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大书注释
A 作者与读者(1~2节)
1. 我们听一人如何描述他自己,就能知道很多关于他的事。犹大作了两项重要宣布。第一,他是耶稣基督的仆人。一个基督徒既承认耶稣是基督,即弥赛亚,就表示他看自己为属基督的忠心仆人(按文意即“奴仆”)。例如保罗(罗一1;腓一1)和彼得(彼后一1)都以作耶稣基督的仆人为荣。而犹大和雅各(一1)虽然按肉身似乎是耶稣的兄弟,却也明明的称他们自己是祂的奴仆。这显示祂的兄弟们经历了多大的改变。在耶稣复活以前,他们不相信祂,以为祂精神错乱(约七5;可三21、31)。现在犹大变成信徒,他一生的目标就是生命完全由弥赛亚耶稣来支配掌管。271 基督教有一个吊诡(paradox),就是一个甘心乐意奉献己身的人,反而能得到全备的自由。
第二,犹大自称雅各的弟兄。这没有头衔装饰的名号“雅各”只能代表一人,就是使徒时代领导耶路撒冷教会的雅各──也是主的兄弟。272 虽然其它人称呼犹大为“主的兄弟”(林前九5),他却选择把自己列为雅各的弟兄和耶稣基督的仆人。这是他更进一步谦卑的标记。他甘愿接受屈居于那更出名的兄弟雅各之下的地位。巴克莱引用安得烈的类似例子,说明犹大的谦卑。安得烈也甘愿被人称为西门彼得的兄弟。“犹大和安得烈尽可以嫉妒、憎恨比他们伟大许多的兄弟。但他们没有这么做,他们必然有乐于屈居人下的恩赐。”
犹大没有告诉我们他的读者住在何处,却用三个短句来描述作基督徒的意义。此乃这封短信中几个三重组合的第一个。有可能这三个形容词词组都导源于以赛亚的仆人之歌(赛四十二1)。在那歌里,以色列人被称为神所拣选、心里所喜悦、所扶持的。犹大按照早期基督教的规矩,采纳了以色列人历史中的这些蒙恩经历,并应用在耶稣的跟从者身上。
第一,他们在父神里蒙爱(照中文译)。原文有模糊之处。许多较晚的手抄本读成 hegiasmenois,即成圣(AV 译为 sanctified)。这是较容易的解法,有点像哥林多前书一2,但明显是出自较差的手抄本。它很可能是 egapemenois(蒙爱)之蜕变用法。保罗虽然常常讲到信徒“在基督里”,或“在主里”;但是在新约圣经里,从来没有讲到基督徒“在父神里蒙爱”;魏斯科(Wescott)和侯特(Hort)建议说,“在……里”(in)被放错地方,应该放在耶稣基督之前。我们因此可以把这段译成“蒙父神喜爱,又蒙耶稣基督保守”。当信差带着犹大的短信到各个受萌芽异端困扰的城乡送信时,或许他在 in 后面留了空格,好让各地教会的读者把适当的地名补上去。273 照这说法,我们可以译成“写信给那住在ˍˍˍ,蒙父神喜爱的人,等等”。梅尔的译法则极不可能成立,“(我们)在父神里喜爱的”,因为所有三个分词︰“蒙爱”、“为……保守”、“被召”,很明显都是以属神本体为主格。无疑的,犹大的动机是要结合两个意念︰他的读者是蒙神所爱的,也蒙“神所喜悦的那一位”274接纳保守。他们因此就住在神里面275。
第二,他们是为耶稣基督保守的人。犹大讲到耶稣一直都在看顾那些信靠祂的人(参︰提后一12;彼前一5;约壹五18)。祂持守我们所交付祂的(提后一12)。有趣的是,我们可以把强调基督保守能力的这一节和与它相关的21节比较,“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神的作为是保守人,但人的本分是保守他自己常在神的爱中。这是基督徒坚守信仰的一体两面(参︰腓二12~13)。这个词组也一样可以被译成“为了耶稣基督蒙保守”(RSV 译成 kept for Jesus Christ),那么它的意思就是被保全直到主再来(参︰帖前五23);或者,如果我们偏向假设这封信是送给外邦人教会的,则它的意思是已信主的收信者一直蒙眷顾,成为属于神自己的子民,并将要继承以色列选民的地位(参︰雅一1;彼前二9~10)。
第三,他们被召(按原文的次序,“被召”在末后,不是像 NIV 和中译本把“被召”列在首先)。这个被召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前两个蒙恩经历。它乃是圣经里一项对信徒的伟大描述。它在此代表一个名词,指的是“蒙爱”与“蒙保守”的对象。基督徒被召的创始者是神。蒙召的本质是圣洁的(罗一7;林前一2;彼前一15)。也就是说,基督徒被神呼召,在生活行为与态度上遵行神的旨意,就是神在我们心里运行感动我们要完成的(腓二12~13;彼后一10;启十七14)。这个呼召乃是发自神自己隐藏的旨意(罗八28)。这个呼召的范围广大,甚至上达穹苍(弗四4;来三1);但它也适用在婚姻与日常工作上(林前七20)。没有任何一件有关我们的生活或是我们遭遇的事,不与神的呼召有关。因此,神的呼召成为这段对基督徒蒙恩三重经历的高峰。神爱他,基督保守他,最后神呼召他遵行神的旨意。276
2. 犹大另外为读者们祷告,祈求三样恩典(顺便一提的,我们写信给朋友时,有多少次提到我们为他们代祷的事项?)犹大求神把怜恤,平安,慈爱多多的加给他们;换句话说,他祈求他们满满的得着这三样恩典(同样的话也出现在彼前一2和彼后一2)。
为什么他们需要怜恤呢?在一般的问候中甚少用到这个字(请参︰提前一2;提后一2;约贰3)。但这个字出现的四个场合都有一致的重要性,就是它们都与反驳假师傅教训的背景有关联。这点提醒我们,基督徒不只在重生时(参︰彼前一3)或审判时(提后一16、18)需要神的怜恤,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神的怜恤。只有那非因功劳而得的怜恤才能应付习于犯罪之人的需要。
当一个人知道他自己虽然不配,却为神所接纳,这种确信给他一种生命中深厚的平安感。所以,犹大把“平安”(salom)这个古老的希伯来人问候语,含有深义地加在信中。
神的爱并不使人隐遁。神恩慈的怜恤不但改变了读者的生命,更从他们流到周围的人身上。神借着圣灵(罗五5)将祂自己的爱丰满地浇灌在我们心中。从神来的怜恤、内在的平安、普及众人的爱──犹大祈求这一切都被丰丰满满的赐下(plethuntheie)。我们还能想到比这更完备的基督化问候与祷告吗?
271 我们可以作一对比。一方面耶稣命令祂的门徒,“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为首领的倒要像服事人的。”(路二十二26及下)犹大实践了这道命令。另一方面,一般基督教会多半不太愿意以人服事的多寡来衡量他的尊大。属灵地位的真正测量仪就是一个人对耶稣和他友人奉献的深度。
272 参看导论 V.(p. 49f)。
273 类似情况似乎也出现在弗一1,“在以弗所”。
274 参︰弗一5,以及 Amitage Robinson 之注释,St. Paul's Epistle to the Ephesians, 1903, pp. 229~233.
275 “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约十四10)
276 Bauckham 注意到,这些信仰特质是经过仔细考虑而选出的。读者们正面临离开呼召的危险,难逃主再来时神的审判。神呼召,爱护信徒,并保守他们的作为,这些恩典需要人以信心的表现响应──所以这封信的主旨就是针对这点。但是最后犹大仍回到他一开始的主题,他相信神,他们的救主,必要借着基督保守他们直到永恒的国度来临。
B 犹大想写而未写的信和实际写的信(3~4节)
3. 犹大并不只是在口头上讲爱;他实际上表现了爱。他不但重复称呼读者为亲爱的(3、17、20节,并参︰彼后三1、8、14、17),他更在整封信中凭爱心给读者诚恳的劝戒和严肃的责备。基督徒的爱并非对别人的所作所为无动于衷;它也不能取代坚强的信念。相反的,它乃从坚强的信念上生发。这爱如同火一般烧尽渣滓,为要除尽被爱者身上一切的杂质。
犹大从未想写这么一封信!他原想写一封信论述我们同得的救恩(原文 graphein 属现在不定式,是否有“随笔”的意味?)。可是当他听说危险的异端正在蔓延,他就被催逼抓起笔杆(原文 grapsai 属主动不定式)写信。他发现自己不是在写讨论救恩的教牧书信,而是在写一张大字报。信里的措辞在在显出这是一件不受人欢迎的差事,但是他说我不得不写信劝你们。真正的牧者同时也是一位守望者(结三17~19;徒二十28~30),然而在我们这个世代,牧者这一部分的责任多半为人忽略,因为人们要求教会应该有包容性。犹大是否写了他想写的讨论信,这点我们不清楚。277 但是他想写信讨论信仰的热忱(spoude,尽力)使人想起彼得后书一5。在那段经文里,彼得教训读者要殷勤,不断在信仰里长进。
在这节经文里,基督徒的经历以一个词救恩为总结,而基督徒的信仰以真道为代表。对犹大而言,救恩不只代表过去的蒙拯救(第5节),也代表现今的经历(第23节)和将来在神荣耀里的欢喜快乐(第25节)。救恩不但给了作者,也给了读者,犹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都能一起分享这个救恩。“真道”代表信仰的本体(fides quae creditur,参︰加一23),而非一般通指的“信靠”(pistis 或 fides qua creditur)。由于作者从这个静态的角度来看“真道”,使人认为本书信属于后期作品。278
那么,信仰的本体又是什么呢?犹大没有解释,只说它是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他的圣徒就是神的子民(在旧约里常常被提到)。交付……的真道代表使徒的教训和讲道,是指示教会发展方向的原则(徒二42)。的确,在这节里,他差一点讲出真道就是教导性的启示,这是今天广为人所否定的观念。他暗示说,神已经把一份具体有关祂儿子的教训传给圣徒。圣徒读了这些教训,灵性就得到滋养。若有人排斥这些教训,他就要堕落。原文 Paradidonai279代表“交付”,是以色列人用来形容传递带有权威的传统所用的字(参︰林前十五1~3;帖后三6)。犹大因此说,基督教的使徒传统对神的子民而言是一项信仰准则。现今任何一种流行的神学理论都不能代表真正的基督教,只有使徒的教训才能代表正统基督教。使徒一次交付的“真道”,不可避免地牵涉到道成肉身的特质,就是神只一次借着耶稣向世人说话。就因为基督教是注重历史的信仰,原先听耶稣讲话的人,包括他们的核心人物,就是使徒,他们所作的见证界定了我们所能知道有关耶稣的事实。我们不能落于新约圣经教导之后,对耶稣的事一无所知。我们也不能超过新约圣经的教导,自创新奇见解。我们却必须把所知道的加以解释,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犹大必然同意约翰贰书9~10节的说法,不要接待一切越过基督教训,不常守着的人。对犹大而言,一人是否在灵里有长进,端视他是否忠于使徒有关基督的教导(参︰提前六20;提后一13~14)280。
