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记第廿二章
叁 附录 廿二1~廿四33
前面廿一43~45的话,明显是原有约书亚记的结语了,何以又有这以下三章经文呢?
这三章我们称之为“附录”的经文,首先是为要交代那两支派半的人,曾遵约书亚之吩咐,按照他们对摩西所应许的到河西去争战(参一12~18);现在大功告成,他们应回家了(廿二1~9)。但是,为免他们被认为是在应许之地以外的人,而不把他们当作以色列人起见,他们在约但河西筑坛志念,却惹来了极大的风波(廿二10~34)。
其次,编写者对这位众望所归,终生敬虔服事上主的人,也以恭谨的心,将其告别的警惕话,记述下来(廿三1~16);而这记述的正当结论,自然应是士二6~9。但为免读者对廿一43~45的太平景象有错解起见,编者又加上约书亚在示剑所讲述的上主之大恩和其大能的作为,劝民专心事奉上主,并与之立约(廿四1~28)的资料。
最后,不但如士二6~9般的记载约书亚的死与葬,也交代以色列人从埃及带出来的约瑟之骸骨的处理,以及祭司以利亚撒的死与葬,作为全书的结束。
一 河东二支派半的问题 廿二1~34
从内容来看,这章经文的1~6节和9节,与一12~18的经文相呼应,明显是属于申派的编修之笔。7~8节记述玛拿西半支派的逸话,大概是较后之编辑的加笔。10~34节则显出为属于祭典的文献,但其背后却有着较古远的历史传统。这历史传统,可能是为在示罗(9、12节)的神坛和祭司,与约但河东被认为不属应许之地的子民之两支派半的人之“中央圣所”的争执。
1 转回河东 廿二1~9
廿二1
当时…… 这又是一个不定时的叙事之开端,表明这以下的事,并非与上段有紧跟连接的关系。这意思就是,这1~9节的故事,是一个独立的传统。
约书亚召了吕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来 有关约书亚,请参阅本书绪论之“约书亚其人”;吕便人,请参看一12的注释;迦得人,亦请参看一12的注释;玛拿西则请看一12和十六9的注释。约书亚之所以召他们来,为的是要对一12~18的记述有所交代。
廿二2~3
耶和华仆人摩西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遵守了 有关耶和华仆人,请参看一1的注释;摩西,亦请参看一1的注释。摩西所吩咐的,是记在民卅二20~22,就是要他们带兵器去河西打仗,等到仇敌被赶出,那地被制伏,才可以回来。现在既然全地太平,地又分完,他们的任务当然就完成了。
我所吩咐你们的,你们也听从了 约书亚所吩咐他们的,不但是记载在一10~15的话,也是在一切军事行动中的命令,他们都遵着而行,正如他们在一16~18所回复约书亚的话。这里的两节话(2~3节),再次给我们看到申派的编写者在这卷书上所描述的:理想的领导人和理想的百姓。
你们这许多日子,总没有撇离你们的弟兄…… 理想的上主的子民,在横的方面,是看顾弟兄的──不像该隐撇离弟兄之态度的(创四9)。理想的属灵的 神子民,是弟兄彼此相爱的(约十三34~35,十五12、17;约壹四7~9、12等)。
并守了耶和华你们 神所吩咐你们当守的 理想的上主的子民,在纵的方面,是尽心尽性尽力爱上主(申六5,十12,三十16等),并竭力遵守祂的律例典章的。这一切的律例典章,都包含在一个“爱”字里面了。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罗十三10;加五14)。
廿二4~5
