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收藏]

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耶利米书第四十章

 

Ⅶ 在败亡之后(四十1四十五5

    一、在犹大(四十1四十三7{\LinkToBook:TopicID=292,Name=一、在猶大(四十1-四十三7}

    二、在埃及(四十三8四十五5{\LinkToBook:TopicID=301,Name=二、在埃及(四十三8-四十五5}

一、在犹大(四十1四十三7

    1. 耶利米得着释放(四十16{\LinkToBook:TopicID=293,Name=1. 耶利米得釋放(四十1-6}

    2. 基大利担任省长(四十712{\LinkToBook:TopicID=294,Name=2. 基大利擔任省長(四十7-12}

    3. 基大利被人谋杀(四十13四十一3{\LinkToBook:TopicID=295,Name=3. 基大利被人謀殺(四十13-四十一3}

    4. 内乱与不安迭起(四十一418{\LinkToBook:TopicID=296,Name=4. 內亂與不安迭起(四十一4-18}

    5. 耶利米警语被拒(四十二1四十三7{\LinkToBook:TopicID=297,Name=5. 耶利米警語被拒(四十二1-四十三7}

1.耶利米得着释放(四十16

本段经文实际是联在卅九章十一至十八节,有关耶利米得着自由,神的话再临到,证实降祸不降福的话。以后四十章讲述巴比伦王护卫长尼布撒拉旦,给予耶利米自由,由他选择留居或迁移至巴比伦。耶利米愿意居住在院内剩下的民中。

这里介绍基大利为犹大城邑的省长(5节)。耶利米又被巴比伦军队将他与其余的人民一同解去巴比伦,在途中经过拉玛。尼布撒拉旦看见了他,既知道先前已给他自由,就立即释放他。

第四十章十一节 “耶利米锁在耶路撒冷和犹大被掳到巴比伦的人中,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将他从拉玛释放以后,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

拉玛是在便雅悯境内,在耶路撒冷城北五哩左右。被掳的人从此处过境,再向巴比伦去。

由于耶路撒冷城已破坏无遗,现在的省府是设在米斯巴,可参考第六节。

本节说:“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但下文并无信息,可见这里是指耶利米的处境。英文新译本(New English Bible)作:“耶和华的话有关耶利米。”不是神籍耶利米所传的信息,而是神要耶利米体验当时的处境。”

第四十章二至三节 “护卫长将耶利米叫来对他说,耶和华你的神曾说要降这祸与此地。耶和华使这祸临到,照祂所说的行了,因为你们得罪耶和华,没有听从祂的话,所以这事临到你们。”

卫长的话,其实原是耶利米说过的。他只是作一概括的结论,以现状来说明。耶利米也同意这护卫长所说的,因为一切的灾祸是他所预期的。

有的经学家将经文重新整理,认为这些话不是护长所说的,而是耶利米将以前传过的道,再重复的作这样的结论,专对那些被掳的人说的。这样整理,就可将第一节下:“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成为连贯性的论述了。257

第四十章四节 “现在我解开你手上的链子,你若看与我同往巴比伦去好,就可以去,我必厚待你。你若看与同往巴比伦去不好,就不必去。看哪,全地在你面前,你以为那里美好,那里合宜,只管上那里去吧。”

耶利米被巴比伦军队列为一般的遗民,而将他们掳到巴比伦,好似战俘一般。但是尼布甲尼撒要让耶利米自由。所以护卫长先要解开他的锁链,还他自由。耶利米所传的信息,劝导人们归降的事,可能是巴比伦王与官员所知道的,耶利米反对假先知传和平的预言,可能也是迦勒底人知道的,虽然在廿九章没有指明。所以巴比伦人给他充分自由,将他当作朋友。他们以为耶利米是亲巴比伦的,必向新的统治者效忠。其实这不是耶利米的本意。他被巴比伦人误会,与被本国的人误会,同样使他不快。他既不是亲巴,也无意效忠于他们。他并非叛国,事实上,他有很深切的爱国情怀。他是劝导国人悔改,勇于接受审判的现实。他劝国人归降迦勒底人,只为避免无谓的牺牲。他无法向巴比伦人解释他信仰的立场,正好似他不能使耶路撒冷与犹大人民明白神的公义一样。

