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一章一至二节 “七月间,王的大臣宗室以利沙玛的孙子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带着十个人,来到米斯巴见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他们在米斯巴一同吃饭。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和同他来的那十个人起来,用刀杀了沙番的孙子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就是巴比伦王所立为全地省长的。”
七月就是一般历法的十月,基大利被杀。此处并未列出年代,可能是在耶路撒冷陷落的那年。照卅九章二节,陷城是在四月,这样只在三个月之后。但是照四十章七至十六节,不少事曾经发生。留下的犹大人生活安定,农作物有收成,就不会是当年的了。可见基大利被杀是第二年,甚至几年之后。根据五十二章三十节,犹大人第三次被掳,是在五年后(582 B.C.)。犹太人以后还特别纪念(亚七5,八19)。也许基大利被杀,是在五年之后。271
以实玛利带着十个军人来,为达成刺杀的企图。他们在米斯巴一起吃饭,必是基大利招待的。基大利既曾向他们起誓(四十9),与他们立约,必有保护他们的义务。他信守主约的关系,不仅对他们毫不猜疑,而且也尽地主的谊,款待他们。在这种情形之下,以实玛利杀他,实在是万分不当的。
基大利既无防备,当时必无法自卫与反抗,这就说明以实玛利的罪更不可宽宥了。
第四十一章三节 “以实玛利又杀了在米斯巴基大利那里的一切犹大人和所遇见的迦勒底兵丁。”
在凶杀中,灾祸必波及其他的人,那些在基大利那里的犹大人,必是代表其他的犹大人,为向基大利佐政的(参考10节)。
他们也杀了所遇见的迦勒底兵丁。当他们食饭的时候那些兵丁也许在场,也许在邻近的兵营。兵营大概在“城中”(参7节)。迦勒底的驻军大概不多,以实玛利想一举毁灭所有的迦勒底军队,可见这次的杀戮十分彻底。他们目的是为复国仇么?但是这样作,必惹动巴比伦的忿怒,以后报复的行动更加可怕,可见他们这样作,不仅不当,更加是万分不智的事,以后引起多少内乱与不安,祸及众人至大。
270 Larry G. Herr, "The Servant of Baalis", The Biblical Archaeologist 48 (1985) 169-172.
271 J. Philip Hyatt, "Introduction and Exegesis, Jeremiah", The Interpreter's Bible, 5, 775-1142.
4.内乱与不安迭起(四十一4-18)
第四十一章四至五节 “他杀了基大利无人知道。第二天有八十人从示剑和示罗并撒玛利亚来,胡须剃去,衣服撕裂,身体划破,手拿素祭和乳香,要奉到耶和华的殿。”
以实玛利杀了基大利,两天之内,仍无人知道。现在有八十人从北方来,他们来自北方传统之圣所,如示剑、示罗及撒玛利亚。他们来到米斯巴,目的为敬拜耶和华。那时是七月,正是住棚节的那日,可见他们是来守节。原先守节是到耶路撒冷,一年三次以色列的男丁都应来朝圣。他们这些北方人必忠于遵守律法,受约西亚宗教改革的影响至深,自主前622年,有些北方人相信敬拜应集中在耶路撒冷圣殿(申十二5、6)。所以他们每年都来耶路撒冷。现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已经毁坏,他们只有为圣殿举哀,所以有剃须,撕衣等举动(参十六6,四十八37)。为圣殿举哀,是被掳时期重要的事(参哀;诗七十四,七十九篇;亚六十三7-六十四12)。
他们拿着素祭和乳香,不再有动物的祭品。原因在那里,此处没有说明。他们原要奉到耶和华的殿,圣殿虽毁,但他们敬拜的心意并无改变。
第四十一章六至七节 “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出米斯巴迎接他们,随走随哭,遇见了他们,就对他们说,你们可以来见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他们到了城中,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和同着他的人,就将他们杀了,抛在坑中。”
以实玛利是否看见一群人来,为报复他杀基大利的事?所以他十分警觉,他又故作悲哀的情态,再看如何应对,可见这人之诡诈狡猾。以后他发现他们的目的是来献祭敬拜,他仍想将他们杀死灭口,他们是否先来米斯巴,再转道耶路撒冷,会否在圣殿的废墟献祭呢?272或是他们存心在米斯巴献祭呢?
