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十五章
十五1~2
这又是关于言语科的箴言,事实上本章提供较多这方面的教训。
回答柔和 并非指娘娘腔,而是温和的回答。参考创十八7:“又嫩又好的”,撒下三39:“软弱”,及代上廿九1:“娇嫩”的涵意。
言语暴戾 是上文回答柔和的相反词,其结果当然适得其反。言语为单数,表示一言不合,就可触动怒气,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更当非常谨慎。
第一节提供打消怒气的方法,千万不要在言语上火上加油,以暴易暴,至不可收拾。
第二节提到谨慎修辞,反映出智慧人的智慧,谨慎及沉思。愚昧人的口则“狗嘴里长不出象牙”,只能吐出愚昧,伤风败德(见传十13)。
十五3
神的眼光,无所不至,明察秋毫,遍及各种人事:
(一)那些声称 神高高在上,但遥不可及、不管民生疾苦或行事曲直的人,可以休矣(比较徒十七30)。
(二)那些以为暗中进行作恶的勾当,而神不知鬼不觉的人,应知祂连一根落发都数算过(太十30),任何一件恶行,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三)那些默默行善的人,以为他们的善行难免被忽略,但这里说到不管善人恶人,他都鉴察。“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将来都有回报。
此处宣示 神的全知。参看伯十四16,卅一4;耶十六17;诗一三九16。
十五4
温良 原文指医治的意思。
温良的舌 指属灵的真理,抚慰的言辞,能医治心灵的创伤,见十二18,十三17,十六24同样的良言。
生命树 见三18的注释。比较十四30。
使人心碎 原文作:“自食其果”。
良言恶语,都由一口而出,可以令人充满生机,也可以使人灰心丧志,自食其果。所以古语有说:“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十五5
“这是箴言很喜欢重现的旋律,请参考一8,六20,十1,十三1、18。惟此处进一步提到得着见识(正如十九25的说法)。
十五6
财宝 指正当的货财,与恶人的不义之财得利,大大不同(参看太六19~21)。
然而大而化之地明言物质的奖赏与刑罚比照善恶行事的结果(见十3,十三20~21,十七20),在古时甚至今日都引发疑义(如伯九24,廿一7~26;传七15)。
此外,在本书中再加上两样更可争辩的宣告:(一)善行与恶行常有看得见的后果(比较十4、12,十一17);(二)善行指点人生命而恶行指向死亡(比较三18,六23,十16,十二28)。
这些观念在实际的人生经历中,有时不免出现例外,惟在箴言的时代,似尚颇为流行。
十五7
本节与第二节意义相同。
十五8~9
本节为先知伟大的主题与关怀之回响。“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撒上十五22)这不是说智慧人或先知反对献祭,而是说心血来潮,没有灵性道德的献祭为 神所憎恶,比不献祭更坏。献祭应是献祭者真诚悔改、委身与 神的外在象征,为献祭而献祭是没有用的。只有真实表现“忧伤的灵,忧伤痛悔的心”(诗五一17)才有功效。反过来看,正直人的祈祷为 神所喜悦,并非由于祈祷胜过献祭,而是因为“义人的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五16)。恶人的祈祷则不然,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与其献祭一样,同归无效。无论如何,献祭和祈祷的功效与被悦纳与否,乃在乎献祭者个人的态度,而不在乎形式的本身。可见智慧师在此与先知“英雄所见略同”,一样斥责宗教的形式主义。参看本章29节,廿一3、27;传五1;赛一10~17,六十六3;摩五21~24等处。
事实上,一个在灵性上有问题的人,不管提供献祭或祈祷,如果一味只重形式,就会受到 神更大的审判,因祂非常厌恶这样的作法。献祭是果,道路是因。恶人的献祭之所以不蒙悦纳,乃因他所行的尽都是恶,而且怙恶不悛,一意孤行之故。
追求 原文为 meraddeph,一个强意语的动词,意为:“不屈不挠,锲而不舍”之意。以这种态度来追求公义,当然能得到 神的喜爱。当耶稣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太六33),该也是存着相同的心态。参看本章廿六节。
十五10、12
走迷路的人,越陷越深,需要管教(参一2),可惜他们至终严拒更正,恨恶责备,结果凄惨。
亵慢人 就是眼高于顶,不受忠告,终必灭亡。
正路 就是第九节的道路,在旧约只有一处论及“大道”(士五6),指商队的路线。
就近 是主动语态,这是指亵慢人倒行逆施,“旷安宅而不居,舍正路而不由”的心态,他们的结局是严刑和死亡。
十五11
阴间(sheol) 乃死人的所在,幽冥的地方,见一12的注释。
灭亡(abaddon) 乃阴间或坟墓的同义字,为恶人永刑的所在(参看诗八十八11;伯廿八22,卅一12;启九11)。
在 神的面前,阴间和灭亡,都是赤露敞开,无所遁其形的,参考伯廿六6。在启九11里面,亚巴顿成为无底坑的使者作王的称号。
本节经文是五21和本章第三节的延伸,响应那些以为 神遥不可及,不知人心愁苦的人,其实 神的灵与人常相左右,祂的眼目遍及全地。诗人在诗一三九7~10有深切的体会。阴间冥府尚且如此,何况世道人心呢?
