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导论
着 者 序
启示录对许多研究圣经的人是个奥秘。这书中充满形象与表征,就因这事实的缘故所以去寻求正确的解释颇感困难。许多有关启示录的批注实在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撩乱。虽然如此,决不能由于启示录之难解就叫我们放弃对此书的研究而认为绝望。无疑,启示录这本书的意义我们不能完全正确了解,直到它最终的应验。但此书确有它的信息,而且是满有盼望、鼓历、得胜世界以及基督真正喜乐的信息。
在启示录这一连串课程中,我总觉得这是神不谬之言的一部份。不能用圣经以外的任何思想体系来解说。启示录的解释应当看作圣经超自然主义的根基——这件事实我们当永记不忘。
在写此短序时,笔者欲向韦斯敏斯德神学院故石东豪教授(Prof.N.B.Stonehouse)深表谢忱。石氏于1937—1938年所开的启示录讲座实在使我茅塞顿开,得见启示录中的许多宝藏。此处我也从韩瑞森博士(Dr.William Hendriksen)所著启示录讲义《得胜有余》一书得到许多的帮助和亮光。假如让我只选一本帮助了解启示录的参考书,那我就选《得胜有余》。
魏 司 道
序于美国宾州日内瓦大学
一九七七年十月十三日
译者序
启示录在全部圣经中是最难解的一本书,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正如著者所说︰“不能认为它难解,就不去研究。”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都是为造就信徒而写的。启示录在圣经中是有它存在的价值与功能。译者多年的宿愿就是能看到我们教会有一本深入浅出的启示录讲义问世,以研究课程,来解说启示录,这将对一般信徒读者都容易了解。数年前魏司道牧师就在他所出版的刊物中以连载方式刊出《启示录研究》这部书,当时我就觉得这本是我们中国信徒所需要的启示录讲义。后经本社通过翻译出版。
魏牧师这本《启示录研究》共有三十七章,以讲道的体裁别有生趣地解说启示录全书,令读者手不释卷,引人入胜,译者本人获益非浅。
魏司道博士美国籍,其父Dr.Geerhardus Vos,祖籍荷兰,为美国前普林斯顿神学院圣经神学教授,著书甚多,其中最著名者为《圣经神学》、《保罗的末世观》、《希伯来书讲义》、《基督弥塞亚的自我透露》等,为许多神学院采用为课本。
魏牧师在一九三○到一九四一年曾于中国东北作宣教工作,在齐齐哈尔一带地方创立教会(改革宗长老会,当时原名为约老会),后为营口圣经学院院长,本人即其门生,毕业后与魏牧师同工一年,直至太平洋战争勃发前他才离华返美牧会。一九五五年任日内瓦大学圣经及哲学系主任职以迄于今。
魏牧师著书甚多,经本社译成中文者有︰《基督教与世界宗教》,《创世记研究》,《基督再来》,《神、人与宗教》等。魏牧师文体生动,易于了解,对真理的发挥甚详,令读者获益良多。
本书之翻译有的部分得高庆辰、刘文史弟兄及马昌瑞、陈文慧姊妹的协助,尤其高弟兄能于百忙中抽闲代为校对全稿,于此一并致意。谨愿本书之问世能帮助许多中国信徒对启示录有适当的了解。“念这书的预言和那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
赵中辉谨序
导论
启示录这卷书共有廿二章,并不算新约圣经中最长的一卷书,但的确是最令人得益处而值得研究的一卷书。启示录被排在圣经的最后,并不一定说它是最后写成的,可是多少有这个迹象。本书大约写于主后九十六年,关于这点容后我们再来解说。最古的传统,认为约翰福音是最后写成的一卷书,正如新派的神学家所声称的。据说约翰福音是写于第二世纪,可能最晚是主后二百年;所根据的理由是说约翰福音里面包含有希腊哲学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初世纪犹太人心中所没有的。可是这种学说最近已经被死海书卷(Dead Sea Scrolls)的发现所推翻了──在死海附近所发现的一些著述,是在耶稣基督时代以前好多年所写成的;在这些著述里含有同样的观念,就是所谓从一百年到二百年希腊哲学家所得来的那种思想。由这些事实看来,学者就重新评估约翰福音著作日期的问题。今天有人甚至认为约翰福音或许是四福音书中最早写成的一本书。
除了约翰福音的争论以外,福音书写作是在初世纪的第三阶段,也就是主后五十年到七十年。这几卷福音书之所以写成,是因为人们还能够记得耶稣当时所说的,并为将来的缘故而记载下来。
现在我们要研究的启示录可能是新约中最晚写成的,也是圣经最后的一卷书;但要先说明的是,在本书中,没有什么原始的看法可以提出。所谓的原始思想家没有多少,当然我也不能声称我是其中的一个。本书所根据的材料,多半是我在过去念过的、研究过的、或是听过的;其中大部分有负于两个思想的来源,这是我首先要提出的。第一,是在一九三七年到一九三八年石东豪博士(Dr.N.B.Stonehouse)在韦斯敏斯德神学院所教授的启示录课程,这个课程对我非常有帮助;石东豪博士的课程,对我来说实在是大大地开启了我的眼界。第二,我实在有负于加尔文神学院韩瑞森博士所著《得胜有余》,这是一本有关启示录释义的书。据我看来,《得胜有余》这本书,在有关启示录释义的书当中,算是最被欢迎的一本解释书。这本书非常容易明了,对圣经非常忠实而且写得很好。我从韩瑞森博士借来很多有帮助的构想。
石东豪博士在他课程一开始,就提到启示录在今天所以被认为最流行、最通俗的一种课程的三个理由,这话虽然是在卅五年前说的,可是对现在来讲仍是靠得住。第一,石博士说最近人们对于基督教末世论有逐渐增进的认识,那也就是说,人的思想被导向世界历史的终局,就是基督二次再来,审判和永远的将来。这种对末世论新的关注,自然要引发人对启示录研究的兴趣。古代的希腊哲学家有一种历史的周期说,他们认为世界历史好象是在兜圈子,其发展会回到原始出发点,然后又周而复始。从古代希腊人的说法,可知道这要继续到多久吗?根据他们的见解,这种周期永远没有开始,永远没有终局;这意思是说无终止的移动,却没有丝毫的进步。
希腊的历史观已被西方世界的基督教历史观所代替,基督教对历史的看法是直线的,不是周而复始的。当然我们不能过份指责希腊的哲学家,他们并没有象我们这样有基督教的圣经;但是他们真正的困难,乃是他们不相信天地是 神所创造的,而这点就是基督教的根基。起初 神创造天地,那就是世界历史的出发点,那并不是说一直到永远下去都是如此,而是世界历史有一个起点。根据圣经的历史哲学,历史象一条直线,并不是象一个圆圈。历史有起点,历史有一个最高峰(基督的被钉十字架和死而复活),从最高峰走向终局(基督再来与审判大日,审判大日世界的次序终了,我们所了解的当然不是万物的结局,而是现在世界的终局,并 神伟大计划次一步的引入,这与世界历史有天渊之别)。
所以基督教并非只是毫无进展地在那里转动,在那里重演而已,而是向着一个目标移动,这种事实就是基督教人士所能特别了解的。或者世界的形势对于这件事有所贡献,但无论如何圣经里的基督教是向末世论方向走的,这件事为人所周知。我们不要惧怕神学名词。末世论一词是从希腊字eschato来的,意思是“末后”或“终了”。末世论是神学中的一支,论到“末后的事”︰基督再来、复活、审判与永世。这就是石博士的第一个理由。
