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得记第一章
壹、内容纲要
【路得来到波阿斯的城中】
一、路得嫁以利米勒的儿子后丧夫(1~5节)
二、婆婆拿俄米劝儿媳们回娘家再嫁(6~13节)
三、路得定意跟随婆婆拿俄米回犹大地(14~18节)
四、二人同行来到伯利恒(19~22节)
贰、逐节详解
【得一1】“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饥荒。在犹大伯利恒,有一个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
﹝原文直译﹞“在士师断事的期间,那地发生了饥荒...”
﹝原文字义﹞“国中”那地,即指迦南地;“犹大”赞美;“伯利恒”粮食之家,粮仓;“寄居”在没有血统关系的人中居住。
﹝背景批注﹞士师时代的特点,就是神在人的心中失去地位,不受尊重──‘各人任意而行’(士廿一25)。
又根据申命记第七章的信息,以色列人若遵行神的话,神就赐田园之福;若是违背神,必有饥荒临到(申七12~15,28,36~45)。
由上述两点背景因素,可见当时的‘饥荒’,其来有自。
犹大地是在巴勒斯坦的南境,死海以西,旷野以北;伯利恒是犹大境内的一座小城,又名以法他,位于耶路撒冷南边约六英哩。
摩押地是摩押人所居住之地;摩押人乃是罗得乱伦之后产生的子孙,摩押王巴勒曾花钱雇了一位叫做巴兰的先知起来咒诅以色列人(民廿二章)。所以神憎恶摩押人,他们的子孙不可入耶和华的会(申廿三3~6)。
摩押地在死海以东,亚嫩河以南,白云飘过犹大沙漠的上空,却降雨在摩押高原上,故土壤饱受滋润,土质肥沃,适宜农牧。摩押人似乎得天独厚,常享安逸(耶四十八11)。伯利恒的地势较摩押地为高,两地相距大约五十英哩。
﹝文意批注﹞“当士师秉政的时候,”根据犹太拉比的解经主张,认为“秉政”实际是被动的,可译为“士师自身被审判”(in the time when the judges were judged),士师们不尽职责,先该受神审判。此时以色列人在神的审判之中,故犹大地遭受饥荒。
﹝灵意批注﹞“犹大伯利恒,”预表教会。
“摩押地,”预表被神咒诅的世界。
“往摩押地去寄居,”按属灵的意思即指走灵性下坡的路,离开教会而贪恋世俗。
﹝话中之光﹞(一)教会若不尊主为大,就会缺乏属灵的粮食,神的儿女必然灵命遭受饥荒。
(二)神的儿女一失去灵里的享受,就会抵挡不住世界的吸引,而与世俗为友,追求肉体情欲的满足。
(三)一个信徒的堕落,多少会影响到身边的人,特别是那些与他有密切来往、较软弱的信徒。
(四)外面艰难的环境,常能显明人里面的存心;我们常“任意而行”却不自知,所以神就兴起环境来,叫我们“遭遇饥荒”,而显出我们心里的真实光景。
(五)凡想要与世俗为友(寄居摩押地)的,就是与神为敌的(雅四4)。
(六)我们无论遭遇甚么缺乏,千万不可自己动手,总要安静等候神;凡等候祂的,就不至于羞愧(诗廿五3)。
【得一2】“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两个儿子,一个名叫玛伦,一个名叫基连,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他们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里。”
﹝原文字义﹞“以利米勒”神是王,我的神为王;“拿俄米”甜,令人喜悦的;“玛伦”有病,羸弱;“基连”憔悴,衰败,扣住,结尾;“以法他”丰盈的果实,肥沃之地。
﹝背景批注﹞‘伯利恒’在古时被称为‘以法他’(创卅五19),而这家人因为住在以法他,所以也称为‘以法他人’。但亦有人认为“以法他人”是指犹大支派中的一族(撒上十七12)。
﹝灵意批注﹞儿子是从一个人身上出来的;可用来喻作人堕落之后的结果。玛伦和基连的字义,说出一个信徒若堕落到世界里去,他的属灵光景必然是灵性‘软弱有病’,甚至被罪恶‘捆绑住了’。
﹝话中之光﹞(一)当神的儿女徒具虚名,里外不一时,难免会有如下的异常现象:
1.尊神为王之人(“以利米勒”),却任意而行。
2.待人甜蜜,讨人喜悦的人(“拿俄米”),却产生灵性虚弱(“玛伦”)、衰残和枯萎(“基连”)的结果。
3.赞美之地(“犹大”),却有哭号之声。
4.粮食之家(“伯利恒”),却遭遇饥荒。
5.结果丰盈之地(“以法他”),却无收成。
(二)以利米勒在“遭遇饥荒”时所犯的错误如下:
1.不知持守‘神是我的王’的原则。
2.不在教会中求助于同蒙天恩的信徒,却去投靠不信的外邦人。
3.不想治本,只想治标──暂时去“寄居”,以应付眼前的困境。
(三)拿俄米竟然生下玛伦和基连──人生中许多‘甘甜、愉快’(拿俄米字义)的事物,也能产生‘虚弱、衰残、枯萎与死亡’(玛伦和基连字义)的后果。
(四)许多信徒的灵性,起初的情况相当好,但一旦被人事物或环境‘扣住’(基连字义),就变成‘有病了’(玛伦字义),这是我们所应当引以为警戒的。