所以我们不必附和温地士(Windisch)和席尔可的说法。他们假定此信属于后期作品,并从其中找出“早期大公教会主义”的记号。犹大的心意与保罗常在他书信里提到的相同(林后十一3~4;加一8~9;西二6~8;帖前二13;帖后三6)。犹大只是表现了他对读者们的关怀,认为他们应该固守使徒传下来的原始真道。犹大在此攻击反抗律法主义。他所怀的热忱,不亚于保罗在加拉太书里攻击律法主义的激情。两种主义都把门徒所当固守的耶稣基督福音扭曲了。
犹大用了一个字 epagonizesthai281来代表争辩,强调为真道辩护的过程将是漫长而无止境的、昂贵的,并且是熬炼人的;所付的代价是作一个不合潮流时尚的人,所受的磨练是要找出一种表达方式,能使当代的人真正明白信仰要义。因为基督教的真道既然是一次交付下来的,我们就不能忽略潘霍华(Bonhoeffer)在《追随基督》(The Cost of Discipleship)一书里所作激昂的呼吁。他斥责人把基督教廉价化,把它变成了一些众人同意的规条、外表的仪文,和彼此苛刻的挑剔(如同以色列人用“示播列”的字音分辨以法莲人,士十二6),却没有与耶稣发生充满朝气、活泼生动的个人关系。第5~19节则解释为真道争辩为何如此重要,而20~23节讨论如何为真道争辩。
4. 以下的经文讲到教会面临的危险,这使得犹大匆忙写完这封唐突又简洁的信。他听到有人偷着进来,或说“像虫子一样扭曲身体挤进来”(NEB 译为 wormed their way in)。原文 pareisduo 系一冷门字,类似 pareisago(“私自引进”;加二4;彼后二1)。它是一个代表邪恶和暗昧的字。戴奥革尼(Diogenes Laertius)282用它代表流亡分子秘密回国;蒲鲁他克(Plutarch)283则用它描写一人狡猾地拒绝接受良善律法的管制,暗中用较次等的律法取代。不虔诚的人侵入教会是很严重的事,因为他们的作为不易为人察觉(参︰加二4;提后三6)。从教会内部产生的危险总是比较严重,但这并不希奇。旧约圣经284、耶稣的教训285和使徒的教训286都有许多警告,教人防范假师傅的侵入。总是有人不从正门进入羊栏,却从其它门路爬进来;他们总是对羊群构成威胁(约十1)。或许制造问题的人是旅行教师──这是初代教会普遍的难题〔参︰林后十、十一章;约贰10;使徒遗训十一至十二章;伊格那丢书信(Eph),第九章〕。
这些人自古被定受刑罚︰原文 progegrammenoi,简单说,就是“书写了的预言”。然而他们要受什么刑罚呢?什么书记载了有关他们的预言呢?他是否指他将以流畅的笔法描述恶人所受的刑罚呢?如果犹大书取材自彼得后书,则毕格的说法就可能正确。他假定犹大指的是彼得后书二3更清楚提到的刑罚。这解法的问题出在他说,犹大写此信是匆忙的,并且他刚读过彼得后书,记忆犹新。Palai,若解成自古,就证明犹大不可能想到彼得后书。此字若解成“已经”,如同在马可福音六47、十五44的用法一般,则犹大根据彼得后书写信的说法就十分合理。彼得早已把这些假师傅列入将要接受审判的一群,而犹大接下来就要讲述这项审判。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他指的是旧约圣经里对假师傅将受刑罚的预言(参5~7、11节);或者是《以诺一书》中的一段话,他显然在14节借用这段话支持他的论点。读者若想知道这个可能性的详情,请参阅梅尔对本节经文的注释。雷奇的建议更动人。“他虽然讲到‘这个审判’,却没有说明是那一种审判或提供新的细节。他显然取材自另一来源,在其中对审判有更仔细的描述(例如彼后二3)。这一类数据的例子可以在昆兰古卷(1QS iv. 9~14)找到,在其中诸邪灵受斥责的话语使人想起犹大的控诉,因此它暗示,犹大所提的事是根据当时存在的某项传统资料。”对于这项看法,我们还有很多可以讲的。这看法也解释了彼得与犹大处理假师傅事件其方式异同之处。昆兰所存在的类似数据提高了一种可能性︰在使用某种“纯正话语的规模”斥责异端一事上,早期的基督徒领袖可能必须取得协议。
不论如何,“有些人自古被定受刑罚”(RSV 译成 some who long ago were designated for this condemnation)。这些人在古代的预言中被提到,并且预言也明说神要审判他们。这正是他在第5~19节用一连串事例所要证实的。因此这个被定(罪)指的就是第5~19节,犹大引用先知预言的例子描述他们的为人和罪行,并指出将要分派给他们的刑罚。请注意在第4节用 krima,而在第6和15节用 krisin,两者间动词时态有关联。所以这个被定(罪)是指主再来时要发生的事。“第5~7节的预言预表主的再来,而第14~15节则直接讲明主再来的光景。”(包可罕)
下面的经文对这些诡异的入侵者有更进一步的描述。他们是 asebeis,即不虔诚的。这个字似乎是犹大喜欢用的。它在此讲到他们对神毫不敬重的态度,又在第15节讲到他们无耻的行为,而在18节它则描写他们非分的妄想;犹大的确指出了 asebeia 一切可能有的特质!
更有甚者,他们把神恩慈地接纳罪人这项事实,当作嚣张无耻犯罪的借口。原文 Aselgeia,在希腊文学中意思是放纵情欲的机会。这个字在亚里士多德的《道德论》中特指“不受拘束的恶行”。因此,它很恰当地被放在加拉太书五19一系列的污秽事中(指邪荡),成为所有恶事中最坏的。自由派论调在保罗与彼得的教会中都曾经流行过(罗十三13;林后十二21;加五19;弗四19;彼前四3;彼后二2、7、18),也曾在约翰的亚西亚教会圈中出现过(启二20~24)。人们接受了神原谅人的表示,却忘记了过圣洁生活的重要。自古以来,宣讲白白蒙恩典的福音总是带有危险。许多传道人便下结论不再传讲人能白白蒙恩典的道理;但使徒们下的结论是一方面攻击纵欲,一方面继续传讲神的恩典,因祂接纳那不可被接纳的。
这些人既然放肆行邪淫,他们便不认基督和祂的天父。“他们说是认识神,行事却和祂相背”(多一16)。除了明显的背道反教以外,还有很多种否认基督的方式。这些假师傅必然是在生活方式上实际否定了他们的信仰。他们也可能在理论和知识上随从正在萌芽的诺斯底主义,因而否定了耶稣是神又是主。因此,他们可能像后来的诺斯底派人士,对天父投以轻蔑之言辞。他们可能说创造神并非那独一真实的至高神。他们也轻看耶稣,坚持说,祂不过是一介凡人,圣灵在祂受洗时降在祂身上,却在祂被钉十架之前离开了祂。然而这一切都属臆测。从犹大对他所斥责对象的描述,我们察不出诺斯底主义的痕迹。无度的自我放纵是他们受责备的大罪。“他们不看祂,却看自己为主,并不尊祂为大。”(路德)
不认独一的主宰我们主耶稣基督。这话令人想起彼得后书二1。它的原文句型引起一个问题,即在此,天父是不是与耶稣基督并列。这是有可能的,因为 despotes,即“主人”,在新约圣经里总是指父神。惟一的例外是在彼得后书二1。此外,在这祂是“独一”的主。287 正如在约翰壹书二22,不认耶稣是神的独生子,连带也就不认差遣祂的天父。若一人离开了耶稣,天父对他就不得不成了未识之神。
犹大为什么花这么大工夫,证明那搅扰读者们的自由派人士很久以前就被预言到了呢?当然是因为那些在他们身上应验的预言,指出他们对教会构成严重的威胁。当读者们为使徒传下的纯正福音争辩时,必然遭遇他们强烈的抵挡。真道本身的维护与延续受到了考验,这就是本书信作者如此激动与紧张的原因。
277 有些学者把 pasanspouden poioumenos graphein 这词组译成“因为我想尽心写信给你们”,而非“虽然我想写信给你们”,于是文意就成了︰犹大正在写一封他老早就想写的信。这是非常不可能的解释。我们今天所保有的犹大书不是一封有关“我们同得救恩”的信。更有甚者,这样的观点忽略了现在不定式(graphein)和主动不定式(grapsai)之对比,使得整个句子显得重复而累赘。这不是犹大的笔法。Robinson 的理论令人深思。他说犹大的确(在后来)实践了他的愿望,写了一封讨论“我们同得救恩”的信。这信就是彼得后书。他是彼得的书记兼代笔。然而把两封信归于同一作者有极大的难处。进一步的讨论记在导论中。
278 然而请看导论Ⅵ(pp. 53f)。
279 基督教的传统 paradosis 不同于人的传统。请看 O. Cullmann 所著 "The Tradition", The Early Church, 1956, pp. 59 及下,和 Christianity Divided, 1962,第 7 页及下。
280 参看导论Ⅰ D 3和Ⅶ。
281 保罗用了 agonizesthai 代表造就成熟基督徒所必须经历的艰难,和付出的代价,包括不断的祷告、自我的节制、持守基督徒的信仰,和基督徒生命中的争战(林前九25;西一29,四12;提前六12;提后四7)。
282 ii. 142.
283 Moral. 216B.
284 申十三2~11;赛二十八7;耶二十三14;结十三9。
285 例如太七15;可十三22。
286 徒二十29~30;提前四1及下;提后三1及下;彼后二2~3。
287 如果事实如此,这就有点类似 Enoch xlviii. 10,“他们不认诸灵的主和祂的受膏者”。
C 三个警戒性的提醒(5~7节)
5. 埃利斯教授(Professor E. Earle Ellis)是一个犹太教解经专家。他要人注意(在他所著《先知预言与释经学》,第220页及后文)第5~19节的经文有一项极重要的特性。他能证明这段经文并非一段无节制的谩骂之词。事实上,它是一篇精心撰写的客观解经文章。由这段经文我们看出,犹大是一位有高度技巧的犹太教解经行家。犹大所用的是米大示(midrashic)释经技术(犹太人注释旧约的方式,特别注重道德教训)。他引了五处古文(分别见于5~7、9、11、14节及下,和18节)。每一处古文都带着一段注释(分别见于8、10、12~13、16和19节)。在昆兰古卷中,也有许多类似的解经文献。这是一种证明古时预言今得应验的强有力方式。并非所有五处古文都出自旧约圣经。有两处出自伪经经文(9和14~15节),一处出自使徒预言(18节),而另一处则引自基督教预言(11节)。然而,其中所讲预言得应验的主题十分清楚明白,并透露出犹大其人的背景。
