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收藏]

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第四讲:慈悲怜悯的 神

 

经文:约拿书四: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这样说:旧约的 神是个残忍的 神,而新约的 神是个慈悲的 神。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都会很快就响应说:说这样话的人,是对圣经的认识有误解。如果我们仔细读圣经,就会发现整本旧约圣经都在细说 神的慈爱,诗篇的诗人写这样的诗在形容 神的慈爱是很令人感动的:

“上主慈悲仁爱,
不轻易发怒,满有不变的爱。
他不长久责备;
他不永怀忿怒。
他不按照我们的罪过惩罚我们;
他不因我们的过犯报应我们。
天离地多高,
对敬畏他的人,他的慈爱也同样宏大。
东离西多远,
他使我们的罪离开我们也那么远。
父亲怎样疼爱自己的儿女,
上主也怎样爱惜敬畏他的人。
他知道我们的形体;
他也记得我们不过是尘土。”(诗篇一○三:

类似这样在形容 神慈爱的诗歌实在非常多,这样的诗歌不只是诗篇才有,早在出埃及入旷野,特别是在以色列人离弃 神,去拜金牛像时, 神确实是曾发怒到极点,但随后在摩西带领所有的以色列人向 神认罪忏悔时, 神随即响应摩西的恳求,宽恕、怜悯以色列人。 神对摩西说:

“我是耶和华,是上主;我是满有慈悲怜悯的 神。我不轻易发怒,有丰富的慈爱和信实。我坚守应许,直到千万代,并赦免罪恶过犯;但是我一定惩罚犯罪的人的子孙,直到三、四代。”(出埃及记三十四:

当人真正地忏悔认罪时, 神必定会显示祂的慈悲疼爱。唯有当人在骄傲、不肯认罪悔改时, 神不但难过,也会因为人想扮演 神角色而动怒。
约拿书也是旧约圣经中在论述 神慈悲的一本经书,也是在当代充斥、弥漫着一股 神会严惩外邦人和不信 神的人的言论中,出现的一本小小经书,却是震撼了当时的人心,确实令当时那些所谓的“卫道者”傻了眼。如果我们稍微注意一下新约福音书耶稣基督的言论,特别是读一下马太福音第五至七章一段非常出名的山上宝训,尤其是在第五章四十三至四十八节这段论及有关“爱仇敌”的部分,我们一定会发现耶稣基督当时那样的言论,听在那些保守派的犹太宗教领袖耳朵中,必定会感到相当不舒服,这也就难怪为甚么马可福音的作者用这样的话来形容当时的人,对耶稣基督传讲的信息会有如此的反应:

“听见耶稣教导的人都很惊奇,因为他的教导满有权威,和一般经学教师不同。”(马可福音一:

不要说过去,即使在今天的传道者或基督徒,也是跟约拿书中所描述的先知约拿一样,往往都喜欢 神听他的意见,而不是努力学习让自己听听 神的声音。这才是先知约拿对 神不满的态度,也反应出在今天基督徒、特别是在传道者身上的原因,因为我们总是觉得可以代表 神,并且动不动就是自以为可以替 神作决定。如果 神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思行,我们不是谦卑地回来反省,而是大为生气、发怒,认为 神并不听自己的祈祷,渐而用许多方法要远离 神,先知约拿所表现出来的,其实就在我们的身上可以看的到。
约拿书最重要的就是在第四章,作者想要呈现出来的就是先知约拿心中的意念,这位书中主角先知约拿,其实所代表的就是以色列人的信仰心态。第四章也是约拿书中唯一记载 神与他拣选的仆人先知约拿之间对话的一章,其它三章都没有。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经文内容:

第一至四节:
对于这件事,约拿很不高兴,非常生气。所以他祈祷说:“上主啊,在我离开家乡以前,我不是说你一定会这样做吗?就因这缘故,我尽了所能要逃往他施!我知道你是慈悲怜悯的 神。你不轻易发怒,满有仁慈,常改变心意不惩罚人。所以,上主啊,让我死吧!我死了比活着还好!”
上主回答:“你凭甚么这样生气呢?”