(五)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以利米勒的情形),这等人我们要躲开(提后三5)。
(六)在教会中,原应满有属灵的享受,但若我们的心光景不对,就不能蒙神祝福(箴四23;十四14)。
(七)信徒的堕落是一步步变坏的──以利米勒原先只不过打算‘寄居’(1节),现在竟‘住’下来了。所以,我们应当注意任何堕落的倾向,防微杜渐。
【得一3】“后来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妇人和她两个儿子。”
﹝文意批注﹞以利米勒被形容为“拿俄米的丈夫”,暗示拿俄米将会成为故事里的一个突出人物。
﹝灵意批注﹞身体的死象征灵性的死;‘体贴肉体的就是死’(罗八6),信徒堕落的最终结果,就是灵里死沉。
﹝话中之光﹞(一)以利米勒去摩押地,原是为逃避饥荒以保全性命,但结果却丧了性命;‘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可八35)。
(二)以利米勒是一家之主,可喻为教会中的领袖人物;他本该作众人的表率,但结果却落在悲惨的光景中。以带领别人为己任的圣徒,应当引为鉴戒。
(三)拿俄米对人太‘甜’(‘拿俄米’的字义),她一味顺从丈夫的意思,宁循人情而违背神,结果反而失去了丈夫。
【得一4】“这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一个名叫俄珥巴,一个名叫路得,在那里住了约有十年。”
﹝原文直译﹞“他们为自己娶了摩押女子为妻...”
﹝原文字义﹞“俄珥巴”倔强,固执,转身,心怀二意,小鹿;“路得”交通,朋友,友善,满意,玫瑰花,美丽。
﹝背景批注﹞虽然摩押人被禁止‘进入耶和华的会’(申廿三3~4),但是并没有明文规定以色列人不能与摩押人通婚;不过,申命记第七章三节所提的命令,也可能和摩押人有关,因为他们也是拜偶像的民族。
﹝灵意批注﹞摩押人预表不信主的外邦人;“娶了摩押女子为妻,”意即和不信的相配,并同负一轭(林后六14)。
“在那里住了约有十年,”孤儿寡妇十年的生活,代表神所量给的苦难经历和管教。
﹝话中之光﹞(一)以利米勒携家带眷去摩押地,原未打算长久居住,不过想暂时“寄居”(1节),度过饥荒;不意到了那里,就“住”下来,甚至长达十年,并且他的儿子们还与异族通婚,失去了生命的纯正。这里告诉我们:
1.人第一步犯错,常会有连锁反应,终致深陷泥淖,而不能自拔。故信徒不可给撒但留地步。
2.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看法与作法;人在世界里,要‘同流而不合污’,何其难哉!
3.信徒一旦与世俗为友,生活上必然失去见证,生命上也必然软弱无力。
(二)信徒本身在妻子、儿女们的面前,必须作属灵的好榜样,否则,不能指望他们会有甚么好的结果。
(三)以利米勒先犯错(逃往摩押地),然后他的两个儿子也跟着犯错(娶摩押女子);在属灵的道路上,跟从人是相当危险的,因为最有经历、最属灵的人有时也难免犯错,所以我们千万不可盲目地跟从人,而应知所进退。
【得一5】“玛伦和基连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
﹝原文直译﹞“后来,玛伦和基连二人也死了,留下妇人拿俄米,既没有了丈夫,也没有了两个儿子。”
﹝灵意批注﹞“没有丈夫,”表明失去了安慰和倚靠。
“没有儿子,”表明失去了人生的盼望。
﹝话中之光﹞(一)人的尽头,就是神的起头。拿俄米如果丈夫不死,儿子不死,她还有倚靠,她还有盼望,恐怕她就没有复兴的一天,因为她还不会去想到神,倚靠神。
(二)两个儿子虽然娶了妻,但未留下子嗣就都过世,这暗示了他们的婚姻并不蒙神悦纳。
(三)以利米勒携带妻儿去摩押地,动机必是为着妻儿的平安幸福,但结果反而陷妻儿于绝境;凡只为自己的家庭,而将神和教会置诸脑后的,他一切的打算必然落空。
(四)就属灵的意义说,拿俄米的丈夫和她两个儿子乃是代表罪恶;罪不除掉,人就得不到复兴,也就得不到神的祝福,因为神在他的身上没有出路;惟有将罪除去,神在能在人身上得着出路。
(五)一个信徒要得着复兴,必须经过对付,付上代价。
【得一6】“她就与两个儿妇起身,要从摩押地归回,因为她在摩押地,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
﹝原文字义﹞“眷顾”探望。
﹝灵意批注﹞“从摩押地归回,”预表从堕落中得复兴。而人灵命的复兴,是开始于听见神的话,因而认识神是祂子民供应和祝福的源头。
﹝话中之光﹞(一)我们的神真是满有怜悯的神,祂“眷顾自己的百姓”,并且“赐粮与他们”,供应灵粮,叫我们得着灵里的饱足。
(二)当拿俄米失去了依靠(丈夫)和盼望(两个儿子)的时候,那位满了恩典和怜悯的神,却可以作她的依靠和盼望(诗一百四十六9;耶四十九11)。
(三)拿俄米之所以立意回迦南地,乃因听见神祝福祂子民的消息。听见神的事是人醒悟的开端。
(四)神常借着环境和人事物向人说话,只可惜人常不注意,也不能领会。