当犹大把他的对头们大致描述一番之后,他接着就以肯定的措辞讲到他们的结局。他借着三则神审判的事例来解释。这三个故事是他们一度十分熟悉的,可是显然他们现在忘记了。他提醒他们说,审判是先向以色列家施行的,其次向犯罪天使施行,最后向平原诸城施行。
这一切,他都以提醒的方式讲明︰这一切的事,你们虽然都知道,我却仍要提醒你们。当然,他在书信开头之处并没有提到这些事。他是否假定读者们对圣经历史已经有了一般的常识?不然。这样的常识不可能包括天使堕落的故事。其实,他似乎是指一些使徒流传下来有关斥责假师傅的教训。他们如同彼得后书的读者们一样,都曾领受了这些教训。288 这一类教训单张甚至可能曾被称为 hypomnemata,即提醒文289。显然犹大书(在此处及17节)和彼得后书(一12~13、15,三1~2等)都大大强调“提醒”的重要。对于一个讲求历史的宗教信仰,人们十分需要被提醒。
本节经文的手抄十分杂乱。在不同的异文中,有“虽然你们一度知道这个”(though ye once knew this, AV),“虽然你们一次就完全得知”(though you were once for all fully informed, RSV),和“虽然一度你们都有了知识”(p. 72,参︰约壹二20)。最常被引证的还是上面第二种︰“你们一次就知道了所有的事。”这是他的意思。NIV 把 hapax 译成已经,eidotas 译成知道,这些都没有根据。然而是谁行了拯救,后来又行灭绝的事呢?是神吗?是主吗?是耶稣吗?(也有可能是约书亚,两者名字原是相同)或者他们当中的任何两位?这些可能的原文都曾出现在抄本的异文中。注释者一般说来比较倾向采用“耶稣”(亦即约书亚),此乃根据游斯丁、俄利根和耶柔米的引证。这个异文后面还带有预表的意义,请看哥林多前书十4。但这读法不可能对;那在第5节讲到灭绝以色列人的,又在第6节把天使放逐了。这就排除了是约书亚的可能性。或许主是犹大原本所写的字。其它的异文,乃是文士为使文意更准确而修订的。在犹大所提的三个事例中,神在每项事例都是施行审判者。将来神也要向假师傅施行审判。
本节提到以色列人在旷野的历史,这点清楚表明,犹大攻击的对象一度曾是正统基督徒。他们故意偏离正道,成为异端。他们经历了神的拯救,脱离了埃及地。那地本是他们为奴受死的外邦人之地。他们尝过被释放的滋味,也曾尝试进入新生命,成为神的子民。但在他们心里,他们又回到埃及地。雷奇建议说,假师傅的罪乃是与不正直的外邦势力勾结。埃及地就象征外邦人的国度。更有可能的是,由于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1~11也用了同样的事例警戒人,所以拜偶像和道德败坏的表现是引起犹大斥责的主因,而非政治因素。这些人把他们一连串背信的思想,和对神的试探都带进教会。最后他们离道反教,遭受审判(参︰来三12~19)。犹大的根据似乎是民数记,其中讲到以色列百姓没有抓住机会进入应许之地,因为他们害怕那挡在前面道路上又大又恐怖的困难(民十四2及下,三十二10~13,并参十一4~34,二十六63~65)。在这个审判的事例中,犹大给我们一个可怕的警告,讲到神的子民如果背道会遭遇什么样的后果。即使那些已经被赎的人也有可能退后沦落至这般光景。本仁约翰在他的《天路历程》中,不是也指出,就在那天城的城门口仍有一条通往地狱的快捷方式吗?犹大在此发出的严肃教训,很像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11~12所教导的。他用堕落的以色列所遭遇的命运作例子,讲到可能突然临到堕落基督徒的命运。神为了祂自己的缘故,将要拯救祂的百姓,即使有些人在这过程中因不信而灭亡。由于以色列与教会两者之间有极密切的关联,这使得犹大照年代秩序首先举了这个例子。神对堕落的以色列百姓所施行的审判,正适合作将来祂对堕落基督徒审判的预表。
原文 deuteron 译成后来。这译法十分奇特,以致有些手抄本把 hapax,即从前,换到后续子句的前面,误以为这样可以使两句平衡。To deuteron 照文意是“第二度”。犹大选用此字,可能是因为他想到神第一次介入以色列人的历史是要拯救他们,而祂的第二次介入则是要施行审判。这个次序刚好也可以用在基督身上。祂第一次来是要拯救世人,而祂第二次来是要审判背道和不信的人(参︰来九28)。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彼得后书第二章和犹大书的这一段有极相近之处,但只有犹大书讲到以色列人从埃及被拯救出来,也只有彼得后书讲到罗得从所多玛被拯救出来。如果一书抄自另一书,这点肯定令人惊奇,而注释者的解释就不能使人折服。
6. 犹大的第二个例子是有关天使的事。他们也一度被看作“属于神自己的民众”,也曾有许多特权可供运用。在这两方面,他们都像假师傅一样。犹大便用他们的例子来比喻假师傅的下场。
犹大在这里讲到堕落天使的犯罪与结局。犹太人在主来之前几个世纪,非常热中于研讨天使的事。《以诺一书》记录了一些他们对这个主题的猜测。希腊神话讲到宙斯毁灭了泰坦。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拜火)教传说着阿利曼(Ahriman,恶魔之领袖,乃一切罪恶、疾病、骚乱和死亡之根源)和他的天使之墬落。犹太教法师也曾仔细对创世记六1的故事作过讨论。290 这一切显示这样的信念在通俗宗教中是如何普遍。这是合理解释神与世俗邪恶之间所生冲突的尝试。犹大并不一定赞同这些解释的真实性;然而,他就像任何一位敏锐的传道人一般,运用了在他时代通行的语言和思想形态,以极贴切的语气向他读者讲明淫欲和骄傲的危险。
原来淫欲和骄傲正是导致天使堕落的原因。他们骄傲,因为他们不守神所派定的本位(archen)。原文 archen 按威克里夫解释,在这里可能代表“君主”。人以为,每个国家都有它的守护天使(参看七十士译本申三十二8)。天使的骄傲引起天堂中的内战,邪恶天使就被赶逐出境(参︰赛十四12,二十四21及下),且被神判定要受永远的刑罚。不只这个主题,连此处所用表达方式都受主前第二世纪文献之影响。因此,《以诺一书》常常提到“等候大日的审判”(例如 x. 6, xvi. 1, xxii. 4, 10~11, xcvii. 5, ciii. 8),并讲到天使“离开了高天,放弃了他们的至圣永恒居所”(xii. 4),以及亚撒谢的命运。这亚撒谢是这群得罪神的天使中主要首脑之一。他的结局是“被黑暗遮盖,永远住在黑暗里”(x. 5)。其它的邪恶天使则将被大锁炼捆绑,直到他们受审判的日子(x. 15~16)。有趣的是,这个“现今受刑罚,将来在审判大日被总结定罪”的观念,也可以在昆兰文献中被找到(1QS iv. 9~14)。
骄傲于是就变成他们堕落的原因之一。但淫欲也是另一个原因。那便是创世记六1~4这段故事所暗示的。此事在《以诺一书》有详尽说明(vii, ix. 8, x. 11, xii. 4 等等)。在所有两约之间的文学作品中也都讨论到这事。291 游斯丁评论说︰“天使跨越过他们所领受命令的界限,与妇女们交合,于是就堕落了。”(Apol. ii. 5)这点被犹大存记在心是很明显的,因为在下一节有“如同”一词。
堕落天使被交付地狱的黑暗,被永远的锁炼捆绑︰《以诺一书》充满了这类故事!他们现在被拘禁,将来他们的命运就是在审判的大日被关闭在革赫那(Gehenna,即欣嫩子谷,地近耶路撒冷,将儿童活祭献给摩洛之处,转指地狱之火或地狱)。假师傅当以此为戒。
假师傅是否傲慢呢?他们当记得傲慢败坏了天使。他们是否因欲火中烧而灵力消耗殆尽呢?这也是天使堕落的原因。天使们虽占有特权的地位,又有全备的知识,这些却不能救他们。他们的信心日渐微弱,他们的自私心却变本加厉。所以,读者们不可自以为站得稳,就任意妄为!犹大用了稍嫌粗犷的讽刺来加强他教训的力量。邪恶天使太傲慢了,以致他们不能守住(keep)本位──于是神就把他们拘留(has kept)在刑罚下。犹大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在天上仍有报应的原则(lex talions)。
7. 犹大所列举审判的第三个典范,就是平原城巿的被毁灭。他撇下洪水和罗得蒙拯救的事不提(这点不同于彼得后书),只注重在全本旧约圣经里那最戏剧化的神施行审判的事例。的确,这件事的含义在圣经里不断被提到。292 在这事件中也有淫欲与骄傲,293 如同他先前所列举的两个例子一般。此外,他们行为的逆性也被强调。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男子们彼此行同性恋294︰这是逆性的。但是犹大的意思可能是,如同天使因他们对妇女所怀欲心而堕落,同样的,所多玛人堕落是因为他们对天使们存有欲心(真是 sarkos heteras,追求新奇肉欲)!这两件事例违反常情的程度令人震惊!但以色列人悖逆干犯救赎他们的主,更是违反常情。犹大举出背叛神的反常与可憎,并呼吁读者不要随从假师傅的思维。罪代表抗拒神的命令,乃是违犯了神所设立万物的秩序。犯罪就当受责罚。
这些城巿的被毁,在古代的社会中造成不可磨灭的印象。史密斯(George Adam Smith)295解释含沥青的土壤怎么会发生爆炸。“在这类含沥青的土壤中发生了那种可怕的爆炸,这类爆炸曾在北美洲有类似地质结构的产油区发生过。在这种土壤中形成了石油与天然气的储存槽,后因油气压力过大或地震的缘故而引起爆炸。天然气的爆发把石油大量炸到高空,然后石油一面燃烧一面落下,好像下雨一般。但因这些烧着的油渍不能被熄灭,因而浮在水上燃烧。”这样,所多玛和蛾摩拉(以及它们周围的城巿,包括押玛和洗扁,参︰申二十九23)“受永火的刑罚,作为所有人的鉴戒”(NEB 译为 paid the penalty in eternal fire, an example for all to see)。296 犹大可能指的是死海。这湖离耶路撒冷只有三十哩,乃是天火焚毁诸城的永远证明。不过在圣经里,永火代表地狱之火。所以这节经文的意义可能是这些城遭受烈焰焚毁,乃是等候焚烧魔鬼及其众徒的永火之预表(请看《以诺书》 lxvii. 4ff;启十九20,二十10,二十一8)297。它代表对后代一个长存的警戒。298 它乃是一项常在的提醒,说明邪恶势力的胜利并非决定性的。神的审判虽然迟延了,终究要来到。
288 参导论 Ⅸ。
289 这字曾如此出现于 Thucydides iv. 126,并参考 Justin 所提使徒“备忘录”,ta apomnemoneumata ton apostolon(Apol. i. 67)。