第二,石博士提到现今时代有增无减的悲观主义,卅五年前如此,今天也是一样真实。假如我们不以对神的信仰与神对我们的应许来看这个世界,我们就要悲观失望。世界情势与社会状况简直是令人恐惧战兢;罪恶势力有增无减,而且今天在各地来说是非常猖獗,一般犯罪,青少年犯罪,世界败坏,在人心中发现了诡诈、欺骗以致于战争之火在世界各处燃起。如果你只看世界的情况,你又怎能不灰心失望而感到悲观呢?当然啦,如果你对神有信心,相信痘的应许、痘终极的目的,那么最后的结果是在神的手中,已经是美善的了。但是在现代来说,最占据人心的,就是悲观主义。廿世纪初期的乐观主义,就是所谓盲目的乐观神学──就是“收拾起你自己的一切困难,在你的怀抱中自我陶醉”──这是不能令人相信的。两次的世界大战是发自极权主义的独裁者,有增无减地遗弃了基督教信仰道德的标准,可以说是把那简易的乐观主义给粉碎了。那种乐观主义是主张 神的国就在眼前。
第三,石博士提出来启示录所以如此被人注意的第三个理由,就是这卷书是对教会写的。启示录这卷书不仅仅是写给基督徒,也是写给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的小亚细亚省的七个教会,也可以说是给众教会的一个信息。我们自己教会的宗派就是那七个教会之一,有的教会象七个教会的这个,有的教会象那个,但是我们可以说,这七个教会是自耶稣基督有史以来的教会的一个范本。在一间很有名的圣经学院里,有一个学生对我说,给七个教会的书信,就是记载在启示录二、三章,是教会历史时代的预言,而且我们是处在最后的老底嘉教会的时代。我问他︰“你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他回答说︰“因为圣经是这样说的”我接着说︰“圣经并没有说这是教会历史中的最后一个,圣经果真这样说了吗?”这个学生就说︰“七个教会的书信正适合于教会历史的时期,所以我们一定是在最后一个时代当中。”我很忍耐的回答说︰“还有些基督徒不这样相信。”
所写给教会的一卷书包含有对教会的信息,也有对每个基督徒的信息。
现在我必须加上一句警语。大部分或者是一部分论到将来的圣经书卷,应当存着保守的态度特别留心去研究;尤其是论到尚未应验的预言书卷,我们应当更加小心,谨慎从事。若有人说他能够解决圣经预言的一切难题,我们对他要特别小心,他说能解说一切的异象,一切的神秘,我们应防避受他的欺骗。说这种话的人是一种自我陶醉的神经病狂,不值得我们的重视与尊敬。最大、最有智慧,并极其敬虔的圣经学者,很坦白的承认在启示录当中,有很多的事情使他们感到困惑不能解释;这对圣经的学者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利,这只是一种坦白公开的承认而已。我们不能够彻底明白启示录所提到的一切,可是我们的确也明白了其中的一些,或许是很多。
本书是由一种对读者的应许而开始的,一3︰“念这书上预言的,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因为日期近了。”我确实相信圣经任何一部都是蒙福的,但并不是在圣经中每一卷书开始都有这种应许。“念这书上预言的有福了”,因此,虽然在我们研究启示录的时候,遇见很多困难,使我们不能明了本书有它神秘的性格,可是它还是值得我们注意、研究的。神把这部书赐给我们,叫我们去诵读,让我们尽可能去了解,让我们从其中得到益处。
但是这应许不仅仅给念这书的人,也把应许赐给那些“听”的人,当然这里所说的听是与注意有关,听有“同意这些”的意思在内,你对一些事不同意,当然你不要去听。这应许是给遵守预言中所写之事的人,所以这里包含有道德的反应。仅仅凭着好奇心来读这卷书的人是不能得到痘的祝福,读这卷书需要道德属灵的反应,也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上有反应──就是我们怎样相信,怎样感觉,怎样去行动。这种福气是应许给每个读者的。
启示录这卷书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人们念这卷书的动机是由于他们的好奇,而不是追求满足他们真正的属灵需要。圣经没有一卷书是为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而写的。在日内瓦大学教课时,有个学生问我︰“亚当夏娃上天堂了吗?”我回答︰“先不要问亚当夏娃有没有上天堂,先问你自己是不是走上天堂之路?我想亚当、夏娃是在天堂,你要是不上天堂,根本就看不见他们。”有很多人要研究该隐的妻子是从哪里来的,可是有人却特别不关心他怎样娶一个基督徒妻子。好奇心好象一个贩子,在那里玩弄神的话,却丝毫不能从神的话得到益处。
文学特色
本书的名称为“耶稣基督的启示”,或称约翰的启示。启示这两个字是从希腊文Apokalypsis'或Apocalyplypese翻译来的。这字的根本意思是把从前遮盖的东西揭露出来,就好象在美国每年九月的时候,汽车经销商得到了来年的新车,把它放在展示室内,可是完全用帆布把车身遮盖起来,不叫任何人看见这新车的样子到底是怎样。有的时候某些杂志社访员未经许可刊印出新型车的照片,其实他们本来不应该那样作。后来准备一个日期,汽车经销商在报纸上大事宣传一番,然后预备些汽水、点心等等,藉以招来观众,就在这时候把遮盖的新车揭幕,让观众欣赏,然后开始接受订购。这就是揭幕的意思,把从前遮盖的东西除掉;在神的心意中那些从前是隐藏的事情,如今就显示给痘的百姓,叫痘的百姓知道。这并不是说所有的秘密都被除去了,只不过是遮盖的幕已经被除去了。
启示录这卷书在圣经中是属于一种所谓启示的文献,圣经中其它仅有的例证就是但以理书,以西结书中的某些部分也可以称为启示文献;可是在末期犹太著述中,还有大部分的文献,并没有记载在圣经中。明显可见,我认为这些后期的犹太人著述是从但以理书得来的──这些著述大部分是论到异象和表征。为要了解这些神奇的异象和表征,必须有一个可以了解的关键,有了这个关键的人,才能了解其中的意思,但是没有得到这秘诀的人,只有徒受但以理书或是启示录的困扰。
那些不真正相信圣经的批评派学者们,把启示录比作后期犹太的著述;也就是说他们不相信圣经,他们认为启示录就好象后期犹太著述一样,认为所写的这些东西是靠不住的,是没有根据的,当然也不是神所默示的。所以启示录也不是神所默示的,只是和一般人所写的书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大的分别。
这种想法当然是错误的。膺品(伪造物)的存在并不暗示没有真实的东西,事实上正相反。假如没有真的一百元人民币存在的话,也根本没有伪钞印制出来;假如没有一百元面额的人民币,根本没有人去假作一百元的人民币,一张伪钞需要有一个真的照着去模仿。但以理书、以西结书以及启示录都是真本,其它非正典性的犹太著述,是未经神的默示,是人的模仿。
本书作者及写作时地
在本书一开头就提到的约翰是哪个约翰?在新约中有多少个约翰呢?从古时到现在有很多人叫约翰,在新约中至少有三个约翰──施洗约翰,雅各的弟兄约翰(即使徒约翰),并那称呼马可的约翰。当然在耶稣基督和使徒以后还有许多约翰,所以写启示录的到底是哪个约翰呢?
