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罗西书第一章
壹 引言(一1-14)
Ⅰ 问安的话(一1-2)
“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和提摩太弟兄,写信给在歌罗西的圣徒,和在基督里忠心的弟兄。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神临与你们。”
按标准希腊文书信的格式,一封书信的引言通常包括三方面:写信的人,收信的人,和一句问安的话,通常是“你好吗?”1。保罗的书信也都是依照同样的格式,只是在这三部分中都加上了基督教的成分。
一1“奉神旨意” 这句话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保罗接受使徒的职位时,便将自己的意志、思想完全放下了,从此以后,一切都要按着神的旨意行;神的旨意是最高的、唯一的标准。另一方面,保罗虽然是使徒,他所传的信息仍然不是他自己的信息,乃是神所交托他的。在哥林多后书五章二十节,保罗称他的职责为基督的“使者”,那里“使者”一字是指一个国家的“大使”。大使不能按自己的思想和喜好来说话,他代表他的国家,只能按着国家的意思讲话。保罗所传的信息也不是他自己的,而是神交付他的。
“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 “使徒保罗”一语在原文中是在句首。保罗的一些书信没有提自己是使徒。归纳他的用法,大概在两种情况之下,他特别要用这句话:一种是收信的教会怀疑或者拒绝他作使徒的权柄,例如加拉太书和哥林多前书。另外一种情形是他写信给没有见过面的教会,例如罗马书、歌罗西书和以弗所书。以弗所书可能是写给几处教会的,而这些教会中,有的是保罗没有见过面的。
“使徒”一词最初只是用在主所拣选的十二使徒身上,意思是指受主差遣去完成一个特别使命的人。后来也包括了其它从主领受特别使命的人,如同保罗等。使徒最基本的使命是传福音,“基督差遣我,不是要我去施洗,而是去传福音,”2并建立信徒和教会。“你们不是我在主里面的工作么?对别人来说,我或许不是使徒,但对你们来说,我总是使徒,因为你们就是我在主里面作使徒的印记。”3因此使徒的名称不单代表使命,也代表权柄。4
“基督耶稣的” “基督”代表主作弥赛亚的职位和祂尊贵的身分,“耶稣”则代表祂的人性和谦卑的功劳;此处两个名称这样用法,重点是在“基督”上面,讲明主作救主的尊荣,特别在歌罗西书中,保罗这样的称呼主是很自然的。“基督耶稣的”一语,一方面显出保罗和主的关系,他是“主的”使徒,是属于主的,主在他身上有特别的权柄;另一方面,也显示保罗从主得来的权柄。保罗是主的使徒,他受了主的差遣,是主耶稣的代表,所以他有主的权柄,这两方面的含意同样重要。保罗在这本书中要用真理教导歌罗西的教会,因此在开始时,先证明他有权柄“在信仰和真理上作外族人的教师。”5
“和提摩太弟兄” 在腓立比书和腓利门书的引言内,保罗都曾用提摩太的名字,但在那两本书中,只在开始用,以后就不再用了;在歌罗西书整个引言中6,保罗讲到自己时,都用多数的动词“我们”;从一章十五节开始就改成单数,只是保罗自己讲话了。
提摩太是保罗忠心的同工7。他是小亚细亚的路司得人,他父亲是希腊人,母亲是犹太人,大概是保罗和巴拿巴在第一次国外布道的旅程中带领他信主8;保罗在第二次旅程中,来到路司得,就邀请提摩太一起去传福音9,从此提摩太就一生忠心跟从保罗,成了他最可靠的同工。
保罗这里特别写出提摩太的名字,可能是要读者知道他不是孤单一人在罗马坐监;也可能是要表明提摩太和他同心,同意他信中所写的。但也有可能,像有些人的看法,提摩太此时作了他的书记,替他执笔写了歌罗西书10。
一2“在歌罗西的圣徒,和在基督里忠心的弟兄” “圣徒”一字原为形容词,其文法构造与“忠心”一字完全相同。此字可作形容词用,译为“圣洁”,也可作名词用,译为“圣徒”。最近有几本流行颇广的书,将此字解作形容词,全句译为“在歌罗西圣洁又忠心的弟兄”11。但是正如罗仕指出,在书信的引言中,保罗从来没有将此字当形容词用,而是经当名词用12,在这里也应当作名词解释。两个名词“圣徒”与“忠心的弟兄”前面只有一个冠词13,因为两个名词所指的是同一群人。
这封书信写给歌罗西的圣徒,而不写给教会,并不是因为歌罗西没有有组织的教会,或因保罗没有见过他们的面,或是保罗和他们的关系不太自然。在保罗的用法里,这两个名词的意义没有分别,甚至可以互相交换着来用,“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就是……蒙召为圣徒的人。”14两个名词的意义一样。
“圣徒”一语是指信徒在主里的地位和与主的关系,而不是指实际生活的圣洁。“分别为圣”是圣洁基本的意义;人信了主,因着他和主的关系,就从世人中给分别出来了,他们是分别为圣的人了。在旧约时代,以色列人是被拣选出来的人,是分别为圣的人;在新约时代,最初耶路撒冷信主的人称为圣徒,“为圣徒”的捐献15是给耶路撒冷信徒的捐献。在保罗书信的问安语中的圣徒很显然是指外族人的信徒,他们在神的计划中占同样的地位;外族人的教会接续着旧约时代的以色列人成了神的选民,从世人中被分别出来。
“在基督里” 单按这几个字本身来说,有两种可能的解释,“在基督里忠心的”或“在基督里的弟兄”;但从整句的结构来看,“在基督里”与“忠心的”两语之间被“弟兄”一词隔开了。若按原文的构造直译出来,这句话可译为“忠心的弟兄在基督里的”按这样的构造,“在基督里的”形容“弟兄”,而不是形容“忠心”。“在基督里的弟兄”是基督徒,在基督里互为肢体的人。这样的人,一方面互相联络,有亲密的交通;另一方面生活在基督的范围内。
“忠心的”一语按字义可以有两种解释,“忠心的”原文与“相信”是源于同一字根,所以此语可解释作“相信”的弟兄,或“忠心”的弟兄。但在下面保罗已经说明这些人是“在基督里的弟兄”,如再加上“相信”,似乎有点重复,因此解释作“忠心的弟兄”比较恰当16。忠心是指坚定不移,在真道上和对主的信心上站立得稳。保罗在指出错误教训的危险以前,先说明他知道歌罗西人的忠心17,这对歌罗西人一定是很大的鼓励。
“弟兄” 所有属主的人都在主里互为弟兄,彼此有生命的联系,所以歌罗西的基督徒虽然与别的教会距离很远,单独面对这些传异端的人,他们却不孤单,因为他们与所有属神的人都是弟兄。
“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神临到你们” 这句话的用法不只是问安,更是一个祷告。恩惠是慈爱的神向罪人施的恩典;人有罪应当受刑罚,但神因祂的慈爱赦免人的罪。恩惠、慈爱和赦免有连带的关系,有赦免就有平安,因此有恩惠,自然有平安。平安一语是从旧约的用法而来的,不单指身体或心灵的感觉,甚至也不是指灵性兴旺,而是心灵和身体完全得救赎的结果18,完全享受神恩惠的一种经验。这一切的好处,都是直接从父神来的,也只能从父神赐下来。保罗这里特别提到神与人之间父子的关系,这是平安的根源。
1看Edward Lohse, Colossians and Philemon, E.T. tr. by W.R. Poehlmann & R.J. Karris, New Meyer Commentary series, 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1971.12.esp. note 3.