第一节的“对于这件事”,就是指第三章十节所记载的, 神看到尼尼微城的人“放弃了邪恶的行为”,祂也改变了心意,“没有把原先宣布的灾难降给他们”,先知约拿生气的就是为了这件事,理由就是 神改变心意。
先知约拿生气,并不是因为 神要他去传讲的信息没有功效,反而是因为 神的信息发生了功效,才使他大为不满,这一点确实是很有意思的事。为甚么会是这样?想想看,先知约拿原先希望将 神的信息传出去后, 神会依照祂交代约拿所说的,对尼尼微城的居民发怒,或是像先知约拿所传出的信息:“再过四十天,尼尼微城要被毁灭了!”(三:)可是现在 神并没有这样做,反而是“改变了心意,没有把原先宣布的灾难降给他们”,这是为甚么?
我们知道 神的信息主要目的就是要人认罪、悔改,归回到祂的身边,这才是祂信息的主要中心。 神的信息固然有生气的一部份,但也有祂慈爱的一面。祂的慈爱总是在人知道认罪、悔改之后显现出来。圣经中一再提醒我们,每当人犯罪之后,知道悔改时, 神就伸出祂慈爱的手接纳悔改的人回到祂的身边。但人的问题是不喜欢听 神的话,甚至会将为 神传达信息的仆人杀害。先知耶利米就曾有多次提到这样的事(参考耶利米书七:、廿五:、廿六:、廿九:、三十五:、四十四:)。因此,当有人愿意听 神的话而悔改时,可以想象的到 神会是多么高兴,怎么可能继续进行祂毁灭的工作呢?不可能!因为 神的话主要就是让人悔改,既然尼尼微城的居民从上至国王,下至牲畜动物等都已经悔改,那也是 神的话主要目的已经完成,达到目的了。这样的话,当然就不必进行原先准备要毁灭的工作。
第二节,这一节是先知约拿对 神发怒的原因,他认为 神对外邦人太慈悲了,不应该这样子。而且在他得到 神呼召时,他就已经预测 神会这样子,因此他才会逃跑,拒绝 神的呼召。
一般说来,看到犯罪的人悔改应该是要高兴、感谢 神的恩典才对,可是人的弱点是,如果犯罪的对象与我们距离很远,毫不相干的话,我们都会支持,给予悔改的机会,甚至会欣赏那宽恕、赦免犯罪的人。可是,当受到犯罪者伤害的对象若是我们的话,恐怕我们的态度就会大大不一样了,特别是当对方犯罪的手段相当残酷时,我们一定会用更严厉的方法来惩罚对方。先知约拿表现出来的态度就是这个样子;他之所以会逃往他施,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在他的看法里,尼尼微城的人都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他认为这样才是所谓公义的 神应该做的事。如今他看到 神改变心意,决定不惩罚尼尼微城的人,这当然会使他无法接受,因为与他原先所顾虑的刚好符合,但这却不是他所喜欢得到的结果。
第二节也是约拿书的重点之一,但非常有趣的是,这里的祈祷说明先知约拿很清楚了解 神的特性:慈悲怜悯、不轻易发怒,满有仁慈。就像第二章记载他在鱼的肚子内祈祷中所说的内容很相似。在第二章的祈祷文中,约拿一直歌颂着 神的救恩,让他在死亡的边缘中被拯救回来。如今他所祈祷感恩 神的这项慈悲怜悯,用在尼尼微城居民身上时,却使他感到相当无法忍受,这就是他在信仰上相当矛盾的地方。
整本圣经都在述说 神的慈悲怜悯,也是在介绍让我们认识, 神是个满有仁慈的 神,因祂是不轻易发怒的 神。圣经中像约拿书第四章二节介绍 神这种特性的经文很多,包括有出埃及记第三十四章六节;民数记第十四章十八节;尼希米书第九章十七节;诗篇第八十六篇十五节、第一○三篇八至九节、一四五篇八节;约珥书第二章十三节等,这些句型也是旧约圣经作者用来描述 神的典型字句。
另一件也是非常有趣的事,当约拿在述说 神是个“不轻易发怒”的 神时,相对的,他自己却是很容易发怒,看到 神改变原本的计划就发怒,然后 神差派一条虫咬枯蓖麻树时,他也是很快就发怒。这正好说明了人和 神之间极大的差异。而人真正的问题是,总喜欢把自己处理的方式认为比 神更好,先知约拿就是有这样的观念,他认为 神的处理方法不好,因此拒绝与 神合作来帮助尼尼微城的居民悔改。在他的观念中最好是将该城给毁灭,会比让该城居民有悔改而存活的机会要来得好。但 神的看法正好与他的这种看法相反。
第三节,先知约拿求死,他认为 神这样处理尼尼微城的方式,使他觉得倒不如让自己死去要来得好些。
用死来抵抗或是向 神抗议的先知,约拿并不是第一个,先知摩西就有过这样的呼求,原因是以色列人每天吃吗哪,吃了好长一段时间,吃到无法再继续忍受下去,因此,频频向摩西抱怨,而摩西也觉得这些以色列人的要求有道理,为此他发现自己无法再继续带领以色列人,因此,他向 神祈求说:“我一个人没有办法管理他们;我承受不了!如果你要这样待我,求你可怜我,把我杀了,使我不必再忍受这样的折磨。”(民数记十一:)另外一位先知以利亚也有过类似求死的念头,他曾祈求 神说:“上主啊,我受不了啦,把我的性命取去吧,我还是死掉好!”(参考列王纪上十九:)而先知耶利米则是诅咒自己出生的日子,他认为自己出生的日子是一个遭殃的日子,甚至还诅咒那位向他父亲传达他出生信息的人,说那个人会“像被上主毁灭的城”(参考耶利米书二十:)。先知之所以会求死,甚至认为死比活着还要好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传 神的信息中,遇到极大的挫折感,如先知耶利米是被自己的同胞拒绝,甚至误会他是出卖同胞的人(参考耶利米书三十八:),而先知以利亚则是感到非常地孤独、无助,特别是当他传达 神的话语之后,遭到国王亚哈的妻子耶洗碧警告要杀害他(参考列王纪上十九:)。
现在先知约拿求死,并认为死了比活着还要好的原因,是他认为 神呼召他传达信息,他照样传了,可是 神并没有依照祂所要他传讲的信息,去实行毁灭的工作,反而是展现出 神怜悯、慈爱的特性。这对先知运动者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因为 神曾透过摩西教导以色列人怎样分辨真假先知时,就说过这样的话:

“你们也许想知道怎样分辨那不是出自 神的信息。如果有先知自以为代上主发言,但他所说的话并没有实现,那么,他的话就不是上主的信息。他只是擅自说话,你们不必怕他。”(申命记十八:

对先知约拿来说,他服从 神的旨意去传信息,结果改变计划的是 神,这要叫他情何以堪啊!若是这样继续下去,以后他将无法再讲任何话语,因为大家会说他是个假先知, 神根本没有呼召他当先知,否则尼尼微城怎么没有毁灭?因此,他求死的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四节,这是 神在回应约拿生气的疑问, 神的这句问话,正好显示出约拿和 神之间有极大的差别;约拿容易生气,而 神则是“不轻易发怒”。

第五至八节:
于是约拿到城外去,在城的东边坐下来。他搭了一个棚,坐在它的阴影下,要看看尼尼微城会发生甚么事。后来,主 神安排一棵蓖麻树,使它长得比约拿高,树荫遮着他的头,使他感到凉爽。约拿非常喜欢这棵树。但是,第二天清晨, 神叫一条虫来咬这棵树,树就枯死了。太阳出来以后, 神又叫热风从东方吹过来。由于强烈的阳光直射在约拿的头上,他被晒得快要昏过去了,所以他就求死。他说:“我死了比活着还好!”