290 欲知详情请看 Plumptre 和 Bauckham 对本节的注释。
291 Jubilees iv. 15, 22; v. 1~10; Test Reuben v; Test. Napht. iii; the Book of Tobit,另参 Josephus, Antiq, i. 3.1.
292 申二十九23,三十二32;赛一9,三9,十三19;耶二十三14,四十九18,五十40;结十六4下及后文;摩四11;太十15,十一24,二十五41;路十12,十七29;彼后二6;启十一8,二十10。还有其它经文,不胜枚举。
293 讲到所多玛男人的傲慢,请看创十九4~6、12。
294 冷门的复合字 ekporneuo,即婚前淫行,这字因前置 ek,可能带有“违反自然进程”的意思。
295 参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he Holy Land, 1931, p. 508。并请看 J. P. Harland 所著 "Sodom and Gomorrah" in The Biblical Archaeologist Reader, ed. Wright and Freedman, 1961, pp. 41~74。
296 死海一带一度十分肥沃。Wisdom x. 7 和 Philo, de Abrahamo 140 讲到它后来不断冒烟燃烧。
297 在 Enoch lxvii. 4 及下文中,邪灵被拘禁在硫磺火谷之中。这谷藏在一片大海之下,就是暗指死海。
298 参考 3. Macc. ii. 5。
D 应用审判的比喻(8~10节)
8. 由以上三个比喻,犹大引出三个清楚的要点。他的假师傅被肉欲捆绑,被叛逆之心拘禁,被不敬虔的态度辖制。这些人是作梦的人;原文分词 enupniazomenoi 适用于犹大接下来要详述的三个动作。既说他们污秽身体,他可能仅仅在讲他们耽溺酒色的梦想(参七十士译本,赛五十六10)。或者他的意思是,他们毫无端庄的表现,并沉陷于罪所带来的迟钝之中;以上是按照加尔文的解释。然而这字在新约圣经里只出现另一次,就是使徒行传二17。在那儿,它被用来指预言性的异梦(参︰珥二28)。或许它代表假师傅力言神在他们的梦中向他们启示,以此来支持他们所倡导的反抗律法主义。“他们仗着所作的梦,便污秽身体,抗拒主的管治,又毁谤得尊荣的人。”
其次,他们轻慢主治的(NEB 译成“藐视”,flout)。这就显出他们是如何傲慢与骄狂。这类表现充斥于犹大前面所引三类堕落的人之中。此处的问题是,“主治的”指什么呢?有些人把 kurioteta(即“主治者”)看作与 doxas(即“尊荣者”)为类似的,认为这两者都是指天使。虽然 kuriotes 在以弗所书一21和歌罗西书一16肯定是这般用法;doxai 在彼得后书二10及下也有相同意义,但此处的句型(作者用三个子句描写这些作梦的作为)暗示“主治者”和“尊荣者”有所区别。我们可以用 kurioteta 代表人间的权威,包括民权、教会的领导权,或一般的权柄。任何一种解释在此都十分合理。但是我们若想到犹大曾提说他们不认耶稣的主权(第4节),或许在这里作同样解释是最佳的。异端人士,如同以色列人、堕落天使,和所多玛人一般,实际上背叛了主(atheteo,抗拒,是一个富有深义的字)。当然,他们的背叛也可以代表在民事或教会行事上的不顺从。这些人反对律法。当人们随从自己的欲念,以自己知识丰富而沾沾自喜之时,就会落入这种普遍的光景。
第三,他们毁谤在尊位的,或作他们毁谤“天上的荣耀者”(doxai)。这话如同在彼得后书二10一样,很清楚代表“天使”;下面经节的讲论证实了这一点。较难决定的是经文所指究竟是好天使或坏天使。最自然的解法是指前者;天使被称为 doxai(亚历山大的革利免也如此称呼天使)299,因为他们原本是神本体荣耀的光芒。假师傅因此得罪神,因为他们不尊重神的使者,就是天使,正如所多玛的男人向着来访的天使也一样轻浮300。在另一方面,本节经文的内容与第9节类似,使得“在尊位的”作邪恶天使解也有可能;要点在于连天使长米迦勒都没有毁谤邪魔的领袖,尽管他是如何受到对方猛烈的激动,所以假师傅们也不应该无缘无故的藐视、毁谤邪恶天使的权柄。虽然如此,我们很难理解 doxai(在尊位者)如何能解成邪恶天使。那么,他们为什么毁谤神的善良天使呢?或许犹太教(参︰西二18)的某些派系过分尊重天使,引起倔强的异端人士生出这种反感。他们从整个天使论中醒悟过来,看自己为开明的基督徒,是已经从这类原始的观念中被解放了。或许他们曾经亵渎天使,说他们是得缪哥(Demiurge,诺斯底派的创造神,属次等神明)的代言者。这说法乃是假设,他们已经在诺斯底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先进的地位。但是柴恩给了最有可能的理由。犹太教把天使当作摩西律法的中保(徒七38、53;来二2;禧年书 i ︰27~29)。天使们也察看人们是否遵守律法。所以自由派人士竟然侮辱律法的维护者,这点其实并不希奇。
9. 他们对天使的武断定论,与天使长米迦勒的自制成了强烈的对比。当他与邪魔为摩西的尸首而争辩时,他并没有因邪魔的毁谤而武断定牠的罪。犹大接下来所讲的话,似乎取材自伪经《摩西升天录》的例证。我们这个假设有革利免、俄利根和荻地模的肯定,虽然此处所给的细节并不配合《摩西升天录》现存的记载。它乃是一个显然在当时很流行的口传故事,源自对摩西尸首下场的臆测。犹大把它用来作为一种诉诸人情的有效论证(ad hominem argument)。他的对象是那些对伪经文献有深入研究的人。一位在中世纪对犹大书作经文边注的学者301,写下了这事的细节。302 当摩西死后,天使长米迦勒受神差遣去埋葬他。但是邪魔为他是否有权如此做与他争辩,因为摩西曾是一个杀人犯(出二12)。因此他的尸体,按照一般的说法,乃是属于邪魔的。更进一步说,邪魔自称在一切事上都有权柄。摩西的尸首当然也不例外,必然归牠。但是米迦勒甚至在面对这种挑衅之时,按照故事的说法,也没有对邪魔粗鲁无礼。他尚且不敢用毁谤的话罪责牠。303 他只把事情交托给神,说︰“主责备你吧!”304 这故事的要点正是在此。如果连一位天使都对他的言语如此谨慎,那么凡俗之人岂不更加应该谨慎言谈吗?305
这是通常对此颇不寻常的伪经故事所作的解释。但是包可罕对于犹大书第9节和《摩西遗训》(Testament of Moses)作过一番特别的研究,他坚持说,犹大讨论的,并非介于米迦勒含蓄的言辞(甚至对魔鬼亦然),和异端人士对天使谤渎的话两者之间的对比。相反的,他的重点乃是更尖锐的。异端人士要求自治,体贴他们自己的淫欲。他们不要与律法有任何瓜葛,也不想听命于守护律法的天使。米迦勒的故事表明,即使是天使长也不能完全独行其事。魔鬼肯定是要针对摩西发出诋毁与恶毒的控告,但是天使长并未自行接下驳斥的责任。摩西的确是一个杀人犯,所以米迦勒也没有任意自作主张,把魔鬼的控告当作无理取闹,草草了事。他只能求主来审判这件事,说主责备你吧!(此话乃是取自亚三2)。再看犹大斥责的对象。他们高抬自己,超越律法,抗拒赐律法的神。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
米迦勒的名字在新约圣经里,只在此处和启示录十二7出现。天使长的概念(只出现于此处和帖前四16)始自犹太教发展的晚期。在但以理书十二1,米迦勒被称作保护以色列民的(参︰但十13、21)。《以诺一书》讲到七位天使长的完备阶级制度。
10. 天使长出于对律法的尊重,把他自己和他所面临的案子呈交神处理。但是相对的,“这些人毁谤他们所不知道的”。他们对作为律法中保的天使发出攻击,这表示他们对天使没有适当的了解。天使本是神的使者,神又是赐律法者和审判世人者(参︰来一章)。这些作梦的人(8节)必然自称曾见异象,对天使的世界有认识。但他们的行为却与天使的行为背道而驰。他们藐视并抵挡律法的管制。这律法原是天使所重视并守护的。他们的见解是何等浅薄!就如同所多玛人一般,他们全神贯注于满足淫欲──因此就不承认天使的权柄。
他们本性所知道的事,与那没有灵性的畜类一样。在这事上竟败坏了自己。NIV 的译文巧妙处理了犹大的破格文体。本节经文要点十分明显。他们所了解的只是与动物共有的肉体欲望。这欲望与他们的理性毫无关联。他们是 aloga zoa,即没有灵性、不可理喻的畜牲。人自称有异象,其实却是无知,这是多大的讽刺!他们自己以为比常人高一等,其实却与禽兽无异,又被他们追求自由与自我表现的行动败坏。犹大所说的,是一项连结此两特性的深奥真理。如果一人一直看不见属灵的价值,听不到神的呼召,把自决自断当作最高层次的良善,则总有一天他会永远听不到他狂傲拒绝的呼召,却被交给汹涌澎湃的直觉所控制。他先前曾一度为追寻自由而求助于这类直觉。306 这类直觉若不加以约束,就会成为无情的杀手。淫欲,若任其放纵,就变成了刽子手。读者若想进一步知道有关这个主题的评论,请阅读卡缪(Albert Camus)的话剧《卡利古拉》(Caligula)。
犹大把5~7节的这三样警戒摆在他们面前,他呼吁读者们注意假师傅在灵性上的败坏。这种败坏的表现充斥于他们整个人格之中。从肉体上说,他们变成不道德的人。从知识上说,他们变成傲慢自大的人。从灵性上说,他们变成否定主的人。“道德上的渐趋败坏”和“思想上的渐趋自傲”常常与“灵性上的渐趋盲聋”和“听不到神的声音”有密切关联。这样的生活就像住在一个梦幻世界一般。神的审判终究将追上他们,就好像牛长大了,总有一天要进屠宰场一样肯定。整封犹大的信,其要旨在于强力呼召人要觉醒,重整个人道德,在知识上要谦卑,在属灵上要敏锐。
299 Adumbrations 1008.
300 创十九5;参考 Test. Asher vii,其中讲到“不要像所多玛人一样藐视主的使者,因而遭致灭亡”。
301 欲知经文边注者的全文,请看 Bigg 对本节经文之讨论。这位作者的写作日期不明。
302 用斯拉夫文写的 Wisdom of Moses,第十六章讲到一个与经文边注者所述类似的故事──其中稍有变异。《约拿单他尔根》也讲了相同的故事(申三十四5~6的注释)。
303 本节希腊文也可被译为“控告他亵渎”。但这个解释因不合上下文而遭排除,因为米迦勒真正作的,只是求神来审断此事。
304 本段话是取自亚三2,似乎曾被插入《摩西升天录》,因为它十分配合书中的记载。
305 讲到犹大的使用伪经数据,请看导论Ⅴ。
306 讲到淫欲的败坏本质,请同时看弗四22;腓三19;彼后二12等等。
E 另外三个旧约人物事例(11~13节)
11. 包可罕再一次显出,他比许多其它注释者有更敏锐的见识。这些注释者认为,虽然他现在的目标放在三个人,而不是三群人身上,11~13节实际上只要重复他先前三个事例的指控。可是包可罕觉察到真正的差别在于︰到此为止,异端人士只是因他们的罪恶生活而被指责;但在下面的经文中,犹大把这些人描绘成引人迷失的假师傅。所以他进一步严苛地罪责他们。
犹大除了引用彼得所列举巴兰的例子以外,又加上该隐和可拉的事例。他在讲这三个特殊人物的事以先,按照耶稣在福音书里责备人的方式,用他们有祸了作为引言。
首先,他们被比成该隐。该隐是头一个谋杀者。犹大可能暗示,正如该隐谋杀了亚伯的身体,这些人也暗杀了其它人的灵魂。可是该隐的事还有更微妙的意义。该隐是那种毫无爱心的人,他根本不顾他兄弟的死活。307 他只因为亚伯的行为好,自己的行为坏,就嫉妒亚伯(创四4、5、9;约壹三12)。更有甚者,根据希伯来书十一4,他是没有信心之人的代表,与有信心之人成为极端的对比。这种对他的观点重复在斐罗的著作,和他尔根(Targum)对创世记四7的注释中出现。在后者当中,他被套上一句话,说“这世上没有审判,也没有审判者;人没有来世,义人也得不到好报,恶人也不会受审判的报应”。他代表疑心重重,惟物至上的人物;他抵挡神,藐视人。他毫无信心,也没有爱心。因此,他是犹大要应付的那班人之典型。可是该隐被挑选出来还有另一个原因。他使人类败坏,这是教法师的说法。“他变成他们行邪恶的导师”(约瑟夫,《犹太古史》 i ︰61)。这正是犹大与假师傅们争辩的症结所在。