十五13
忧愁 即忧虑愁苦,是心理病态;“忧能伤人”、“忧使人老”、“忧多害智”,这都是古人经验之谈。偏偏世人多忧多虑,多愁善感。所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庄子云:“人之生也,与忧俱生”,杞人忧天,百忧感心。
灵被损伤 通常翻成“贫穷的灵”(见十四21)与“喜乐的灵”相对照,但与“富裕”无关。心灵与外体,乃息息相关。心中喜乐,固然面带笑容,若心里忧愁,灵亦受损伤,因为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参看十七22)。
美国微生物学者班森(Claus B. Bahnson)教授认为:“忧能生癌”。他说:“癌病乃是精神作用和肉体作用相结合的病”。另外,雷薇(Sandra M. Levy)教授和其他的人都同意:“心理学的因素,如忧愁,由于脑部的变化,能深刻地改变荷尔蒙分泌”(见氏着:行为和癌症)。她认为:“人体中的癌变,主要因患者失去精神平衡状态而产生的,但事情也不是绝对的,关键在于身受者如何看待那些问题,如能抑制忧愁,便可增强肌肉活动的能力,预防癌症的能力”。癌症已成现代头号杀人凶手,世人谈癌色变。忧愁由于恐惧,基督徒只要信,不要怕,凭信心消除忧愁,便能防患于未然。参看腓四6~7。
整节经文是“存之于内,形之于外”的自然反应。心中愉快,自然精神焕发,面带笑容;反之,心里忧愁,神情就非常颓丧。参看十二25,十七22,十八14。
十五14
本书熟悉的主题,显示聪明人与愚昧人个性的不同,生活的口味也不同:前者求知心切;后者安于无知,自食其愚昧的果子。
十五15
从十三节迄此节,都是谈到心的问题。惟心中喜乐,面带笑容,是由内而外;困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则由外而内。但无论内心或外体,虽然互相关联,一个达观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故能自得其乐。
人生在世,如果穷愁潦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无处容身,当然苦不堪言。但是,饥寒虽苦,只要心中欢畅,笑口常开,仍能苦中作乐。古人诗云:
有口无粮不用愁,有粮无口正堪忧。
真人解得其中意,烦恼坑中好出头。
富人丰衣足食,虽有钱胜穷苦,却无计得永生。只要想到生命有时而穷,照样难免穷愁。腓四11~13的经训是最好的脚注。另外亦可参看太六25。
十1~十五15
本集标题为所罗门的箴言,内容虽多标语、韵语、偶句等杂缀而成,并非按照科目互相连属,然而经节的焦点仍在指出善恶的对照在下列三大方面:他们生活的后果;他们生活的方式;和他们个性的特点。
(一)生活的后果:谨守训诲的,乃在生命的道上;违弃责备的,便失迷了路(十17)。骄傲来,羞耻也来;谦逊人却有智慧(十一2)。完全人的义,必指引他的路;但恶人必因自己的恶跌倒(十一5)。倚仗自己财物的,必跌倒;义人必发旺如青叶(十一28)。看哪,义人在世尚且受报,何况恶人和罪人呢(十一31)。
(二)生活的方式。喜爱管教的,就是喜爱知识;恨恶责备的,却是畜类。善人必蒙耶和华的恩惠;设诡计的人,耶和华必定他的罪。人靠恶行不能坚立;义人的根,必不动摇(十二1~3)。义人顾惜他牲畜的命;恶人的怜悯,也是残忍(十二10)。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正直;惟智慧人,肯听人的劝教(十二15)。义人恨恶谎言,恶人有臭名,且致惭愧(十三5)。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亏损(十三20)。义人吃得饱足;恶人肚腹缺粮(十三25)。
(三)个性的特点:愚妄人犯罪,以为戏耍;正直人互相喜悦(十四9)。藐视邻舍的,这人有罪;怜悯贫穷的,这人有福(十四21)。智能人的舌,善发知识;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十五1)。智能人的嘴,播扬知识;愚昧人的心,并不如此(十五7)。亵慢人不爱受责备;他也不就近智慧人(十五12)。聪明人心求知识;愚昧人口吃愚昧(十五14)。