这段文让我们看到约拿心中充满着强烈的矛盾,但非常清楚地打从开始,他就非常不期盼尼尼微城的人民会悔改,他希望看到的就是 神会毁灭该城。
第五节,约拿的动作与第三章三至四节所记载的相符。尼尼微城是个大城市,需要走三天的路程,但先知约拿只走一天的路程就不再走了。即使他若因为只走一天,全城的人都知道悔改,先知约拿也没有因此向 神祈求宽恕怜悯该城的人民,像摩西以色列人祈求 神赦免一样(参考出埃及记三十二:)。一个尽职的先知,不是只有单纯的传达 神信息而已,也会知道注意人民是否有听从 神的话语,如果没有,就要继续劝勉;若是有,则应该为人民的悔改归正,迫切向 神祈求怜悯人民所犯的错误。因此,他只走一天就不再走了,也可看出他的心意,就是要让尼尼微城的人民没有完全听到 神警告的信息而受到惩罚。
现在,当他看到 神改变心意,决定不惩罚尼尼微城的人民,他也知道 神真的会赦免怜悯该城的人民,但他还是要用“抗争”的方式,对 神表达他心中的不满,因此,他采取到城外去搭棚子,要看到底 神毁不毁灭该城。
第六至七节,这两节充分显示 神的奇妙作为,不是人的能力可以阻挡,也不是人的智慧可以理解。作者用这两节提供一个重要的信息—所有万物都是 神创造,这些受造之物都顺从 神的话语。相对的,先知约拿并不听从 神的话。
 神命令一棵蓖麻树长得快又高,树荫又多。蓖麻树的学名叫“Qigajon”,在伊拉克境内的底格里斯河边甚多,这种树成长很快,可长到大约有六至七尺高,叶子长大后好像瓠叶一样,因此,常被当作瓠瓜藤,其实不是。因它不是属于藤科。但可以将树枝调弯攀在棚架,这样成长出来之后,就可成为很好的遮阳树。 神既然可以命令蓖麻树很快之间成长起来,要命令该树顺着先知约拿所搭的棚子成长自然不是问题。这也是先知约拿感到非常凉爽喜欢的原因,但他却没有注意到,这是 神奇妙的作为。就如同他只传讲一天的时间,就看到尼尼微城居民上自国王、下至家畜动物都悔改的动人景象,他也没有注意到一样。
然后只隔一个晚上, 神又安排一只虫来咬这棵蓖麻树,一下子该树就枯死了。这些都是瞬间内发生的事,只有 神奇妙的作为才有办法达成,不是一般人的能力所及。也是一样,这棵使他凉爽的蓖麻树很快枯死了,他也没有注意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第六节的“使他感到凉爽”,在台语版圣经译成“互伊免艰苦”;天主教思高圣经版本“消除他的烦恼”;和合本译成“救他脱离苦难”;吕振中教授的翻译是“使他免受苦”;犹太人圣经(The Jewish BibleTANAKH The Holy Scriptures)用“and save him from discomfort”;在“World Biblical Commentary”翻译上,有这样的句子“and to relieve his trouble”,可是在“The International Critical Commentary”的翻译上没有这句话,而耶路撒冷版本圣经则有这句“and soothe his illhumour”。这样看来,大多数的版本都有这句描述 神想要解除先知约拿的烦恼或是苦难的话语,如此,那就更有意思了。 神在先知约拿搭棚子时,也知道他会遇到日晒的苦恼,虽然他坚持在炎热的气温下坐在棚子底下晒太阳,但 神还是疼爱他,用蓖麻树的树荫遮盖他,让他觉得舒服、凉爽。 神并没有因为先知约拿非常生气,就跟着生气, 神还是用很温柔的方式与他对话。
从第六至八节,作者用“ 神安排”、“ 神叫”等词句当作句首,表示整个事件的发生都是 神在主导号令。圣经告诉我们,当 神的命令一下,事情就发生。整个宇宙万物的创造也是这样,都是因为 神的命令而成。
第八节说 神在太阳升上来之后,随即就叫热风从东方吹过来。也因为炎热的阳光照射在头上,再加上热的东风一吹,那真是难挨,甚至快要昏倒过去,因此,先知约拿再次求死,这也是他第二次求死,第一次是在第一章十二节,他要船员将他抛入海里,那是准备以死来拒绝 神的呼召。
这一节也是他第二次明确表示“死了比活着还好”,第一次是为了 神怜悯了尼尼微城的人民,使该城原本会被 神毁灭的,现在却可以存活下去,被先知约拿认为 神做了最不应该的事。而这一次则是蓖麻树的死去又让他痛心难过,因为是棵蓖麻树的死与他的凉爽、舒服有密切关系。这让我们看到他心中确实有很大的矛盾,他一方面痛恨尼尼微城的人得到 神的关怀、怜悯,而免遭毁灭的命运,另一方面却为了一棵蓖麻树遭到虫咬而枯死,导致自己受到太阳曝晒和热风吹袭难过而想求死。

第九节,
但是 神对他说:“你凭甚么为这棵蓖麻树这样生气呢?”
约拿回答:“我怎么不可以!我气得要死了!”

