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收藏]

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路得记简介

 

重要数据

要  旨:

显明故事里三位人物如何在一个腐败堕落的社会中,仍然保持坚毅的精神并对主忠诚。

作  者:

不详。有人认为作者是撒母耳,但圣经里有证据显示路得记是在撒母耳死后才写成的。

写作时间:

士师时期之后一段时间(公元前13751050年)

背  景:

故事发生在以色列历史中的黑暗时期。那时,人都不按神的心意而行,而是照自己的喜好生活(参士176

钥  节:

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116

主要人物:

路得、拿俄米、波阿斯

主要地方:

摩押、伯利恒

概  说:

当女人提到自己婆婆的时候,别人听到的总是一类带有贬意的、调侃的话,因为媳妇讲述婆婆的趣闻,已经形成一种挖苦嘲笑的模式。在路得记里则不同,路得敬爱她的婆婆拿俄米,这位新寡甚至要求与拿俄米同住。不管拿俄米去哪里,即使离开自己的家乡,路得都跟随。她对婆婆所说的话:“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116),感动了拿俄米并答允了她,于是二人同行来到伯利恒。

  提到拿俄米的经文不多,只讲到她爱儿媳路得而且顾念她。拿俄米的生活显然是神大能的见证,路得被她吸引,跟随她并归向她所敬拜的神。在以后的年月里,神领这位年轻的摩押寡妇与波阿斯相遇,之后又嫁给他。路得因此成为大卫王的曾祖母,并在弥赛亚肉身的谱系中作祂的先祖。拿俄米的一生具有何等深远的影响!

  路得记也是讲述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之中,见到神恩典的故事。这件事发生于士师时代──以色列人不顺服神又拜偶像,到处充满强暴。然而在这危机四伏、令人极度沮丧的时代之中,仍有信从神的人,神亦借着他们工作。不管世界看来怎样令人失望灰心或充满敌意,总有人信从神。凡对祂显出赤诚的人,祂都能使用,来达到祂的目的。虽然路得是摩押人,波阿斯是以前在耶利哥作妓女的喇合之子,但是他们的后裔一脉相传,使弥赛亚从那个谱系降生。

  读这卷书你会得到启迪和鼓舞。神在这个世界上工作,祂想使用你;祂要使用你,正如使用拿俄米一样,领一家和朋友归向祂。

 

大纲

一·路得继续对拿俄米忠诚(1章)

二·路得在波阿斯田间拾麦穗(2章)

三·路得照拿俄米的计划而行(3章)

四·路得与波阿斯结成美满良缘(4章)

我们最初看到路得的时候,她是一个穷乏的寡妇,接着看下去,她和神的子民一起到田间拾麦穗,甚至冒着自己的名声受损的危险,到禾场找波阿斯。后来成为波阿斯的妻子。这就是我们信靠主基督的写照!我们起初毫无指望,与神的国度无关,是悖逆的外人。及至我们信靠基督、撇弃一切,神就拯救我们、赦免我们,重建我们的一生,并要赐福给我们,直到永世无尽。波阿斯娶路得,就是主基督救赎我们的写照。

 

重要主题

主题

解释

重点

忠实

作儿媳妇的路得对婆婆拿俄米的忠心与友爱,是爱心与忠诚的伟大榜样。路得、拿俄米、波阿斯,都忠于神及祂的律法。我们从这整卷书中,看出神对祂子民的信实。

路得的一生都以对神忠心为原则,这在她对亲人的忠诚方面显示出来。要想在人际关系上做到仁慈诚实,我们在与人相处时,必须效法神的信实。

慈爱

路得对婆婆拿俄米非常敬爱,因此得到波阿斯对她的爱作为报答──她本是一个受轻视的摩押女子。神将路得、拿俄米、波阿斯领到一起,向他们大显慈爱。

如同波阿斯买赎田地,娶路得为妻,存留拿俄米的产业,显明他的慈爱一样,主基督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使我们得永生,更显出祂的慈爱。神的爱激励我们爱祂亦尊敬祂。

贤德

路得以对拿俄米忠诚,并且与她自己的本土及风俗一刀两断,在田里殷勤工作而显出她的崇高德行;波阿斯则在他的道德标准上、诚实上以及彻底履行他的义务上,表现出正直的风范。

我们体验到神的信实和慈爱的时候,就应当显出德行作响应。正如路得和波阿斯所过的生活,与士师记之中所描述的习俗成强烈的对比一样,我们的生活也应当出污泥而不染。

保护

我们看到神对拿俄米与路得的生活眷顾与保护。祂统管周围的环境,使他们平安稳妥。祂引导人的思想和行动,以成全祂的旨意。

无论目前的情势怎样败坏,信靠神总有指望,祂的才智谋略无穷无尽。我们应当相信祂能在任何人身上动工──不管是君王或是在外地寄居的人。请你信靠祂的保护。

兴旺/蒙福

路得和拿俄米这两位穷寡妇来到伯利恒,路得嫁给波阿斯后家室兴旺起来。路得成为大卫王的曾祖母,而最大的福分不是金钱、婚姻或孩子,乃是在路得、波阿斯与拿俄米之间,彼此充分地相爱和尊敬。

我们容易以财富增多为蒙福的确据,而不看重神使我们可以享有的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不管经济情形怎样,我们皆可以敬爱神赐给我们朝夕相处的人。这样做就既施与又领受福乐。爱才是最大的福分。