(五)我们刚强的人,应该担代别人的软弱(罗十五1),做个传递神信息的人,好让别人有机会回头。
(六)拿俄米是在“摩押地”听见神的消息,可见传递有关神的信息不应只在教会中,而应该带到堕落之人所在的地方──例如家庭探访、利用电话关怀交通等。
(七)今天许多非基督徒所以不肯信主,乃是因为基督徒的表现贫穷可怜。如果碰见了一个丰满享受主的基督徒,那么碰见的人就要羡慕主,愿意跟着信主。
(八)拿俄米“就...起身”,把灵里的感动,付诸行动;人听道而不行道,仍然与他无益(雅一22~25)。
【得一7】“于是她和两个儿妇起行,离开所住的地方,要回犹大地去。”
﹝原文直译﹞“于是她离开所住的地方,她的两个儿妇与她同行;她们就走上了回犹大地的路。”
﹝文意批注﹞“所住的地方,”就是摩押地。
“犹大地,”即迦南美地,是神子民的产业之地。
﹝灵意批注﹞本节意即离开世界,在生活上分别为圣,回到神所命定的地方──即‘在基督里’和‘在教会中’。
﹝话中之光﹞(一)人虽知道神眷顾祂的百姓,但人若不“起行”──起来追求神的祝福,仍然得不到祝福。
(二)人虽有心追求主,但若仍旧留连,不肯“离开”世界,也无法得到属灵的福气。
(三)我们必须“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然后全能的神才“要作你们的父”(林后六17~18),负我们一切的责任。
(四)人若要得着神的祝福,就必须“回”到原来合乎神心意的地方,并且站稳在那个地位上。
(五)神的儿女回到迦南美地,乃是神的心意;我们应当立志“在基督耶稣里”(就是迦南美地)敬虔度日(提后三12)。
【得一8】“拿俄米对两个儿妇说:‘你们各人回娘家去罢。愿耶和华恩待你们,像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一样!’”
﹝原文字义﹞“恩待”以怜悯、慈爱、信实善待对方。
﹝文意批注﹞寡妇丧夫后若无夫家至亲接续,理应归回‘父家”’利廿二13),但此处却说“回娘家”,或许是用来与目前‘婆家’作对比;也有人认为‘娘家’特别指在那里可以获得安慰。
﹝灵意批注﹞拿俄米劝儿妇们回娘家再嫁的话,可视作圣灵对想要跟随主的人的试验。当信徒有意要撇下一切跟随主时,圣灵常多方加以试验,来显明其动机是否单纯、可悦纳。
﹝话中之光﹞(一)“你们各人回娘家去罢,”这句话指出两种的试验:
1.是关乎我们前面‘生活’和‘道路’的试验。按她们看,往迦南地,生活一无倚靠,前途渺茫;若回娘家去,就是留在摩押地,则生活有保障,前途也比较稳妥。
2.是指给予自由机会的试验。拿俄米给她们自由的机会,使不再受婚姻的捆绑。许多人爱主常是被迫的,特别是在疾病、贫穷、卑微时,觉得不能不爱主;但当健康、富足、高升时,人的自由一多,就把主忘得一乾二净。我们是否能够胜过‘自由’的考验呢?
(二)“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拿俄米这话说出,她总是以恩慈的眼光来感赏别人的优点;惟有能欣赏别人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欣赏和爱戴。
【得一9】“‘愿耶和华使你们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于是拿俄米与她们亲嘴,她们就放声而哭,”
﹝原文直译﹞“愿耶和华使你们各自在新夫家找到安身之处...”
﹝原文字义﹞“平安”安息,安全,休息的地方,安身之处(参路三1)。
﹝背景批注﹞按当时习俗,一个女人的丈夫若死了,可以选择留在夫家,或者先返回父家然后再嫁。
“亲嘴,”是希伯来人告别的礼(撒上廿41;徒廿37),也是见面的礼(出四27;创四十五15)。祝福时也用亲嘴(创廿七26),彼此问安也用亲嘴(林前十六20)。
﹝文意批注﹞“在新夫家中得平安,”即是‘得着好的归宿’之意。
﹝灵意批注﹞“在新夫家中得平安,”意即在神之外找到一个属地的倚靠,和今世的生活相结联,得着属世的平安福乐。
﹝话中之光﹞(一)对于一个天然的人而言,在神之外找到一个属地的倚靠,和今世的生活相联结,毕竟比凭信心跟随主要稳妥得多了。
(二)“放声而哭,”真是道尽三个人各自心头不同的感受。人生难免有哭的时候(传三4),连主耶稣也曾哭了(约十一33),但祂的哭,不同于别人的哭。但愿我们不是因自怜而哭,也不是因作错事被神惩罚而哭,而是与哀哭的人同哭(罗十二15)。
【得一10】“说:‘不然,我们必与你一同回你本国去。’”
﹝原文直译﹞“她们对她说,我们宁愿与你同回到你同胞那里。”
﹝话中之光﹞(一)由本节可见,俄珥巴和路得二人均有心走主的道路,但后来的结局却不一样。这是说明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七18);俄珥巴是凭自己定意,路得则是专心靠主(参14节)。
(二)人惟有得着属天的启示,才会向往属天属灵的生活,也晓得倚靠神胜似倚靠人。
【得一11】“拿俄米说:‘我女儿们哪,回去罢!为何要跟我去呢?我还能生子作你们的丈夫么?’”