施洗约翰当然不会是本书的作者,因为他在这以前已经被杀了。古代教会一致的传说,认为使徒约翰就是雅各的兄弟约翰为本书的作者;后来到主后二百年时才有另一种传说,认为写启示录的并不是使徒约翰,而是别的约翰。可是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所以我们可以很稳妥地说写启示录的就是使徒约翰。如果你留心就可以看出著者只是说到约翰,并没有为他自己再作进一步的介绍;这明明就可以看出是使徒约翰。虽然当时可能有许多约翰,但是只有一个约翰为众人所周知,而不需要介绍他自己的身份,也就是到底他是哪一个约翰,读此书信的人,马上就可以知道这个约翰是谁。假如是别的约翰,著者一定要说明是哪一个,住在哪里的约翰,但是使徒约翰根本用不着介绍。
写启示录的地点是在拔摩岛。就是位于希腊与小亚细亚中间的多山多石很光秃的小岛,这是一个禁区。在约翰时代罗马帝国用为囚禁政治犯的所在,就是那些并非为本身的过犯,而是由于他们的信仰被政府逮捕送到这里管训。基督徒也就在这种范围之内违反了罗马政府,所以被抓到此地。他们被监禁并非因为他们是基督徒,而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拜罗马皇帝;这就被认为是政治犯,当然也因为他们是真正的基督徒。
约翰告诉我们,他被监禁在这海岛上,是为了神的话和耶稣基督的见证;正因他是基督徒并且是一个为主作见证的基督徒。历史告诉我们,拔摩岛并不是一个很安舒的所在,拔摩岛这个地方不但是一个孤寂的地方,而且也有一个矿场,囚犯们往往被驱使劳动于煤矿之中。所以约翰在那里的生活很艰苦。只有约翰在十二使徒中得到善终。犹大是自己吊死犯了自杀罪,其它别的使徒差不多是死于殉道;根据教会可靠的传说,彼得、保罗和其它人都是为主殉道。
你能否想起在约翰福音末后耶稣预告彼得的死,彼得就指着约翰问痘说︰“主啊!这个人将来如何?”耶稣回答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其实耶稣是对彼得说,这事你管不着;你来跟从我,不要为约翰担心。可是以后在使徒及古代基督徒当中又有一种传说,说约翰永远不死,就是因为耶稣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
根据教会历史的记载,约翰在主后九十六年从拔摩海岛被释放出来,那时约翰已经是一个相当老的人了,他就去到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在那里度过他余下的光阴。在那里过了几年的安静生活,后来就死在以弗所,也就是保罗写信给以弗所人书信的那个以弗所。
约翰写启示录的时期,大约是在他被罗马皇帝多米田囚在拔摩岛上的时候。多米田从主后八十一年到九十一年作罗马皇帝,后来在主后九十六年,即他四十五岁时被暗杀。多米田是一个穷凶极恶的人,虽然他秉政几年作了政治上的革新,就如活埋了三个罗马的处女,因为她们淫乱的缘故(这在多米田的时代被认为是罗马的一项改革)。可是在他以后作王的数年当中 ,他就变成十分可怕的人。多米田是头一个在活着的时候声称他自己是神的罗马皇帝︰他心存亵渎,擅取“主与神”的名称。在他秉政的末年,他近乎偏执性的疯狂,极其凶残的逼迫基督徒。
在罗马皇帝尼罗的时期,犹太与罗马的战争尚未开始,这事发生在主后六十八到七十年。在战争以前,罗马当局认为基督徒或许是犹太教信仰中小小的一个支派。罗马人在那时对于犹太人非常的藐视,他们认为犹太人是一种神经兮兮的人,所以罗马人就在该撒犹流大帝时给他们很多的方便,那是基督降世以前的时候,犹太人可以自由地守他们的安息日,罗马人也不强迫他们作违反自己律法的事;犹太人有他们所喜悦的立场,此外犹太人在罗马帝国是免除兵役的,就是犹太人不为罗马人当兵。
在耶路撒冷被毁前的那一段时期当中,基督徒被认为是犹太教的一支,所以同样享受到优厚的待遇;凡不属于犹太派系的基督徒,也被认为是加入犹太教的信仰。在主后六十八年到七十年之间,罗马和犹太的大战开始,犹太人完全惨败,很多犹太人被杀,其余大部分存在的人被卖为奴隶,所以从罗马的观点来看,犹太人可以说完全不被重视了。
在使徒行传所包括的这段时期之内,就可以看出犹太人在逼迫基督教,而罗马人却保护基督教。保罗虽然被犹太人逼迫,但却受到罗马人的保护。当然保罗最终被尼罗所杀,但那是在使徒行传将终结时期。在耶路撒冷被毁以后,犹太人在罗马人眼中不再被重视,最后都清楚了,基督教并不仅仅是犹太信仰的一支,而是另有一个根基,有自己立场的一种世界宗教,并不象犹太教那样,随着在军事上的失败而消灭没落了。换句话说,基督教与犹太教是根本不同的新宗教。
在尼罗的时代以后有几年短暂的平静,但没有多久,直至多米田成为一个最残酷逼迫基督教的人。
历史背景与写作原因
早代基督徒极力避免卷入罗马帝国的政治漩涡。你应当还记得耶稣曾说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 神的物当归给 神。早代基督徒根本没有任何活动分子或革命分子的企图,想推翻任何基层的政府;另一方面, 罗马政府逐渐地觉悟基督徒的信仰如果成功了,将来对于罗马帝国是一大祸患。这的确也是真实的,虽然基督徒非常讲究和平,而不是具挑战性的人民,但他们相信耶稣基督是王,不是跟罗马政治的意义有同等的价值。假如耶稣基督的国度要长进而且兴旺,结果罗马帝国必要衰亡;假如基督教也要继续且成功地繁荣下去,罗马帝国的极权主义就不会继续成功繁荣。因为罗马帝国当局了解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就开始逼迫基督教,所根据的理由是基督徒对于作罗马帝国忠实公民的这件事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是基督徒就不能够去爱罗马帝国,这两件事是不能合一的。政府的命令是去拜该撒的像,并且在该撒像面前设立祭坛烧香,基督徒拒绝这样作,所以他们被看为是国家的公敌。在政治上来说他们是叛逆的,因此他们遭受迫害。