第四十章五节 “耶利米还没有回去,护卫长说,你可以回到沙番的孙子,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那里去。现在巴比伦王立他作犹大城邑的省长,你可以在他那里住在民中。不然,你看那里合宜,就可以上那里去。于是护卫长送他粮食和礼物,释放他去了。”

耶利米还没有回去,“回去”或可作“回话”,他还在犹豫之中,是否该立即表明他的立场,他无意到巴比伦去?他在国内还有十分重要的工作,他不能放下遗留在本地的人,置之不理。这也是英文新译本的用词:“回话”,而非“回去”。

此处首先介绍基大利省长的身分。耶利米有自由到米斯巴去找基大利。也许尼布撒拉旦看出耶利米犹豫的态度,是不想到巴比伦去,他就丝毫没有勉强耶利米的意思,准许他仍留在本地。

基大利可能在西底家王宫中供职,熟悉犹大的情况。在拉吉曾发现有印章盖在文件上,“归基大利,统管王家。”258他必是王室的总管,可参考列王纪上四章六节,十六章九节;列王纪下十五章五节,十九章二节以及以赛亚书卅六章三节。

“送他粮食”,那时粮食可能仍旧缺乏。巴比伦来接管,在处理粮食的事上仍须留心,也许那时仍是以配给的方式。但是他们不想耶利米还有缺乏,所以特别顾念,并厚赐予他,使他没有缺乏。这些其实都是耶和华恩惠的安排。

第四十章六节 “耶利米就到米斯巴见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在他那里住在境内剩下的民中。”

耶利米到米斯巴见基大利,为的是得着保护,可在剩下的民中居住,从事先知的职事,照顾他们。

基大利的政府不在耶路撒冷,因为那里已破坏不堪,无人居住(哀二13,四1)。米斯巴在便雅悯境内,考古学家鉴定为现今的Tell enNasbeh259以前大多认为是在Nebi Samwil,距耶路撒冷西北八公里。260而前者跟耶路撒冷之北十二公里。261

“米斯巴”原意为瞭望台或守望的高塔,居高临下,尤其是Nebi Samwil在周围的平原高出八九五公尺,较耶路撒冷高一五一公尺,可谓名符其实的高台。262

但是在Tell enNasbeh发现的一个印章,其上刻有“耶撒尼亚”的名字,是主前第七世纪的的字形。263耶撒尼亚与基大利当时在米斯巴(四十8,王下廿五23)。希伯来文的米斯巴(mshpa)与阿拉伯文nasba字音相近。264

根据四十一章的记述,米斯巴为Nebi Samwil更有理由。当以实玛利刺杀基大利之后一日,他去迎接那些来自北方的八十人(四十一56)。以实玛利与他的党羽可以在米斯巴看见远方的来客。那时是秋天,雨季之前,八十人的行列必浩浩荡荡,有极大的尘埃飞起。如果从NebiSamwil望北,可望见好多公里之远,但是从Tell enNasbeh向北望,就有高山的山脊挡住(RamallahBira ridge)。265以实玛利杀了那些人之后,就看到米斯巴的居民,掳了他们,经亚扪人那里去。在基遍,给约哈难追上。向基遍的路,可能自伯特利到艾城,到默玛(Michmash),再向北经Wadi Qilt到耶利哥。266

如果以实玛利经过约伯河到亚扪人那里,如果米斯巴是Tell enNasbeh,他就不必去基遍。约哈雅在基遍带走那些被掳的人,必回到米斯巴(四十一16)。他为怕迦勒底人报复,把他们带到靠近伯利恒的地方,就此向埃及逃去(1718节)。Tell enNasbeh是在基遍之北,约哈难与那些人不会向北,必经南方走。这样说来,米斯巴不是Tell enNasbehNebi Samwil可以从耶路撒冷任何一方向看到,防御的事在此处较为有效。可能因此,以米斯巴取代耶路撒冷。267

257 William L. Holladay, Jeremiah 2, 294.

258 Roland de Vaux, "Melanges le Sceau de Godolias, matre de Palais", Revue Biblique, 45 1936 96102.

259 W.F. Bade, Tell en Nasbeh, I II, 1947.

260 William L. Holladay, Jeremiah 2, 294295.

261 Atlas of Israel grid 170143. Denis Baly, A. Douglas Tushingham, Atlas of the Biblical World, 1971, 190b; Merbert G. May ed. Oxford Bible Atlas, 1974, 95, 135b.