他也许想,如果他们为基大利吊丧,看见他哭,也必怀疑他是元凶。或者他们以为他(以实玛利)也与他们一样,为圣殿被毁举哀,更加赞同他而对他有信任。此处可能是后者,所以当他向他们表示欢迎,好似他代表基大利对他们表示,他们就跟着他走,上了大当。终于他们被杀,并被抛在坑中,不为人知。
以实玛利为什么要杀他们?可能他不喜欢这些北方人来参加犹大的敬拜。他们这样作,是耶利米这位先知,甚至基大利这位省长所赞同的。273也许他根本讨厌北方人,对他们有狭窄的偏见。
第四十一章八至九节 “只是他们中间有十个人对以实玛利说,不要杀我们,因为我们有许多大麦、小麦、油蜜,藏在田间。于是他住了手,没有将他们杀在弟兄中间,以实玛利将所杀之人的尸首,都抛在坑里基大利的旁边。这次是从前亚撒王因怕以色列王巴沙所挖的。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将那些被杀的人填满了坑。”
七十个人被杀,抛在坑中。这种坑是弃尸之处,有的人尚未断气,可能也被丢在其中,参考卅七章六节及卅八章六节。他杀死他们,为灭口,但又留下十个人性命,他的早晚必会泄漏凶杀的事。但是他无疑需要他们的粮食,因为他必须逃亡,无法再留在犹大。他必定立即逃往亚扪人那里去(10节)。在旅途中必须有粮食,或者他有可能需要供应一些残余的军人,他们仍在打游击战。
那些人为什么将这些粮食藏在田间?是从事贸易的货物吗?或者是仍藏在北方的住处,现在可设法取来,为赎他们的生命。
提到弃尸的坑,原为亚撒所筑的,根据列王纪上十五章廿二节,亚撒王曾在米斯巴筑堡垒,这是三百年以前的事。建筑工科曾从拉玛地巴沙王(以色列)的堡垒处偷取。有关深坑的实况,考古学在Tell el-Nasbeh已经发现。274
第四十一章十节 “以实玛利将米斯巴剩下的人,就是众公主,和仍住在米斯巴所有的百姓,原是护卫长尼布撒拉旦,交给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的都掳去了。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掳了他们,要往亚扪人那里去。”
当基大利任省长,他就遵照巴比伦护卫长尼布撒拉旦的意思,负责保护耶利米,及遗留在犹大的人们。现在以实玛利就将他们掳去。他将他们带走,免得他们泄露他凶杀的事,成为证人。他带他们到亚扪人那里。结果在途中被约哈难截拦。
在被掳之人中,耶利米是否在内呢?照四十二章二节,约哈难带回他们,耶利米曾经出现。耶利米可能被以实玛利带走,但也可能,他与约哈难一样,当基大利被杀时,不在米斯巴。
在被掳人之中有“众公主”。当西底家被掳时,并未提及她们(卅九1-7;王下廿四1-7)。也许她们当时得以逃脱。公主未必一定是西底家的女儿,也许是王室里的女子,或是贵冑的家属,此处并无清楚的交代。在十六节提到太监,太监在宫中原是服侍王室女眷的,可能他们与公主在一起,所以王室仍有遗留的人,在犹大曾得着基大利的保护。
第四十一章十一至十二节 “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和同着他的众军长,听见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所行的一切恶,就带领众人前往,要和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争战,在基遍的大水旁遇见他。”
以实玛利可能事前知道约哈难对他的猜疑,所以等到约哈难不在米斯巴的时候,才进行谋杀基大利的事。或许约哈难在米斯巴,却不在基大利那里。现在事发后约哈难才知道,必须立即去追寻,在基遍的大水旁追到他们了。
基遍大水旁曾在古时曾有流血的事件。在扫罗与大卫的时候,押尼珥有十二个人与约押的十二名兵士一同争战攻击(撒下二12-16)。近期考古学在耶路撒冷西北六英哩之处(el-Jib),发现八十二呎深之岩石堆砌之处,很可能为贮水池。这是否就为基遍的大水?275
如果米斯巴真是Tell en-Nasbeh,基遍大水应在西南三哩而并非在东西,就向着亚扪人之地。以实玛利为免被追击走这条路,可见他走得还不远。
在基遍的大水旁,他们可能搭棚安营,休息后再前进。但是在此处已经给约哈难追上来。以实玛利不敢与约哈难争战,所以他设法逃走。当然他顾不到被他所掳的人们。因为他们看见约哈难,就感到可以脱险了。