2 林前一17.
3 林前九2.
4 看Norval Geldenhuys, N.B. Stonehouse, Supreme Authorit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3, pp.46ff.
5 提前二7.
6 西一1-14.
7 腓二19-23.
8 徒十四6ff.
9 徒十六1-3.
10 Ralph Martin, 同前p.23; H.A.W. Meyer, Handbook to the Philippians and Colossians, E.T. Edinburgh: T.&T. Clark, 1893, p.253.
11 F.W. Beare, 同前;C. F. D. Moule, The Epistles of Paul the Apostle to the Colossians and to Philemon, Cambridge Greek Testament Series, Cambridge, 1962.
12 Edward Lohse, 同前, p.7.
13。
14 林前一2.
15 林前十六1.
16 参看C.F.D. Moule, An Idiom Book of New Testament Greek, Cambridge: the University Press, 1953, p.108.
17 看二5.
18 W. Foerster, ' '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E.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4, ii, pp.414f.
Ⅱ 感恩的话(一3-8)
“我们为你们祷告的时候,常常感谢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因为听见你们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对众圣徒的爱心。这都是由于那给你们存在天上的盼望,这盼望是你们从前在福音真理的道上听过的。这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也传到全世界;你们听了福音,因着真理确实认识了神的恩典之后,这福音便在你们中间不断的结果和增长,在全世界也是一样。这福音也就是你们从我们亲爱的、一同作仆人的以巴弗学到的。他为我们作了基督忠心的仆役,也把你们在圣灵里的爱心告诉了我们。”
在保罗的书信里面,在问安的话以后,通常都有一些为收信人感恩的话。但保罗这样作却不是只按着习惯循例的作;在每一封书信中,他都诚恳地按着收信人真正的情形献上感谢。哥林多后书和加拉太书就没有这样感恩的话。
一3“我们为你们祷告的时候” 在原文中“我们……祷告的时候”是一个分词19,所以这样的译法比较恰当,也可以将保罗的真正意义更清楚的表明出来。他不是单单向神存着一个感谢的心,或者常有感谢的思想,乃是在祷告的时候,具体的献上感谢。
“常常感谢” 这里的译法也很恰当,“常常”一语是形容本句的主要动词“感谢”的。此动词是复数的“我们……感谢”,保罗和提摩太一同为歌罗西人感谢神,这是同工蒙福的一个秘诀,常常一同祷告,一同感谢神。
“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 神是感谢的对象,“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一语是与“神”同位,说明这位神是谁。歌罗西人的信心和爱心非常宝贵,但保罗认清楚这件事的真正意义:歌罗西人的信心和爱心值得称赞,但保罗却将称赞改成了对神的感谢。人在属灵生命上有长进,或是得着特别的恩赐,这都是神的恩典,一切荣耀都是属于神的,不要让人夺去神的荣耀。
这位神是保罗的神,但却是“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保罗不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因主耶稣和天父是平等的。主耶稣是神的儿子,我们属主的人也是神的儿女;但主和天父的关系,与我们和天父的关系之间有一个分别,所以主耶稣说,“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20。主耶稣甘心谦卑自己,称属祂的人为弟兄“也不以为耻”21,但我们却不可以看轻我们和祂之间的分别。耶稣基督是“我们的主”,“主”在书信中特别清楚的显明基督的神性和主权。祂是我们的主,我们是属祂的人,因此我们在生活上应尊祂为主22。
下面第四至五两节讲出保罗为歌罗西人感谢神的原因。在书信中常见信望爱这三样基督徒的美德连在一起来讨论,但这里这三件美德却不是完全平行的。歌罗西人“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对众圣徒的爱心”,是建立在“存在天上的盼望”的根基上。前两样好像是生命结的果子,后者好像树的根。
一4“因为听见你们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 保罗从以巴弗听到了他们的信心。在构造上来说,“信心”是名词,所以基督耶稣一语,主要的不是作“信心”的对象,而是指他们灵里生活的范围。属主的人的一切都是从主来的,主是他们整个生命的根源;信心是整个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从主来的。也就是为了这个原因,在前面第二节保罗为他们的“信心”感谢神。
“和对众圣徒的爱心” 真正的信心是活在基督耶稣里的,永远也不会使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独善其身”的信心,不是圣经所讲的信心。加拉太书五章六节说,“惟有那藉着爱表达出来的信,才有用处。”真正在基督里有信心的人,必定会爱神爱主;因着爱神爱主的缘故,也必定会爱与基督同为肢体的众圣徒。这样的爱不是出于同情、关怀、或利害,乃是因为和主的关系,在主里同为肢体的关系。也因这种关系,我们应对众圣徒“凭着爱心互相服侍”23。
一5“这都是由于那给你们存在天上的盼望” “由于”一语讲出原因或根据。“那存在天上的盼望”是他们有信心和有爱心的原因或根据24。这里的盼望不是人内在的行动或美德,而是人里面盼望的根基,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这盼望是存在天上的,所以必是一个客观事实,是人所盼望的对象。如提多书所说,我们等候着“那有福的盼望”25,“由于”有这样的盼望,基督徒能生出信心和爱心。
基督徒的救恩是现在已经有的福气,但现在拥有的只是一部分的救恩,完全的救恩要等将来主再来使信徒永远与祂同在时才能得到。“我们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见的盼望不是盼望,谁还盼望他所见的呢?”26这里保罗用的“存在”天上是很生动的字。在路加福音第十九章仆人的比喻里,那恶仆将主人给他的钱用手巾包起来,等主人回来对主人说,“你的一百银币,我一直保存在手巾里面”27。这里用的“保存”就是同一个字,表示收存得稳妥、可靠。
归纳上面的思想,我们可以看出基督徒的盼望是一个未来的事实,虽然我们今天不能完全明白,但却是保存在天上、绝对可靠的。
信心、爱心和盼望,基督徒的这三个美德,在书信中多处都提到过28;在这里,他的用法有些不同,因为三样不是完全平行的:信心的对象是基督,爱心的对象是众圣徒,而信心和爱心都建立在盼望的根基上。
“这盼望是你们从前在福音真理的道上听过的” 这盼望歌罗西人已经听过。盼望是具体的事实,是神所应许属天的福气,也就是福音的内容。“从前”一语是指他们最初听福音的时候。远在这些异端传来以前,歌罗西人已经听见了真理的福音,这福音给他们带来了真正的盼望29。福音的信息是盼望,他们藉着听的动作而领受了,因而成了他们生命的经验。“听”在属灵的经验上是极主要的一步30。