﹝背景批注﹞按以色列人的古俗,如果一个人死后无嗣,他的兄弟便要娶这寡妇为妻,以便生子为他立后(创卅八6~8),以后成为律法的明文(申廿五5~10;太廿二23~28),称为‘利未拉特条例’(Levirate marriage)。
﹝话中之光﹞(一)“还能生子作你们的丈夫吗?”没有丈夫可供依靠的寡妇生活,实在艰辛困苦;奔走属灵的路程并不容易,因此必须存心忍耐(来十二1)。
(二)我们奔走主的道路,若不凭着信心,只凭着眼见的话,乃是死路一条,毫无盼望可言。
【得一12】“‘我女儿们哪,回去罢!我年纪老迈,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说,我还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
﹝文意批注﹞或许此时拿俄米已超过生育年龄,故前节“弟续兄孀”的指望,不可能成为事实。
﹝话中之光﹞(一)拿俄米的话乃是把现实摆在她们的眼前。我们往往凭着一时感情的冲动而跟随主,但是当冷静地考虑所面临的现实与后果之后,我们是否仍然会跟随祂到底呢?
(二)我们信徒的盼望不是所能见的事物,我们乃是盼望那所不见的,所以我们必须忍耐等候(罗八24~25)。
【得一13】“‘你们岂能等着他们长大呢?你们岂能等着他们不嫁别人呢?我女儿们哪,不要这样。我为你们的缘故甚是愁苦,因为耶和华伸手攻击我。’”
﹝原文直译﹞“...因为耶和华的手伸出来反对我。”
﹝文意批注﹞希伯来人利用苦味来表达悲戚不欢的经验,“愁苦,”通常借喻表达一种到了摧毁、心碎地步的感受。
“耶和华伸手,”这称呼是拟人化的用法,藉这样的语句,来形容神的行动。而在这里指惩罚;这词语也可用于积极方面(赛十一11;约十28~29)。
﹝话中之光﹞(一)这里两次提到“你们岂能等着,”乃是提醒我们:奔走主的道路,需要忍耐和常时等候在主面前,这是天然的生命所不能作到的。
(二)“耶和华伸手攻击我,”表明这条道路的本身,就是一条被击打、受痛苦的路。
(三)凡被神管教的,当时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但是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十二11)。
(四)拿俄米在丧夫、丧子这样沉重的打击之下,仍能不为自己哀哭,却为别人而愁苦,如此的胸襟,证明她真是满有神的安慰和恩典。
【得一14】“两个儿妇又放声而哭,俄珥巴与婆婆亲嘴而别,只是路得舍不得拿俄米。”
﹝原文直译﹞“她们又放声大哭。俄珥巴和她婆婆吻别,但是路得却紧依着拿俄米。”
﹝原文字义﹞“舍不得”黏住,胶在一起,固守,献身,紧依着。
﹝话中之光﹞(一)俄珥巴并非因犯甚么罪而跌倒,她也不是不爱拿俄米;她之所以失败,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因为承认事实──承认这是一条对天然生命无希望也无结果的道路,因而失去了跟随主的勇气。
(二) 路得并非不知道现实环境的艰难,但是她向着拿俄米的忠诚和挚爱,胜过了一切外面环境的拦阻。爱是最大的力量,使我们能撇下一切,并且不顾一切为主活着,走主的道路。
(三)路得对拿俄米的爱,表明她在拿俄米身上看见一种生命的光景──“甜”──就是看见了基督的荣美,令她舍不得离开婆婆。今天,别人在我们的身上是否也能遇见主呢?
(四)同样的风力,却令两条帆船,驶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因为两条船的舵,方向不同。俄珥巴和路得都受了拿俄米同样的劝阻,她们两个人的人生,却分别奔往不同的目标。为什么?因为她们两个人的信心不同。
(五)人若不是真有信心,到神试验他的时候,就必露出他的虚假来。
(六)俄珥巴的为人与路得同样孝顺婆婆、友爱妯娌,但二人的结局却大不相同,一个消逝得无影无踪,一个却万古流芳;其关键乃在于信仰的抉择。信仰决定了人们永恒的命运与结局!
(七)俄珥巴的离别,说出我们若没有神的恩典,单凭着自己的善意和力量,是不可能坚持到底的。
(八)那些向来跑得好的人,若是转去不顺从真理(加五9),就变成退后入沉沦的那等人,主的心里就不喜欢他们了(来十38~39)。
(九)路得得胜的原因只在于她“舍不得拿俄米”──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拿俄米所预表)的乃是生命平安(罗八6)。
【得一15】“拿俄米说:‘看哪,你嫂子已经回她本国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吧!’”