这一切的事情都与启示录的来源有关。在本书尚未写成之前的时期,古代基督徒很明显地相信基督再来就在目前,很多人相信基督再来就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发生。圣经并没有这样的教导,耶稣基督也没有这样说过,新约书信也未曾如此教导,可是古代基督徒们似乎相信这种说法。事实上,新约有关主再来的时候的教训是似非而是。新约教导说,主再来似乎是在他们那个时候发生,但并不是说基督一定在他们还活着的时候再来,明显可见这是两件不同的事;可是古代基督徒在大多数的使徒死去之后,似乎是骤下断语说︰主很可能在他们还活着的时候要来。福音书的记载,以及古代基督徒也逐渐地觉得他们的盼望是不能实现的;人们渐渐地死去,可是主还没有来。现在迫害又开始了,主不但没有来接他们到天上去过享福的日子,反而极其残酷的迫害即将来到,为奴的逼迫在他们头上的情形是一天比一天恶化。
古代教会在主后九十六年,就是书写启示录的那一年,开始进入基督徒二百年逼迫的时期。他当然不知道这个逼迫要延长到什么时候,这与他们以前所期望的,主要把他们带到天堂去避免死亡之灾,一比较相差是何等悬殊。不但如此,这好象是主已经忘记了他们,如今罗马帝国将他们丢给狮子,用火活活地把他们烧死,这一切可怕的事情,就开始要发生在他们身上。有多少美国人知道,当我们初次干预越南战事的时候,非常的战火将要变成如此之久,而牺牲了那么多人的生命呢?假如事先有这样的知识,事先明白了这个真理,事情或许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古代基督徒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惧怕和危险当中。想到你要为你的信仰被丢在狮子坑中,或活活的被火烧死,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而你要在这种试炼之下站立起来,不去背叛基督,假如你在这时否认痘,你或者就得苟存。第一,写启示录的原因就是要坚固初代信徒刚强壮胆,因为他们那时是生活在恐怖当中。当然启示录对于我们也有一个信息;启示录的教训不单只限于初代的基督徒,对于我们今日的信徒也有它的适应性和应用性;启示录的信息是从他们开始的,为要鼓励他们,成为他们的力量,坚固他们的信仰。这卷书的写成并不是要满足人的好奇心,而是要安慰人, 因为初代的基督徒实在是需要安慰。
解经的公认原则,就是说任何圣经对于原初的读者如没有意义,那么解释出来的意义一定是不正确的。虽然我们可以有更完满的了解,对于一件事情应当有它本来的意义,可是这件事对于原来的读者一定是有它的意义,而且所有的意义在根本上是相同的。有一年夏天的早晨,有一个卖书的进到我的屋子,想要卖给我一本非常贵重的皮面金边圣经,价值美金廿九元九毛五分。在他介绍这本圣经的时候,他口若悬河地说,这本圣经是最奇特的,没有任何圣经可与之相比,因为这本圣经有一个目录表,有圣经的章节,甚至讨论到有关原子能的题目。结果我拒绝买这本圣经,有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廿九块九毛五美金对于我来说是太贵。第二个理由,就是讨论原子能这件事。当然原子能是 神所造的,而且 神的话与任何事情都有关系;但要说圣经也讨论原子能这个题目,正象圣经讨论天堂、地狱、信心、行为那样的话,我根本就不相信。若说圣经讨论原子能这个题目对于圣经原来的读者是没有意义的,那末这件事绝对不是真实的。
早代基督徒所以如此地惧怕,是因为很凶猛的逼迫即将开始,而且在启示录中已经书写到,等你念这卷书时,你就可以看见这个迫害已经在眼前。似乎是基督不能控制的,而罗马国的皇帝是在管理一切。但是实际真理耶稣基督仍然坐在宝座上,在外表上看来似乎是罗马皇帝,其实只不过是招架之功的过程而已。这迫害虽然凶猛,但是不能继续到永远,迫害到一个时候一定要终止的。那些通道受死的人,被称为在主里死了的人是有福的。那些受苦的人要得到安慰,那为别人受苦而忧伤的也要得到安慰。基督教会不单忍受,最终必要得到胜利。正如特土良(死于主后二百廿年)说︰“殉道之人的血是教会的种子。”你必须把眼光放长,看教会一定要得胜的,正如耶稣说︰地狱的门是不能胜过她的,人间的权柄也不能胜她,黄金的权柄也不能胜过教会。
在根本上来说,我认为这就是原初对于读者的意义。当然这还有很多细节,对我们现在的人来说有更大的应用。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世界,也是面临了恐惧,甚至于叫我们惊心动魄。有些人称此为基督教后期时代。你可以象驼鸟似的把头插在沙土里说,一切的事情都无问题,但实际并不是一切事情都无问题。你有没有注意到,虽然我们对于国内传道与海外传道这样的努力,但是基督徒在世界上的人数却是一年比一年减少?对于人口的爆炸来说,我们根本就是望尘莫及,非基督教世界人口的激增,虽然说今年在世界中的基督徒比去年更多,但实际上基督徒所占的百分比,今年比去年少。在基督教完全被吞灭以前,这样情形要继续多久,基督教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少数,他们的意见将来没有人听,也不受人尊重?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代,基督教的根本真理是被世界所否认的。在我们祖父的那个时代,大多数的人都相信基督教──甚至恶人也相信;虽然他们不按着基督教所主张的去生活,但是他们相信基督教是真的 ,圣经是神的话,当然有时候他们成为无神论者、自然论者。一般人虽然过罪恶的生活,但在他们死以前仍然希望悔改。可是今天大多数的牧者、神学教授、主教,更不要提大多数的一般大学教授、知识分子、世界思想领导者都公然否认基督教的真实性。
