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下第十六章
N 犹大的亚哈斯(十六1~20)
参:历代志下二十八1~27。历史迈向北国灭亡的结局,但此处的重点是强调犹大王偶像崇拜及背道,可能误以为在患难之时若能全国同心便有盼望,因此走上这条妥协之路。作者对亚玛谢(十四3)、亚撒利雅(十五3)及约坦(十五34)是有条件地称赞,对亚哈斯却连这种好评都付之阙如。现在许多解经家视亚哈斯为懦弱而非邪恶的君王,但是列王纪的作者并不区别他们。历代志作者更加强调亚哈斯背道的事迹。
这个时期的政治背景是亚述人开始横手干预巴勒斯坦事务。主前七三四至七三二年,在亚哈斯独力统治犹大以前,比加及利汛可能便已曾邀请亚哈斯加入他们的联盟,因为亚述的提革拉毗列色已经南征远达埃及边境(Nahal-musur; Wadi el-Arish)。外在环境导致亚哈斯不听以赛亚的劝告,一意要投靠亚述以寻求帮助。
简介(1~4节)之后记载两件事迹:一是亚兰/以色列(通常被称为叙利亚/以法莲)攻打耶路撒冷,导致犹大与亚述联盟(5~9节);另一是圣殿设备之变动,其肇因可能出于个人的野心,也可能出于混杂宗教之趋势,最终导致以色列的灭亡及被掳。第19~20节记载结束公式。
i. 王朝总评(十六1~4)
1~2. 比加王第十七年乃以王独力统治(十五27~31)之任期为准,亚哈斯的统治则约为主前七四四/三年起,当时他与亚撒利雅共同执政(十七1)。由主前七三五年起亚哈斯与约坦共同执政,于主前七三二年约坦死时开始独力统治378。
亚哈斯乃人名,同时出现于别处,在一个刻有“亚哈斯之臣仆 Ashna”的印上379。此名为约哈斯(十三1)之简写,亚述人将此名 Ya-u -ha-zi mat Ya-u-da-aia 记于约主前七三二年向亚述进贡之君王名单上(由基利家至迦萨之君王名单)380。这里的年代颇为难解,可能可以视二十岁为他于主前七三五年开始与约坦共同执政时的年岁,如此当希西家出世时他大约为十四岁。因此我们不需要如七十士译本或叙利亚抄本在历代志下二十八章一节一样将之读为“二十五”。十六年的统治应当是由约坦死后开始计算(见十五30)。犹大君王之母的名字被省略是颇不寻常之事。不行正的事是对他的统治及他的品格之独特评语。可能这个恶评暗指他并未做出邪恶之王会做出来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来看,评语比他差的王只有玛拿西一位。
3~4. 这是第一件犹大王效法以色列王背道的个案(参十七17),影响远及后来的玛拿西(二十一6,二十三10)。他甚至使他的儿子经火(AV,希伯来文),解经家视此为献祭(NIV)或燔祭(RSV),是在面临战败噩运穷途末路时的狗急跳墙之举(三27),违背摩西律法要赎回长子的规定(利十八21;申十八10)。但献儿童为祭一事是直到后来才有证据可证明的,在此以前鲜有如此的记录,因此可以视此为与士师记十一31之许愿同样的解释。那可能是一个迦南风俗,用一个火的仪式将儿童献给摩洛或为之启蒙(见:王上十一7),与献儿童为祭不同,亚述也没有献儿童为祭之风俗381。山冈树下的邱坛现在被用来敬拜耶和华及其他地方性神祇,各青翠树下显示犹大国中不道德的仪式广为风行,正如在以色列中一样(见:王上十四23)。
378 H. G. Stigers, 'The Interphased Chronology of Jotham, Ahaz, Hezekiah and Hoshea', Bulletin of the 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ociety 9, 1966, pp. 81~90.
379 C. A. Torrey, 'A Hebrew Seal from the Reign of Ahaz', BASOR, 1940, p. 27;但有关相反的解释请见 D. Plataroti, 'Zum Gebrauch des Wortes mlk im Alten Testament', VT 48, 1978, pp.286~300.
380 ANET, p. 282; DOTT, pp. 56~57.
381 A. J. McKay, Religion in Judah under the Assyrians,主前732~609年(Society for Biblical Theology, 26, 1973), pp. 39~41; M. Cogan, Imperialism and Religion: Assyria, Judah and Israel in the Eighth and Seventh Conturies BCE(Missoula: Montana: SBL Mon. 19, 1974), pp.77~83.
ii. 叙利亚-以法莲之攻击(十六5~6)
约坦王早期所承受的压力(十五37)现在演变为直接的攻击,并无证据显示这是为了要逼使亚哈斯加入反亚述联盟。原计划是要废掉亚哈斯,立他比勒为王(赛七6),而非要扩展以色列境界382。结果亚兰王利汛和以色列王不能胜过约哈斯,或未能“使他开战”(NEB),也有可能是神的干预(MT 作“他们无法打仗”),意指亚哈斯及他的人手并未反抗,因此后来落入叙利亚手中(代下二十八5)。犹大伤亡惨重,亚哈斯仅得幸免(赛七3),接着便寻求帮助。利汛收回以拉他归与亚兰(MT、NIV)因为地理因素受到质疑,RSV 及 NEB 视亚兰('rm)为以东('dm,王上九26,二十二48)之误。然而,因为以东人后来才搬入城中(AV将此改成“叙利亚人”!),以致亚兰人短暂的占据成为可能。
382 B. Ode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Syro-Ephraimite War Reconsidered', CBQ 34, 1972, pp. 153~165.