﹝原文字义﹞“本国”同胞。
﹝背景批注﹞“嫂子,”妯娌(英文为sister-in-law,无分大小);路得系玛伦的妻子(四10),而玛伦和基连谁兄谁弟,并无史料可考,第一章把玛伦列于前(一2),但第四章却列于后(四9)。
“她所拜的神,”系指摩押人的神‘基抹’(民廿一29;王上十一7)。以色列人当年在旷野,曾为摩押女人所诱,卷入向基抹献祭的罪行中,被耶和华神用瘟疫刑罚,死了二万四千人(民廿五1~9)。
﹝话中之光﹞(一)俄珥巴中途变卦,乃因她爱拿俄米本人,却不爱拿俄米的神;她进拿俄米的家,却不进拿俄米的国。今天许多人来到教会,却不以教会为家;尊敬某传道人或信徒,却不尊敬传道人的神,所以一遇见小小事故或新的吸引,就转身后退了。
(二)今天在教会中有许多难处发生,就是人只与人发生关系,而人与神却没有确确实实地发生关系。
(三)俄珥巴的转去,对于路得来说,乃是一种“孤单”的试验。当同走天路的旅伴纷纷变心退后,常会使我们摇动或灰心,使我们不容易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所以我们的眼目不要过于注视别人,而要单单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来十二1~2)。
【得一16】“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那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那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原文直译﹞“但是路得说,不要强迫我转身离开你,不跟从你...你在那里过夜,我也要在那里过夜;你的同胞就是我的同胞...”
﹝原文字义﹞“住宿”过夜;“国”民,同胞。
﹝文意批注﹞“你的民就是我的民,你的神就是我的神”(原文),表示她不只愿意和自己民族的信仰割断关系,且决心成为以色列民一份子,事奉耶和华神。
﹝灵意批注﹞“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这是信仰的抉择与宣告。
“你往那里去,我也往那里去,”说出绝不在主的道路之外,另有拣选。在我们所行的路上,只认定主;主在那里,我们也在那里,无论甚么艰难,都不能稍微移动我们的脚步。
“你在那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说出强烈渴慕主的同在,不管何种情况,只要与主同在就是天堂,就能使我们心满意足。这句话也表明她有受苦的心志。
“你的民就是我的民,”说出在生活上分别为圣,越过越像神儿女的模样,并且凡事愿意与神的子民有分,和他们甘苦与共,同负一轭,同背十字架。
“你的神就是我的神,”说出信靠这位又真又活的神,一生持定祂,不再别有爱慕。
﹝话中之光﹞(一)拿俄米再三给路得自由,劝她不必再跟随下去,但是路得却大胆地运用婆婆给她的自由,去拣选一条不自由的路──跟随受苦的婆婆。
(二)路得本是外邦人,她之认识神,必然是因从拿俄米的言行举止,目睹神的恩惠和神的自己,故此定意拣选拿俄米的神作她的神。今天在教会中,许多人只会传神的道,很少活出神自己来,故少有人受吸引而跟随神。
(三)从路得的话我们可以看出,她之定意跟随拿俄米,并不是出于一时感情的冲动,而是出于深思熟虑的结果,她知道她所要面临的将是怎样的境遇,但是她不以为苦,反而欢然面对。
【得一17】“‘你在那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
﹝原文直译﹞“...否则,愿耶和华加倍的对付我。”
﹝灵意批注﹞“你在那里死,我也在那里死,”意味着主既是死在十字架上,所以我们也愿意在那里死,为此我们背起我们的十字架来跟随祂。如此,我们天天效法祂的死,经历与祂‘同死’的能力。
“也葬在那里,”意即我们愿与主一同埋葬,藉此,使我们能胜过罪的缠累与世界的诱惑。
﹝话中之光﹞(一)“你在那里死,我也在那里死...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说出一个忠心跟随主至死不渝的心志。死亡的能力、阴府的权柄,都要在这样的人面前颤抖。因为‘他们虽至于死,也不爱惜性命’(启十二11)。
(二)跟随主不是一时的事,乃是一生之事,直跟到地上生命的末了。
【得一18】“拿俄米见路得定意要跟随自己去,就不再劝她了。”
﹝原文字义﹞“定意”的字根有强壮、健硕、勇敢、警觉的意思。
﹝话中之光﹞(一)一切的试验和试探,都在于发掘人的存心如何;当心志一明,试验和试探都要消逝无踪。
(二)圣灵对一个有决心要背十字架的人,是不会拒绝他的跟随的。
【得一19】“于是二人同行,来到伯利恒。她们到了伯利恒,合城的人就都惊讶。妇女们说:‘这是拿俄米吗?’”
﹝原文直译﹞“...全城都因她们的缘故大大地骚动...”