古来对于善恶德行的对照,历史早有公评,其结果亦早有定论:“为人多积善,不可多积财。积善成好人,积财惹祸胎。石崇当日富,难免杀身灾;邓通饥饿死,钱山何用哉?今日非古比,心地不明白,只说积财好,反笑积善呆。多少有钱者,临了没棺材”。
二 经历:人生的观察 十五16~廿二16
本段经训是接续上部分为“所罗门的箴言”,但大部分是根据人生的经验观察而得的结论。这些智慧的结晶,没有通过任何逻辑秩序的安排,搜集者心中也没有大纲,为了明白箴言的内容,只能逐节探讨其内涵意义。
十五16~17
再次强调钱财在人生中的地位:虽然辛勤工作,理当致富,懒惰的人,两手空空;然而钱财比起敬畏耶和华或敬虔的信仰就微不足道了。一个认识 神的人,就不再空虚,即使是他的口袋还是空虚。反过来看,一个百万富翁如与 神不和谐,纵然家财万贯,他的灵性仍然赤贫。因此智慧师的选择非常明显:不管财物有无,一心事奉耶和华,其观察所发现的真理如次:
(一)幸福是副产品,充其量只在完全顺服 神的旨意下方能经历到(参看十4)。
(二)物质财产的寡少,不能够拦阻幸福和喜乐的拥有。
(三)拥有财富,如不义之财(参看十六8),并不担保幸福;反之财富常与焦虑烦恼纠缠不清(参看二十21)。
烦乱不安 指喧嚣混乱(参看撒上十四20),似乎与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有关,通常是由于财富引起的焦虑所致。例如:胃溃疡导因于情绪上的紧张,又称为“职业病”。
第十七节好似一句流行的口语,符合国人“安贫乐道”或“知足常乐”的说法。朱子家训说:“家门和顺,虽饔餐不继,亦有余欢”。
思高圣经学会译作:“有情吃蔬菜,胜于无情食肥牛”,曲尽其妙。
十五18
另一处劝人平息争议的经文,参看十四29,二十3。
挑启争端 这很容易,但却没有用处。太五9劝人使人和睦,为相对的德行。
此处观察的两种人:一为急躁暴怒的人,他们脾气暴躁,一触即发,所到之处,好像“飓风过境”,鸡犬不宁;另一为忍怒的人,他们平心静气,逆来顺受,修养到家,好像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所以纠纷争吵就告止息(参看十五1,二十3)。
古人说:“匹夫见辱,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候论)。可见暴怒的人,好战斗狠,不足言勇;而忍怒的人,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的大勇者。
十五19
懒惰人与正直人相对照,似乎并不“门当户对”,故七十士译本将后者改为“殷勤人”比较切合。基本上,懒惰人总是推三阻四,自圆其说,一点也不诚实(参考六6注释)。他不能违反自然法则,所以情形每下愈况,举步维艰,好像面对长满了荆棘的篱笆,不能稍越雷池一步。
荆棘的篱笆 这是整节经文的关键词组,可能导致不同的解释:
(一)它指出懒惰人的自欺下场──选快捷方式、走偏锋的人,以为事半功倍,到头来才发现是事倍功半。逃避责任通常比面对事实,贯彻始终困难得多。
(二)它指出懒惰人的自残结果──他伤害了自己的自尊,才干和影响力。懒惰是最不容易涂抹的商标。
(三)它指出懒惰的基本要素实为不道德──懒惰人虚构一些想象,以为自己可以“无为而治”,这是自欺;他又藉词推诿,不去作工,把重担加在别人身上,这是欺人;两者都不合理。
(四)它指出懒惰人的自我作茧,到头来纠缠不清,反而拦阻自己工作的进展。
(五)它指出正直人的路就是努力工作的路,不但最有价值,也是最轻省的。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早日完成所交代的使命,总比遇事拖延,推三阻四,容易得多。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懒惰人遍地荆棘;诚实人海阔天空”。简洁明亮。
思高圣经学会译为:“懒惰人的道路,有如荆棘篱笆;正直人的行径,却是康庄大道”。也是一目了然。
十五20
上半句重复十1的说法,而下半句是从另一角度来道此悲剧的事实。母亲的担忧被不肖子的藐视(参看十四21的注释)所取代,似乎情况更加恶化,母亲所担忧的终于来到了。
十五21
无知的人 指那些不能分辨善恶、任意而行的人。相当于“追随虚浮”(参十二11)的愚妄人。