“福音真理的道”是比较清楚的译法。“真理的道”一语在以弗所书也用过31,但这里的构造更有力。福音和真理两词都是“属格”32,直译可译作“福音的真理的道”,重点在“福音的真理”上面,他们领受的道是属于“福音的真理的”。道是圣经上常用的字,代表神的启示,福音的道就是神在福音的信息中启示给人的道。福音的信息重要,是因为信息的后面有一位启示的神,祂要把救恩的福音传给人。
这道的主要特性在于它是“福音的真理”。这句话的重点在“真理”一词上面。福音的道所传的是真理,而不是异端的错误教训,所传的信息如果不是真理,就不是福音了。因此信息内容的真理必须纯正。“福音的真理”这句话保罗一共享过三次,加拉太书二章五、十四节和这里。将这节圣经和加拉太书二章的用法比较,就可以看出保罗的用法是注重福音的纯正和完整。为了使加拉太人单单相信纯正的福音真理,他竭力争辩,对任何人都不肯让步;所传的福音不论有甚么错误,他都要抵挡,甚至信徒所行稍有不合福音真理的地方,他也要抵挡33。歌罗西人起初已经听到了纯正福音的真理,现在就不可让异端的教训影响他们,只有这样的道理才是他们盼望的根基。
一6“这福音传到你们那里” 纯正的福音已经传到了歌罗西34;不仅有人来传过,而是传到了。他们听见,也接受了;福音进入他们心里,在他们的生命发生了作用。“停留”在他们当中的意义很重要。
“也传到全世界” 罗马书一章八节用差不多同样的话,“因为你们的信德传遍天下。”保罗所指的“天下”或“全世界”,大概只是指罗马帝国;但那时如果福音传遍了罗马帝国,就清楚显明了福音的普世性35。异端和一些特别的教训,可能受文化、环境等等的限制,只在某些地区兴旺;但真正的福音是普世性的。这对歌罗西的基督徒应当是个极大的鼓励,他们所信的纯正福音,正是全世界教会所相信的。
这节圣经的文法结构很美,却是很难翻译。在本节的末了,我们的译文有“在全世界也是一样”,在原文只用了一次“在全世界”,最末这一句是译文加上去的;但必须这样加上,意义才清楚。原文内有一个双重的比较:“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也传到全世界”,“正如在全世界……也在你们中间不断的结果和增长”。虽然两个句子的文法结构不是完全平行,但这双重比较的意思却极其明显。不过虽然有这样双重的比较,“在全世界”一词却只用了一次,所以在翻译上就比较困难36。译文在全句的末了重复用“在全世界”是补救的方法。
“正如在全世界……也在你们中间结果和增长” 福音有两方面的特性:普世性和个人性;“在全世界”和“在你们中间”结果和增长。这两方面的特性同样重要,不应偏重一方面,而忽略另外一方面。基督徒若偏重福音的普世性,便可能在真理和个人生命的追求上迁就、通容、妥协、不认真;相反,若偏重福音的个人性,便可能在事奉工作和人生观上变成孤独、寂寞、消极、而常有失败感。保罗这里双方面的提醒是非常重要和实际的。
“你们听了福音,因着真理确实认识了神的恩典之后” “福音”一词是加上去的,原文是“你们听见了,又因真理确实认识了神的恩典以后”。听和确实的认识是相信福音的两个步骤,而这两个动作的对象或内容是神的恩典,也就是福音。“之后”一语是代表原文的“自从你们听见的那日”,表明福音的功效在歌罗西的教会中继续不断的发生作用。
“确实认识”不是单单知道,而是内心能清楚分辨事情的对错和价值,并且知道甚么是当行的标准。同一个字在使徒行传三章十节;四章十三节都译作“认出”,将“分辨”的意思清楚表明出来。
“这福音便在你们中间不断的结果和增长” 结果增长的思想在旧约也很常见37,这里的用法特别使人联想到主耶稣说的撒种的比喻38。别处经文用这字,都是用“主动体态”39,这里是“关身体态”40。“结果”是指福音工作的果效。福音的工作要有果效,不是单靠传福音的方法,或传福音的人有恩赐。传福音的方法和福音使者的恩赐等当然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乃是福音的本身。福音有如种子,本身有能力、生命、福音传出去以后,神便使它生长结果。这里的两个动词都是“现在进行时式”41。福音增长结果的能力永远不会枯竭;按着传播的范围,福音自然会继续不断的增长结果。
福音所结的果子是双方面的。福音一方面使人知道、悔改、相信主耶稣,另一方面更在已经得救的人心里工作,使他的生命增长,在圣洁上,或者像主的表现上有长进。这两方面的工作都是神恩典的果子,且是不可分开的,信徒若在生命的圣洁上长进,他在不信的人身上也自然产生影响,更容易带人到主面前。
一7“这福音也就是你们从我们亲爱的、一同作仆人的以巴弗学到的” 以巴弗是歌罗西人,也是他们教会的牧人42,写这封书信时,以巴弗是和保罗在一起。也许他是在罗马和保罗一同被监禁,但也可能他是专程来罗马找保罗。保罗住在自己租的房子里,因此以巴弗可以自由的陪伴保罗,经常和保罗在一起,如同和保罗一起坐监一样,所以保罗称他是“为基督耶稣的缘故和我一同坐监的以巴弗”43。他是“亲爱的、一同作仆人的”,和保罗一同作基督耶稣的仆人,因此他所传的福音一定纯正。这样,保罗就等于对歌罗西人保证以巴弗的立场,让他们可以放心相信他所传的真理。
“他为我们作了基督忠心的仆役” 保罗说以巴弗“为我们”作了基督的仆人44。保罗在以弗所的时候,福音传遍了亚西亚;歌罗西那时也听到了福音,但不是保罗自己去传的,而是保罗所派出去的代表,好像布道队一样,到四围的地方去传福音,以巴弗可能就是到歌罗西的布道队的一员。保罗说,那时我不能亲自到你们那里去传福音,以巴弗就作了我们的代表,“为我们”作了基督忠心的仆役。以巴弗是保罗的代表,因此他有使徒保罗的权柄,他所传的福音自然也是纯正可靠的福音。因为歌罗西教会是保罗的代表所建立的,保罗自然也有权柄教导他们,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的话语有双重的功效,一方面向歌罗西人保证以巴弗所传的福音可靠,同时也显明他自己的权威。
“仆役”是服事人的人,在圣经上有时用来形容教会组织里的一种职位,译作“执事”45。虽然以巴弗受保罗差遣出去工作,但他真正的身分是基督的仆人,他所服事的对象是主基督。
一8“也把你们在圣灵里的爱心告诉了我们” 正如新译本的标点所表达的,第八节是和第七节末了的一句话互相对照的:以巴弗代表我们将福音传给了你们,同样也将你们的爱心告诉了我们。“在圣灵里的爱心”,歌罗西的基督徒有爱心,并不是因情感或人的关系而有的,乃是因为他们是基督徒,生活在圣灵的圈子里,所以有爱心。爱心是圣灵所结的果子46;没有属灵生命的人,不可能有真正的爱心。有人解释说歌罗西人的爱是对以巴弗的爱47。也有人解释作一般的爱或称“爱弟兄的爱”48。但歌罗西人的爱心若和保罗没关系,保罗好像不必在这里提及,因此这爱一定包括他们爱保罗的心。保罗特别提出他们对自己的爱心,藉此增进他们与保罗的关系,叫他们更容易接受他下面所要讲的话。
“告诉了我们” 由此可以略略看出以巴弗对歌罗西教会的态度和他与教会的关系。歌罗西教会的确面临困难,受异端教训的搅扰,以致以巴弗不惜长途跋涉到罗马来找保罗,但是他对歌罗西的教会毫无怨言。他见了保罗,只提歌罗西弟兄姊妹的好处,告诉保罗教会对他的爱心。以巴弗对真理和异端分辨得很清楚,但是他对弟兄姊妹的爱心也没有看错,由此更显出他对教会的爱心。这都是基督“忠心”仆人的记号。
19 present participle, 与“感谢”一字的tense相同。
20 约二十17.
21 来二11.
22 看C.A. Anderson Scott, Christianity According to St. Paul, Cambridge: the University Press, 1927, p.254. 作者在该书内详细讨论在保罗书信中“主”一字的用法。
23 加五13.
24 Abbott认为这句话是第四节保罗“感谢神”的原因。虽然他举出几个理由来支持他的解释;但这里的解释仍是最好。看T.K. Abbott, The Epistles to the Ephesians and to the Colossians, I.C.C. Edinburgh: T.&T. Clark, 1953, pp.195f.