﹝原文字义﹞“惊讶”议论纷纷,大大骚动,并强调极度的兴奋及多的闲话环绕其身。
﹝背景批注﹞虽然由摩押至伯利恒的旅程并没有详细的描绘,但这个旅程相信是十分艰苦的。两人向北行,走过死海边缘,需要由摩押山地一直下行至海平面以下1290呎深的约但河谷,即约但河流入死海之处。经过名为‘疏’(Zor)的约但河床的葱茂地带后,便开始攀登崎岖的沙漠地带,名为‘戈’(Ghor)。这地带阔十五哩。完成这旅程后,她们才来到到位于山区,海拔高过二千三百呎的伯利恒。
﹝话中之光﹞(一)“二人同行,”说出何等亲密的交通、友谊、扶持和引导。我们必须随时靠圣灵的引领和扶持,与圣灵保持正常的关系──同心同行,才能一直被引领来到伯利恒──神所定规的目的地──在那里我们能遇见基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丰富的属灵粮食(基督生在伯利恒)。
(二)我们行走天路也需要属灵的同伴,要与那清心祷告主的人一同追求(提后二22)。
(三)我们行走天路的目的地,是天上的耶路撒冷(来十一16);而今天那“在上的耶路撒冷”生了许多的儿女(加四26~28),就是在教会中的弟兄姊妹,所以我们还在路上的时候,必须宝爱教会生活,不可停止聚会(来十24)。
(四)“伯利恒”的字义是‘粮食之家’,预表在教会中有丰富的灵粮;我们若要得着灵里的饱足,便须来到教会中。
【得一20】“拿俄米对她们说:‘不要叫我拿俄米(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玛拉(玛拉就是苦的意思),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
﹝原文直译﹞“但是她对她们说...因为全能者使我吃尽了苦头。”
﹝原文字义﹞“全能者”原文就是‘以利沙代’,即‘母亲的胸怀’,指我们的神是全有全足全丰的神。母亲的胸怀是要把一切的丰富都带给她的儿女。所以“全能者”用来形容神是‘完全足够’的。
﹝话中之光﹞(一) 人若离开甘甜的教会生活,必然在世界里尝尽苦味。
(二)对路得来说,拿俄米是代表神的旨意。当神的旨意名叫“拿俄米”──‘甜’的时候,许多人都要跟随祂。但是问题在此,当神的旨意名叫“玛拉”──‘苦’的时候,我们是否仍要跟随主呢?
(三)我们受苦失败的经历,也能作为别人的鉴戒(林前十11);所以有时作失败的见证,也能叫听见的人得益处。
【得一21】“‘我满满的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的回来。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这样,你们为何还叫我拿俄米呢?’”
﹝原文直译﹞“...耶和华跟我作对,全能者使我遭害...”
﹝文意批注﹞从拿俄米所说“我满满的出去”可以明白,他们离乡背井不是因为贫穷,乃是因为怕穷。
“使我回来,”原文即恢复的意思。
“耶和华降祸于我,”按原文的意思不是‘降祸’,乃是耶和华使我‘降低’。
﹝话中之光﹞(一)像拿俄米这样好的人,竟然也会历尽苦难,其原因不外:
1.受别人(她丈夫)之错误的牵连,所以我们不单要谨慎自己,也当留心择配和交友。
2.自己未尽职责,一味顺从丈夫,而未加以劝阻。
3.丈夫死后,仍旧停留在摩押地。
4.主要藉环境来对付、剥夺她的天然。
(二)神医治人背道之病的药方乃是苦难加恩爱;苦难使人知道自己的错误,恩爱吸引人从错路转回。
(三)拿俄米的话使我们看见:神的儿女经过苦难的时候,常常会想起神的名字。我们在苦难中最大的安慰,就是“全能者”像母亲的胸怀一样,带领我们渡过最艰难的时光。
(四)拿俄米两次称神为“全能的神”,她没有因受苦难而疑惑神的全能,她相信神既然是全能的神,神能叫她受苦,也必能叫她再蒙福。
(五)“我满满的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的回来。”从前出去的拿俄米,是满满的;满了自己的打算,满了自己的利益,满了自己的倚靠。如今回来的,是被倒空的器皿,满满的‘己’生命被挤了出去,她的生命是受过对付的、空空的,因着受苦难,经历主的十字架。十字架有一个工作,就是把我们带到空的地步,带到零的地步。
(六)“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神的手临到拿俄米身上,叫她经历不只一个死,乃是三个死,死亡加上死亡,再加上死亡。拿俄米因此会说,这些都是因为我得罪了主,离开了神的旨意,所以现在神借着这样的环境,要降低我、对付我。
(七)日光之下,凡事都是虚空,所以我们应当趁着还有一些年日,记念并追求神自己(传十二1,8),才是实务。
【得一22】“拿俄米和她儿妇摩押女子路得,从摩押地回来到伯利恒,正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
﹝背景批注﹞割大麦的时候约在四月底、五月初,较割小麦早一个月(出九31~32)。大麦较小麦便宜,所以成为喂饲牛只的主要谷物,但也成为穷人的食物(约六9)。因为大麦是以色列的重要农产品,麦饼便成了国家的象征(士七13)。收割的初熟产物要献给神(利廿三10~11)。
﹝灵意批注﹞“伯利恒,”指合乎神心意的地方,也指着在基督里享受一切属灵生命丰满的境界。
“正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大麦’预表基督的复活;故这里显示一幅复活的图画。