从第九节开始,是 神回答先知约拿生气所说的话。 神质疑先知约拿凭甚么为这棵蓖麻树的枯死生气? 神的质疑是有意思的,因为这棵蓖麻树与先知约拿并没有甚么特别关系,即使说有,也只不过是一天的时间而已,时间相当短促。这就好像我们看到一只飞蛾经过一个晚上之后,就死去了一样,如果因此而对 神发怒,恐怕也会有同样的问题出现。
先知约拿以相当肯定的语句回答 神的问话,且他的回答也显示出他自认为是理直气壮。

第十至十一节:
上主对他说:“这棵树在一夜之间长大,第二天就枯死了;你虽然没有栽种它,也没有使它生长,你还为它感到可惜。那么,我不是更应该怜悯尼尼微这座大城吗?毕竟在这城里有十二万连左右手都分不清的人,并且还有许多牲畜呢!”

这两节可说是 神对先知约拿的教训,也等于是在教训以色列人一样,因为他们对外邦人的态度,显示出他们狭隘的心胸。这两节也很清楚地指出极大的差异, 神以生命极为短促,仅只存活一夜生命的蓖麻树来提醒先知约拿,让他知道连这样的生命他都会这样疼惜、不舍它的死亡。而相对的有多达十二万人口的生命和许许多多的牲畜。这是一与超过十二万数字差距之比,其间相差的差距甚远。这是极为鲜明的对比,让听、看的人都能够很快就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特别要注意的是第十一节所提到的“十二万连左右手都分不清楚的人”,这是指儿童而言,因为他们太年幼,是尚且分不清楚是非、好坏的小孩子(参考申命记一:)。这样,若再加上成人和妇女,尼尼微城的人口必定远超过十二万的人数一至二倍之多,另外还有数算不尽的牲畜。
第十节, 神强调先知约拿并没有为那棵蓖麻树做过任何一件事,换句话说,先知约拿只有享受蓖麻树之树荫带来的凉爽之乐,却没有为蓖麻树做过任何栽种、浇灌使之生长的工作,却因为蓖麻树枯萎死去而发出不满的声音,甚至还理直气壮的态度说自己生气都是合理,正好凸显出先知约拿的自私、无理。尼尼微城的人民和牲畜对先知约拿来说,也是这样,先知约拿是一再要求 神必须惩罚他们,这正好说出了先知约拿的无知、愚蠢。

现在让我们来想想这章经文所带来的信息:

一、我们是否也像先知约拿那样,对 神做出不合理的抱怨、抗议?