如今耶和华你们 神照着他所应许的,使你们弟兄得享平安 有关耶和华你们 神,请参看一9、11的注释。这所应许的平安,当然是他们所仰望的那细罗的来到(创四十九10)。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中,他们曾经以大卫王,以所罗门王为那赐平安者细罗的来到,历史却证明这想法为不正确。申派的历史编写者,也把希西家王,约西亚王为这赐平安者,但历史也证明这些敬畏上主和谨遵律法的贤君,也没有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平安。所以藉着约书亚记,他们正是使被掳中的以色列人知道, 神曾经使约书亚带给弟兄得享平安,待这理想的领导人再出现的时候,以色列人将再在应许之地上得享太平昌盛。存着这种理想与盼望,不但保守了被掳中的以色列人,也使流落四方的犹太人,得以保存种族和宗教直到今日。然而这所应许的平安,却不是这世上的,是在约书亚所预表的基督里面──在祂救赎和赦罪里的平安,使人能在暴风雨的世代中平静安稳有内心的平安,更可在离开这败坏将残的世界以后,得享天上迦南的平安。
现在可以转回你们的帐棚,到耶和华的仆人摩西在约但河东所赐给你们为业之地 这是吩咐这两支派半到河西来帮助弟兄得地为业的人,现在可以回转河东的话。帐棚,固然是说明当时仍以畜牧为主的以色列人的生活方式,但在此亦表明是家园的含义。有关耶和华的仆人摩西,请参看一1的注释;约但河,则请参看一2的注释。至于约但河东所赐给你们为业之地,则请参看十三8~33及其注释。
只要切切的谨慎遵行耶和华仆人摩西所吩咐你们的诫命律法 这是申派的主要词语和编写历史的主旨之言。诫命的原义,是指十诫。诫命与律法的不同处,主要在两方面:(一)首先,诫命绝对是宗教性的法令,它是上主在西乃山以极其庄肃威严下颁布的(出十九至二十章),是要求人对上主生出敬畏亲爱的心,承认祂绝对的主权,并许诺全心遵守和教导儿女遵守,以便能作圣洁的国民。(二)其次,诫命是绝对明确的,不是有条件的:要求人当作的和不当作的;而不是你若怎样,神就怎样的。至于律法,却有些是有条件性的,特别是在民刑律例方面。所以律法(请参看一7的解释)是可以包含教义学上所讲的道德律(即十条诫,就是人应当怎样对神和对人之道德原则的)、礼仪律(即敬祀 神的礼仪、献祭与供物、祭司的按立、袍服与职责、当守的节日等)和民、刑律例。按圣经的传统,一切的诫命和律法,都是 神藉摩西所颁布的。所以约书亚会在此嘱咐要切切的谨慎遵行耶和华仆人摩西所吩咐的。
爱耶和华你们的 神 有关耶和华你们的 神,请参看一9、11的注释。至于这里的整句话,请参看本章3节的注释。
行他一切的道…… 在诗十九7~9和一一九1~8,已经把道,等同于律法、法度、诫命、律例、典章、训词和 神的话了。因此行他一切的道,便不单是指谨遵上主的诫命和律法,乃是按照圣经的话来生活行事为人的意思。
尽心尽性事奉他 这里所说的心,并不单纯的讲及物质生命的人心,乃指人在心理与精神方面的活动。尽心是指人在感情、理念和意志上,要尽力而为的意思。性,并非是今人所讲的男女关系,指人在宗教与伦理上的心智活动。这里性的原文是 nephesh,创二7之“有灵的(活人)”,就是这字的翻译。新约的希腊文常将这字翻成,切音成英文就是 psyche;中文有时翻成灵,或魂(帖前五23),或生命。原意是“内里的人”,就是令肉体的身体能活动的生命或其动力。所以,尽性指按 神在造人时原有的旨意,竭力地去进行活动的意思。事奉的原文 bd 之分词或名词,在中文翻为俄巴底和俄巴底亚,就是仆役或仆人的意思。故此事奉主是要以奴仆之心般的,惟恭惟谨地服伺 神的意思。这服伺,包含敬拜 神和遵祂的旨意去服务人群在内。
廿二6
于是约书亚为他们祝福,打发他们去 有关祝福,请参看八33的注释;约书亚,则请参看本书绪论之“约书亚其人”。这里之约书亚为他们祝福,也有举行送别仪式的含意。在欢送礼之后,就打发他们转回河东去了。
廿二7~8
玛拿西那半支派,摩西早已在巴珊分给他们地业…… 把这第7~8节略去不读,第9节是很自然地接上第6节的。但因第32~34节都仅提到吕便人和迦得人,因此,下段在河西傍边筑坛的传统故事,原先大概是只提到吕便人和迦得人的。因为最后的编辑人,也是下段之祭典文献的作者,大概为要使这段经文与下段能联系在一起,故此加上了这两节和下段的“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有关玛拿西,请参看一12,十六9的注释。巴珊,请参看九10的注释。至于摩西分给玛拿西半支派的地业,则请参看十三29~31及其注释。