﹝话中之光﹞(一)路得只有在拿俄米的引导下才能到达迦南,并来到伯利恒,正像圣灵一路引领我们进入属灵的迦南产业(基督的丰满),来得着在主里面一切丰盛的属灵产业。
(二)神作工的原则永远是先将祂的百姓迁回到原初的地位。
叁、灵训要义
【以利米勒预表堕落失败的信徒】
﹝注﹞路得是本书的主角,第一章藉以利米勒、拿俄米和俄珥巴三人,衬托出路得的得胜。此四人可视为教会中四种不同的人,也可视为同一个人的四种灵程经历。
一、堕落的原因:
1.心不尊主为大,任意而行:“当士师秉政的时候,”(1节)──那时,神在以色列民的心中失去了地位,各人任意而行(士廿一25),这是堕落的开端。
2.遭遇艰难的环境,未信靠主:“国中遭遇饥荒,...往摩押地去寄居,”(1节)──外面艰难的环境,能显明人里面的信心(林后一8~9)。以利米勒逃荒,显示他没有信心,不信靠神。
二、堕落的光景:
1.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以利米勒,”(2节)──他打着‘我的神为王’(‘以利米勒’原文字义)的旗号,实际上并不尊主为大,这等名不副其实的人,我们要躲开(提后三5)。
2.只在言语和舌头上,而不在行为和诚实上:“犹大,”(1~2节)──他的嘴唇虽然说‘赞美’(‘犹大’原文字义)主,但行为却羞辱主。
3.在教会中遭遇属灵的饥荒:“伯利恒,”(1~2节)──他在所谓‘粮食之家’(‘伯利恒’原文字义)的教会中,遭遇灵命的饥荒。
4.失去属灵的享受:“以法他人,”(2节)──他在理当结满‘丰盈的果实’(‘以法他’原文字义)之地,竟失去属灵的享受。
5.与世俗为友:“往摩押地去寄居,”(1节)──‘摩押地’预表被神咒诅的世界;他贪爱现今的世界,索性离开了教会。
6.完全沦落在世界里:“就住在那里,”(2节)──他先前只是想在那里暂居,现在却定居下来了;这表示他完全沦落在世界里,乐不思蜀,把主和教会忘得一乾二净了。
三、堕落的结果:
1.影响身边较幼稚的信徒:“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1节)──他影响了一些与他有密切来往、较软弱的信徒,使他们也跟着他一齐堕落了。
2.灵性软弱,甚至被罪恶捆绑:“他两个儿子,一个名叫玛伦,一个名叫基连,”(2节)──他的灵性‘软弱有病’(‘玛伦’原文字义),甚至被罪恶‘捆住’(‘基连’原文字义)了。
3.堕落的最终结果,就是灵性的死:“后来....以利米勒死了,”(3节)──身体的死象征灵性的死;至终他的灵性死沉。
【拿俄米预表从堕落中醒悟、由失败而回转的信徒】
﹝注﹞路得记里的拿俄米原是预表圣灵,如何引导信徒亲近主、享受主,至终与主完全联合。但第一章所载拿俄米的经历,亦可引用来喻为由失败而回转的信徒,或信徒灵程中由失败而回转的阶段。
一、失败的情形:
1.顺从人意,不顾神旨:“拿俄米,”(2节)──她因对人太‘甜’(‘拿俄米’原文字义),宁循人情而违背神。
2.与世混杂,失去见证:“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4节)──她的家庭生活失去纯一的见证。
二、失败的功课:
1.失去了安慰与依靠:“拿俄米的丈夫....死了,”(3节)──她失去了丈夫;‘丈夫’象征妻子的安慰与依靠。
2.历尽苦难:“剩下妇人和她两个儿子,....在那里住了约有十年,”(3~4节)──寡妇孤儿十年的生活,表示她受尽了神所量给的(‘十年’)苦难经历和管教。
3.甚至失去了指望:“玛伦和基连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5节)──她甚至失去了儿子;‘儿子’象征一个人的指望。
三、失败中的醒悟:
1.人的尽头是神的起头:“约有十年,”(4节)──‘十’在圣经里代表人完全的数目;十年的管教把她带到尽头,使她学会了属灵的功课。
2.恢复了属灵的知觉:“她....听见耶和华,”(6节)──听见神的事是人醒悟的开端。
3.由此认识神是满有怜悯的神:“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6节)──神永不弃绝属乎祂的人(罗十一1~2)。
4.认识神是一切供应的源头:“赐粮食与他们,”(6节)──各样美善的事物,都是从神来的(雅一17);惟祂能满足人灵里一切的需要。
四、醒悟后的回转:
1.定意走回头的道路:“她就...起身,”(6节)──光是灵里受感,若不付诸行动,仍是枉然。听道必须行道,才能带下祝福(雅一22,25)。
2.在生活上有了分别:“起行离开所住的地方,”(7节)──凡称呼主名的人,总要离开不义(提后二11);这样,才能蒙神悦纳(林后六17~18)。
3.回到神所命定的地方:“要回犹大地去,”(7节)──她要回到神命定以色列生活居住的地方,这对基督徒而言,就是回到教会中,或谓住在基督里面。
五、回转后的见证:
1.叫人觉得她这个人有了改变:“合城的人就都惊讶,妇女们说,这是拿俄米么?”(19节)──‘合城的人’预表教会中的弟兄姊妹;人人都讶异她的转回。
2.见证失败的经历:“不要叫我拿俄米,要叫我玛拉,”(20节)──她向圣徒作失败受‘苦’(‘玛拉’原文字义)的见证;信徒失败的见证,也能叫听见的人得益处(参林前十11)。
3.叫人看见神的作为:“全能者使我....,耶和华使我....”(20~21节)──她将一切的经历,看作是神亲手的安排(参罗八28)。
4.见证属世的虚空:“我满满的出去,....空空的回来,”(21节)──她见证信徒贪爱世界的结果是一场虚空。