25 二13.
26 罗八24和合本。
27 路十九20.
28 A. M. Hunter指出不单保罗多处提到这三件事;如林前十三13;罗五1-5;帖前一3等;来六10-12;彼前一3-8,21-22也用过;因此他认为初期教会可能把这三样美德看成基督徒生活的标准。Paul and His Predecessors, London: S.C.M. Press, 1961, pp.33f.
29 Meyer将“从前”解释作“在你们接到这封信的信息以前”(H.A.W. Meyer, 同前),Moule解释作“写本书以前”(C.F.D. Moule, Colossians),这些看法都过于狭窄。
30 看罗十17.
31 弗一13.
32 genitive case.
33 看加二11-14.
34 此处原文近乎古典希腊文的用法,表示已经到达,而且停留在他们当中。表示“停留”、“同在”,表示“到达”的意思,而停留的意思在这里很重要。看T.K. Abbott,同前,和C.J. Ellicott, A Critical and Grammatical Commentary on St. Paul's Epistles to the Philippians, Colossians & to Philemon, London: Parker, Son and Bourn, 1861, p.5.
35 J.B. Lightfoot, E. Lohse, 和G.H.P. Thompson都在这里特别强调福音的普世性。
36 和合本的翻译法,只用一次“到普天下”,不能将此双重比较的意义表达出来。
37 看结十二2;何十1;哈三17.
38 可四1-9特别是第8节。
39 active voice.
40 middle voice.
41 present periphrastic.
42 看前面绪论:歌罗西的教会。
43 门23.
44 虽然有不少版本都写作“为你们”,但写作“为我们”的版本的价值和分量比较重得多,所以应该是“为我们”。如果保罗对歌罗西人说,“以巴弗为你们作了基督的仆役”,这话容易解释,换作“为我们”就比较难解释,所以很可能保罗写的是“为我们”,后来抄圣经的人将“我们”改作“你们”。
45 如腓一1.
46 加五22.
47 H.A.W. Meyer, 同前。
48 Ellicott, 同前。
Ⅲ 保罗的祷告(一9-14)
“因此,我们从听见的那天起,就不停的为你们祷告祈求,愿你们借着一切属灵的智慧和悟性,可以充分明白神的旨意,使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悦;因着完全认识神,便在一切善事上更加多结果子;依照他荣耀的大能得着一切能力,带着喜乐的心,凡事忍耐宽容;并且感谢父,祂使你们有资格分享圣徒在光明中的基业。祂救我们脱离了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入祂爱子的国里。我们在爱子里蒙了救赎,罪得赦免。”
在前面第三节保罗说,“我为你们祷告的时候,常常感谢神”。然后第四至八节,保罗说出为他们感谢神的原因,他祷告的思想好像被打断了;现在才再接续讲他祷告的内容和方式。在第四至八节与第九至十一节这两段经文中,有许多互相连接的词句和构造;两段既是同一篇祷告,这是自然的事。在这篇祷告中,保罗首先为歌罗西的基督徒祈求(9-11节),求神使他们在智慧和悟性上增长(第9节),然后求神使他们在生活上“行事为人对得起主”(第10节),最后求神加给他们能力,可以站稳他们的立场(第11节)。在后一段,保罗因他们已蒙的福气勉励他们感谢神(第12-14节),因为这一切都是从主耶稣为他们已经作成的救恩而来的好处。
一9“因此,我们从听见的那天起,就不停的为你们祷告祈求” “因此”是特别加重语气的讲法49,“就是为了这个原因”。因为前面第四至八节所讲的原因,保罗不停的为他们祷告。
“藉着一切属灵的智慧和悟性” 智慧是明白基本原则的能力,知道甚么是好是坏,并且懂得应用这样的知识;属灵的智能是知道基本的属灵原则,并把这些原则应用在生活上。悟性是评判对错、分辨是非的能力。悟性可能是学来的,在别人的带领和教导之下,或者在圣灵的教导之下,领会这种分辨的能力。在这里,他们所要领受的是神的旨意,所以特别需要属灵的教导。这样的智慧和悟性,不是人用自己的才干或方法可以得到的,而是神所赐的属灵恩赐,所以保罗为歌罗西人祷告,求神赐给他们这样的恩赐。
“可以充分明白神的旨意” 智慧和悟性是工具或方法,真正的目的是要明白神的旨意。这句话直译的意思是“好叫你们充满对神旨意的完全的知识”。“充满”一语的意思是“完完全全”的,其意义包括在“充分明白”里面。保罗为歌罗西人祷告是盼望他们愈来愈完全明白神的旨意,其中包含的意思是他们现在明白的不够完全。我们对神的旨意不能完全明白的地方,需要继续不断的改善、加多,直到我们能“充分明白”。
“充分明白”原意为“完全的知识”50,此完全的知识并不单指头脑的了解,也不仅是思想上的同意,乃是包括内心的接受和乐意的遵行。一个完全的知识,乃是对神有过亲身的经验,并接受神所说的话,照着去行。保罗在罗马书一章廿一节说,“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尊祂为神。”这些人对神有头脑上的知识,却没有在生命里经验过神,所以不认识神。在同一章廿八节说,“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神51,神就任凭他们……”这样的人对神没有体验的知识,不算认识神。对神完全的认识,是在生命里产生行动的认识。旧约论到对神的知识,不是单指思想或者理论的知识,而是着重神和祂百姓的关系52,神将自己启示给百姓,百姓的责任是明白、接受和顺服。保罗这里的用法也是这样,他愿意歌罗西信徒有这样对神完全的知识。
这样完全的知识的对象或内容是“神的旨意”。在前面第六节,他们应当知道的是“神的恩典”,就是福音。保罗这里为他们祈求,使他们不单知道救恩的福音,还要明白神的旨意。下面第十至十二节就阐明神的旨意,对目前歌罗西教会的需要来说,是他们整个生活能得神的喜悦。
一10“使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悦” 这是保罗为他们祈求的第二件事,也是第九节保罗所祈求的目的。得着属灵的智慧和悟性不是基督徒的最终目的,这些知识必须在实际生活上表现出来。在保罗的思想中,正如彼克所说的,“神学和伦理是分不开的”53,正确的生活要建立在正确的神学思想上,而正确的神学思想也必须在生活中结出美好的果子来。“对得起主”,不仅是行为适当,合乎基督徒的身分,更要在生活中有尊主耶稣为主的心。“主”字是表明主耶稣的主权,祂是荣耀的主,有高过一切的权柄。书信中单单用一个“主”字来形容主耶稣的时候,是特别要显出主的身分和主权。祂是掌管天地万物的主,也是基督徒的主,所以在生活上要尊祂为主,使祂在我们生活中确实有主的身分,我们对祂有完全的、绝对的顺服。
“凡事蒙祂喜悦” 虽然原文没有“蒙祂”两个字(所以译文旁边有点),但却加得非常合理,因为上一句话已经把“主”字清楚的表明出来了54。“讨……喜悦”一词在新约时代有时用在人身上55,但多半是用在神身上。不论那种用法,都是指行得适合而得到的悦纳。基督徒应当追求,在生活中在一切事上都得主悦纳。
“因着完全认识神,便在一切善事上更加多结果子” “认识神”或“对神的知识”不是增长的方式或范围,而是增长结果的原因;很多解经的人都认为这样解释是最合理及合乎保罗的用法56。如果将“加多”或“增长”与“认识神”连到一起,解作保罗求神使他们“更加认识神”或“渐渐的多知道神”,那就等于重复第九节的话;这样不单没有必要,而且减弱了保罗话语的力量。
“更加多结果子”和前面第六节的“结果增长”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字,显然和第六节的用法也一样,两个字应当合在一起来解释,所以译作“更加多结果子”比较恰当。“在一切善事上”的“事”字原意是“工作”,在保罗书信中,他常称传福音的事工为“工作”,如腓立比书二章三十节;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十三节;帖撒罗尼迦后书一章十一节等;他有时也将传福音的果效称作“果子”57。保罗的祈求是愿歌罗西人在为主作的见证,或福音的工作上更多结果子;能使他们多结果子的原因或方法,是因为他们更完全的认识神了。