262 Prescott H. Williams, Jr., "Archaeological Newsletter" of the American Schools of Oriental Research, Jerusalem and Bagdad, 4, March 1, 1965, p.5.

263 Chester C. McCown, "Inscribed Material Including Coins", Tell enNasbeh, ed. Chester C. McCown, 1947, 1163.

264 James Muilenburg. "The Literary Sources Bearing on the Question of Identification", Tell en. Nasbeh, 14344; "Mizpah",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3, 407408; Yohanan Aharoni, The Land of the Bible, A Historical Geography, 1967, 111.

265 Bruce T. Dahlberg, in the Newsletter of the American Schools of Oriental Research, 19641965, 4, p.5.

266 Baly, op. cit., 99, 178, Aharoni, op. cit., 56.

267 William L. Holladay, loc. cit.

 

2.基大利担任省长(四十712

第四十章七至八节 “在田野的一切军长和属他们的人,听见巴比伦王立了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作境内的省长,并将没有掳到巴比伦的男人、妇女、孩童,和境内极穷的人全交给他。于是军长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加利亚的两个儿子约哈难和约拿单,单户篾的儿子西莱雅,并尼陀法人以斐的众子,玛迦人的儿子耶撒尼亚,和属他们的人,都到米斯巴,见基大利。”

基大利任省长,起初对遗留的人民,确有一种安定的作用,他们知道巴比伦人已经走了,就敢从躲藏之处出去,在废墟中重建家园。其中有些是犹大的军人与军官,他的逃脱巴比伦军队的追杀。在犹大山地确有多处可以藏身,他们在大难之中得以不死。在此处提及的若干军事首领,以后构成极大的麻烦,尤其是以实玛利。他出身王的大臣宗室(四十一1),成为刺杀基大利的主使者。其余的名字在此处提及的,以后没有再提。约哈难是重要人物,是这群遗将的首脑(四十1316,四十一11,四十二8,四十三45)。“以斐的众子”无法知道他们的出身,七十士译本是省略的,尼陀法靠近伯利恒,在伯利恒的东南。268玛迦是亚兰国的地方,在巴珊山之西,黑门山的西南。269

遗留下来的犹大人,大多是低层的穷人(卅九10),也有王室的公主(四十三6),以及一些军队的残留军人,他们可能曾经打过游击战,成为散兵。

第四十章九节 “沙番的孙子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向他们和属他们的人起誓说,不要怕服事迦勒底人,只管住在这地,服事巴比伦王,就可以得福。”

基大利为安定人心,对他们认真保证,向他们起誓,表明他的诚意。他们不必怕迦勒底人,只要顺服与服事,迦勒底人不会为难他们,他们要好好安定下来,重建家园,所谓得福,就是不再有灾祸,一切平安顺利,劫后的余生是可贵的。

第四十章十节 “至于我,我要住在米斯巴,伺候那到我们这里来的迦勒底人,只是你们当积蓄酒、油和夏天的果子,收在器皿里,住在你们所占的城邑中。”

基大利清楚地表明他的立场,他为保护这些遗留的百姓,愿意服事巴比伦人,使他们不欺压百姓。“伺候”原意为“站立”,就是听候他们的使唤,这样迦勒底人就不会找麻烦,叫犹大人受异族的统治。这样委曲求全的态度,有他的苦衷。但现状是这样,只有顺应环境,以求安定的生活。一般人似乎能够接受现实,在农业方面维生,积蓄酒油及夏果,一如往常。

这些军队的长官现在已成为散兵,他们确不可有所行动。能顺从基大利,与他合作,他们的安全就可维持。基大利向他们保证,向他们起誓,表明他重视在耶和华面前立约的重要,他必信守这约。

“你们所占的城邑”,大概是那些已经被毁的地区。巴比伦军队毁坏之后就离去了,于是那些散兵,逃脱了巴比伦的追击,又占据了那些地方。当然他们军事方面无法再有什么行动。所以基大利就劝他们安定下来,也必须安分守己,从事农业,维持生计,不再有任何扰乱的行动,这也为大众的安全。