这半支派,约书亚在约但河西,在他们弟兄中,分给他们地业 有关此项分地,请参看十七1~13并其注释。
约书亚打发他们回帐棚的时候,为他们祝福 这明显与第6节为重复的记述,是后人的加笔。有关此句话的解释,请参看第6节的注释。
你们带许多财物,许多牲畜和金、银、铜、铁,并许多衣服,回你们的帐棚去 有关帐棚,请参看本章4节的注释。这里的带许多财物……,明显的与出三21~22的话有关联,表明是他们在河西的战利品,见下句。
要将你们从仇敌夺来的物,与你们众弟兄同分 这规矩,并没有列在申典的战争条例(申二十章)之中,乃是大卫时代的成例(参看撒上三十21~25,特别注意末两节)。
廿二9
于是……从迦南地的示罗起行…… 二至十二章之进攻迦南,是以吉甲神坛为中心;十三至廿一章的分地,却以示罗的会幕为中心。这里是表明接续前章的叙述,所以他们是从示罗起行。然而从下一段主角人物已非约书亚,也不是那常伴着约书亚在一起的祭司以利亚撒,而是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13、30)来看,这后一事件的历史背景是较约书亚的时代为后,且是河东两支派的人与示罗的祭司,对“中央圣所”之争执的记述,而把这两支派半的人之送别礼,联结在一起而组成本章的经文。这示罗的起行,就是这两段事件的接触点。
离开以色列人,回往他们得为业的基列地…… 这离开以色列人,已不自觉的在字里行间,把河东的人与应许之地的迦南住地的以色列人割开了。有关基列地,请参看十二2的注释。
廿二1~9
本段经文(廿二1~9),是呼应一10~18,在以色列人进占迦南,分地完毕之后,让河东过来帮助弟兄获得河西之地的人,可以平安的回转家园了。但在这叙事中,申派的编写者绝未放松著作的目的:嘱咐以色列人谨遵上主藉摩西所吩咐的诫命和律法;也没有懈怠于把理想的领导人和理想的百姓这主题彰显出来。但为与下段的事件能紧相衔接起见,后段的编者也把玛拿西半支派和这段故事的发生地点──示罗,加上并彰明出来。
2 约但河边的祭坛 廿二10~34
前段经文(廿二1~9)是呼应一12~18的话;这一大段经文(廿二10~34)却是呼应一1~9的话,为要百姓刚强壮胆,谨遵律法书上的话,藉得凡事亨通顺利。但这一大段原由申派编写的经文,却给最后的编辑者,就是祭典的作者,作了很大的修订。譬如,使用“会众”而不是“百姓”(12节);“首领”而不是“约书亚”(14节),多次提到“干犯”或“犯罪”的词语(16、20、22、31节等),在在显示出是祭典作者的手笔。不过这段经文的传统,却不是祭典的虚构,也不是约书亚时代的故事。其历史背景极可能被认为不是住在应许之地的以色列人,却在河西筑坛、以致引起示罗祭司诚恐失去中央圣所的地位,而与之有争执。为这原因,原来申派的编写目的,是在约书亚这理想的领导人之下,显示出是以和为贵的领导 神子民的方式,而不是出于争战,以劝勉被掳时代南北双方被掳放在外的 神百姓以和为贵,却给祭典编辑代之以祭司和首领去领导会众,解决内部敬拜地点纷歧的问题。
A 在河西边上筑坛之争 廿二10~20
廿二10
吕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到了靠近约但河的一带迦南地…… 这里的吕便人,请参看一12的注释;迦得人,亦请参看一12的注释。至于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却请参看一12和十六9的注释。但这里的原义,却不是指这两支派半的全部人员,乃是指那些曾伴同其他以色列人,往河西为弟兄们攻打迦南地的大能的勇士(参看一12和四12~13)。有关约但河,请参看一2的注释;迦南地,则请参看三11和十一3的注释。这整句话,是指这些从示罗起行(9节)的两支派半之大能的勇士,在到达河西的约但河边之时。