愚妄 原文含有“罪恶”的意思。以愚妄为乐,即以作奸犯科当作戏耍(参看廿六18~19),这种人轻浮散漫,没有原则,一味地游戏人间;与兢兢业业,孜孜矻矻,按正道而行的聪明人比较,适得其反(参看八6)。
十五22
参阅十一14的注释。
谋士众多,所谋乃成 有版本把数目的多,改为时间的长,故成“从长计议,所谋乃成”。
思高圣经会译作:“缺乏考虑,计划必要失败;谋士众多,策略方可有成”。
现代中文译本,上下句对调,译作:“集思广益,事必有成;不加筹划,事必失败”。
十五23
这又是有关言语科修辞学的箴言。许多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来讨人的喜欢,殊不知潜在的喜乐,存在自己口中的回答(参看十32,十六1)。正如面带会心的微笑(13节),存之于心的喜乐,往往会形之于外面的应对。
与此平行的是说话合乎时机。前句注重说话的内容合宜(参看廿五11),就如金苹果在银盘子里;后句则注重说话的时机,若当说而不说,就误了时机,不当说而说,则失之急躁,故古人说:“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合时的话,听在耳中,何等美好!
十五24
从本节经文可看到生命并不止于肉体死亡的蛛丝马迹迹。但也有人认为所谓上升和在下,是后加的,原意在强调人生的“力争上游”,而勿自甘堕落下坠,避免夭折,早下阴间。正确的意义不太清楚。
思高圣经学会译作:“生命之路使明智人向上,为此他能避免向下的阴府”。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明智人走上生命道路,远离堕入阴间的途径”。
十五25
另一与先知文学平行的箴言。无论世事人情如何(参阅十三23),上主总是站在同情被威胁的穷苦人那一边(参阅赛五8以下)。乍看之下,寡妇和骄傲人似不成对比,然而查考古代以色列的社会和经济状况,显示寡妇常受骄傲人的剥削。后者为富不仁,利用每一种机会贪占穷苦无助者的便宜。
地界 指家产的界限,反映律法严禁挪移先人所定邻舍的地界之规定(见申十九14)。那是早期 神所派巴勒斯坦的定居地,继承这传统的产业与 神选民的公民权及参与立约的史实有关。此处的应许是 神会保护哀哀无告者,保存祂留给以色列的产业,但对狂傲人的家,却要拆毁不留(比较廿三10~11;路一52~53),因祂是孤儿寡妇的 神,祂要为寡妇伸冤,为孤儿辩屈。
十五26
恶谋为耶和华所憎恶 这是“耶和华七憎”之一──图谋恶计的心(见六16~19注释)。
良言乃为纯净 许多版本都译为:良言为祂所喜悦,比较对称。参考弗四29。
思高圣经学会译作:“邪恶的阴谋,为上主所憎恶;温良的言语,却为他所喜悦”。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上主憎恨邪恶的思想;他悦纳纯洁的言语”。
十五27
贪恋财利的,扰害己家 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因贪慕钱财而离开了信仰的道路,饱尝痛苦,心灵破碎”(提前六10),另参看十2。
贿赂 乃利用职权收受不应得的财物,为古代社会的毒瘤,特别是在政府官员的私相授受之中。因此律法公然抨击其非(见出十八21;申十六18~19,廿七25;撒上八3)。
恨恶 此处智能人使用圣经强烈的字眼。正如古语“见恶如探汤”,一见即避开之意。
整句经文皆与贿赂有关:上一句警告接受的人会因贪财“吃不完兜着走”,自家受其害;下一句应许不受贿赂,洁身自爱的人,生活必能安定(参看赛卅三15~16)。
十五28
心思量如何回答 心是一切话语的源头(参阅四23),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参考太十二34以下),因此这句话扩充了十11,20~21等处,都是有关义人的口所作的影响。
恶人的口,吐出恶言 加强了第二节下半句:“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正直人三思而后回答;邪恶人对答如流而惹祸”,译得非常传神。
此处说到义人的应对,非常谨慎而经过深思;恶人鲁莽草率,出口伤人。
十五29
参阅本章八至九节的注释。
耶和华远离恶人 罪孽使人与 神隔绝,罪恶使 神掩面不听(赛五九2);事实的讽刺是恶人也“敬鬼神而远之”,避之惟恐不及(参看伯廿一14),没有想到自己的寂寞不安。