先知约拿一直觉得 神没有对尼尼微城发怒是错误的,他甚至用死要逼 神对该城的人民采取严厉的惩罚,因此,他特地在城外搭了一座棚子,就是要看 神怎样惩罚尼尼微城的人民。先知约拿若说有甚么理由,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如先知约拿所说的, 神是“慈悲怜悯、不轻易发怒、满有仁慈,常改变心意不惩罚人”,因为先知约拿原本就知道 神是这样的 神,他之所以无法忍受的,乃是将自己民族的历史仇恨带入了 神拯救的运动中。因此,他希望自己的喜怒,也是 神的喜怒,自己的偏好,也是 神的偏好。也就是说,他希望 神以他的标准为准,否则他就不高兴,且要用死来表明对 神的抗议。结果我们看到 神对约拿提出反问,既然对尼尼微城的人民都没有做过任何一点点善事,包括扶养、照顾,就像先知约拿对那棵一夜之间就枯萎死去的蓖麻树一样,先知约拿既然会关心蓖麻树的死,为甚么不能关心有多达超过十二万人的尼尼微城人民,以及无数的牲畜之生命?
类似先知约拿这样的心态,在每个时代的基督徒信仰态度中经常出现,我们也会像先知约拿一样,将自己从民族、国家历史中传承下来的价值、是非准则,用来响应 神的爱。我们也会把自己所不喜欢的对象,要求 神跟着我们不喜欢,甚至还会振振有词地说 神也会像我们一样不喜欢。例如我们看到今天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冲突是这样;北爱尔兰英国移民后裔与爱尔兰人后裔之间的冲突也是这样,类似这样的例子从未间断过,也因为这样,有许多看起来原本是单纯的种族之间的冲突,并没有因宗教信仰的融入而减轻或降低,相反地,却因为自己信仰上错误的认知,而把 神拉来在这种族冲突中,使族群之间原本已有的紧张更加恶化、不能兼容,不但没有帮助信仰成长,还因此使信仰披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强迫 神选边站,这是非常悲哀的事。
大的事,是这样;小的事可从一般社会现象来看。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还记得六年前(一九九八年)杀害白冰冰女儿白晓燕的凶犯之一陈进兴,他因为在逃亡期间连续杀害并奸淫了许多人,后来在天母挟持南非武官而被捕。当他在监狱期间,因为听到福音的信息,而悔改信耶稣基督,在黄明镇牧师的手下受洗。当这件消息传出来之后,有不少基督徒无法接受,认为那简直是糟蹋了 神怜悯的恩典,有些基督徒以读者投书的方式,在报纸上写着说,如果基督教可以接纳陈进兴,那他就要放弃信耶稣基督,因为这样的基督教已经是失去了“是非”的宗教。
听起来好像很对,其实,说这样的话,正好就像先知约拿的态度一样,他就是在质疑 神怎么可以怜悯尼尼微城的人? 神应该要严厉惩罚他们才对的,因为在先知约拿的眼中以及 神的眼中,尼尼微城的人确实都是很“邪恶”,是罪该惩罚致死。可是,比惩罚更重要的,是 神看到他们悔改,而且他们是确确实实地悔改,这一点才是最珍贵的。也是这一点才改变了 神原本计划要毁灭该城的心意。
同样的,杀人、奸淫无数妇女的陈进兴,是否真心悔改?我们并不知道,因为只有 神才知道他的心思意念。但我们知道他确实有向黄明镇牧师表明忏悔之意,并且愿意接受洗礼,归入耶稣基督的名,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我们要学习先知约拿的态度吗?还是要学习 神慈悲怜悯的心,看待那些与我们不同信仰的人,以及信仰方式与我们有差异的人呢?我相信大家会跟 神学习怜悯慈悲的心对待别人。

二、我们所信靠的 神,乃是有丰富慈悲怜悯之心的 神。

先知约拿很清楚地说出 神是个“慈悲怜悯的 神,不会轻易发怒,满有仁慈”。正因为 神是这样的 神,因此,才会有耶稣基督降生在世上的拯救工作。不仅是先知约拿让我们知道创造的 神是满有丰富慈爱的 神,圣经中其它书卷中也一再介绍,让我们明白所认识、信靠的 神就是这样的 神,不但在出埃及记,也在民数记尼希米书诗篇以及先知约珥的作品中都是这样介绍。约翰福音的作者这样告诉我们 神是多么地爱我们:

“ 神那么爱世人,甚至赐下他的独子,要使所有信他的人不致灭亡,反得永恒的生命。因为 神差遣他的儿子到世上来,不是要定世人的罪,而是要借着他来拯救世人。”(约翰福音三:

使徒保罗更进一步地介绍给我们知道,我们所信靠的 神,祂的爱是多么的伟大,他说:

“ 神对我们显示了无比的爱:当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基督已经为我们死了!由于他的死,我们现在得以跟 神有合宜的关系;他的死更要救我们脱离 神的义愤。”(罗马书五:

身为基督徒应该要珍惜这样的信仰,我们已经知道 神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丰富的恩典和慈爱,祂对我们不会轻易发怒,也不会记住我们所犯的过错。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 神赐给我们这样丰富的慈爱,不是要让我们滥用,以为知道 神满有慈悲的爱,就一再做出使祂难过的事。使徒保罗曾在写给罗马教会的书信中,提醒该教会的信徒千万不要有这样的念头(参考罗马书六:)。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宣扬 神的慈爱,学习不要将自己的喜怒好恶加诸在信仰上,来衡量或判断别人的得救与否,因为这是 神的恩典,不是我们可以限定或是决定的。就像出埃及记的作者所说的, 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出埃及记三十三:)。耶稣基督在马太福音第二十章一至十六节,有关雇工入葡萄园工作的比喻,也说出了这样的信仰精神。── 卢俊义《约拿书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