就在约但河那里,筑了一座坛 筑坛是为了敬拜上主。亚伯拉罕(创十二7、8,十三18等)、以撒(创廿六25)、雅各(创卅五7)等,都每新到一地就筑坛。律法也吩咐人筑坛以记下上主之名(出二十24~25)。因此,这些要回河东去的以色列人,在河西筑坛,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并且是可赞许的事。问题却在于自主前第七世纪起,申典已一再的申言要有中央圣所,以致约西亚王修理圣殿时“发现”律法书之后,就严厉禁制地方神坛,把它们一律铲除。祭典的作者既是祭司,就更支持申派的这一主张了。为这原因,这些河东人在河西的筑坛,在申派和祭典之人的心目中,就成为大逆不道的罪了。
那坛看着高大 筑坛在这经文的编写人和修订者看来,既是犯罪了,更何况这新筑的坛,竟然是看着高大。含意是看起来,比当时的中央圣所,就是在示罗的神坛,还要高大。这就更有竞争性的意味了。
廿二11~12
以色列人听说……在迦南地属以色列人的那边筑了一座坛 这叙述法,明显的是将河东抛开在迦南地以外,也将河东的两支派半的人抛开在以色列人之外。这就是“问题”的所在,而不单单是因为筑了一座坛的问题。
全会众一听见 这全会众的说法,不但是显出为后期的祭典词语,也显出是“后期”的心态。因为在祭典的写作时代,他们早已把河东的人视作外邦人。因此,这全会众自然的就只指居住河西的以色列人了。当他们听见这事时,又显明是申典的写作时代,不能容忍地方神坛,更不能容忍它比中央圣所的神坛更为雄伟。
事实上,现在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馆最下层,仍陈列着主前第九世纪在亚拉得建筑之“耶和华的殿”,是在原建筑地一块块地拆下,而在博物馆内重新装上的。这意思就是说,甚至在主前第十世纪末,所罗门在耶路撒冷建筑圣殿以后,还没有禁止各支派或各地方的人为上主建殿或筑坛,而是在主前第八世纪末至主前第七世纪,申典的写作和申派的热心主张,加上耶路撒冷祭司的附和,才真正有中央圣所的出现,以致地方神坛才成为“问题”了。
就聚集在示罗,要上去攻打他们 这聚集在示罗,一方面是连接自十八章以来的叙事,也反映了在被掳时代之人的心态。原因是示罗在政治舞台上,从来就没有扮演过重要的位置。虽然撒上的前数章,见证了会幕曾设置于此,但撒母耳每年巡回作审判的地方,却是伯特利、吉甲和米斯巴(撒上七16),而扫罗又在吉甲立国(撒上十一14);大卫以耶路撒冷为京都,却把国家祭坛设在基遍(代上十六37~40),这就是所罗门即位后,到基遍去献一千牺牲的原因(王上三4)。南北分裂后,北国的首位君王耶罗波安建筑示剑,而却在伯特利和但安设金牛犊(王上十二25~30)。
从上面的叙述可知,被掳时代的以色列人,认吉甲、基遍和耶路撒冷,是南国人的圣地(原因是南北分裂后,便雅悯附从犹大国,吉甲和基遍也被认为是南方人的圣地了);示剑、伯特利和但,则被认为是北国人的圣地。惟一中立,而在被掳时代仍被南北双方的以色列人可以接受的圣地,便是示罗。所以,全会众是聚集在示罗,为要去攻打那不按“摩西律法”上所记,有悖“中央圣所”法例之高大神坛的建筑人了。
廿二13~14
以色列人打发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 这里的以色列人(请参看一2的注释),却是指居住河西,就是迦南地的雅各的子孙。祭司以利亚撒,请参看十四1的注释。非尼哈的原义,是铜嘴或蛇嘴的意思;表明他很会说话。这位非尼哈,并不是祭司以利的儿子(撒上一3,二34),也不是以利亚撒的父亲(拉八33),而是一位极有名望的人:他是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的儿子(出六25),曾刺杀心利与哥斯比,而使上主怒气所降的瘟疫止息(民廿五6~15),并曾与摩西所打发出征米甸的军兵同往(民卅一6起),又曾为以色列人求问可否攻击便雅悯人(士二十28),甚至他父亲以利亚撒死后的葬地,还是他所得的以法莲地之一座小山(书廿四33)。所以,怪不得他会在此被付以重大的使命,因为诗人都称赞他是永远算为义的人(诗一○六30~31)。