圣经的权威、基督的神性、痘的赎罪、痘的复活等等,被我们现今的知识否认,甚至于谬解,主张圣经真理的人数是逐渐地减少。我们越来越处于守势的地位,当然我们相信 神的信仰能够帮助我们,给我们勇气,叫我们仰望将来,但是除此之外,前途是渺茫的。从前到缅甸传道的牧师耶德逊(死于一八○五年)被缅甸的佛教徒放在监狱里,有一个英国的游客访问他说︰“耶德逊先生,你想将来外邦人悔改的情形会怎么样?”耶德逊在缅甸监狱中受了相当的痛苦,但是他回答说︰“我的朋友,将来的光景正如神所应许的那样光明。”假如你也象他一样关在监牢里,则实在需要一种强大的信心才能这样说话,而耶德逊果然说了。 我们今天相信耶稣仍坐在宝座上,虽然世界上的情形是这样。一切真正重要的决定并不是在华盛顿或联合国可以决定的,不是在莫斯科也不是在北京。耶稣基督在天上,痘是天上地下的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所以世界将来的决定,要由耶稣基督来决定。如此相信实在需要有基督教的信仰。如果你不能相信,而你想努力去作一个基督徒,也是没什么价值的。假如我们是基督徒,这最终的结果对我们一定是有利的。我们今日的情形,在许多方面与古代基督徒在罗马帝国时的情形是相似的。没有人能够把我们丢在狮子洞和狮子争斗,但我们的信仰,在各方面是受到藐视和亵渎。然而,只要是基督徒,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美满的。现在我们借着研究启示录,我们可以坚固、安静、得到鼓励,以后才能够有资格去服事神。【BT4】研究本书第一原则︰神启示的客观性质
启示录的性质与圣经许多其它部分不同,这也是许多人感觉到启示录很难了解的原因之一。韩瑞森博士在他所写《得胜有余》(More Than Conqueror)那本书中,称启示录为神的有声电影︰你看见了其中的异象、听见了声音。皮特斯博士写了一本启示录注释,名为《羔羊、妇人、与龙》,他称启示录为 神的卡通书,他如此称呼并没有什么亵渎的意思或什么不合适的地方,他是把启示录特别的地方提出来。
本书是用一套暗码来写成的,古代基督徒当然明白这些暗码是什么意思。所以对他们来说,这些暗码含有一种知识的或福音的意义,但对于那些逼迫他们的罗马人,只是神奇的或是一种难以解释的怪书。如果这本书落在反对基督教的罗马政府官员的手中,他们只不过在那里摇头,随手丢弃认为是一些患精神病的人所写毫无意义的一本书。虽然如此,对于古代基督徒来说里面却有很大的意思,对于那些认识暗码的人,这本书给他们坚固的心和安慰之感,对非基督徒所带给他们的只不过是困惑与惊奇。
我们不要以为这里头有什么神秘性的危险。在那时有一个罗马皇帝要毁灭所有的圣经。他在这件事情上虽然没有成功,但我相信他的确毁灭了许多圣经原本。当然神要用一种很奇妙的方法保存圣经,这就是那些古代基督徒所受的逼迫。以上所说的正是基督徒所反对的。启示录这本书里面所记载的,不仅应用于罗马帝国,其实书中所写的,要叫在各地说该撒是主的罗马政府官员知道后,他们是不太喜欢的,所以启示录用暗码去写是有原因的。可以因你是基督徒的缘故,就能够把你杀了和丢在狮子坑中,而且也有很多人真的被杀并且去喂狮子。北非迦太基的主教居普良(Cyprian)于主后二五八年殉道,在基督教历史当中是最伟大的人物。他曾经有两三次逃亡躲避被捉或被处死刑,因此他曾经被许多人控告为儒夫,不愿意把自己交出来为耶稣基督殉道。居普良回答说︰“我只是遵循耶稣基督的教训,他们在这城逼迫你们,你们要逃到那城。”他又说︰“你要知道我并不怕为基督的名受死,而是时候还没到,我不能舍掉我的性命。”最后他被捕的时候,他也没否认基督,也没有怕死,最终他为在主里的信仰牺牲了性命。他在迦太基被捕并且带到罗马巡抚的面前,罗马巡抚问他说︰“你是许多恶人的主教吗?”居普良回答说︰“我是迦太基基督徒的主教。”“我们的主罗马皇帝吩咐要你去献祭。”居普良回答说︰“执行你的命令吧!这件事无可辩论。”“你要好好仔细想一想。”罗马巡抚说︰“你的生命就在顷刻之间。”居普良回答说︰“执行你的命令吧!这件事是没有什么可商量的。”意思是要杀要砍悉随尊便,我是不能向你们罗马皇帝献祭的。所以罗马巡抚吩咐把他的头砍下来,一大群的民众跟随他到执刑场。这些人都不是基督徒,但他们认识居普良,并且从他得到了很多的益处;在他还没有当主教以前,他是一个很有钱的人,而且用他的钱去帮助别人做好事。在执刑的地方,居普良嘱咐站在他旁边的朋友们,从他的产业中拿出廿五两黄金给那个刽子手,叫他知道基督徒看死是得着,并且也表明他对执刑者没有怨恨。
在古代基督徒中间,有些人自动甘愿的去请求为道殉难,我们若用现在的话,这些人实际上来说就是躺在铁轨上要被火车压死。教会从来没有自动请求殉难的,其实这也是教会教义所坚决反对的。如果可能,基督徒要逃避艰难。为的是要服事主,如果可能的话,就是不要拒绝基督。在不拒绝基督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躲避迫害而服事基督;如果他们在不可避免的情形下,就是在否认基督与死亡之间成为殉道者,那么他们就很甘愿地为主受死,而不去背叛痘。启示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在这种情形下作基督徒你认为是容易的吗?你知道外面的迫害对于洁净教会来说是最好的办法吗?教会里充满了伪善,种种的罪恶,如果有强烈的逼迫,教会就很快地被消除。当教会有殉道的危险发生时,那些假冒为善的人很快的就消声匿迹了。
我们可以提出一个例证,说明启示录这本书有卡通的性质在内。在第十二章︰“天上现出大异象来︰有一个妇人身披日头,脚踏月亮,头戴十二星的冠冕;她怀了孕,在生产的艰难中疼痛呼叫。天上又现出异象来︰有一条大红龙,七头十角;七头上戴着七个冠冕。它的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摔在地上。龙就站在那将要生产的妇人面前,等她生产之后,要吞吃她的孩子。妇人生了一个男孩子,是将来要用铁杖辖管万国的;她的孩子被提到神宝座那里去了。妇人就逃到旷野,在那里有神给她预备的地方,使她被养活一千二百六十天。
…………………………。