第四十一章十三至十六节 “以实玛利那里的众人看见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和同着他的众军长,就很欢喜。这样以实玛利从米斯巴所掳去的众人,都转身归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去了。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和八个人脱离约哈难的手,逃往亚扪人那里去了。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杀了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从米斯巴将剩下的一切百姓、兵丁、妇女、孩童、太监,掳到基遍之后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和同着他的众军长,将他们都夺回来。”
以实玛利所掳来的人,看到约哈难,就立即跟着他和他的众军长。以实玛利就知道事败,赶快逃命。他与八个人一同逃往亚扪人那里去。
在本章一节,以实玛利带着十个人,但现在只剩下八个。显然有两个失落了。这两个人逃脱了他的手,还是投奔约哈难,或有其他原因,在此处并无交代。
在此处提到百姓之外,还有兵丁、妇女、孩童与太监。在十节比较笼统,只说米斯巴剩下的人,却提到众公主。众公主是在此“妇女”之中,又有侍候她们的太监。兵丁也许有些是隶属约哈难的众军长手下。又有孩童,是指全家都被掳。可能带走的大多在米斯巴的犹大居民。这是在十六节提说。
第四十一章十七至十八节 “带到靠近伯利恒的金罕寓住下,要进入埃及去,因为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杀了巴比伦王所立为省长的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约哈难惧怕迦勒底人。”
约哈难惧怕迦勒底人,因为基大利被杀的事,必被他们解释为反叛的举动。若有军事行动的报复,是非常可能的事,以后果然有这样的情况(参五十二30)。
那时他们认为惟一可逃难的地方是埃及,因为埃及没有巴比伦统治的势力。
他们先往南行,靠近伯利恒。伯利恒在耶路撒冷西南六哩。在金罕寓往下。金罕只是一个人名,记载在撒母耳记下十九章卅七、卅八、四十节。金罕为巴西莱的儿子,巴西莱曾协助大卫,在押沙龙反叛的时候,他陪着大卫王过约但河。那时押沙龙取了耶路撒冷,情况危急。大卫得着巴西莱的助力,化险为夷,所以特别要赏赐巴西莱高位的官职。但是巴西莱表明自己年事已高,无意接受。他的儿子就代父受禄,得了一块地,靠近伯利恒,实际的地点不甚清楚。276
约哈难带的一群人中,必有耶利米,所以他们求问先知,征求他的意见。他们也要求先知向神求,要明白耶和华对他们有什么指示。
272 Martin Noth, The Jerusalem Catastrophe of 587 B.C.,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Israel", The Laws in the Pentateuch and Other Studies,1966, 264.
273 Arthur Weiser, Des Buch Jeremia, 1969, 356-357; Masao Sekine, "Davidsbund und Sinaibund bei Jeremia", Vetus Testamentum, 9 (1959) 56-57.
274 C.C. McCown, Tell el-Nasheh I, Archaeological and Historical Results, 1947; S.C. Wampler, Tell en Nasbeh II - The Pottery, 1947.
275 J.B. Pritchard, "The Water System at Gibeon", The Biblical Archaeologist 19/4 (1956) 66-75; "Gideon's History", Supplement to Vetus Testamentum vii, 1960, 1-12 esp. 9.
276 Edward D. Dalglish, "Chimham",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1, 561.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耶利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