去见吕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 请参看第10~12节的注释,便可知道要去见他们之人的背景和其使命的不凡了。
又打发十个首领……同去,……每支派一个……都是……军中的统领 不但打发了一个能言善讲而有名望的祭司作和平的使者,也要十个军中的统领同去。以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实力外交:以核武和星球大战的姿态,放出那飞翔的和平鸽子。
廿二15~16
他们到了基列地……对他们说 这表明是在河西的神坛建竣,两支派半的大能勇士早经旋乡,这些特使纡尊降贵到河东的基列地来,向两支派半的人说话。请注意,这里没有说明实址也没有显出是向当地领袖之言,表明这传统已属远古,无法详述。
耶和华全会众这样说 有关耶和华,请参看一1的注释;会众,请参看十八1及本章12的注释。耶和华全会众,是表明在上主名下立约同盟的整体。他们是代表这整体来对这两支派半的人说话。
你们今日转去不跟从耶和华,干犯以色列的 神…… 用这样严厉的话指责河东两支派半的人之原因,是他们为自己筑了一座坛,而且“那坛看着高大”(10节)。我们已在第10节的注释中显出,若这历史的传统是发生在希西家王以前,根本就不是“问题”。但因申典在申十二13~14等处规定要到中央圣所敬拜,而祭典亦在利十七8~9附和此说,这原来不是问题的事,在南国独存和被掳的时代以后,就成了干犯 神和不跟从上主的大罪了。
廿二17~18
从前拜毗珥的罪孽,还算小么 注意这里的拜字,是和合本上所加的。毗珥的原义是裂缝的意思。这原是约但河东摩押境内的一座小山,巴勒曾领巴兰到那里(民廿三28)。为这原因,以色列人在什亭与摩押女子的淫乱,以致随从她们而与巴力毗珥(就是毗珥的土地神;巴力原义为主或丈夫的意思,是迦南一带人的神名)连合,以致触动上主的怒气,被认为就是巴兰教唆巴勒败坏以色列人的诡计。还算小么的含义,就是大罪。这毗珥的罪孽,是记在民廿五章之敬拜他神之罪,因河东两支派半的人之建坛,就暗示是这种罪孽了。
虽然瘟疫临到耶和华的会众,到今日我们还没有洗净这罪 按民廿五章的记述,显然因这与摩押女子一同向她们的神献祭和跪拜的事,已使瘟疫发作,并且死了二万四千人,这种伤害百姓的罪恶,至今还未泯灭──藉此叙述,显然亦将非尼哈衬托了出来。
……你们今日既悖逆耶和华,明日他必向以色列全会众发怒 这是有前车可鉴的:当可拉党叛逆的时候,上主要摩西亚伦离开会众,好在转眼之间把他们灭绝;摩西亚伦的代祷是:上主、万人之灵的 神阿,一人犯罪,你就要向全会众发怒么?(民十六20~22)。以色列人跪拜巴力毗珥的时候,上主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民廿五2~3)。这一切既是事实,非尼哈和众首领就警告河东两支派半的人,因他们另外筑坛,不守律例,则必惹来上主对全以色列人发怒,使他们遭灾殃。
廿二19~20
你们所得为业之地,若嫌不洁净,就可以过到耶和华之地 这是从善意方面去解释:认为河东两支派半的人,觉得河东有异教的污秽,所以要在河西筑坛。若果如此,就不如完全不住河东,过到河西敬拜上主之地来居住。
就是耶和华帐幕所住之地,在我们中间得地业 这首句仍然认定示罗为中央圣所(参看十八1),也把会幕代替神坛,而不容有其他神坛的存在。下句是表示宽容大方,可以接纳对方到河西来得地业。
也不可悖逆耶和华,也不可得罪我们,在耶和华我们 神的坛以外为自己筑坛 这是一针见血的话:不容许在中央圣所之外,有别的神坛之存在。若建造别的神坛,就是悖逆上主,也是得罪我们!原因是,一人犯罪,全会众将遭殃,正如在下句所说明的:
从前谢拉的曾孙亚干,岂不是在那当灭的物上犯了罪,就有忿怒临到全会众么 有关此事的底末,请参看本书第七章及其注释。就是因一人犯罪,不独一人死亡,所以为拯救河西的以色列人免于消灭,他们才会老远跑到这里来游说他们改过自新。