第四十章十一至十二节 “在摩押地和亚扪人中,在以东地和各国的一切犹大人,听见巴比伦王留下些犹大人,并立沙番的孙子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管理他们。这一切犹大人就从所赶到的各国回来,到犹大地的米斯巴基大利那里,又积蓄了许多的酒,并夏天的果子。”

犹大人原先逃离到摩押、亚扪、以东等地,现在听见还有些人并未被掳至巴比伦,而且新立的省长也是可以信任的,所以就逐渐回到犹大地。

犹大的残局仍可慢慢地收拾起来。人们回来之后,有自己的同胞来治理,不必在异族的统制之下,在心理方面至少可说是安全得多。他们渐渐恢复以前农作的生活,又可再收获,而且积蓄新酒,不仅生活正常,也对将来带着希望。可惜有人发动刺杀基大利的事,使犹大又陷入混乱之中。

 

268 William H. Morton, "Netophah",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3, 541; Konrad Kob, "Noch einmal Netopha", Zeitschrift des deutschen PalastinaVereins, 94 1978 119134.

269 Benjamin Mazar, "Geshur and Maacah", 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 80 1961 1628.

 

3.基大利被人谋杀(四十13四十一3

第四十章十三至十四节 “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和在田野的一切军长,来到米斯巴见基大利,对他说,亚扪人的王巴利斯打发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来要你的命,你知道么?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却不信他们的话。”

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是其中一位军长,愿与基大利合作。他派代表来谒见新省长基大利,警告他有关行刺的阴谋。在主使方面他指明是亚扪人的王巴利斯。巴利斯实际的动机究竟是什么?照廿七章三节,巴勒士坦的几个国家都策动反对巴比伦,那是在主前594年。照以西结书廿一章十八至卅二节,尼布甲尼撒向西的战役,是攻击犹大与亚拦,因为这两国都背叛他。当西底家逃亡时,他想逃往亚扪,以为在那里可以得着保护,结果就在途中被捕(卅九45)。

约哈难以为基大利应该知道这消息。在此处“你知道吗?”照文法的结构是问话,但这口吻是表明确定的意思:“你知道么?你一定知道!”

如果基大利知道,而不肯置信,这就说明他为人宽宏。他不能相信以实玛利会做这样的事。以前他们都相熟,那时基大利是一个官员,以实玛利是王室的人,彼此相识有相当长的时日。

第四十章十五至十六节 “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在米斯巴私下对基大利说,求你容我去杀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必无人知道。何必让他要你的命,使聚集到你这里来的犹大人都分散,以致犹大剩下的人都灭亡呢?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对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说,你不可行这事,你所论以实玛利的话是假的。”

约哈难一定看到事态的严重性。如果基大利被杀,他既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所立的,杀他无疑是向巴比伦挑战,是对尼布甲尼撒的一种反叛行为。这样的后果必不可设想。当时遗留的犹大人得以逐渐聚集到米斯巴,接受基大利的治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回复正常是很难得的事。如果基大利被谋杀,民众因惧怕又再逃亡,分散的情形必成为混乱,犹大剩下的人可能再经浩劫而都灭亡了。惟一的办法是先发制人,将祸首除去,而且在暗中进行,不致引起动乱。

关于以实玛利想杀基大利的动机,在表面来看,是受亚扪王巴利斯的耸动,理由已分析如上。“巴利斯”其名甚为特殊,令人质疑,因此在1984年发现的印章引起激烈的反应(在Tell el'Umeiri,在Ammon西南十三公里,仍在亚扪的境内)。印章刻着“巴利沙仆人米勒公乌(Milcomur Servant of Baalyisa')”)米勒公为亚扪的神明,有的名字与这神明相联,时在主前600前。这亚扪王的名为巴利斯,应是希伯来文的读音。270

以实玛利要除去基大利,可能是出于他个人的信念。他是出身于王族,必坚持大卫家的治权。但是基大利不是大卫家的。他当然极不满意。所以大卫家王权的理想,在他心中仍十分坚强,以致令他有除去基大利的野心。但是这种信念在王族中是否仍旧坚持呢?事实上,在投靠基大利的众人中也有“公主”(10节),公主却不坚持这信念。可能他杀基大利有其他复杂的动机。──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耶利米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