iii. 向亚述求助(十六7~9)
亚述常藉信差传送信件以进行谈判。“我是你的仆人,你的儿子”的称呼清楚将亚哈斯置于求情的属国地位,显示他信靠的是亚述,而非耶和华,此乃违反以赛亚劝告(七10~16;参:出二十三22)。犹大自此开始附属于亚述,犹大居民在此首次被称为犹大人或犹太人(AV)。根据亚述藩属条约,属国在遭受到任何宗主国敌国之攻击时均可以得到宗主国之帮助。历代志作者补充:当时以东及非利士人攻犹大(代下二十八20~21),并视与亚述建交为“大大不忠于耶和华”,“在犹大广行恶事”。犹大为了这次的求助要付上极大的代价,圣殿及国库储备一扫而空(参十二18,十四14)才能凑足贡银以“贿赂”(NEB,sohad)亚述(见1节)。
提革拉毗列色攻取大马色之事亦记载于他在主前七三三至七三二年之编年史中,在该处他指此城为“哈薛(Haza~ili)之家”。亚述在此时期常使用驱逐出境为手段以平静任何敌对势力(见十五29)。被掳至以拦的吉珥(赛二十二5~6)被视为是预言的应验(摩一5,九7)。Gray 认为 qir(“城”)是尼尼微,但此说并无根据。
iv. 亚哈斯革新圣殿(十六10~18)
这段记录可能来自古代圣殿记录(请注意这里提及亚哈斯王)。藩属国的君王聚集在大马色以向宗主国亚述进贡。“犹大的约哈斯”之名与亚扪、摩押、亚实基伦、以东及迦萨王之名并列,出现于主前七三四年进贡的君王名单之中383。根据 Sam~al 的 Panamuwa 之子 Bar-Rekub 的碑文记载,Sam~al 与 Panamuwa 之名亦出现于此同一聚会之中。
解经家曾怀疑这祭坛是否代表犹大的新身分,因为亚述君王虽然将亚述石碑或皇帝雕像置于藩属国的庙宇之中,但并无证据显示他们强行要求藩属设立这种祭坛作为身分表记。作者可能因为犹大竟然如此公然离弃耶和华而藉此痛斥其非。另外有解经家认为这只是选取了叙利亚/腓尼基或亚兰型式的祭坛(代下二十八23)作为敬拜耶和华之用途。不论如何,这显示了礼仪上的剧变,并不一定是要强调犹大向另一个政治强权称臣。圣殿摆设改变位置,新的石(?)坛置于阶梯(12节,“上到”,参 NIV 与和合的“就近前来”)处,取代了原来的所罗门铜坛,造成此变动之原因不详。
亚哈斯似乎在大马色逗留了一段时间,以致祭坛得以建成。接着他便在其上献祭,一如所罗门在奉献圣殿时所作的一样(王上八62~64)。
第13节此种献祭的典型,燔祭(ola)乃完全焚毁的祭,素祭(minha)及油和酒的浇奠祭(nesek)均为地的出产,乃倒出的祭(民十五5~12)。其最高潮为“平安”(JB 作“牺牲”、“交通”或“相交”)祭(slamim),是祭司及献祭者所共同享用的。亚哈斯行使祭司的职分奉献新坛,其目的或许没错,其方式却非神所喜悦。结果便是新的仪式被设立(代下二十八24),圣殿暂时被封锁。最基本的祭(15~16节)如早晨和晚上的祭(出二十九38~42;民二十八2~8)仍然藉此继续下去;新设立的有王的特别献祭(惟有由后来的安息日及节庆日风俗得知,结四十六12)及团体献祭。由此可以看出他们慢慢转向“满天神佛”的宗教风俗。
15. 铜坛乃是为求问(RSV)而设,这里并未带有贬低的评语。希伯来文 baqqer 意为“检验瑕疵”,犹太传统中将此经文解释为对献祭动物进行检验。然而,检验动物的内脏以求问吉凶乃申命记十八10~12所咒诅的恶行。有解经家视此祭坛为供王私人所用(“至于铜坛我想要如此”,JB)。
17. 亚哈斯需要珍贵金属以补足国库耗竭之问题,也可能是要为下年度的贡银预作准备,因此他打掉那十个可移动之盆座(王上七27~33)的心子(“镶板”;“边缘”,NASB,新译:“框架”,RSV),用石座来取代大铜“海”原来的铜座(参:王上七23~25)。这都是为要取得原本只能供作敬拜荣耀神而用的金属。
18. 其他建筑的改变很难解释。“结构”(NEB)“座的覆盖/根基”(LXX;希伯来文 musak)可能是指“为安息日而设立的”“有遮盖的路”(RSV 按照传统犹太解经;参:NIV的安息日篷)。有些解经家认为这可能是指祭司用的有盖廊子。王专用由王宫通向建筑物外面(h hisona)的通道显然也被改动(MT heseb;RSV 改为“拆除”,hesir)。这些变动的原因均是“因亚述王的缘故”(MT),可能“因为”(RSV)建立一个异族王的雕像的缘故。大部分的解经家视此变动是为了顺服(NIV)亚述王而作,但这并不是惟一可能的解释。
383 DOTT, pp. 56~57(Ya-u-ha-zi(mat)Ya-u-da-a-a).
v. 亚哈斯王朝结束公式(十六19~20)
有关希西家之统治,请见:十八章1~20节,二十一章。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