这以上的含意是很明显的:不独为宗教的热诚,也为民族的生死存亡大事,所以他们才会兴师问罪,不过,先礼后兵,是申典战争条例上的明训(参看申二十10~15)。
廿二10~20
按现有经文的记述,是那些到河西助战的河东两支派半的大能勇士,从示罗起身回河东时,竟在约但河靠西岸处筑了一座高大的坛,惹起河西以色列人的猜忌,而集示罗,要去攻打河东的人。不过,他们先礼后兵,派了一位名重一时而能言善讲的祭司非尼哈,伴随着十支派的军中统领去见河东的人。他们指出河东的人筑坛之事,不但违背上主律例,悖逆上主,且会遭致上主怒气发作,使全以色列人灭亡,这是有历史可鉴的事实。为此,他们的来意是要河东的人改过自新,若嫌河东因属异教之地不洁,就可搬到河西上主会幕所在之地来居住,而不可另行筑坛干犯上主和得罪众以色列人。
以上是表面的事实。在被掳时代,申派和祭典编修的这番话,明显的是在劝勉掳放在外之民,不可随从别神,也不可另行筑坛敬拜。若认掳放之地为不洁的异教之地,就该打算回迦南应许之地去居住。这也是编写者要强调示罗为会幕之所在,而不使用南方人或北国人之圣地为会幕所在地的原因。事实上,申派历史的著作时代,是在约西亚王之后至被掳期间;而祭典的著作时代,却在被掳的末期和回国时代之初。这就正与历史背景相切合。
B 河东之人的回答 廿二21~29
廿二21
于是吕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回答以色列军中的统领说 从本章25、32~34节的经文来看,这故事的历史背景是对付吕便人和迦得人的。全段经文(10~34节)之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均可能是后人的加笔。另一方面,从这节话的记述来看,实际到河东去见吕便和迦得两支派之人者,亦可能仅是以色列军中的统领。因为这事的发生,可能是在北国被亚述人掳掠之后,部分逃离北国而住居河东的人,曾与河东的人在约但河西岸筑坛,致惹此申典写作时代之人的忌怒,而派了军方统领去作先礼后兵之举。非尼哈之名所以会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一来是编写者为使此故事与约书亚的时代相接近,二来是因他的名望(请阅13节的注释),三来是他的名字的含义为有能言善讲的意思,而再来是可能在那些统领中,亦有人的名字是非尼哈,却并不是亚伦的孙子。因为他们之间已相隔了数百年了。
廿二22~23
大能者 神耶和华,大能者 神耶和华,他是知道的 若按原文直译,这里的文字应是:“万神之神的上主,万神之神上主是知道的。”这原文的含义并不表明说话者为接受多神信仰,而是文字历史上的一种古远形态。另一方面,以色列人的老祖先,不但是敬拜他神者(这“他神”的原文为复数,即多神),如创卅一30,卅五2、4;士十八24和书廿四2等所申明的;也是承认他神的存在者,如诗八十二1;书廿四14、21、23等所显示的。不过,和合本的这译法,却更能表达 神的原义(请参看 一9有关 神的注释)。有关耶和华,请参看一1的注释。知道的原义,不但可作了解、明白、颖悟等解释,亦有深入体会的意思。创四1的“同房”,原文就和这里的知道为同一个字。可见这两支派半的人,不但说明上主是全智全能,也表示祂是全知的。重复申述这大能的神上主之名的原因,乃表达庄严和重要的含意:他们是庄重的在呼神作证。
以色列人也必知道 这是将责任回敬在来客身上,意思是你们必然了解的。
我们若有悖逆的意思,或是干犯耶和华,愿你今日不保佑我们 这是起誓形态的说法,表明绝无悖逆或干犯上主的意思。否则的话,愿上主惩罚不予保佑。
……为自己筑坛,要转去不跟从耶和华,或是将燔祭、素祭、平安祭献在坛上,愿和华亲自讨我们的罪 这也是起誓形态的话。这话包含两方面:(一)并无转去不跟从上主,如来客在16节所攻讦的。(二)这坛也不是如中央圣所之功能般的为献祭用的。有关燔祭,请参看利一章;素祭,利二章;平安祭,利三章。讨罪,亦即惩罚其罪恶的意思。
廿二24~25
我们行这事并非无故,是特意作的 这是说出他们筑坛之真意所在:
恐怕日后你们的子孙对我们的子孙说,你们与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有何关涉呢 这样的事,在申典和申派历史编修的时代,是已经发生了的。河西的以色列人,已不自觉地把河东的支派不当作以色列人,认为他们是异教之地的人,正如我们在本章11~12节的注释中,一再说到的。
因为耶和华把约但河定为我们和你们这吕便人、迦得人的交界,你们与耶和华无分了 有关耶和华,请参看一1的注释;约但河,请参看一2的注释。这里只是提到吕便人和迦得人,故此我们在21节的注释中所说,这故事的历史背景,原来只涉及这两支派,而玛拿西半支派乃加笔,为使与上段经文连接,是极有其可能的。这句话仍是承接上句的恐怕。既然上主将约但河为你我之界,恐怕你们的后裔就会对我们的后裔说:你们是不属上主之人──不在此支派同盟之中的一分子。
这样,你们的子孙,就使我们的子孙,不再敬畏耶和华了 这是为宗教的纯正起见;藉免地界之隔,而使信仰有别。也藉免你们的子孙,绊倒我们的子孙之谓。这是再次将可能发生的责任,交在对方的身上去了。
廿二26~27
因此,我们说,不如为自己筑一座坛…… 这是免得你们责任太大,负累了我们,所以我们才决定筑坛的意思。
不是为献燔祭,也不是为献别的祭,乃是为你我中间,和你我后人中间作证据 我们筑这坛的目的,不是要在其上献祭,是要作证据。这证据的原文 ed,不但见之于创卅一47~48,也有把亚兰人拉班和雅各在基列立约的历史背景拉上来的含义。事实上,本章13节告诉我们,这对话的地方是在基列。基列不但是拉班与雅各堆石立约的所在,而基列的原义就是岩石的意思。另一方面,将基列的原文 giled 拆开来,头一个字 gil 来自 galah,就是打开、显露、揭示或启示的意思。而第二个字 ed 就是见证或证据的意思。所以这里也有将基列地的人,和这坛的证据,作舞文弄墨地描述的含义──这坛是要揭示证据,证明我们基列人为立约同盟之以色列人,是敬拜上主者的子孙。
好叫我们也在耶和华面前献燔祭、平安祭和别的祭事奉他,免得你们的子孙,日后对我们的子孙说,你们与耶和华无分了 就是因为要证明我们是在上主面前为立约同盟的以色列人,所以我们才会有权利去中央圣所献祭和事奉祂。有关事奉,请参看本章5节的注释。更要紧的,是免得你们的子孙把我们的子孙,拒于上主的门外。
基列人是否为上主子民的问题,也许在南国独存的后半期和被掳时代,都可能是一个颇受关切的问题。因此这章经文,才会在约书亚记写成以后(见第廿二章前面,本书第三部“附录”之序言),又要不惮烦难的写出,作为本书附录头一章的原因。
廿二28~29
所以我们说,日后……我们就可以回答说,你们看我们列祖所筑的坛,是耶和华坛的样式 这坛不是为今日,是为日后。日后若你们河西的人说我们河东的人,是不属立约同盟的以色列人,我们的子孙就可以指着这坛为证,证明这是依照上主的坛之样式而建造的。所以,这坛并不是为献燔祭,也不是为献别的祭,是为作你我中间的证据。正因为是为作证据之用,所以经文才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明不是为献祭之用(见23、26、28、29节)。也因为是作证据(ed)之用的,所以可能是用堆石(giled,即基列)之法建造的,正如出二十25所说的。为这原因,它才是耶和华坛的样式,并且看着高大(10节)。原因是要使这坛成为见证之堆(这也是“基列”的含义)。
……我们断没有这意思 再四的说明,他们绝无意把此坛作献祭之用,也不是悖逆上主,要转去不跟从祂。他们仍然会去中央圣所,就是耶和华我们 神帐幕前的坛敬拜和献祭。
廿二21~29
河西的代表,特别是军中的统领,既作了长篇的指责,河东的人也在此作长篇的申辩。在这申辩之中,他们再三的说明这坛之建筑,其功能不在用于献祭,亦即是不用来作敬拜,是藉此有一个确切的证据,证明河东的人亦属支派同盟的肢体,他们有权利到中央圣所去献祭和敬拜,因为这坛就是按上主的律例之样式所建造的。为这原因,也就证明他们不是有悖逆上主或是转去不跟从祂的意思。
C 问题得解决 廿二30~34