 

人物介绍

 

路得与拿俄米

  圣经中有些人物彼此有密切的关系,几乎不可分割,我们认识他们的关系比他们本人更多。在这个高呼个人主义的时代,他们的事迹成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榜样,拿俄米与路得的确是其中之佼佼者。她们的文化习俗、家庭背景、年龄都截然不同,又是婆媳,她们争吵的机会可能比相亲相爱的时候更多。

  然而,她们同甘共苦,一同向以色列的神委身。她们相依为命,同时又为对方着想,拿俄米甘愿让路得回自己的家乡去,路得则甘愿离开自己的家乡,跟婆婆去以色列。拿俄米关心路得,甚至为她找安身之处,安排她嫁给波阿斯,即使这样做会改变她们之间的关系。

  神是她们亲密交往的中心。拿俄米让路得看到、听到、感受到她与神交往的一切痛苦与喜乐;路得透过她认识了以色列的神。有多少时候你把对神的想法和疑问摒于亲密的关系以外?又有多少时候你把对神的想法完整地跟你的配偶或朋友分享?把我们与神的关系开放地与人分享,能使我们与别人的关系更深远密切。

优点与成就:

·一种以信靠神为最大凝聚力的关系

·一种坚强地互相委身的关系

·一种尽力为对方谋求最大益处的关系

榜样与鉴戒:

·神活在人际关系中,能化解分歧与不和

重要数据:

·地方:摩押、伯利恒

·职业:妻子、寡妇

·亲属:以利米勒、玛伦、基连、俄珥巴、波阿斯

钥节:

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得11617

她们的事迹记载在路得记中。马太福音15节也提到路得。

 

波阿斯

  英雄很容易令人羡慕,却不容易让人定义。他们很少觉察到自己的英勇时刻,别人也未必认为他们的行为是英勇的表现。英雄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做当做的事,不管他们是否知道自己的行动将产生的影响。也许他们共同的品性就是先为别人着想,然后才想自己。波阿斯就是这样的英雄。

  在与人交往时,波阿斯常能体察到别人的需要。他总是仁慈地对工人、亲属或其他人说话。他帮助人慷慨大方,毫不吝惜勉强。当他认识了路得的为人,知道她对他的亲戚拿俄米忠心,就采取几个步骤帮助她。拿俄米劝路得求他保护时,他已准备好娶她,只是法律上一些复杂的问题有待解决。

  波阿斯不但做当做的事,并且立刻去做。他当然不能预知自己的行动将来会有甚么结果,也不会知道他与路得所生的孩子将成为大卫和耶稣的祖宗。他只是面对挑战,在所处的情况下,采取当行的行动。

  我们每天也都会面对是否去做正确事的挑战。但我们常常选择做容易的事,却没有做正确的事,好像拿俄米的另一位近亲一样。然而,正确的抉择常是显而易见的。求神赐我们无亏的良心,立志在每天的抉择中,选择做正确的事。

优点与成就:

·言出必行

·留意别人的需要,关心他的工人

·极具责任感,为人正直

·成功而精明的商人

榜样与鉴戒:

·做所当做的事,且做得恰当,就可以显出人的英雄本色

·神常常使用人微小的抉择,实现祂重大的计划

重要数据:

·地方:伯利恒 ·职业:拥有大量土地的富有商人

·亲属:以利米勒、拿俄米、路得

钥节:

“又娶了玛伦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为妻,好在死人的产业上存留他的名,免得他的名在本族本乡灭没。你们今日可以作见证。”(得410

波阿斯的事迹记载在路得记中。马太福音15节也提到他。

 

专题文章

从文学结构看路得记的信息{\LinkToBook:TopicID=512}

 

从文学结构看路得记的信息

  路得记有一个非常对称的结构,从内容去分析,全书可分为七段:

  其中第一段的内容与第六段平行,第二段的内容与第五段平行,第三段与第四段平行,突显出第七段。而全书的中间部分(21923,请数一数前后的节数)也正好是全书的转折点:

  在整个过程中,耶和华神并没有出现,没有责备或安慰拿俄米。当中我们只见到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感情:拿俄米与路得之间的婆媳之情,波阿斯与路得之间的男女之情。但作者透过这个文学结构指出,在人与人之间的情义背后,有一分更高更深的情──背后却是神自己在引导。作者要指出神的作为可以透过人去表达,在人的爱中可以看见神的爱,人的同在表达了神的同在。神的工作不一定是超自然的或轰轰烈烈的,更多时只是藉着你我的一句安慰话,一些关心的行动来体现。马太福音25章记载耶稣说过:我们去关心最卑微的弟兄,就是在关心耶稣自己;我们去照料病人,就是在照料耶稣自己。路得记所要指出的,正是这道理的另一面:我们应该在弟兄姊妹的关怀和爱心中,体会到神自己的关怀和爱。全书突显的第七段的家谱,也是要指出神可以透过路得这外族女子对婆婆的爱女去完成祂的救赎计划。同样,今日神仍要藉我们对周围人的爱去表达祂自己的爱,藉我们对周围人的关怀去表达祂对世人的关怀。

 

地图

 

路得记故事的背景

{\ExtFile:map\ot\p445.jpg}

以利米勒、拿俄米,因饥荒的缘故,带他们的两个儿子由伯利恒来到摩押地。在丈夫和两个儿子死去以后,拿俄米带着儿妇路得回到故乡。──《灵修版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