其次,他们又被比作巴兰。这个比较的要点也很明显。巴兰极度贪婪。这点从民数记二十二至二十四章的叙述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然而如同该隐的事例一般,巴兰的事还有另外的意义。他像犹大的诸对头一样,教导以色列人犯罪。那教唆以色列人在巴力毘珥犯淫乱与拜偶像的人,正是巴兰(民三十一16)。无疑的,他曾引诱以色列人。这以色列人乃是他先前三次都无法咒诅的对象。但他欺骗以色列人,说他们已坚立在全能者恩惠的荫庇之下,所以他们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影响到他们在神面前的地位。他们可以不用担心刑罚而任意犯罪。这样他就引诱以色列人走上错谬308的路,犯了淫乱罪,否定了雅巍(耶和华)乃是至高神的宣告,却顺服了其它次等的神明。这似乎也是假师傅做的事。他们像巴兰一样,贪恋钱财。他们也像他一样,自己行淫乱,也引诱别人行不道德的事。他们又像他一样,自夸有先知的异梦和异象。他们更像他一样,鼓励别人背道。所以,他们也要像他一样,灭亡。309
第三,他们被比作可拉。这可拉因背叛摩西和亚伦(两位神所指派,领导以色列人的领袖)而恶名昭彰(民十六1及下)。这些人像可拉310一样,明显抗拒教会按照正当方式设立的领袖,拒绝接受他们的权威,把他们自己置于敌对的立场。他尔根清楚的称呼可拉为“分裂派”。这种不顺服权柄的现象在初代教会并非少见。从提摩太前书一20、提摩太后书三1~9,及提多书一10~11、三10~11这些命令的后面,我们可以看出不顺服的问题。不顺服的人以丢特腓(参︰约叁9~10)的好为首为表率。罗马的革利免写信时,也曾斥责不满之人。可拉是三个代表性人物的最后一个,因为他的结局十分戏剧化(民十六35及下)。
这样,在这三个从旧约挑出的故事里,我们看到假师傅的三个主要特征。他们像该隐一样缺乏爱心,像巴兰一样为了得财就甘愿教导他人,说犯罪没有关系;他们又像可拉一样不顾神的律例,也不顺服教会的领袖。这三个旧约的人物,每一个人都教导别人犯罪,但每一个人都遭遇沉沦的结局。这些历史对犹大写信的目的而言不是没有意义的。同样清楚的是,这些假师傅的特征也是第二世纪诺斯底主义的三个主要特质;犹大书里的这段经文,可能是对一个邪恶本质所作最早的描述。这个邪恶特质后来困扰着次使徒时代的教会。311 人若自称有特别的“知识”,就会使他们对道德的要求漠不关心〔毕竟,你们是被 gnosis(知识)所救,并非靠行为得救〕,对弟兄的需要也不顾念(个人领受的属灵亮光最重要,有了属灵亮光,你就感到比一般无知的人更优越),对教会领袖的指挥也不用理睬(因为毕竟“得着”道理的是你,不是他们)。那些自称从全能者心中直接而立即地领受了知识的人,通常都陷入同一险境。
12~13. “这样的人,在你们的爱席上,与你们同吃的时候,正是礁石!”犹大在一场激烈而精彩的辩论中这么说。Agapais,即爱筵,无疑是正确的读法(参︰彼后二13的注释)。这样的人可能有特别意思,因为同样的称呼在第16和19节又出现。犹大想到旧约伪经纪载,有关末后人将背道的预言;或者想到早期基督教的预言,便说这些人应验了这类预言。在早期的教会,爱筵提供了举行圣餐礼拜的场合。事实证明,爱筵很快就因人的贪婪、不守秩序和道德败坏(林前十一20及下)而被糟踏。彼得后书的受书教会,在爱筵时也爆发道德败坏的现象。所以此处讲的似乎也是这类事。312 这些自由派人士在爱筵的场合好像沉在水下的“礁石”(reefs,参 RSV 的补注),等着那些没有防备的船撞上来。的确,爱筵在第二世纪停止了,正如船撞上这类礁石而倾覆。对于 spilades 的意思,有人曾有疑惑,因为它是一个冷僻的字,在新约圣经里只出现于此处。在世俗的希腊文中,它代表“石头”或“沉在水下的石头”。但是到了主后第四世纪,它的意思变成了玷污(blemishes),如同 NIV 译文一般。这么解释就与彼得后书中的 spiloi,即“污点”(彼后二13)非常相似。但是在本段经文中,较古老的意思仍是可取的,其中富有生动的比喻象征。313
如果无所惧怕与前面的子句相连,意思将是“当他们毫无节制地喧哗作乐时,没有任何不安的感觉。”如果它与后面的子句相连,则其意思是“当他们无耻地顾念自己的需要时,没有任何疑惧”。以上任何一种解释都合理。
用“沉在水下的礁石”比喻这些人,使我们看到他们的危险性;从与你们同吃的时候,……,无所惧怕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傲慢。下一个词组,他们作牧人,只知餧养自己,则强调他们的自私,并使人回想到哥林多前书十一20~22、33及下。他们“为自己(利益)装成牧人”。我们也联想到以西结书三十四8的话︰“这些牧人只知牧养自己,并不牧养我的羊。”他们不但不照顾其它人,还引领其它人走上迷途。他们并没有为主失丧生命好得着生命;相反的,他们想要救自己的生命──却失丧了生命(可八35)。很明显的,他们企盼得到领袖的地位。一旦他们得着了,却因自私的行为,糟蹋了那相信他们的人所交付他们的特权。“许多长老们将成为虐待群羊,目无法纪,又粗鲁暴躁的凶恶牧人。……因为在他们中间没有圣洁的牧人。”我们在《以赛亚升天录》3.24可以读到这么一段话。在犹大致书的教会,情况便是如此。
犹大继续加上四个生动的比喻,猛烈攻击假师傅。这四个比喻分别用云彩、树林、波浪,和星辰作代表。“为了讲述这些人的邪恶,他搜遍了天空、陆地,和海洋,寻找可用的比喻”(莫法特)。
首先,他们像没有雨的云彩,这些云彩虽然带来下雨的征兆,却没有任何一滴雨水从其中落到干旱的地面。这些云彩只有隐藏太阳的作用。它们被风吹动,但云下的陆地从其中得不到任何实惠(参︰箴二十五14)。这里有一幅具像化的画面,表明那本来应该是“先进”而“文明”的教训却是多么无用。这类教训丝毫不能在灵里喂养一般基督徒。我发现对那些像我一样的职业神学家而言,这是一项严肃的警告。我们必须不断自问︰我们的研究与知识是否对任何人有所帮助。
其次,他们像不结果子的果树。有关 phthinoporinos 的正确意义曾有许多讨论。AV 错误的把它当作“它的果子枯萎了”。毕格倾向于解成“秋天的”(参 NIV 译文 autumn trees,秋天的树)。这字中一部分按照字面意义解是“结果季节结束”。季节已过,枝子枯干。梅尔则质问说,如果按照此种解释,为什么还要责怪树木不结果呢?他认为它代表“在秋天(应该)结果(的树)”。这字的意义可能就是如此,314 而这些树木被责怪,其症结可能集中在 akarpa 这字上(NIV 在后面的经文有所阐释)──他们没有果子;虽然也有可能这字的意思是他们在果子成熟前使果子萎缩。不论如何,在这些师傅应该是多结果子的时候,他们却过着不结果子的贫瘠生活。他们就好像耶稣所讲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路十三6~9)315。他们忘记了耶稣的话说“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太七20)。彼得对他的读者也有类似的抱怨。他们已经停止长进(彼后一8,三18)。他们被称为死而又死316,又是连根被拔出来,因为他们一度曾“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弗二1),现在他们又死了。这意思是说他们与赐生命的源头断绝了关系,那源头就是耶稣基督(可与西二7对比)。犹大所讲的内容似乎已经超越了比喻的范围;虽然直觉里,我们可以看这树木因不结果子而一度死亡,又因被连根拔起而二度死亡。树被拔出是旧约圣经喜用的审判比喻(诗五十二5;箴二22)。
第三,他们是海里的狂浪,涌出自己可耻的沫子来,就是他们可耻的行为。无疑的,以赛亚书五十七20是这幅图画后面的主题,它使人联想到邪恶人扰攘不安的心,和他们不断制造的污秽浮渣,就好像退潮以后那些散布于海滩的残屑杂物一般。epaphrizo(“出水泡”)极少被使用。诗人莫斯屈斯(Moschus)用它代表先是浮在海浪顶,后被冲上海滩的海藻和其它杂物。
最后,他们像流荡的星。他们的结局就是永远被监禁在黑暗之中。犹大想到的不是行星,而是从天上落下的流星,明亮一时,瞬间即逝,被黑暗淹没──这类流星曾使那些夜观星象者大惑不解。他再一次回到《以诺一书》,引用了这个比喻(xviii. 14ff.)317。天使指给以诺看“一座为天上星辰预备的监牢”。后来,他看到星辰被捆绑在一处,并听到天使说“这些是越位的星辰……而这是天使们将永远被看守住的监牢”(xxi. 2, 6, 10)。这表示当犹大讲到为流荡的星存留的结局时,他也想到堕落天使的结局(他在第6节已经提过这事)。这个结论的分量又被一项事实所加重,即犹大在下面一节经文中又引用了《以诺书》。他们假装光明,却可悲的走入迷途,有那残酷的结局等着他们(原文 planetai,即流荡,与第11节的 plane,即错谬,可能有互相呼应的意味)。犹大提到以诺特别适切,这是爱任纽318所指出的。因为一方面邪恶天使因着悖逆神失去了他们的天家,落到灭亡的地步;另一方面,以诺因着顺服神得以蒙拯救,进入天堂。
在这两节经文中,犹大大胆而简洁地描绘出一幅他严厉批评之对象的图画。他们像暗礁一般危险,像心理变态的牧人一般自私,又像无雨的云彩一般没用,像光秃的树一般死板,又像涌出泡沫的海浪一般肮脏,最后像堕落天使一般终将遭遇可悲的结局。
307 Bo Reicke 引用了 1 Clem. iv. 1~7,在那儿该隐被描写成那些教师们的典型。这些人借着嫉妒、反政府和挑起对社会不满的情绪,迫使他们的基督徒兄弟走向死亡。由此说来,不论他们是否真的教师,假师傅是杀兄弟的,又走在该隐的道路中。因为他们反社会体制的行径,引起了罗马政府对教会采取积极行动。
308 Wescott 为犹大书11节“错谬”(plane)所加的注释甚有价值。他写道︰“plane 总是讲一人偏离了一条路。这不是指他观念上的错误,而是指行为上的误差(如同罗一27所述)。这样,走迷了路实际上就是自趋灭亡”。
309 G. H. Boobyer(in NTS vol. 5, p. 45)指出在两约中间的文献里,该隐和巴兰如何成了邪恶势力的代表性领袖,并强调他们最后又如何被毁灭。他们在来世中得不到地位(Jubilees, iv. 31, Test. Benhamin vii. 3~5, Sanhedrin x. 2 f., Aboth v. 19)。Testament of Benhamin 的参考经文与我们所研读的书信特别有密切关系,其中讲到“那些像该隐一样的人将永远受同样的审判”。当犹大写信时,他可能想到这一点。这一点也增强了 Boobyer 注释中表达的信念。这节经文中所用的三个动词乃是为了表明假师傅的下场而用的。Boobyer 翻译道︰“他们在该隐的道路上走向死亡;他们在巴兰的错误中被弃绝了;他们又在可拉的不顺服中灭亡了。”他正确指出,经文所用与各动词是有作用的,而所用格动词则代表未来式。
310 在可拉的故事中还有其它的因素,可能也是犹大当初写信考虑到的。在民数记的故事中,表现出他曾聚集一群暴民围在他身边从事叛变,暂时得了没有保证的自由,自创崇拜神的方式,不合法的立自己为领袖,又虚假的称自己与跟随他的为圣人。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喜欢在神的小事上自作聪明、大作文章的人。
311 然而我们必须强调,此处并没有专门代表诺斯底主义的痕迹。犹大的对头实行并教导反对律法主义︰他们造成分裂。他们不忠、自私,又危险,却不属于诺斯底派。说他们是诺斯底派未免言过其实。
312 或许光是这些人出现在爱筵中,带着无节制、不庄重的态度,就足以构成犹大警告人不要沾染的“玷污”。但是我们从亚历山大的革利免得知,加保克里特人吃爱筵时的确有放荡的行为(Strom. 3.2)。在此,这类现象也有可能,特别是我们若对照彼得后书二13~14的类似经文,便可发现这类现象。
313 Bigg 注意到阳性冠词与阴性名词连用。此一用法增加了犹大取材自某份文献的可能性。他从假师傅身上看到此一比喻的具体化。
314 Pindar 着 Pyth., v. 161 是一个例子。
315 不结果子的树这个图像在初代教会中广为流传,并在不同场合下被应用。请看彼后三4;1 Clem. xxiii,和 2 Clem. xi。在 1 Clement,葡萄藤露出枯死的迹象,然后又复苏了,再结果子。在犹大书里,这些树显露死亡的迹象,不再活过来,也不再结果子。
316 Clement of Alexandria 在他所著 Adumbrations,解释“死而又死”代表将来死后的审判。但是犹大讲的是已经发生的状况。
317 他可能从以诺书借用了三个比喻(1 Enoch lxxx. 2 讲到雨水被留在空中;lxxx. 3 讲到不结果子的树;lxxx. 5 讲到星辰迷失方向)。重要的是这些比喻取材自地上四大领域(空气、陆地、海洋和天堂),都讲到其中所发生不正常的现象。假师傅就是像这样,不论他们外表如何吸引人,他们总是搅扰教会的人。
