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收藏]

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启示录第廿一章

 

{\Section:TopicID=1272}十四·新天新地(二一1~二二5

  二一1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第二十一和二十二章的内容是单描述永恒的情况,还是千禧年和永恒二者并列。由于千禧年和永恒在很多方面相似,因此在使徒约翰的书卷中,二者很多时候似是二合为一,并不足为奇。

  这里将永恒称为新天新地,但跟以赛亚书六十五章1725节所说的新天新地不同。以赛亚书说的是千禧年的时候,因为那时罪与死亡仍然存在。但在永恒里,就不再有罪和死亡。

  二一2 约翰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圣经从来没有说明这城会降在地上,因此有人认为这城会悬挂在新地的半空中。城门上有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表示虽然得赎的以色列并不是教会的一分子,但仍可以进入城里去。经文一直将教会(新妇、羔羊的妻,9节)、以色列(12节)和外邦列国(24节)区分清楚。

  二一3 约翰听见从宝座发出的宣告说:“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既作他的子民,就得以享受与衪亲密的关系,且是远胜所想的。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关系更近更亲。

  二一45 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这句话,并不是指在天上会有眼泪。这是用富诗意的手法,表示不会再有眼泪!此外也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对神的子民来说,这一切永远终止。

  那位坐宝座的,要将一切都更新。衪的话是可信的,是真实的,且必定实现。

  二一6 永恒的开始,标志着神在我们身处之世界上的计划已结束。就如阿拉法俄梅戛是希腊文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母一样,衪是,是;是创造者,也是一切被造物的归宿;是创始者,也是成终者;是永恒的那一位。是衪将生命泉的水(救恩)白白赐给望得饮的人。

  二一7 衪亲自祝福得胜的人,让他们承受一切产业,并与衪建立一种新的亲密关系,就是父亲与儿子的关系。上文已提到,得胜者就是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的人(约壹五5)。他因信心的缘故而胜过世界(约壹五4)。

  二一8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得胜的。有些是胆怯的,不敢承认基督;有些是不信的,不肯相信这位罪人的救主;有些是罪人(见新英王钦定本脚注和大部分抄本),凡留在自己罪中的人,不管他是否有这里提及的各种明显的过犯;可憎的,放纵自己而行各种讨厌的败德行为;杀人的,恶毒而又凶残的杀人者;淫乱的,犯通奸和其它形式的性罪行者;行邪术的,与邪灵互通的;拜偶像的,敬拜其它的形像,羞辱神;和一切说谎话的,习惯欺骗人的。这些人最终的结局,就是火湖

  二一9 负责执行七碗审判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邀请约翰进一步、更仔细地观看新耶路撒冷,他称其为新妇,就是羔羊的妻。意思可能是这城就是新妇的居所。

  二一1011 约翰被圣灵感动,被带到一座高大的山,又再看见那从天而降的圣城耶路撒冷,这城散发出神的荣耀,和贵重宝石的光芒。

  二一1213 这城由巨大的城墙围绕,中共有十二个门,由十二位天使看守,并在门上写着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名字。每一个方向都有三门

  “十二”这个数字,在全卷书中共出现了二十一次,本章中则出现了七次。一般的理解认为,十二是代表政府或治理。

  二一14 城墙的十二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也许这是因为他们教导关于基督的真理,因而奠下了教会的根基(弗二20)。

  二一1516 天使拿着一根金苇子作量度的尺用,并量得该无论长、宽、高都是四千里(约14001500哩)。不管这城是立方体或角锥体,其范围实远超过复兴后的以色列。

  二一17 城的厚度是一百四十四肘。所谓按着人的尺寸,就是天使的尺寸,表示天使在第9节和15节所用的量度单位,是人所用的单位。

  二一18 所谓墙是碧玉造的,城是精金的,虽然不容易想象,但其目的是要描绘出一幅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的图画。这的确是成功的。

  二一1920 十二层根基用各样宝石来修饰,这些宝石与大祭司胸牌上的类似,代表以色列的十二支派。我们无从将这些宝石逐一清楚辨别,也不能肯定每一种宝石的属灵含义。

  二一21 十二个门就是十二颗珍珠,使人想起教会就是一颗极贵重的珍珠,救主为要得到它而将一切变卖(太一三4546)。

  城内的街道是精金,好像明透的玻璃,那是形容一种毫无玷污的荣耀。

  二一2223 然而,有些东西却没有在城中出现。城里毋须设圣殿,因为主神,全能者和羔羊都已在中间。其中没有日月,因为有神的荣耀将城照亮,羔羊是城的灯。

  二一24 外邦列国得享其荣美,地上的君王要来向主朝贡。

  二一25 城门也不会关上,因为这里是完全安全的,且容许自由进出。在那里原没有黑夜;那里没有日落的地方。

  二一26 上文已提到,列国的财富要汇集在这城,包括他们一切的荣耀、尊贵

  二一27 一切不洁净的都不得入,只有名字写在羔羊生命册上的才可以。──《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