然而祂喜欢听义人的祷告(参看约九31),因为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五16)。
十五30
与十三节一样,智慧师在此提到内在感觉的外面证据。
眼有光使心喜乐 指报佳音的人,神采焕发,目光炯炯,尚未道出内容,即令人心旷神怡。
好信息使骨滋润 滋润原文为肥壮(参三8)。古时东方人以为“脑满肠肥”、“心广体胖”为蒙福的象征,他们不像今人对于胆固醇及热能量那样的敏感。
思高圣经学会译作:“晶莹的目光,使人心旷神怡;美好的讯息,使人筋骨壮健”。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笑逐颜开使人喜乐;好消息使人心旷神怡”。
十五31
上节谈到眼光,此处提到耳朵的功用。
听从生命责备的 原文再加上“耳朵”一词,这是以部分代表全部,乃是以一个受教的耳朵,代表那肯听从生命责备的人。听从是聚精会神地听而依从,而不是“马耳东风”,听过就算。
一个肯上进,喜听有益生命规劝的人,就是智慧人,他必被列名于智慧人当中,“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太十一15,十三9、43;可四9、23;路八8,十四35;启二7、11、17、29,三6、13、22,十三9)。
耶稣讲道的时候亦曾引用以赛亚(六10)的预言说:“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太十三16)。这是敬畏耶和华的必然赏赐。
十五32
上一句指那些自满的愚人,他们自以为懂得很多,没有进取的意愿,拒绝接受别人的教导,其结果,自甘堕落,继续增添愚昧。这种人不尊重,甚至轻看生命的更深价值,生命也就变得空虚没有意义。
下一句与31节同,指那些堪称“孺子可教也”的智慧人,他们愿意虚心学习,接受改正并获得明白,特别指那些虚心接受上主教训和改正的人。他们充分明白生命的内涵,又从其中大大地获益(比较十节、十二节)。
十五33
在箴言中提到敬畏耶和华一共十六次,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敬畏耶和华的人必远离恶事,敬畏耶和华的得着生命,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训诲,好比交响乐的旋律,一再重现。但敬畏耶和华必先谦卑自己,正如经上所说:“敬畏耶和华,存心谦卑,就得富有、尊荣、生命为赏赐”(廿二4)。另参看十八12。
思高圣经学会译作:“敬畏上主,是智慧的导师;谦卑自下,是荣耀的先声”。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敬畏上主等于上智慧课;要得荣誉,须先学习谦卑”。
十五16~33
整段经文出自于智慧师对于人生的体验与观察: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属性物质的多寡,乃在于这些物质的拥有者之德行──其接受智慧教育的过程与成果。人生的成功与失败 快乐与痛苦,富足与贫穷,并非基于偶然或宿命论,而是在乎清楚明白智慧的教育,这是希伯来民族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不需要再暗中摸索,白费精力或乱下结论。
举例来说,中国人的“世界观”对于人间的兴衰看成是“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用虚无主义解释现实的是非,语见曹雪芹着“红楼梦”第五回: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首诗是曹氏对他所写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没落史的总结语,但他无力说明四大家族走向灭亡,以至整个全面崩溃的内在原因。
可是,若以箴言来诠释此人生现象,立刻可以开门见山,一语道破──耶和华必拆毁骄傲人的家(廿五节)。──《中文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