龙见自己被摔在地上,就逼迫那生男孩子的妇人。于是有大鹰的两个翅膀赐给妇人,叫她能飞到旷野,到自己的地方,躲避那蛇;她在那里被养活一载二载半载。蛇就在妇人身后,从口中吐出水来,象河一样,要将妇人冲去。地却帮助妇人,开口吞了从龙口吐出来的水。龙向妇人发怒,去与她其余的儿女争战;这儿女就是那守神诫命,为耶稣作见证的。那时,龙就站在海边的沙上。”
假如你是那个不信的非基督徒罗马政府官吏,你从这里能想出什么呢?最低限度来说,这是极度的神秘而且难以理解。如果我们是属于一般基督徒,说圣经从创世记到启示录都要按字面去接受去相信,那么你从启示录十二章中能看出什么道理呢?至于你看见了没有,第一要紧的是要知道写启示录当时所用的暗码是什么,假如你不明白这个暗码,书里的意思你是没办法了解的。
皮特斯博士形容卡通性格如下。假如纽约市将来要用考古学家去挖掘以前在矿野时代的古物,藉以发现美国的古代文化;结果他们挖掘到一个大的建筑物,里面藏有各种新闻纸。在报纸首页中有一只大象和一只驴,一只老虎的照片。假如这考古学家在字面上来坚持说︰“数千年以前纽约市是一个大的森林区,里面有野兽有大象、有驴、有老虎。”这就完完全全把其中的意思谬解了。真正的意思是当时报纸印行时,正赶上美国政治的选举;大象是代表共和党,驴是代表民主党,老虎是代表纽约市最古老的(约于一七八九年)腐败的政党,这政党的名字叫丹曼尼厅)(Tammany Hall),是党员聚会之场所的名字。
在启示录里有很多的事情是令人难以解释的,可是对基督徒而言,最低限度还是可以明白。虽然他们不能够完完全全明白里面所包括的一切,虽然他们不能够明白启示录中的每一个细节,但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他们就能够明白。
现在再回到启示录第十二章,等到我们看到那地方我们再详细地讨论一下。现在我们要简单的看看大略的意思是什么。这一章里头所说的大略意思到底是什么,圣经学者们有很多意见,但是一般来说大家都是同意的。身披日头、脚踏月亮、头戴十二星的冠冕的妇人是代表旧约的以色列人,就是与 神立约的百姓。她生了一个男孩,就是女人的后裔,主耶稣基督,痘要用铁杖管辖列国。大红龙就是代表魔鬼,妇人生男孩时,大红龙要将痘杀死;这可以反指着希律王想要杀灭耶稣,当时希律王吩咐将伯利恒城两岁以内的婴孩杀死。但这个男孩被提取到神的宝座那里,意思是说耶稣基督升上高天,坐在父神的右边,是撒但的力量所不能及。但这个妇人仍然在地上,她其余的儿女就是新约教会,所以大龙要攻击他们,就是魔鬼要攻击基督的百姓。但是这个妇人逃脱了这个大龙的毁灭,这个迫害延长了二千年,但是其凶残性在世界各地都是不同的。在罗马帝国的边缘上,基督教在那里可以逃避迫害,并且得以残存。大龙口里吐出来的水向妇人发怒及其儿女争战,这就指着早期撒但所散布的异端好象洪水一样,几乎使基督教与世隔绝了。撒但用两个方法来攻击基督教︰从外面来的迫害,从里面来的异端。异端败坏基督教会的教训,以致于神的真理被蒙蔽,在人的面前显出混乱,真假难分。在最初的世纪当中异端盛行,以致威胁到,甚至于冲淡了基督教只不过成为另外一般宗教而已。
研究本书第二原则︰预言以当代情况和事件为根基
启示录中这些神秘性的异象当然不能按照字面去接受。那些明白的人当然最低限度能够部分地了解其意义,要按着字面去接受,就完全失掉了它根本的意义。
现在我们要了解启示录其它两个原则。第二个原则就是必须要在意义与应验之间有详细的区分。论到所有圣经预言都当如此,但此原则往往被人所忽略,尤其是被基要派作者所忽略。所谓基要派就是他们实在相信圣经是神不可错谬的话。事实上也是这样,新神学派不相信圣经的无谬性,往往在解释这些事上,比那些基要派在思想上用更稳健的方法。
圣经所说的意思没有别的,就是原来的意思。圣经绝不会对你说一件事,对我说另外一件事;就是当圣灵默示圣经时所说的意思,所写出来就是那个意思,没有别的。我们的责任就是要知道圣经原来的意思是什么。当然在我们研究圣经的时候,要寻求圣灵的帮助,并且适当的方法。这是一种进步性的,也是一种程序,就是我们研究圣经按照方法来进行,不能一步登天。我们的讨论,是为要研究圣经的意义,就会有稳固的根基,因为我们所研究的,乃是神不可错谬的,为圣灵所默感的圣经。可是当我们想要印证圣经预言的应验,我们一部分要靠不可错谬的圣经,一部分要靠一般的历史记载、新闻与报导,时事报告,电视以及无线电广播。
例如启示录十三章是神秘的一章。这一章是描写到从海里上来的野兽的性质和它的行动,是一只很可怕的怪物,要与圣徒作战,并且胜了他们,使那些敬拜它的人,在他们额上或手上都有记号;如果人没有从海里上来的野兽的记号在他们身上,他们就不能找一份工作来维持他们的家庭生活。正在它胜过圣徒的时候,基督出现了, 并且毁灭了它,使它的雄心归于无有。虽然有些细节还不太明白,但是现在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底这一段的意义是什么?这一章圣经就是说到世界的独裁者将要攻击并毁灭基督教,到了几乎就要成功的地步,但是在基督再临时或之前他将被毁灭。我们不能说这个是指着世界的独裁者,但是我们能说这是指着敌基督的政府;不管在世界历史中什么时候出现这种抵挡基督的政府,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要是有世界上的政治机构,要逼迫基督徒的就是那敌基督者。当然这也不能抹杀在将来尚未应验的那个敌基督者。
只要我们说到这类的事,我们就是立在稳固的根基上,因为我们完全是论到神所默示的圣经。我们所研究的是神的话是怎么说的。可是如果有某些人斩钉截铁的说敌基督者已经应验了“拿破仑独裁者”,他的立场站的就不太稳妥,因为他不是单独论到圣经,他是论到一般没有为圣灵默示的人类历史的记载,此外他不过是论到过去或现在的历史,因此从历史的记录来看,他并不知道将来所要发生的事是什么。