简单的归纳起来,保罗在第十节的祷告中为歌罗西人祈求两件事:求神使他们生活蒙神喜悦,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同时也使他们在见证上多结果子,带领人认识神。
一11“依照祂荣耀的大能得着一切能力” 在文法的构造上,这里的“得着能力”一语是分词,与第十节的“结果”、“增长”和第十二节的“感谢”是平行的,都是解释第十节的“行事为人”,告诉我们应当如何行事为人。在意义上,“得着能力”应与“在一切善事上”连到一起58,出于讨神喜悦的心所作的每一件善事都必有从神来的能力。不论工作多大、多难,凡是按着神旨意的工作,就能从神得着能力,这是一个宝贵的应许。在一个敌挡神的社会里作神的工,或者传福音的工作,特别像歌罗西的情形,很容易会叫人灰心,但神的应许是绝对可靠的。“得着能力”是现在分词,保罗求的是神的能力继续不断的赐给他们。神能力的来源是永无间断的,这是我们的倚靠和保障。
神要赐给人的能力,不是按我们的想象或估计,而是按着“祂荣耀的大能”。“荣耀”一语在书信中专指神的荣耀,所以这里所说“荣耀的大能”就可以说是神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人能明白的,也不是人自己可以有的,乃是单单属神的超然的能力59,是神的大能。神的这种大能是我们需要中的力量来源。
“带着喜乐的心” 这句话站在加重语气的地位,在全节的末了,因此有些作者主张它和下面的字连到一起,“带着喜乐的心,感谢神。”60但若是这样,这几个字就不必放在加重语气的地位,因为人“感谢”时自会带着喜乐的心,保罗用不着为此祷告求神给他们这样的心。所以最好还是和“忍耐宽容”连在一起。带着喜乐的心去忍耐宽容,这是世人通常没有的美德,只有在主耶稣里才能得到的。
“凡事忍耐宽容” 在“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及“在一切善事上多结果子”的吩咐以后,保罗接着勉励他们要“凡事忍耐宽容”。在歌罗西的环境里为主作见证,特别需要忍耐宽容的心。忍耐是指在不顺利的环境中,仍然认定正确的方向,有坚忍不移的心。在撒种的比喻里,那撒在好土里的是人听了道,“把道持守住,忍耐着结出果实。”61在罗马书二章七节,保罗说那些“耐心行善”的人,要得永生为报答。在希伯来书十二章一节说,“我们既然有这么多的见证人,像云彩围绕着我们,就应该脱下各样的拖累,和容易缠住我们的罪,以坚忍的心奔跑那摆在我们面前的赛程。”这些经文清楚显明持守和毅力是“忍耐”的主要因素。“宽容”是指遇到不快乐的事时仍能控制自己,不轻易发怒,不报复。因此,宽容常和爱心联到一起,“用爱心彼此宽容”62,“爱是恒久忍耐(宽容)”63。爱是宽容里不可少的成分。若要比较这两个名词的用法,则忍耐是对事,宽容是对人64,因此忍耐重在持守,宽容则要有爱心。
一12“并且感谢父” 这一段经文的构造比较难解释。按文法的结构来说,第九至二十节是一句话;但按内容的性质来看,第九至十一节是祷告的话,第十二节开始是勉励的话,第十五节开始是解释基督身分的教义。因为内容的改变,有些学者就从第十二节解释作教义部分的开始65。按意义来说,这样的解释没有困难;但按文法的构造,第十二节的“感谢”与第十节的“结果”、“增长”及第十一节的“得能力”都是平行的分词,所以这几节应当是属于同一分段,故此仍然是用第十四节和第十五节之间作分段比较恰当。
“感谢”一字既与前面三个分词平行,那么感谢的主词就是“你们”,是歌罗西人,而不是保罗。意思不是说“我们……不停的为你们祷告……并且感谢父”,而是“使你们……更加多结果子……得着能力……并且感谢父。”66
“感谢父” 单用一个“父”字称神在保罗书信中是很少见的,通常他用“神我们的父”,或是“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因着主耶稣,歌罗西的基督徒,与及今日的基督徒,和神的关系完全改变了。过去人在神面前像罪人在审判官面前一样,现在不同了,神是基督徒的父。
“祂使你们有资格分享圣徒在光明中的基业” 这是基督徒与神之间关系改变的原因,神使他们有了资格。有资格并不是说他们自己改变了,配得光明中的基业,乃是如同世人得产业一样。他们有了产权,这产权是神赐给他们的。在旧约时代,神把以色列人带进了迦南,他们就有权承受迦南地为他们的产业。“分享”的意思是“有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每个支派,每个家庭都有自己要得的一分产业,是指定给他们的。基督徒也是如此,不过他们的基业是属灵的,是在“光明中的”。
一13“祂救我们脱离了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入祂爱子的国里” 前面保罗说,神使我们有资格在光明中承受基业,这里他解释神用甚么方法使我们有资格:祂救了我们。圣经中有几个字都译作“救”,保罗这里用的是指神用大能的手将我们从危险中救出来67。神有胜过一切的能力,祂能搭救我们。祂救我们脱离的是“黑暗的权势”。
“黑暗的权势”是黑暗掌权的情况。圣经上有几个相似的字,译作“乌黑”、“幽暗”等,“黑暗”是这些字的总称68。黑暗的权势是黑暗掌权的地方,不单没有光,更是积极的反对光;不单没有神,更是积极反对神的地方。神将我们从这样的势力下搭救出来。
“把我们迁入祂爱子的国里” “迁入”一词在新约共享过五次69,都是讲到一种具体的迁移,或者改变关系,所以这里基督徒从黑暗的权势被迁入爱子的国里,是指他们属灵的生活环境有具体的改变。
“爱子”一词在别处经文没有用过,其它经文译作“爱子”的句子,大多数是将“爱”的形容词和“子”字用在一起,这里是用爱的名词。此语最主要的重点是显明主耶稣是神的爱的中心和对象;另一方面,莱特弗特解释说,神的本性是爱,主耶稣是神的爱子,就显明主在地上的使命是要将神的大爱彰显出来70,这样解释也很合理。艾伯特拒绝此解释,他认为此语的意思只是表明神对基督的爱71。实际上,这两种意义都可以包括在这名词里面,而不是互相冲突。“爱子的国”也是新约很少用的名词,“神的国”和“天国”就比较多见。按保罗此处的用法,至少有两方面的教训值得注意:(1)基督的国度是一个已经成就的事实。圣经中讲到天国或神的国时,常常是指着将来神要掌王权治理一切;但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廿三至廿八节讲到基督复活得了荣耀,“必要作王,直到神把所有的仇敌都放在祂的脚下”72,到那时神自己才作王73。由此可见基督作王的国度现在还没有完全的彰显出来;启示录里面讲到基督的王权将来要彰显的荣耀。基督的王权和国度是属灵的,今天是在人生命里面的,要等到将来才能完全显明,但其基本性质今天已成就,而且不会改变。(2)保罗用的“迁入”一词是过去时体74。主将属祂的人迁入祂的国度,这是一个已经成就的事实;相信的人已经得拯救,脱离了黑暗的权势,与众圣徒在光明中得了基业;他们已经进入神爱子的国里。虽然最终的福份,完全的救赎,仍要等将来,但在原则上,我们已脱离了黑暗的权势,进入了爱子的国。既是爱子的国,爱子就是其中的王,祂是我们的王,应该在我们身上有绝对的王权。
一14“我们在爱子里蒙了救赎,罪得赦免” “在爱子里”是表示信徒和主耶稣在生命上的联合。属主的人是在主里面;我们得蒙救赎,不是单靠祂的能力,也不是单单藉着祂救赎的功劳,乃是在祂里面,因着信心与祂在生命上联合,成为一体。
“蒙了救赎”,保罗仍按着“拯救”的意思来解释我们和主的关系,不过他这里用作比喻的词句有些不同。第十三节用的字,好像把主形容作大能的战士,我们落在危险里,主战胜了敌人,把我们救出来;这里形容的,好像一个奴隶落在另一个主人的手里,我们的主耶稣为我们付了赎价,把我们救赎出来。这里的重点不在赎价,而在主耶稣救我们的方法和方式,赎价的思想不重要,重要的是祂把我们救赎回来了。实际上,主给我们作成的救赎就是叫我们的“罪得赦免”。我们落在奴役之中是因为罪,现在祂为我们作成了救赎,我们的罪既蒙赦免,就不必再受罪的辖制了。罪得赦免是我们现今就享有的事实,而且继续不断的发生功效75。
49 的构造比较特别,最好是按C.F.D. Moule, Colossians p.52的解释,分作和 ,而不是分作 和 。在帖前二13;三5;罗三7;弗一15等处都有同样的用法,如此就加强了“原因”的用法。
50 即前面第6节的“确实认识”,参看该处解释。
51 对神没有完全的知识。
52 参看R. Bultmann, ' ' ,TDNT, I, pp696ff., esp. p.700.
