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第一百四十八篇
第一四八篇 宇宙大合唱
这个赞美的呼召,一开始向天使发出,再从天上降到地上的各种活动,然后召唤人类大家庭,最后则要神的选民颂赞;这个呼召将整个宇宙结合成一个大诗班。若有人将神的名与毫无色彩、或隐密遁世的国度联想在一起,此篇对祂无倦的创造活动之素描,实足以打消这种想法。
天上的赞美(一四八1~6)
无论是旧约时代或现今基督徒的时代,都有人受勾引去敬拜天使(和合:使者;西二18),其实他们和我们同样是神的仆人(启二十二8、9);也总有人视星宿为命运的安排者。本诗以两个手法扫除这类愚昧:第一,它向这些在天上的万有呼召,无论是活物或是无生物,都要它们赞美耶和华──乃是要它们首先开始赞美,后来再由人回应,称颂神,正如“从天上”(1节)和“在地上”(7节)这两个双胞词汇所表明的;第二,它提醒我们,这些正和我们一样,都是神一吩咐就造成的(5节),它们的位置也是祂随意安排的。
2. 诸军,对我们而言,这应是群众的同义词,但通常指军队(正如其希腊文的对等语,路二13;参太二十六53);用米尔顿(Milton,1608~1674,“失乐园”作者)的话说,神的“国
是王国;祂一发令千军速行,
各往陆海岗位,不歇息。”631
4. 最高的天,直译为“天上的天”,这种最高级的表达,就如“圣中之圣”的说法,或许只是指“天本身”(参安德生,提及葛莱 J. Gray 的说法)。天上的水是对云的描述,或是诗的笔法,也可能是一般人的说法;参创世记一6~8。
6. 译为边界(和合:命)的字,即指预设的界限;这字亦有命令或典章的意思,因此 RSV 小字作“祂立下律法,不得越过”。最后的动词既是单数,第二个翻译较为准确;但两者意思都差不多。
地上的赞美(一四八7~14)
此处是在地上(7节;参“从天上”,1节)的轮唱应和,为天上情景的倒影:第l~6节的赞美始自有知觉的生灵,传到无知觉的受造物,而这里则由低层的受造物上达人类──能感悟有神的生灵──最后直到与祂立约的子民。
1l、12. 这短短数行,以平白无华的简洁文笔,描绘出世上各种不同的人若要联合在一起,惟一的可能,即是大家都欣然贯注于神身上。
13、14. 将这两节与第5、6节的对等诗句作比较,可学到一些功课。第5节中,对星球赞美神的呼召,只是以它们存在的事实为赞美的内容(“因祂一吩咐,便都造成”)。但在第13节中,人可以用悟性来赞美祂,因为它已经启示出祂自己(“因为独有祂的名被尊崇”)。同样,神在自然界的荣耀,乃是藉定律来管理(6节),其中的规律激发我们去“考察”祂的作为(诗一一一2);但在祂的子民中,祂的荣耀则为救赎的爱(14节),为他们兴起一角,即一位大能的拯救者(路一69);尤有甚者,祂使他们能与祂相近。这是本篇的高潮,也是福音的高潮:“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祂的子民”(启二十一3)。
第14节的增注
有些注释家质疑,第14节的二、三行(“祂一切圣民……都赞美祂”)是否为原诗的一部分,他们认为,这可能是礼拜的程序,或是附加的标题,就像哈巴谷书三19b(见导论,52页)。麦肯兹(R. A. F. Mackenzie)632提出另一个角度,认为这几行其实是下一篇的标题,被一误植的哈利路亚将其隔离出来,而那个哈利路亚应接在第14a节,而非第14节第三行。他的论点最值得注意的是,第14节第二、三行的七个希伯来字中,有六个出现于一四九篇,只有一个曾出现于一四八篇。
不过,我们若视一四九篇为因一四八l4而产生的作品,以阐扬只在这最后一节出现的主题──即对以色列特别的呼召,这也可以解释二者在文字上的关联。这样一来,一四八篇的结尾,便与全诗的主题──对神的赞美与响应愈来愈亲密──可以密切配合。
631 John Milton, Sonnet 'On His Blindness'.
632 Biblica 512 (1970), p.221~244.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