318 A. H. iv. 16.2.
F 以诺的预言应验在假师傅身上(14~16节)
14~15. 犹大现在用一个预言,证实他向他的对头们所作的透彻分析。这预言说他们无法逃避那审判,就是随着基督再临而来的审判。他引用《以诺一书》i. 9来强调他的重点。顺便一提的是,在旧约圣经里,以诺从未被称作亚当的七世孙(虽然这一点可以从创世记第五章被推论出来),但他在《以诺一书》 lx. 8 和 xciii. 3 则被如此称呼。第七非常重要,因为七在希伯来人的观念中是一个完全的数字。用七来代表以诺,强调这位与神同行的以诺(创五24)其身量之完美。对犹大而言,一项预言就足以说明一切。有关假师傅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有趣的是,犹大把这个许久以前宣布的预言,应用在他自己时代的状况中,就好像昆兰社团的人(他们也很重视《以诺一书》),把哈巴谷的预言应用在他们自己的时代与光景一般。虽然我们只保有了《以诺一书》希腊文三分之一的内容,但我们的确保有这儿所引用的片断,而犹大很忠实的执着于原文的字句。以诺想到的主就是将来要施行审判的神,但是对犹大而言,kurios 当然是指主耶稣,而这位主的来临就是指主耶稣第二次的降临319;随着祂而来行审判的圣者就是天使(参︰太二十五31)。而审判乃是施行在邪恶人的身上,照着他们的行为与言语定他们的罪。犹大已经用5~11节详尽地形容他们的行为,现在他用第16节专门讲论的,乃是他们言语的缺失。在《以诺一书》里,那些人乃是针对神发出尖刻的言语。这一点很有可能是第16节的背景。
有关犹大明显使用伪经的整体问题,请参看导论Ⅷ。他是否把《以诺一书》当作被圣灵感动而写的,这一点或许与主题无关,因为他只不过是引用他与读者们都熟悉而尊重的一本书。他用他们容易了解的话语向他们说话。这种方式至今仍是传递基督教真理的最佳途径。
16. 犹大在本节结束了他对异端人士的描述。詹姆斯(M. R. James)认为他在此取材自《摩西升天录》(拉丁版)第七章。但是柴恩认为,更有可能的是他把《以诺一书》的预言加以引伸。因此,私下议论和常发怨言代表他们在言语上所犯的罪(顶撞他的刚愎话,第15节);他们随从自己的情欲而行则代表他们在行为上所犯的罪(一切不敬虔的人所妄行一切不敬虔的事,第15节)。犹大被愤怒的情绪所激动,不能自已,便在每一项罪的范畴之下加上一句话,使这节经文变得完全。
私下议论的原文,犹大用的是一个令人愉悦的拟声字︰ gongustes;保罗曾使用它来代表以色列人在旷野中蓄势待发的不满情绪(林前十10)。这也是犹大的根据。无论何时,人若与神脱节了,他就可能开始对某事发怨言。议论和埋怨是无神之人的一项明显特征(参︰腓二14)。在此,假师傅可能就像以色列人在旷野一般向神埋怨,想要挣脱祂所设立之律法的束缚。这项埋怨也延伸到对他们生命遭遇的不满。他们总是咒诅他们的运气(那是原文 mempsimoiros,挑剔者的真正意义)。原文 mempsimoiros 是希腊悲剧中的一个典型角色,就好像《每日镜报》(Daily Mirror)的专栏作者开普(Andy Capp)一样,专好挑人的错。
“你们从不以任何临到身上的事为满足,你们抱怨每件事。你们不珍惜那已经得到的,却企求那还没得到的。在冬天你们希望时令是夏天,而在夏天你们却又希望是冬天。你们就像生病的人一样,难以伺候,乃是 mempsimoiros!”(路其安努,Lucian,《犬儒哲学》 xvii)。不幸的是,以上的话对很多基督徒都适用。这整个抱怨的灵在雅各书一13被彻底斥责。它乃是羞辱那赐我们万物的神;又忘记了神的话,说︰不论何事临到我们,没有任何人能使我们与神的爱隔绝,也不能叫我们失去生命中的至宝,就是主的同在(罗八34~39;来十三5~6)。
接下来,犹大重申他的要点。不免有人嫌他啰嗦,说他重复已经强调过的重点。其实这是可以见谅的。他所说的是,他们的行为不是被神的旨意管理,却是被自己的欲望辖制,随从自己的情欲而行。自我节制和乐善好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这种生活的哲学在今天也很流行。在哲理研究上,尼采、沙特和卡缪都很尊重这种理论,许多近代的剧作家也根据这种思想写了不少作品。它也在不知不觉间影响了街坊平民,使他们都有“我没事,不用管我”这种张狂的、自我中心的态度。“如果所有人都像那样,则世界会变成什么情况呢?我们只要往这方面思考,就会看到整体的混乱将会应运而生。”(巴克莱)当然,这些假师傅实际上是一群可怜虫。请看犹大最后的责备︰口中说夸大的话,为得便宜谄媚人。在这同时,他们在那些争宠的对象面前自夸、喧闹,极尽自我表扬之能事。他们决心向他们重视的人曲意逢迎,好从其中得着一些利益。提到这个谄媚的问题,梅尔讲得好︰“正如一人敬畏神,他就不会害怕人。同样,若一人悖逆神,他就会倾向于用人取代神,把人看作一切善恶的根源(因此不得不谄媚那坐在神位子上的人)。”犹大从神的弹药库中找出许多利箭射向这些假师傅。我们于是看到,他们还是受制于别人,担心其它人会伤害他们。他们实际上并非伟人。例如希特勒这个恶霸,到最后也只不过是一介懦夫,因为担心敌人的羞辱,而预先自尽。
注释者试图从《摩西升天录》 v. 5 中(mirantes personas locupletum et accipientes munera,称赞别人好得利收财)找出类似的例子,来解释不常见的原文 thaumazein prosopa(奉承别人)。可是这观念在犹太教中十分普遍(七十士译本,创十九21;申十17,等等)。徇私是被憎恶的(利十九15;箴二十四23;摩五12)。有趣的是,犹大和雅各(雅二1及下)都觉得需要重申传统犹太人对曲意逢迎这等行径的憎恶。
319 “初代基督徒期望末日神显现的方式是主耶稣的再来。这点对早期基督论的发展十分重要,因为根据这信念,基督被冠以神的称号。”(包可罕)
G 使徒的话也适用于假师傅身上(17~19节)
17. 犹大已经把《以诺一书》的话应用在当时的状况上;现在他用使徒的话提醒他的读者们。假师傅(houtoi,也就是第16节的“这些家伙”)忘记了,但是……你们(RSV 译文︰ but …… you,即 humeis de)必须记得。属灵光景衰退的主要原因,就是忘记圣经里神的教训和警戒。
其实第17~19节和先前的5~16节有密切的关联。每一段经文中都有必须牢记的劝戒;每一段经文中犹大都以警戒信徒开始,以斥责异端为终。
要记得!这是犹大所用第一个命令式,而它是这段结语中许多警戒的第一个。有关“记得”的讨论,请参阅第5节和彼得后书一12~13,三1的注释。犹大指出当时有人背道,这并非出乎意料之外的。使徒们早就已经预言了。他用 proeiremenon,预告,并不表示使徒们都属于先前的世代。不过,犹大却把他自己当作活在“末世”的人,ep~ eschatou tou chronou(18节)。这句经文只表示他们在事情发生以前预先作了警告。的确,使徒们曾向你们说话──这是具体的证据,证明我们在这里所研究的,是在历史上同一时代初期教会使徒所说的话(18节)。使徒们自己深知是活在“末时”320;耶稣的降临已经引进世界历史的最后一章。这一章将持续到主降临使万物终止的那时刻。对于像犹大这样的人而言,寻求使徒教训的支持将是非常正确而恰当的。犹大本来不是使徒,并且他似乎是一位十分谦和的人(参第1节注释)。值得注意的是,他不像彼得后书一样称使徒为“你们的使徒”,却只称他们为使徒。“你们的使徒”可以包括作者在内,但只称“使徒”则几乎不可能包括作者本人。犹大书的这段经文给人整体的感觉,比彼得后书的经文要单纯得多。此处不提彼得后书“先知”的话,而“命令”也变成了“预测”。由这段经文的意义引出作者身分的问题。有关这方面的讨论,请参阅导论Ⅴ和Ⅶ,犹大所说的使徒是指那些曾经传福音给读者的使徒。
18. 他们曾对你们说过,原文属不完全时态,强调使徒重复的警戒。很明显的,像使徒行传二十29~30、帖撒罗尼迦后书二5、提摩太前书四1~3,以及提摩太后书三1及下这一类的教训,是犹大此处所指的。然而,犹大的读者们是借口传或藉书面得到这些教训(由他们曾对你们说过看出),我们不得而知。接下来的警戒,大体上与彼得后书三3相同。这个警戒并未以任何独立形式存留下来。到底是彼得抄自犹大?抑或犹大抄袭彼得?或是两者抄自同一份参考文献呢?这点也无法肯定。然而两者之间有五处动词形态相异,这使得最后一种假设较为可能。毕格指出321彼得可能抄袭犹大的这个假定甚难成立。至于两者抄自同一份参考文献的假设则有支持。这同一份参考文献,乃是为对付假师傅的普遍目的而设计的。两者把这段经文用在不同场合,这点符合两书根据同一份参考文献的假设。彼得把这段经文用来指讥笑主会第二次再来的人。犹大则并不明说嘲笑者的话柄是主的再来。但是从下节经文似乎可以明显看出,他们嘲笑的,乃是那些拒绝与他们同流合污,一起放纵情欲的人,也就是仍有原则,持守“古旧”或“清教徒式”生活标准的人。事实正相反,假师傅自命清高,自称属灵,却滥用了基督徒的自由!他们自以为被圣灵充满,在生活中已无必要守律法。他们声言已蒙受极其丰盛的恩典,以致他们的罪恶(这名词只有在必要时才提出)为蒙恩提供更多的机会(参第4节)。他们说灵魂的救恩是最重要的,而一人如何对待身子是无关紧要的,因为身子迟早要废坏。对他们而言,那些注重保持贞操的人真是小题大做,太过于天真。
原文 empaiktai 在这里被译为好讥诮的人。这字在全本新约圣经中只在此处和彼得后书三3出现,但却常在七十士译本中出现。犹大对于不敬虔的重视很特别──这字并未在彼得书信出现过。犹大实际上在第15节四度用这字,比他引用《以诺一书》的预言还多一次。或许他在这节要响应《以诺一书》的文意;也有可能这个对 asebeia 的重复使用(参看第4节)是要表明,一个敏锐、敬虔的人如何突然变成假装敬虔,却在行为上露出相反个性之人。这字可以被当作接在 epithumias 后面的客观所有格形容词,即“对邪恶事的欲望”,也可以当作描述性所有格形容词,即不敬虔的私欲。我们若采用这种解释,则它将是非常接近雅各书二1的延缓所有格形容词。
末世(按文意是“在最终的世代”)相等于提摩太后书三1和雅各书五3所提到“在末后的日子”。在旧约圣经里,这个词组通常指神在日后要成就的事(民二十四14;耶二十三20;但十14)。在两约之间──和基督教的──文献里,它代表旧约预言应验的时刻(1QSa 111,《巴拿巴启示录》 6.8, 78.5)。“初代的基督教作者感到他们活在预言应验的时刻,觉得‘末世’可以指过去基督的首次降临(来一2;彼前一20),也可以指他们自己当时的世代(约壹二18;巴拿巴书四9;伊格那丢所著《以弗所书信》十一1),或者是尚未可知的将来世代(雅五3;彼前一5;《十二使徒遗训》十六2)。同样的,作者也能把它用来同时指过去与未来(彼前一5、20)。”以上是包可罕对这一段具有启示性经文之批注。
犹大引用了《以诺一书》,使人想到假师傅将受到神的审判,他也照样重述使徒的警戒,使人想到同样的事。他可能引述一些书面警告。这些警告曾被彼得后书用过或编改过,或者他可能仅仅用他自己的话作了一番综合。早期的宣教士在建立教会的时候,曾警告说,在末了的世代,教会要发生背离真正宗教信仰、败坏基督教伦理的事。耶稣在祂讲论末世要发生的事时(太二十四;可十三),就作过这样的警戒。犹大现在看到这个预告应验在假师傅身上。
19. 犹大第三度爆出鄙视的话 houtoi,即“这些家伙”。就像在第17节一样,他把这字在第20节与“但你们亲爱的”对比。在这段直率的指责中,显出这封短信各部分谨慎的平衡与联系,并且包含了对收信者真正深切的情感。
对于异端人士他还能说什么呢?这节经文启示我们很多事。他用了一个非常冷门的字,称呼他们为那引人结党的,或“制造分裂的”。它可以被用来(像亚里士多德一样)代表“标新立异的人”(即在他们自己和其它人中间竖立使人嫉妒的区别)。这个字在圣经里,只在此处出现,代表那些自命不凡的人只以自己为傲──基督教中的法利赛人。毕格建议这种分裂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他们或许在爱筵时自成一个小圈子(第12节)。他们必然藐视监督教会,却头脑简单的牧师(第8节)。他们又去巴结有钱人(第16节)。大体说来,当时的有钱人是受过教育的。“诺斯底派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兴起的。诺斯底派是那些富裕的,受了一半教育的中产阶级背叛教会而形成的”(毕格)。或许我们在这里所读到的,就是诺斯底派的一个雏型。这些人很傲慢,因为他们觉得在灵性和知识上已经达到某一个境地。他们是那精华分子(elite)。这是为什么他们自我矜持,不肯迁就人。
他们实在很像法利赛人。犹大对待他们的方式就像耶稣对待法利赛人的方式一样。法利赛一词的意思可能是“分离”,指一群把自己与众人分开的特殊人物。耶稣对他们说,他们的确是分离的──他们离开了自称认识的神!(可三23~26,原文)犹大在这里说了同样的话。他们自称与众不同。犹大也同意这点。他们的确是与众不同!排斥的态度总是伤害那排斥人的,更甚于那些被排斥的人。他们似乎曾经轻视普通的基督徒,称他们为 psuchikoi,即被天然生命控制的人,未曾被圣灵管辖。他们自称为 pneumatikoi,被圣灵充满,不受普通基督徒各样限制和禁忌所约束。322 他们是属灵的贵族,约束一般人的行为道德律对他们毫无效力。犹大似乎在说,很好,你们希望与众不同,你们将会如愿以偿。其实你们才是被天然生命管辖的人,受制于天然本性的冲动。你们才是 psuchikoi!很明显的,你们不但根本没有被圣灵充满,连圣灵都没有得着。你们是背道的人,甚至可能是挂名的基督徒。323
秘宗邪教一度是基督教的劲敌,他们曾用了这样的言辞。锐山斯丁324(Reitzenstein)曾引述一段米特拉教(拜日神的邪教)的祷词,其中把“天然人(psuchike)的能力”与藉秘术赐下的“圣灵”对比。假师傅借用这类招人嫉妒的区分(甚至借用邪教的话)也并非不可能。犹大熟练地借用假师傅自己的口号,反驳了假师傅。他虽引用了假师傅所讲相同的话,却是为正统信仰辩护。