差不多从约翰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如今,有许多历史上的政治人物都被提名,说他们应验了启示录十三章的野兽,其中有希特勒、墨索里尼、赫鲁晓夫、斯大林、卡斯特罗等人;当然这些是无稽之谈,这些恶人没有一个可以说有真正应验预言的迹象。可是人们把这件事情弄昏了,与应验的意义相混淆,而且又大言不惭地说,这个历史的人物,那个历史上的人物是启示录十三章中的野兽。当一件事情着重点是在乎意义的解释上,我们能够有一个实际上的确实性,或者最低限度说,有一种实际确实性进步的程度。但是要印证应验的时候,我们要特别小心,免得我们到末后弄出错误来。我们也必须常常记得,我们自己现在是在历史的复杂情形当中,所以在印证或认同历史预言的应验上,我们还没有到最后判决的阶段。
论到圣经的预言,在我们心中必须要存着这一种意义与应验之间的区分的第一个原则,尤其是在研究启示录的时候更当如此。第二个原则就是石东豪博士称之为要点重加申述的原则,即韩瑞森博士所说的进步平衡性原则。启示录并不象一部活动的电影,从头到尾一直演下去,他有多次的复演。在什么地方要下一个分水岭或划一个界线,人言人殊,意见不同,但是根据韩瑞森博士,同时笔者也是同意,启示录共分七个段落。
“七”字在启示录书一共出现了五十四次,多次记载“有福了”。在礼拜天下午读圣经的时候,也可以用你的红笔将启示录书中的“七”字和“有福了”的字划下来。第一章说,念这书上预言的有福了,这是头一次提到有福了,还有许多次提到有福了。
这七个阶段的每个阶段都包括了从基督首次来和第二次来的全部基督教的事迹。在各阶段中有不同角度的说法,而同时又有不同的重点。有些着重在基督再来临近的时候,有了特别显著的事情;有的特别着重启示录被写成的那个时候所特别显著的事情;这不过是着重的程度不同而已。但是我们可以确定地说,这七段落的每一段都包括了全部福音时代,在一个阶段的末了,要叫读者对于世界的事情有一个特别的了解,也就是要他们知道,世界将来有一天要受审判。我们一般所说的事情,永远有次序地开始,但这一卷书是从头到尾并不是毫无间断的,而是大约有七个平衡性的分段在那里重演,但都是多少用不同的观点来写成的。
韩瑞森指出这七段是由两组写成的,一组有三段,一组有四段。在他所著《得胜有余》那本书里,他用了一章强烈的着重本书的统一性。他的统一性比各段分歧性更重要;换句话说,根本上这七段所教导的是一件事情,是同一个作者所写,受同一位圣灵所默感,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从头到尾清清楚楚的说出来。当然这就让我们相信是整体的事实。现代新神学派批评家所说圣经彼此有冲突,彼此是矛盾的,差不多任何一卷书都有六、七章以上的话,写书的人多半不是一个人所写的。圣经是四十人以上所写成的,用三种语言︰亚兰文、希伯来文、希腊文;按地理上来分,有在意大利的,有在幼发拉底河西岸和东岸的;有在摩西时代的人,又有的在使徒约翰时代的人,其间相隔一千五百年。明显可见在这里有很大的不同,不仅在言语上的不同,在写书的体裁上也不同,著者的个人性格也有异,他们所讨论的也是各别题目。圣经里的这种不同非常的明显,简直是不能忽略的。你不必要想方法去认识原文,你只要看中文圣经就可以了。但在这些不同点之后存在着统一性,强过圣经的分歧性,这就证明圣灵是圣经全部的真正作者,来支持摩西、使徒约翰。因为圣灵是圣经各部分的真正作者,所以圣经才不会自相矛盾;在圣经里面有彼此的协和,而且是有机体上的合一,所谈论的是一个题目,虽然有不同的着重和应用,但自始至终都是这样。
圣经既然是一个整体,所以启示录也是一个整体,是一卷书,有一个单独的目的。韩瑞森博士把启示录这七段分为两大部分,同时主张全书的特性就是一个整体并不混乱。相信圣经的基督徒研究启示录的时候,用一种适当的办法,就看出各部分的协调与彼此间的关系,不拘在主要的部分上或在微细的部分上,都能够看出启示录这卷书的确实意义。启示录这卷书的意义,在整体上来说,就是耶稣基督是教会的主及其元首,虽然时常在攻击之下,但到末后是要得胜的,全部的根本意义,就是根据不同的应用与情况,在不同的方面应用试验,但都指向同一的最终目标。每一部都与基本题目有关联,在启示录中我们找不到一节与本书的题目无关的。
论到本书的两大部分,韩瑞森在十一章与十二章之间划了一条界线;这样把启示录分成两大组,每组十一章。你当然知道圣经的分章分节并不是圣经原来应该有的分法,是后来的人想出来的一个方法,圣经分节对于我们读圣经的人方便,寻找章节比较快速;圣经分章分节也只不过是五百年前的事,是在印刷术发明以后,或者是比五百年稍早。
前十一章是外面的情形,在这几章圣经当中我们看见教会受社会的攻击。这里所说的是世界的权势,帝国君王、统治者和世界的恶人,以及整个世界系统来攻击教会。第二部分从十二章到末章看出教会受撒但及其仆役的攻击,所以在这部分你可以学习到激动世界权势来攻击基督教的到底是什么。
一章到三章表明基督在痘的教会中,痘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在七个教会之中,那是第一段。第四章到第七章是第二段,在这里我们看见基督为教会的福益而统治世界,这就是七卷被封闭的书卷;当每一个书卷被打开的时候,有些事情发生。当世界终局临近的时候,教会受了很大的苦难和逼迫,本段所描写的就是这种试炼与痛苦。
第一部分的第三段,即最后一段就是八章到十一章。这里包括一连串的号筒吹响;每一号筒吹响的时候,就有声音出来,同时也说了一些事情,也有一些事情被人看见。号筒是未来的警告。七个号筒加在一起,就是警告审判之必要临到那些攻击耶稣基督和痘教会的世界,可是这并不是神最后的审判;所提的尚未完全,每次审判都有三分之一人,三分之一海等受到审判。这样一来,我们就看出在世界末了审判的部分与历史的程序。在八章到十一章所提的那些审判,我们可看出来还没能叫人悔改。
启示录第二部分是从十二章开始,描写到教会被撒但及其仆役所攻击,在箴言书廿六20那里说︰“火缺了柴,就必熄灭。”假如没有撒但,就是教会所看不见的仇敌,在幕后主使,兴风作浪,基督教的逼迫很快就告一段落。在本书第二部分当中,就令我们看出撒但魔鬼用系统的方法,阴险的、聪明的洗脑,用欺骗的手段,来迷惑天下的列国,使他们继续攻击基督教。撒但最终被丢在火湖里,但在它的末期没有来到以先,撒但要继续它的阴谋来捣乱基督徒与教会。世界攻击基督教的背后真正原因就是撒但,因为它恨耶稣基督和痘的百姓。所以与基督徒作对的就是撒但,大龙要对抗生下来的男孩,到后来教会要得胜;当我们来到本书之末,就是最后三章当中,我们看见了庆祝基督以及教会的胜利。