53 A.S. Peake, 'The Epistle to the Colossians', The Expositor's Greek Testame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6, III, p.499.
54 Lohse, 同前,pp.27f的问题“讨谁的喜悦?”实在没有必要,他认为这句话只是当时通用的一种口语,保罗习惯式的借过来用,但他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他的解释。
55 如罗十五1-2.
56 Ellicott, Lightfoot, Abbott, Lohse, Martin等都如此解释。
57 如罗一13看R. Martin,同前,p.32.。但下面他将“结果”和“增长”两词分开来解释,他认为结果子是基督徒传福音的果效,增长是指整个教会的发展。这样的解释似乎分得太过详细,近乎牵强了。
58 H.A.W. Meyer, T.K. Abbott等将“一切的智慧”,“一切善事”,“一切能力”三件看作平行的;但这里的解释比较清楚,且更适合上下文的构造。参看H.M. Carson, The Epistles of Paul to the Colossians and to Philemon, London: The Tyndale Press, 1960, p.37.
59 " 一字,除了在希伯来书二14用作“掌握死权的魔鬼”的“权”字以外,在新约中此字只用作神的能力。
60 Ellicott, Abbott, Meyer都是这样解释。
61 路八15.
62 弗四2.
63 林前十三4.
64 R.C. Trench, Synonyms of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48 rep. of the 1880 ed., p.198.
65 看E. Lohse, R. Martin, 同前。
66 看H. Alford, Greek Testament, Boston: Lee & Shepard, Publishers, 1881, 4th ed., C.F.D. Moule, Colossians, p.55.
67 看Wilhelm Kasch, ' ', TDNT, vol.vi. pp1001ff.
68 R.C. Trench, 同前, pp.372f.
69 路十六4;徒十三22;十九26;林前十三2及此处。
70 J.B. Lightfoot, 同前, p.142.
71 T.K. Abbott, 同前。
72 林前十五25。
73 林前十五28。
74 aorist tense.
75 原文作 “我们蒙了救赎”的“蒙了”是现在时式,Lightfoot,同前,p.251,主张用aorist tense ,但支持aorist的版本见证太弱。现在时体的继续不断的含意很重要。
贰 无比的基督(一15-23)
上面第十四节论到我们在神的爱子里得蒙救赎,神的爱子是整个救赎的中心,这位爱子是谁呢?这样就自然的引进了下面一段全新约中极重要的关于基督论的经文。基督是神在全宇宙的计划的中心,宇宙的创造和教会的救赎都是藉着基督,因此只有在祂里面,全宇宙才有存在的意义。
因此,有许多学者认为这段经文,特别是第十五至二十节,可能不是保罗写的1,他们认为在别的书信中,保罗论及基督时,多注重祂的救赎和祂与教会的关系,而这段经文却谈到基督与全宇宙的关系,与约翰的教训相似;而且这段经文里面有好几个字是保罗在别处没有用过的。但事实上,保罗在歌罗西所遇到的困难与在别处的不同。这里有人故意贬低基督的身份,所以保罗需要加以解释。在别处,保罗也不是没有提过基督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与创造的关系,只是没有这里讲论得这样详细。哥林多前书八章六节说,“我们只有一位神,就是父,万物都是从祂而来,我们也为了祂而活。我们也只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藉着祂而有的,我们也是藉着祂而有的。”至于在别处没有用过的字,可参看本书绪论2的解释。
根据文字的分析,最近有不少人认为第十五至二十节是一首诗歌,早已在教会,或甚至教会以外流行,内容只是赞美神或主,保罗将这首诗借过来,加上一些词句来配合歌罗西的情况3。但是正如穆尔4所说,这样分析的理由都很主观,这段经文的构造没有清楚的韵律或节奏,很难评定是否诗歌;即使是诗歌,也不能证明不是保罗作的。因此,这段经文的体裁不会影响其中的教训。
1 F.W. Beare, 同前。
2 绪论:歌罗西书的作者之一·文字体栽。
3 E. Lohse, 同前, pp.41-46,认为全诗分为两节:第15-18节上及第18下-20节,每节都用 开始,接有 及 引进来的句子;第18节上的 及第20节的是保罗加进去的。R. Martin, 同前pp.44-49,将全诗分为三节:第15-16节,第17-18节上,及第18下-20节,每节都使用'Who is'或'He is' 开始,有许多字句也是加进去的。