320 参考提后三1~2;来一1;约壹二18。
321 Bigg, p. 338.
322 保罗在林前二14及下用同样的辩论方式来区分属肉体和属灵的人。雅各也同样分别了两种人(三15)。值得注意的是,彼得后书与彼得前书一样,并未使用这类言辞。对彼得而言,psuche 只代表“人”。
323 爱任纽攻击像这样的人。他们以为自己是惟一“属灵”之人,如同林前二14所描述的,而其它教会肢体是天然人(psuchikoi),不能认识神(A. H. i. 6 2~4)。
324 参 Die Hellenistischen Mysterienreligionen, 1919, p. 109.
H 犹大对信徒的劝勉(20~23节)
20. 犹大已经讲了许多有关不敬虔人的事。现在他转向较积极的教训。他再度称呼读者们为亲爱的弟兄(参第17节)。每次他如此称呼,都是为了要与他对待假师傅的态度有所分别。现在他开始对基督徒作一番极其简洁、高度浓缩的教训。读者们若遵循这些教训,就会蒙保守,不受假师傅的污染。这一段其实才是他写信的要旨︰他要装备读者们,使他们在假教训横行的大环境之下,还能过基督徒的生活。
接下来有四大命令,都是分词词组形式。它们分别讲到信心、盼望、怜悯和祷告。大概用分词词组是一种希伯来或叙利亚的习俗,有命令的语气,就好像罗马书和彼得前书的道德教导篇一般。请参看塞温的巨着《彼得前书注释》(1946),共467页。这表示我们所读的是初代基督教行为规范,其中反映教法师所用的希伯来语体。所以,本书写成年代很有可能是在教会初兴的时候。在这段经文中还有另一个特征,就是提到三位一体真神(20~21节)。
他们所持至圣的真道就是基督的启示,藉使徒们传下来(如同在第3节一般)。他们要在这真道上造就自己。由其它新约圣经的参考经文中,我们清楚看到研读使徒教训是必要的(请参徒二42,二十32)。325 基督徒若要在信心里有所长进,并对其他人有帮助,就必须熟读圣经(提后二15;来五12)。这信心是至圣的,因为它与世俗“完全不同”,与所有其它的道理或宗教迥异。它的独特在于,它所教导的信息和它所产生的道德上之改变。
第二,他们必须在圣灵里祷告。和假师傅的争战不是靠辩论得胜。请参看哥林多后书十3~5,其中对这句话有最适切的解释。很可能假师傅们已经放弃了祷告。许多“先进”的基督徒今天也如此行,这是他们自己承认的。然而,越过了使徒的教训并放弃祷告,就等于放弃了整个基督教的信仰。
“在圣灵里祷告”一语有时被解成用“方言”祷告。如果此解属实,则这种暗示也是十分模糊不清的。有神的灵在他里面的人(也就是指每个基督徒,罗八9),不但在祷告中,也在其它一切事上受圣灵引导(加五18)。这样的人必然是在圣灵中祷告的。圣灵在我们里面呼叫神为“阿爸父”,明证我们是基督徒(罗八15)。在圣灵里的祷告尽可以包括用方言祷告,但却不仅限于此。
21. 第三,他们必须留在神爱的领域中。神最先以爱吸引他们归向自己(第1节),然而假师傅的表现证明了人也有可能背弃神的爱。他们必须建立与神之间爱的关系。有趣的是,在第1节中,犹大把读者们当作被神的爱寻到的一群人,又在第2节中为他们祈求,愿神的爱,并神的怜悯、平安充满他们;可是在本节中,他呼吁他们要尽本分,守住与神所立慈爱的约。此处所强调的是他们对这个关系的贡献,不在乎神的爱所代表的究竟是“神为他们付出的爱”,抑或“他们为神付出的爱”。本节的措辞使人联想到耶稣的话“我(已)爱你们……,你们要常在我的爱里”(约十五9)。犹大必然也会响应耶稣的下一句话︰“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约十五10)假师傅公然悖逆神,因此就脱离了神的爱,并且不可避免地也无法去爱别人。
第四,他们必须使基督徒心中盼望的热情持续不衰。如果基督徒过分注重对未来的盼望,他将倾向于变成一个离俗的隐士,在这世界中发生不了太大的作用。然而今天有一项更大的危险。如果信仰中对未来的盼望被抑制,基督教将变成只是附属于社会服务团体的宗教组织。真正的基督教是“入世”的,这是说基督徒以神所造、所救赎的世界为乐,并与神一起在其中欢喜快乐。然而,基督教也是“出世”的。这是说基督徒活着,好像这世界的一切完全是一场幻梦。在这两节经文中,犹大集合了基督教的三大美德,即信心(包括祷告)、盼望和爱──这是平衡的基督徒生活形态。今天基督徒的盼望常被遗忘,而基督徒信仰的内容大大被人质疑。基督教因此脱离了历史,脱离了末世论。摆在我们眼前的只有爱。但这个爱若加以细察,不过是对一种态度的描述。有人以为这爱是对神的,其实不然,它只是对人的爱。它很容易退化成多愁善感的痴情,或狂热无知的行善主义。这样就远离了早期基督徒所追求的爱加倍(agape)。
请注意,人需要神的怜恤,不但在得救起初需要怜恤,得救以后也天天都需要怜恤。不但天天需要怜恤,到末日更需要怜恤(参︰提后一18)。我们乃是靠着神的怜恤,才被赐下永生。即使是“成年的人”也不能没有神的怜恤。有趣的是,犹大特别讲到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这话乃是指祂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成就的救赎大功。只有靠祂在十架上完成的工作,罪人才能得到怜悯。犹大所讲的永生,是指在未来(新)世代中要实现的事情。这事情现在已经在信徒心中发动。它代表在未来世代中信徒要得复活的生命。这生命在耶稣基督再来的时候要赐给信徒。
22~23. 救恩并不仅限于已经赐下的恩典︰如信心、祷告、仁爱和盼望。救恩也包括事奉。犹大现在就转向这个主题(如同彼后三11~15一般)。人的得救就是为了要服事。如果要找出任何一个新神学理论的真正价值,最佳的方法就是把它试用在基督教积极的传福音和教牧事工上。
不幸的是,虽然这两节大致的意思很明显,经文本身却有不同的形式流传下来。如今要分辨哪一种读法属于原版已经不可能了。现有的假设很复杂,大致遵循以下的推测。
主要的区别在于大多数的手抄本都记了三个子句,而一份十分好的大楷手抄本,B,则省略了 hous de,即23节起头的“有些人”,于是把犹大的命令减少到两个子句。NEB 接受后者的读法,译成“有些人存疑心,需要你们的怜悯;要将他们从火中抢出来,搭救他们。”(There are some doubting souls who need your pity; snatch them from the flames and save them)根据这个观点,有两群人都需要以怜悯关怀的心对待他们,虽然第二群人还需要存“惧怕的心”怜悯他们。326 诸手抄本中支持较短读法的有蒲草纸卷72。根据伯赛尔博士(Dr. J. N. Birdsall)的看法,三子句可能是原版的读法。327 他认为 diakrinomai 原有的两种不同意义(即“将受判断”或“怀疑”;此外还有第三种可能,即“那些争辩的”)构成三子句经文的成因。二子句的读法有可能,但它不但公然否定了大多数手抄本的读法,也忘记了犹大有喜用三迭句的强烈嗜好。因此我以为最有可能的还是按照 RV、RSV 和 NIV 的译法执着于三子句,而非二子句经文。
但是我们还是没有脱离困境。在众多保留三子句的经文手抄本中,其文句也有各种变体。第一个子句有三种主要异文,eleate diakrinomenous(“怜悯心志动摇之人”),eleate diakrinomenoi(“带着明辨的态度怜悯人”),以及 elenchete diakrinomenous(“证明心志动摇者之错误”)。以上的异文中,第二种最少被引证,并且其文句似乎是被修改过的,为要配合下一子句的主格动名词 hapazontes(“拉出”)和 misountes(“憎恨”)。第一种变体虽然多为人引证,却有可疑之处,因为后面一句又有一个 eleate。328 第三种变体的意义很清楚,又被广泛的引证,“在他们仍然心怀二意的时候与他们辩论,救他们脱离错失”。原文 Elencho 意思是用真理胜过错失。当人们开始摇动的时候(犹大的读者们正处于假师傅甜言蜜语的试探下),那正是一个受过正统教导的基督徒与他们并肩抵挡试探,帮助他们的好时机。一个徘徊于真假教训之间的人,不应该被他的基督徒朋友当作“拒绝往来户”;他们必须邀请他,借着茶余饭后的闲谈,用爱心挽回他。他们又必须深明真道,才能趁他仍犹豫不决的时候说服他。用怀着爱心的方式,加上对适当场合的敏感,并秉持经过缜密思考的基督教立场,以说服存疑心的人──这些是第一个子句所要求的美德。
第二群人是那些需要自烈火中抢救出来的人。对付他们需要用直接而正面的方式。他们正走在错误的道路上,需要有人忠言相告,好拯救他们。神赐给祂仆人特权,与祂在救人的事工上合作(参︰雅五20)。加尔文向那从“烈火与硫磺”中抢救灵魂的福音勇士献上以下的恭维︰“面对烈火的危险,我们迟疑,不敢疯狂地把我们想救的人抢救出来;只用手指头招呼那人出来是不够的,温和地伸手作势也于事无补。”有些手抄本在不同地方加上存惧怕的心。这一点十分重要,即使它并未出现在原文之中。这一类抢救灵魂的工作绝不可用冒充敬虔或自命不凡的态度去完成。它必须在战兢恐惧的心情下作成,并承认“只有靠着神的恩典,我才能前往”。基督徒工人必须有一种在神面前的敬畏感,知道神乃是纡尊降贵地使用我们作祂的使者。有些人你们要从火中抢出来这话提醒我们,在撒迦利亚书三2也讲到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这是神赐给大祭司约书亚的特别称呼。顺便一提的是,撒迦利亚书中的这段话前面就是“主责备你”,在犹大书第9节被引用。然而,犹大心中也可能想到阿摩司书四11的话︰“我倾覆你们中间的城邑,如同我从前倾覆所多玛、蛾摩拉一样,使你们好像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你们仍不归向我。”这是主的宣布。犹大写第7节时,或许也想到这节经文,可能暗示从火中抢救出来的意思是叫他们改信基督教。不过即使他们蒙拯救,变成基督徒,他们就像阿摩司所斥责的以色列人一般,并未归回主怀,却背离了所信的道。更有可能的是,他的“火”,意思若不是指假师傅屈服于放纵肉体的激情之下(亚历山大的革利免如此解释),就是指如果他们再不回头改邪归正,329 他们必然会被审判之火焚烧。这一群人与第一群人不同。他们不再犹豫;他们已经屈服于假师傅的淫威之下。
至于第三群人,如果我们假定经文有三子句是正确的,他们则比较难缠。犹大劝告读者们,对这类人要存惧怕的心怜悯(原文 eleate 有大多数完整手抄本的支持)他们,连那被情欲沾染的衣服也当厌恶。也就是说,对那些完全被人遗弃的异端人士也要存怜悯的心,可是与这些人相处的时候要极为谨慎,以免读者们自己受了玷污。他们仍应当保持对罪的憎恶,虽然他们爱怜罪人。哥林多后书七1提供了类似的教训。惧怕可能是惧怕受了这些异端人士的影响;更有可能的是对神的敬畏,知道祂必施行审判。
