现他的真实存在。在受桎梏奴役的岁月里,他们仍坚定古老的信念,深信其祖宗的神是一位又真又活的神,他曾在沙漠中与他们的先祖面对面,呼召他,且应许要保守他的后裔。他们庆幸自己和列邦一样,有属自己的神,虽然他们对他的认识仍十分有限。
第四步——神借着十灾向他们显示他大过埃及人的神。这些以色列民可能怀疑这位变水为血的神,是否强过伊西斯神、阿西利斯神,或色拉皮——圣牛之神?然而神行的神迹彻底消除了他们的疑虑。
第五步——神激发了他们的爱慕与感恩之心。“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们都看见了,且看见我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带来归我(出十九4)。他们常追念神的恩典,心就被恩感,口就发出赞美。
第六步——神借着各种外在的表像,教导以色列百姓一些行事为人的准则,及与神、与人相处的基本道理。他知道无知、好逸恶劳的人听不进长篇累牍的教训,就以各种实际的经历来教导他们。
第七步——神明白委派摩西作其代言人及旨意的执行者。“耶和华对摩西说,我要在密云中临到你那里,叫百姓在我与你说话的时候可以听见,也可以永远信你了”(9节)。神的旨意尚未完全成就,但回顾过去他在人类历史中的作为,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他如今仍在引导着我们这批天路客。
二、西乃山的教训。
(1)神的威严。西乃山的自然景观已足够令人屏息瞠目了;然而第三日所发生的事更叫人慑服。山上传来轰隆的雷声、闪电划破密云、号角声回响山际,此时神对摩西说话。百姓都对这位自然主宰的威严可畏诚心感佩。
(2)神是灵。他们所敬拜的神具有甚么形像?他会取天上、地下或水里的任何造物形像来表征自己吗?然而在那难忘的一刻,“摩西率领百姓出营迎接神。”他们却看不到神。然而他在那里,因为他们听见他说话。原来神是灵,是人肉眼看不见的。可是人却只信眼见的东西,因此也沦落于拜偶像的邪风。这是人很难学会的功课,却是神在西乃山所要教训他们的。
(3)神的圣洁。这个首要的课题,也是以百姓能感受的外界表像来传授的。首先摩西在山的四围定界限,不准牲畜越界;人若摸山的边界,结局是死。另外,百姓必须自洁,把衣服洗净。手洁心清,预备迎见神。在众人当中,只有摩西被召上山,旋即又被神遣派下山,再次嘱咐百姓不可闯界观看,免得被击杀。这些措施均表彰神是圣洁的,人不可造次玷污。
(4)神的王权。在红海边,以色列民高唱凯歌时曾称颂耶和华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但是他们尚未真正体验他真是至高无上的王。犹太人是一民族,而神是他们的王。这点他们可从摩西对神的呼召毕恭毕敬地顺从管窥一二。摩西是他们的领袖与统帅,却对神的命令绝对顺服。充其量,他只是神的执行官,伸张神旨意的工具。十诫是“耶和华在山上,从火中、云中、幽暗中、大声晓谕”全会众的(申五22)。律法诫命的颁布,律例典章的设立,圣所的格式,祭司的职权等,都是神亲自定规的。因此神,而非摩西,才是真正的立法者、颁布者。他是真正的王;摩西只是他的喉舌,把神的命令传达给百姓。
三、摩西在西乃山上。摩西在西乃山似乎十分从容自在。虽然神的荣耀令他畏惧震颤,但他并不胆怯畏缩,像其余的百姓那般。从圣所记载,我们看见摩西如何按部就班地亲近神。首先,“摩西到神那里”(出十九3)。随后他下山把神的吩咐诏告百姓,再上山把百姓的话回复神,因为第十四节说:“摩西下山往百姓那里去。”等耶和华在雷声、烟火中降临西乃山,摩西第三度上山(20节)。在神颁布十诫之后,“摩西就挨近神所在的幽暗之中”(二十21)。之后,他又第五度蒙召上山,这回有几位长老陪他上到半山腰,约书亚更进一步送他一程;然而最后只有他一人进入云中上山,在山上停留四十昼夜,领受神有关会幕的吩咐(出二十四18)。第六次摩西是为以色列人的罪向神求情,甚至甘愿自己的名从神的册上涂抹,以换取神的赦免(出三十二32)。第七次,摩西是在清晨蒙召,抱着两块石版上山。这一次他站在崖石穴中,眼见神从他面前过去,亲耳听见神宣告他自己的名。经过四十昼夜,摩西下山,脸上焕发着荣光,显示他与荣耀的神有亲密的灵交。“耶和华与摩西面对面说话,好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出三十三11),则是更深一层的境界。
这些启示对摩西的人格有莫大的影响。不仅他的脸庞满有光辉,他的生命也充满荣光。从此他整个人流露属天的荣美与恩慈,使他配得“神人”的美名。他的温和、慈祥,受刺激不发作,对神的渴慕日深一日,使他的性情更臻于成熟完美。
由摩西的例子,我们知道与神的亲密灵交没有一蹴而及的快捷方式;而是日积月累,从片时片刻的交托仰望到越来越长的沟通,终至时时日夜沉浸在与神灵交的恩福与喜乐之中。但愿我们能受摩西的激励,不只是远远跟随主,而能更加亲近神,与他面对面,成为神的朋友!── 迈尔《圣经人物传──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