4 C.F.D. Moule, Colossians, pp.61f.
Ⅰ 基督是创造的主(一15-17)
“这爱子是那看不见的神的形象,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之上。因为天上地上的万有: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无论是坐王位的,或是作主的,或是执政的,或是掌权的,都是本着祂造的;万有都是借着祂造的,又是为着祂造的。祂在万有之先;万有也一同靠着祂而存在。”
一15“这爱子是那看不见的神的形像” 神是“看不见”的神,我们肉眼看不见神的本体,而且不可能看见。“看见”一语包括内心的领会、认出、明白等意思;主耶稣说:“信我的,不单是信我,也是信那差我来的。看见我的,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5主耶稣来了,就把神启示出来,人只有从主耶稣才能认识神,“那看见我的就是看见了父。”6看见是因着神的启示,心中明白7,看不见就是没有领受神的启示,不能明白。这位看不见的神是人肉眼看不见的,也是人凭自己的思想不能明白的,现在藉着“基督脸上的荣光”向人启示出来了8。但神的荣光虽然在基督身上显明出来,人却要凭着信心,才能领会,才能明白,“不信的人……看不见基督荣耀的福音的光,基督就是神的形像。”9人常自以为聪明,要给自己作一些肉眼看得见的形像来代表神10,但实际上,这些东西就显出了他们不信的心,因为神是肉眼“看不见”的神。
主耶稣是看不见的神的“形像”。形像一语至少有几方面的意义。首先,形像是表示相似或相同;人是按着神的形像造的。人和其它被造之物有一个基本的分别,就是人里面有神的形像11,和神相似。人犯罪以后,他里面神的形像受了损毁,但仍然是“神的形像和荣耀”12。主耶稣是神的形像,就表明主耶稣和神一样,有神的神性和神的一切本性13,因此祂可以说,“那看见我的,就是看见了父。”14但主耶稣和我们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分别:世人是按着神的形像造的,但主耶稣本身就是神的形像。
另一方面,形像是本体的代表,形像的作用是叫人看见形像,就如同看见本体,藉着形像把本体彰显出来。主耶稣是神的形像,祂来世的目的就是要把神彰显出来,叫人因着祂,能认识那位看不见的神,因为“从来没有人见过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把祂表明出来。”15另一方面,形像表示尊贵和权柄。贝尔举出好几个例来,说明埃及王常称为某神的形像16,表示他有该神的权柄和尊贵,所以有资格作王。虽然我们没法证明保罗的思想是否曾受埃及传统的影响,但这种观念很合理,特别按着创世记的记载,人是按着神的形像造的,所以有权治理地面。若是这样,保罗用的“形像”一语也表明了主的王权。
“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之上” “首生的”一语在新约中用过八次,除了本章第十八节及启示录一章五节讲到“从死人中首先复生的”以外,其它五次17都是明指头生的长子说的,其实从死人中“首先复生的”一语,也包含着有“头生”的意义。这八次经文中有五次用在主耶稣作弥赛亚的身份和地位上。在诗篇八十九篇廿七节,诗人说要立大卫为神的长子,为世上最高的君王,显然那是指大卫作为弥赛亚的预表而说的。希伯来书的作者将此经文直接用在主耶稣的身上,“神差遣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又说,神所有的天使都要拜祂。”18因此艾伯特认为“长子”一语,在新约时代已经是公认的弥赛亚的一个名称了。19实际上这样的用法是很自然的。
箴言八章廿二至卅一节论到神的智慧;那里所用的词句有许多和歌罗西书这里形容主耶稣的词句相似;智慧是在万有之先,万有好像是藉着它造的,他是神创造工作的“工师”20,因此有人将保罗这里所讲的基督解释作箴言中神的智慧21。但实际上旧约所讲的和歌罗西书所讲的有一个重要的分别:旧约所讲的智慧是神本性的一部分,虽然有时讲得好像有位格的一样,但那只是一种笔法;新约论到主耶稣时,清楚的说明祂是与父神有同样性格的神,但祂却不是神自己。正如布如司所说,保罗所讲的是“那位降世为人,受死复活的基督,成了我们的智慧(林前一30)。这位基督是未有世界以前早已存在的。”22主耶稣是道成肉身,曾活在世上,亲身与人有交通的基督,祂也是创造的主。
保罗用“首生的”一语,意思不是说基督在我们以先出生,好像祂和世人的分别,只是祂比我们早出生;保罗的重点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主出生的独特性。前面所提的将“首生的”一语用在主耶稣身上的经文都说出主耶稣与人不同的地方。若单论时间的先后,主耶稣并没有生在旧约的圣徒以前。连“从死里首先复生的”都是一样,若论时间,许多人比主更先从死里复生。因此,这话的重点不在时间,而在主“生”的方式和意义。
“首生的”一语有几方面的意义,首先是指出祂和人类万物之间的基本分别,宇宙万物都是“被造的”,是创造的果效。主耶稣是首“生”的;正如一首赞美诗所说,主耶稣“是生成,非造成”的23。在基本的生命上,祂和我们有一个绝对的分别。下面保罗说,“天上地上的万有……都是藉着祂,又是为祂而造的。”24如果万有都是藉着祂造的,那么当然祂自己不是被造的。“祂在万有之先。”25万有还没有被造,祂已经存在;祂作了创造的工作,万有才开始存在。在主耶稣和一切被造之物中间有绝对的分别,祂是“首生的”。
另一方面,“首生的”一语也表明主的尊贵和权柄。祂是首生的,因为祂的地位在一切之上。祂既然是坐在大卫宝座上的弥赛亚,祂就有王的尊贵和权柄。希伯来书说,因为基督是首生的,祂有权柄坐在宝座上,征服仇敌,统治国度26。这里所说的国度不是指犹太人的国度,也不是单指属祂的人,祂的教会,乃是指全宇宙,一切被造之物。主耶稣要治理万有,因为祂是在一切被造的之上。歌罗西书的基督论非常崇高:基督不单掌管教会,也掌管全宇宙;不单是教会的头,万有都靠祂而存在;不单信主的人因祂得与神和好,全宇宙都要藉着祂与神和好。歌罗西的异端说基督是神人之间许多不同等级的被造物其中的一个,保罗说基督不是被造之物,乃是在一切之上,是万有的主。
“首生的”再一方面的意义,乃是说主耶稣是承受万有的,祂是神的后嗣27。雅各从以扫得了长子的名分,他的年龄并没有变得真正大过以扫,但他得了承受父亲产业的权柄。雅各成了神的长子28,就有权承受神给他百姓所预备的一切福分,一切产业。在第十六至十七节,保罗说万有都是为祂造的,所以都是属祂的,也都要靠祂而存在。在受死以前和复活以后,主曾说天上地上的万物,和一切的权柄,都交在祂手里了29。祂是首生的,祂有权承受万有,因此属祂的人才能和祂同作后嗣30。
一16“因为天上地上的万有: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无论是坐王位的,或是作主的,或是执政的,或是掌权的,都是本着祂造的” 在歌罗西传异端的人以为在神和物质世界之间,有许多不同等级的被造之物,称为天使也好,或其它属灵的媒介也好。他们认为这些天使和主耶稣是同等的,甚至有些比主耶稣的等级还高。保罗用两方面的理由证明这种理论的错误,首先,保罗说明这一切都是被造之物,是主耶稣所创造的;若不是主的创造,这些根本就不存在。另一方面,二章十五节说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已经胜过他们,废除了他们的权势,所以他们不是高过主耶稣,也不是和主耶稣同等的。
这节圣经讲到四种不同的权势,“坐王位的,作主的,执政的和掌权的”,显然都是属灵的权势。歌罗西书二章十节提到两种,“执政掌权者”;以弗所书一章廿一节也提到四种,其中三种和这里的一样,没有提“坐王位的”,加上了“有能的”。从这些用法可以看出,保罗并不是认为在天地中间,有一些固定的属灵等级。他用这些名词,也不表示他同意真有这些权势存在,实际上这里不是讨论这些权势是否存在的问题。这些名词很可能是当时歌罗西的异端,以及其它希腊哲学和宗教常用的字,这里保罗的意思是说,即使按这些异端的教训所说,真有各种不同的权势,他们也都是主所创造的,因为万有都是祂造的,其中最高等级的也都被主征服了。