犹大说连那被情欲沾染的衣服也当厌恶,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文 Chiton 表示内衣,系贴着肉身穿的。意思似乎是指他们是如此腐化,以致他们的衣服都被玷污了。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口气,却有充分的圣经支持。的确,利未记十三47~52有这样的教训,染了大痲疯的衣服都要焚烧,因为它是不洁净的。以赛亚书六十四6讲到“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而犹大所喜爱的撒迦利亚书讲到“约书亚穿着污秽的衣服,站在使者面前。使者吩咐站在面前的说,你们要脱去他污秽的衣服。又对约书亚说,我使你脱离罪孽,要给你穿上华美的衣服。”(亚三3及下)基督徒工人为被玷污的人预备了一项奇妙的赠礼。他要替那人更换衣服,脱下他身上的污秽衣服,给他穿上义袍(参︰赛六十一10)。他必须带着爱心与怜悯献上这份礼物。可是,一旦他自己也沉溺在污秽之中,一旦他容忍污垢上身,流连于不洁之中,他根本就不再是基督有用的仆人。一旦他把犯罪当作平常,看成家常便饭,他就走上了背离福音的道路。犹大所强调的,也是约翰在启示录中强烈申明的,就是在神面前蒙悦纳的人是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人(启三4);这些衣服被人看成是神所赐,给忧伤痛悔人的特殊地位。他们“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启七14)。这些衣服代表公义的性格,是那些真正被称义之人生命中所必有的(启十九8)。
犹大用 sarx,即情欲,其意义与保罗用法完全一样︰它代表被神所造也是为神而造的人性,但这人性已经严重堕落,不再与神和谐相处,却变成邪恶势力活跃的工具。这个邪恶的意识必须坚决加以抵挡并排斥,正如在洗礼中,受洗者自水中出来以后,他便脱下旧衣服,为要穿上新衣,进入新生命。与邪恶妥协,无可避免地会导致属灵争战的失败。
325 坡旅甲写信给腓立比人说︰“如果你们研读蒙福的使徒保罗的书信,你们就能在所赐给你们的信心里得造就。”(Ep. iii)
326 参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being the text translated in the New English Bible, ed. R. V. G. Tasker, 1964, p. 443。
327 JTS, October 1963, pp. 396~399。这份手抄本的本节经文为 hous men ek puros harpasate diakrinomenous de eleeite en phobo,其意义可以是“救一些人脱离烈火,又对其他在恐惧中受审判的人存怜悯的心”,也可以是“救一些人脱离烈火,又对其他在恐惧中存怀疑的人保持怜悯的态度”。另外可以参看 C. D. Osburn 所著 The Text of Jude 22~23, ZNW 63 (1972), p. 139~144。
328 只有在两子句经文为原版之看法成立下,这点才有可能。于是重复出现的字 eleate(或 eleeite──原字异文)是明显正确的。
329 因此 Chaine 把“火”当作审判(参︰太十三42、50),并解释 diakrinomenous 为“还在犹豫不决之时”。心志动摇之人正与假师傅一同奔赴那烈火。他们必须从火中被拯救出来。
I 颂赞(24~25节)
24. 在一个假教训横行,试探引诱充斥的不道德环境里,为基督而活是一件危险的事。要从这种环境中为福音的缘故把人拯救出来,也是冒险的。你若太接近火,火便会烧到你;你若太靠近被情欲沾染的衣服,也会受到玷污。那么,从世俗中隐退是不是就解决了问题?不然。我们要向邪恶势力挑战,面对可能有的危险,只要我们在主的大能扶持下刚强,就不用惧怕危险。这便是犹大书最后两节经文所强调的。
这个令人感动的颂赞提醒我们,神的大能胜过一切。保罗曾两度被神的大能感动,屈膝赞美神。在罗马书十六25,他把荣耀归神,“惟有神能照我所传的福音……坚固你们。”他又在以弗所书三20把荣耀归给神,“神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即圣灵),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在此处书信的末尾,犹大也用了一段衷心仰慕神的话语作为结束。他说神是那能保守你们不失脚的神。没错,他曾告诉他们必须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第21节)。但是在此处,他用了另一个字代表“保守”。在第21节,原文是 tereo,代表“儆醒守望”。在这里原文是 phulasso,代表“守护”。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我们必须儆醒守望,紧紧跟随主;但是只有祂能守护我们,叫我们不致绊跌。原文 Aptaistous,即不失脚,在新约圣经里未曾再出现过。色诺芬(Xenophon)曾用此字比喻一匹稳健的骏马,在奔跑时不会失脚。此字也被蒲鲁他克用来比喻不断飘下的雪花,并被伊比德特(Epictetus)用来描述,一位在遵守道德律的事上不落人后的好人。当我们处于敌对的人群中,在各种思想混杂共存的状况下,面对道德标准被人怀疑的环境,只有主能保守我们不失脚。
然而,神的大能并不仅止于此。祂要建立我们,或使我们得以站立在祂的属天荣耀之前。我们将要欢喜,因为在我们身上找不出任何差错。基督徒既是在基督里,他就是 amomos,无瑕无疵,“无可指摘”;他被那无瑕疵、无玷污的主(参︰彼前一19)收容。Amomos330是一个用于祭祀礼仪的字;只有无斑纹的祭牲才配献上给神。这是对天堂的规矩一项多么深刻的体会!我们在基督里能成为 amomoi,做一个完全为主接纳无瑕疵的活祭,这是多么令人惊异的事。我们若单靠自己,必要退缩离开神的面,但是神能使我们站立在祂面前,因为神要把我们放在祂面前(kateno pion,即他荣耀之前,是一个语气强烈的字)。如果那被救赎的能够面对面站在神前,对他本身而言,还有什么福气比这更大更深呢?神对那些被接纳住在祂无瑕疵儿子里面的人,是没有什么好指摘的;并且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331 这的确是叫我们可以欢欢喜喜(agalliasis)站立在神面前的伟大理由。这字曾被特别用来代表在天堂盛筵中人们大大欢喜的情景,也被用来描述在圣餐礼拜时,人们预尝属天喜乐的滋味。基本上,它就是一个属天的字。
这一段颂赞着实宏大。它对属天的实际有无比的体会。它又暗示了神的荣耀与能力之伟大无限。它或许借用了一些传统礼拜仪式的颂词。这些颂词可能早在第一世纪的五十年代就已经通行了︰请看以弗所书一4、五27、歌罗西书一22、帖撒罗尼迦前书三13等处的对应经文。然而,本处所描绘的图画是犹大自己的。在这幅画里,我们看到在他读者中间有一群忠心的基督徒,他们生于纵欲淫荡的世代,处于包容罪恶的教会中,毅然承担为真道争战的各种重负,最后站立在神面前,好像完美无瑕的祭物,在被赎者喜乐的欢呼声中,把自己呈献在祂天上的至圣所中,并把荣耀归给神。
25. 荣耀单归神!这是犹大书最后的话。天上、地下只有一位神(AV 的译文加上“全智”,wise,乃是沿用罗马书十六27的颂赞),祂又是一位救主。在旧约圣经里,神是祂子民的救主,这一点常被强调;没有其它的神能救他们(赛四十五15)。基督教有关救恩的教义和神的独一是密切相关的。独一的神是亲切的、圣洁的、慈爱的。祂创造了世界,也托住了万有(sozo,“拯救”,常被这样使用),在耶稣基督里救赎了世界,也要在世界中得荣耀。这节经文完全没有提到至高神与得缪哥对立的事(有些诺斯底派信徒后来便如此主张),只坚持说神只有一位。这节经文也完全没有提到,在救赎的事工上父神与神子对立(有些基督徒在他们有关救赎的教义里加了这一条),只把荣耀归与借着主耶稣基督救赎我们的救主,独一的神。讲到神是“救主”,请看提摩太前书一1、二3以及提多书一3、二10、三4等处经文。或许与这节经文最接近的经文,强调神的独一和祂拯救事工的,莫过于提摩太前书二5~6。基督在新约圣经里有十六次被称为救主,相形之下,天父有八次被称为救主。在旧约里,只有当神的以色列百姓呼求祂时,祂才搭救他们。在新约里,祂拯救那些原与祂无关,走向灭亡之路的外邦人。
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AV 错误的省略了这话)可以指神拯救人乃是借着基督此一事实,或指荣耀只有借着耶稣才能适当归与神的事实(参︰彼前四11)。前者较为可取,因为虽然这话带有颂赞“从创世以来……被杀之羔羊”之意义(启十三8),我们似乎没有理由说,从万古以前,pro pantos tous aionos,荣耀只藉基督归神。这话也被 AV 神秘的省略了。犹大的意思必然是,荣耀、威严、能力和权柄乃是归给神的;它是一项事实的声明,不是一个祷告(如同 AV,RSV,NEB 译文一般)332,不是祈求这些美德能归给全能者。它们的确是借着道成肉身的耶稣所成就的永恒事工而归与神。这些美德过去一直是属神的,现在也是属神的,将来也永远是属神的──所以犹大最后的“阿们”是肯定的。
颂赞结束通常都是用“阿们”(参︰罗一25,九5;彼前四11),这词也为这一段颂赞作了结,将荣耀满有信心地归与配得的那一位──就是有能的神!
这里所用的四个字分别代表神伟大神性的不同层面。doxa 意思是壮丽,即“荣耀”,好像放射的光芒;megalosune 代表如君王一般的威严。它出现于历代志上二十九11的颂赞,并在新约圣经里,除本节以外,被用两次(皆指神,来一3,八1)。kratos 是能力,暗指神掌管世界的能力;这本是神的世界,它在神的怀里安息。exousia,权柄表现神至高的权能。神永恒的光芒在耶稣基督里具体化(约一14;来一3);同样,神的威严,即那像君王一般庄重的特性,受苦而不抱怨的忍耐,在耶稣基督身上彰显。神的能力也表现于基督是主的事实上。神的权柄也胜过一切的人物、自然界和邪灵。这便是我们的神,这些是祂永恒的神性,在基督里显明。有朝一日,我们要来到祂面前,向祂交帐。我们若让祂引导,祂自己要带领我们到祂的殿里,将我们无瑕疵地呈现在祂面前,愿荣耀、威严、能力、权柄都归祂,直到永远!阿们!
330 请看彼后二14及该节经文的附注。还有林前一7~8也包含了同样概念。的确,在有些手抄本中,彼得后书的对应经文比本节经文多了 aspilous kai,“无可指摘”。
331 罗八31。
332 把这段话变成祷告,便使得“万古以前”一语成为多余,也破坏了书信满有信心的高潮结束。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