我们应当知道本书的主要目的不是要预告什么独特的事件。在过去基督教教会中关于启示录的解释很流行,受人欢迎的就是教会历史的或继续的历史上的解释,这种解释法,好象把启示录多多少少看作一部有声电影从电影机演过一遍。
这种解释法就是想确定某一件特殊的事情,比方说慕罕默德被认为是启示录十六13,十九20与廿10所说的假先知。可是启示录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特别去预告某些孤立的特别事件,乃是描写 神统治世界的原则并痘的历史一直到底,当然也不能不偶尔提到一些预告或指出过去的一些特殊事件。十二章的确说到基督的降生。在这里圣经预言的应验我们也不能忽略,过去的事我们不能忽略,但是未来的事我们也不能忽略。十二章所提男孩的降生,只能指着耶稣基督的降生,男孩被提到天上神的宝座,只能说到耶稣升天坐在父神的右边。所以本书的确也论到一些特殊的事件,论到本书将来的事,的确是真的,那就是有些预言在我们现在尚未应验。当然预言有事先的应验,然后有最终的应验这两种的分别。
这是为一般所公认的解经原则,预言只能够有一个意义,但它可能有多种的应验。你把一块石头丢在一个平静的水面上,你就看见从石头丢下的地方开始有小圆圈一个一个蔓延开来。挪亚那时的洪水,就是世界末了大审判的预表,或是一个预先的先例。我们相信所多玛、蛾摩拉的被毁灭,乃是世界末了审判大日的一个预表或是先例,这种解释是非常公道的。一种预表就是在一个较低的地位或较小的范围内所发生的事件,以后要在一个更高的地位,更完全的应验这种同样的事。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毁,在福音书中被描写为末了大审判日的预表。神的审判在这里就是一个主要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历史不同的水平在线得以应验,而最终是来到一个结论。我们不能消除这个意思,因为启示录十三章中所说的野兽,或许是基督教将来的逼迫者,过去的人已经在部分上应验了这个预言,打算从地上消灭基督教而且部分得以成功,但是并没有完全的象启示录十三章所说的,所以最终的应验还是在将来。
研究本书第三原则︰与整本圣经,特别是旧约的关系
启示录头一节就说到启示──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 神赐给痘的,再由痘启示给痘的众仆人。这就暗示着神启示的客观看法。但我们所理解的预言与圣经启示的客观性,今天在各处都遭受反对,只被少数相信圣经的基督徒接受。今日占优势的概念就是圣经的作者本来就是思想家、知识分子,有些象希腊的哲学家,有些象今日的新闻评论家,能够分析现代局势的倾向,解决人们的各种问题。美南长老会协和神学院的著名学者伯来特(J.Bright) 写了一本有关旧约的书《 神的国》(The Kingdom of God)。伯氏为他写的这本书从一家出版公司获得七千五百美元的奖金,有点象美国的诺贝尔奖金。当时我评论说,假如这一家出版公司干脆付伯来特教授七千五百美元,而不出版这本书,或许在使用主的金钱上来说,是更好的投资。他所写的这本书,把旧约历史重加组织,造成了两个宗教之间的紧张气氛︰一个是为祭司所代表的礼仪宗教,一个是为先知所代表的道德宗教,这本书所描述的就是二者之间互相争夺,互相角逐的情形。当然这里并没有真正的反对︰所说的相反是虚伪的,正好象你问一个人︰“你快乐吗?或是你结婚了吗?”著者在全书所使用的,是旧约先知主观的言词。例如以赛亚“觉得”这样,何西阿“知道”那个,耶利米“体验”到这事的发生等等。这些话用来了解在社会学或政治学有些新学说发表的大学教授身上是正合适的。
圣经本身所预言的不是从人意来的,是圣灵感动那些属神的人所记载下来的启示(彼后一21)。这是有关预言来源的严格说法,当然也可以适用于旧、新约全部圣经,不是从人意来的──可是究竟是经过人的头脑,人的神经系统,人的书写的,如果你要这样说的话,不是人按一下钮立刻就开始各项的步骤。第二、预言的确是从神来的,属神的人受了圣灵的感动,把神的启示记载下来,在这里所用的“感动”二个字在希腊文是Pheromenoi,意思是带去。预言的产生根源,不在乎人而在乎神。这就证明瞭圣经是神所赐给的古式的、稳健的、客观的性格,根本上来说圣经是神所启示的,并不是人所想象或发明出来的。
虽然预言的来源与绝对的真理唯独从神而来,可是它也在当时的情况与世界中扎根。这就是说到预言的背景,预言中某部分所发生的事件等等。这些事情在使徒约翰的时候已经被人晓得。就在启示录的第二、三章致罗马亚细亚省七个教会的书信中可以见到。著名的苏格兰考古学家栾威廉爵士所写的书,对这二章圣经给予很大的贡献。他表明每一封书信与那一个城市的历史、地理与政治有很密切的关联,这就令我们得到这些教会对基督徒信息的更清楚概念。小亚细亚七个教会的情形明显与我们的情形与环境并不一致,所以我们必须在适用于我们的时代上多少有一点转变,但是假如你已经正确的了解这些书信与其当代的情况,那个情形就是最初写书信时的情形,那么你才能够正确的这样做。
正如我前面所说,我们现今所处的时代,很象约翰写启示录的那个时代。没有人把我们丢给凶猛的狮子,但是他们却否认和亵渎我们的信仰,并且对圣经基督教的仇视有增无减,所以现今正是基督徒研究并思想启示录的良好时机。
我们研究启示录的第三个原则就是本书与圣经其它部分,特别是旧约圣经有密切的关联。明显可见使徒约翰是一位精通旧约的人,因此在他的思想中深深受到旧约的熏陶,当然圣灵能够使用他的特长,而且也的确使用了。一个人若不了解启示录和旧约的言辞与结构以及新约的较早的部分,他是不能了解启示录的。归纳起来说,研究启示录的第一原则就是神启示的客观性质;第二是预言以当代的情况和事件为根基;第三个原则就是启示录与圣经其它部分,特别是旧约有密切的关联。── 魏司道《启示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