廿二30
祭司非尼哈与会中的首领,就是与他同来以色列军中的统领 有关祭司非尼哈,请参看本章13节的注释。至于以色列军中的统领,则请参看本章14、21节的注释,特别是请注意后一节的注释,藉以了解历史的背景。
听见吕便人、迦得人、玛拿西人所说的话,就都以为美 这里的玛拿西人,并无半支派的说法。极可能亦如前述各有关节数,为后人加笔。听见……所说的话,即指前面21~29节的申辩。都以为美,就是不但同意他们的意见,而且有赞赏的含义。
廿二31~32
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 七十士译本在本节和下节,均无以利亚撒的儿子,而完全与上节(30节)一样。这也增强我们在第21节注释中,所讲述的历史背景的主张。
今日我们知道耶和华在我们中间,因为你们没有向他犯了这罪 这是赞赏河东之人回答的感谢上主之言。这罪所指的,是触犯中央圣所的律例,正如申十二13~14等经文所指出的。河东的人既不把这坛作为献祭与敬拜之用,就没有向上主悖逆,也就没有犯罪了。
现在你们救以色列人脱离耶和华的手了 上主是忌邪的 神,不容许人敬拜他神。河东的人既然没有筑坛敬拜他神之意,又不是触犯上主藉摩西所颁布的律例(中央圣所的条例),以色列人就不致遭受 神的怒气,这就是救以色列人脱离耶和华的手,而这也包含他们不必兄弟相残的进行战争了。
……回往迦南地,到了以色列人那里,便将这事回报他们 这传统并无提到示罗作为回报之地,也增强我们的猜测,认示罗为被掳时代南北双方的掳民均可接受的中立圣地(请参看12节的注释)。他们是回往迦南地,并且是到了以色列人那里,这些词句,也再次的不自觉地显出将河东的人,抛开在上主之国的含意。
廿二33~34
以色列人以这事为美 这是获得回报的信息以后,居住在河西的众以色列人,也同意并赞赏河东之人的此举了。
就称颂 神,不再题上去攻打吕便人,迦得人,毁坏他们所住的地了 这句话给我们看到四项要事:(一)他们向 神献上感谢的祷告,因为问题得到和平的圆满解决,而且超出人意。(二)上去的含义,固然可以指由示罗上去。但示罗是在以法莲山地,到基列是东行。因此,这上去就极可能正如我们在前面讲述的,是南国独存的时代,由犹大北往,才真正的是上去了。(三)这里和下节,均仅提吕便人和迦得人,就正如我们所推测的,这历史的背景,是北国被掳后逃到约但河东的人,在基列地原被认为是吕便和迦得支派之住地寄居,而到约但河西犹大的区域筑坛,以致惹来这风波。(四)是他们原先计划攻打这两支派的人时,曾要按申命记所述对待敬拜他神之城的条例,尽杀其人民牲畜,用火将城和其中财物烧尽,使之成为荒堆(申十三12~18)。
吕便人、迦得人,给坛起名叫……。意思说,这坛在我们中间,证明耶和华是神 和合本在这节,因着后面的话,而按叙利亚文的译本加上了证坛。但忠实地在这两字旁边加点,表示原文无此两字。因此,学者都同意,这坛的名字,是给敬虔的抄经者有意漏去的。有的学者猜测,原来的名字可能是基列的坛,或其他可能的名字。鉴于亚拉得城在主前第九世纪所建的殿,既称为上主的殿,我们的猜测则是这里的坛的原来名字,也是上主的坛。因为在28节已清楚的说:“是耶和华坛的样式”。这“上主的坛”的名字,后来因申派和祭典对中央圣所的极端重视,诚恐此名遭人误会为中央圣所,或与中央圣所有竞争的地位,所以就敬谨的有意漏去此名字。名字是漏去了,但最后的话,意思说,这坛在我们中间,证明耶和华是 神,亦可证此坛名为上主的坛。
廿二30~34
经过河东的以色列人详细的解释之后,河西派来的代表甚感满意和赞赏他们筑坛的动机,并感谢他们没有触怒上主,也挽救了以色列人的性命,然后就回迦南去,向差他们的以色列人报告此事。河西的众以色列人听到这报告后,也向 神感恩,而取消了攻打河东之举。问题圆满解决了,但这坛的名字,却在经文上留给后人一个未能解决的问题。不过,我们的猜测乃是:河东的人原来所给这坛的名字,就是上主的坛。──《中文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