【俄珥巴预表属肉的信徒】
﹝注﹞八至十五节,拿俄米对她两个儿妇的谈话,可视为圣灵的试验,以显明人里面真实的光景。另一方面,此段记载也可比拟罗马书第七章良心和肉体之间的挣扎。当一个信徒有心要走主的道路、讨神的喜悦时,立刻就在他里面起了一个交战的故事。所以本段经节也可用来描述信徒灵程中内心挣扎的一个阶段。
一、内心喜欢神的律:
1.有心为善:“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8节)──拿俄米的话说出,俄珥巴和路得一样,同是为人善良、待人有恩;故这里表明她的内心愿意为善。
2.愿意走主的道路:“她们就放声而哭,说,不然,我们必与你一同回你本国去,”(9~10节)──她有良好的存心,想走主的道路。按着她里面的意思,她是喜欢神的律(罗七22)。
二、但在肢体中却另有个律:
1.另一面也向往世界的福乐:“在新夫家中得平安,”(9节)──她受到属世的平安福利(新夫家预表的)的吸引。
2.同时也感属灵道路的艰苦:“我还能生子作你们的丈夫么?”(11节)──没有丈夫的寡妇生活孤苦无依,象征艰难困苦。
3.顾念眼睛所能见的:“我年纪老迈,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说,我还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你们岂能等着他们长大呢?你们岂能等着他们不嫁别人呢?”(12~13节)──属肉体的人只顾念眼前所见的情景,而对前途觉得绝望。
﹝注﹞上述这几种情形,说明在人的肢体里面另有一个律(参罗七21~23)。
三、肉体顺服了罪的律:
1.肉体被罪掳去:“俄珥巴与婆婆亲嘴而别,”(14节)──她的肉体抵不过罪的律,最终被罪掳去,与圣灵背道而驰。
2.去附从肢体中犯罪的律:“回她本国,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15节)──她回到罪恶和偶像的权势底下去了。
【路得预表得胜的信徒】
一、得胜的情形:
1.她通过了圣灵对有心走主道路之人的试验:拿俄米一而再、再而三的劝阻,说出圣灵对有心走主道路的人的试验。凡因一时的感情冲动,或因别人的劝勉、鼓励,而勉为其难地跟随的人,迟早必显出真情。
2.她甘心付代价,奔走主的道路:
(1)甘心付上属世福乐的代价:“在新夫家中得平安,”(9节)──为主放下世界的平安、享受和罪中之乐。
(2)欢然望断一切以及于耶稣:“我还能生子作你们的丈夫么?”(11节)──不再指望属世的‘丈夫’作依靠。
(3)在艰难的环境中恒久忍耐:“你们岂能等着他们长大呢?”(13节)──长年‘等待’实非等现闲易事。
(4)忍受神的管教、击打和剥夺:“因为耶和华伸手攻击我,”(13节)──引到永生的道路乃是窄小的(太七14)。
(5)不因别人的退后而灰心:“看哪,你嫂子已经回她本国,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15节)──路上的孤单、寂寞,也叫人难于忍受。
二、得胜的秘诀:
1.把心思放在灵上:“只是路得舍不得拿俄米,”(14节)──‘拿俄米’预表圣灵,‘舍不得’意即黏住了;她体贴圣灵(罗八6)。
2.随从圣灵而行:“拿俄米见路得定意要跟随自己,”(18节)──随从圣灵而行,是得胜的路(加五16)。
三、得胜的祷告:
1.有受苦的心志:“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16节)──她宣告她的决志,要跟随拿俄米到底;这在当时的情况而言,就是拣选受苦的道路。我们若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荣耀(罗八17)。
2.愿随从圣灵的引导:“你往那里去,我也往那里去,”(16节)──她要紧紧地跟随拿俄米,意即随从圣灵的引导。
3.愿与主同住:“你在那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16节)──她渴慕主的同在,以主的安息为安息。
4.愿作神国的子民:“你的民就是我的民,”(16节原文)──她愿意凡事与神的子民有分,同甘共苦。
5.愿信靠神自己:“你的神就是我的神,”(16节)──她信靠这位又真又活的神。
6.愿在主死的形状上与祂联合:“你在那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17节)──她愿意与主同死、同埋葬。
7.愿一生归主,至死不渝:“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的降罚与我,”(17节)──她向着主的爱,真是如死之坚强(歌八6)。
四、得胜的生活:
1.与清心爱主的人一同追求:“于是二人同行,”(19节)──她与拿俄米同行,一面可喻为随从圣灵而行,一面也可喻为信徒们的同行。我们行走天路需要属灵的同伴(提后二22)。
2.爱慕过教会生活:“来到伯利恒,”(19,22节)──‘伯利恒’预表教会。我们不可停止聚会(来十25)。
3.享受复活生命的供应:“正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22节)──‘大麦’预表复活的生命。基督是我们的生命(西三4);也是我们生命的供应(林前十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