“都是本着祂造的” 可以直译作“在祂里面造的”,是一个构造比较特殊的句子31,只有在以弗所书有差不多同样的用法,“我们原是神所作成的,是在基督耶稣里创造的……并且废掉了律法的规条,使两者在祂里面成为一个新人。”32以弗所书的用法是指属灵的创造工作,神在基督耶稣里将我们造成新人;这里也应该有同样属灵的意义,否则下面的经文“都是藉着祂”造的,就是白白的重复了。万有都是在祂里面造的,祂是神创造的范围,正如布如司所说,“神的创造和祂的拣选一样,是在基督里面,而不是与祂无关。”33
“万有都是藉着祂造的,又是为着祂造的” 罗马书将同样构造的句子用在父神身上,“万有都是……倚靠祂,归于祂。”34万有的创造是藉着天父,也藉着主耶稣;为着天父,也为着主耶稣。这样的句子将主耶稣的神性清楚表明出来。主耶稣不单是创造的主,而且万有都是为祂而造的,万有的存在是为彰显祂的荣耀,完成祂的计划和目的。既然如此,万有就应该按着祂的旨意来生活和工作,否则便失掉存在的意义。
一17“祂在万有之先;万有也一同靠着祂而存在” 这节圣经可说是把前面两节所讲关于基督的教训归纳起来,再次说明主的存在和权能。祂在万有之先,这里的“在”字,可以译作“是”或译作“存在”;在本句中的构造,译作“存在”比较合适35。主耶稣在一切之先就已经存在。我们可以在历史上往前推想,不论推到多么久远,都不能想象有一个时候祂不存在。歌罗西的异端以为祂是在一些天使以后出现的,也有别的异端否认祂在宇宙被造之前已存在,还有些异端否认基督在道成肉身之前已存在,对这些错误的教训,这节圣经是保罗清楚的答复。
“万有也一同靠着祂而存在” 希伯来书的作者说“神……藉着祂创造了宇宙,祂……用自己带有能力的话掌管万有。”36今天宇宙能按神的旨意存在,是因主用能力掌管着宇宙。这句话有几方面的意义。宇宙存在是有目的和意义的,否则基督就不必继续维持它的存在了。今天仍然有人认为世界的存在是偶然的,若是这样,人的生存也就失掉了意义,所以存在的意义并不单是哲学的问题,也是属灵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一语有配合成一完整系统的意思37。科学家多方面去证明宇宙的存在不是随便巧合的,而是一个完整无缺的系统。在自然界是如此,在人的思想和属灵的事物上也是如此。人不承认世界是有系统的,不按着系统去遵行,受亏损的是人自己和他所居住的世界。再一方面,宇宙能保持它的系统,是因为基督用能力维持它的存在。自从创造以来,基督的能力从来没有离开过祂所造的宇宙,祂若停止维持宇宙存在的工作,一切就都要毁坏了。基督不是像自然神论所讲的神,创造了世界,然后任它自然发展。基督一直用祂的能力掌管着万有,使整个宇宙能按祂的计划运行,完成祂的目的,因为祂是掌管万有的主。
5 约十二44-45.
6 约十四9.
7 看Wilhelm Michaelis, “ ” T.D.N.T. V, pp.369f.
8 林后四6.
9 林后四4.
10 看徒十七29;罗一22-23.
11 创一26;九6.
12 林前十一7.
13 看来一3.
14 约十四9.
15 约一18.
16 F.W. Beare, 同前, pp.163f.
17 路二7;罗八29;来一6;十一28;十二23.
18 来一6.
19 T.K. Abbott, 同前, p.210.
20 箴八30.
21 看W.D. Davis, Paul and Rabbine Judaism, London: S.P.C.K., 1948, pp.147ff.
22 F.F. Bruce, Epistles to the Ephesians and Colossians, by B.K. Simpson and F.F. Bruce,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Serie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6, pp.194f.
23 普天颂赞,第109首,“齐来崇拜歌”,第二节,香港:文艺出版社,1977,修正版。
24 第16节。
25 第17节。
26 一6、8、13.
27 罗八17.
28 出四22.
29 约十三3;太廿八18.
30 罗八17.
31 通常新约中讲神“藉祂”作创造的工作,都是用,这里是用。
32 ……,弗二10,15.
33 F.F. Bruce, 同前, p.197, note77.
34 罗十一36.
35 参看C.F.D. Moule, Colossians, p.67.
36 来一2-3.
37 看W.F. Arndt & F.W. Gingrich. tr. & ed.,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other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7, p.798.
Ⅱ 基督是教会的头(一18)
“祂是身体的头,这身体就是教会。祂是元始,是死人中首先复生的,好让祂在凡事上居首位。”
布如司称这段经文的教训为保罗对新约基督论特殊的贡献。前面讲到创造工作时,保罗说明主和全宇宙的关系,这里他要指出主和教会的关系。贝尔特别在这里强调原来的“创造”与“新创造”的对照,一个是全宇宙,另一个是教会;一方面是全人类,另一方面是蒙救赎的人38。这可以说是基督工作的两方面。
一18“祂是身体的头,这身体就是教会” 保罗在本节圣经用三个词句来解释主耶稣和教会的关系,身体的头,元始和从死人中首先复生的;这三个词句都说明教会在神的计划和主耶稣的工作里的重要性。保罗在这里的教训和在以弗所书一样39,基督是教会的头,教会是祂的身体。论到这方面的关系,在注重救恩的书信中,如罗马书和哥林多书,与在注重基督论的书信中,如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保罗用的比方好像不同。在哥林多书和罗马书中基督是身体,信徒是祂身上的肢体;在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中;基督是头,教会是祂的身体。但实际上两者的分别不是那么大,只是在重点方面的不同。在注重救恩的书信中,保罗也曾说过:“你们就是基督的身体,并且每一个人都是作肢体的”40。在注重救恩的书信中,教训的重点是在基督徒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多注重基督徒互相作肢体的教训;在注重基督论的书信中,重点是在主耶稣和信徒的关系,所以多注重基督是教会的头这方面的教训。这两个重点实际上有很亲密的关系,是一个比方两方面的应用,而不是保罗的基本神学思想有了改变。
头和身体的关系是生命的合一,而不是表面的联合。基督是教会的头,教会是祂的身体,所以教会和基督必须有同一的生命。在基督的生命上没有分的人,不可能成为祂身体的一部分,不可能在真正的教会里有分。基督和教会联合到一起,就使整个教会有了生命,祂复活的生命成了教会的生命。祂是教会的中心,是教会生命的力量。人的思想、意志、计划、生活的方向都是从头来的,照样,教会也应当完全按着基督的思想、意志、计划来生活和工作。头有了思想和计划;不能自己去实行,要藉着身体去实行,同样,基督要藉着教会去完成祂的意旨和计划;教会应当是基督的器皿,正如身体是头的器皿一样。身体或任何一个肢体如果不听从头的吩咐,就没法过正当的生活。身体有顺服头的责任;照样,教会也必须在一切事上顺服基督,因为祂是教会的头。
“祂是元始” “元始”一词与创世记一章一节的“起初”及约翰福音一章一节的“太初”同字,正如创世记的“起初”是宇宙万物的开始,照样,基督是属灵的创造的开始。教会是从祂开始的,祂是首生的,要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41。如果没有祂作“元始”,根本就没有教会。另一方面,祂既是元始,是起头,是一切生命和力量的根源,教会必须继续不断的倚靠祂。
祂“是死人中首先复生的”,正如前面所说42,这话并不是指时间的问题,乃是论到祂复活的性质和方式。祂是第一个胜过死亡、从死人中复活过来的,从此祂就成了以后要从死里复活之人的保证。祂从死里复活,作成了一个新的开始,从此属祂的人就有了一个新的生命方向。同时,复活又表明了祂是高于一切的;连死亡都胜过了,祂自然是高于一切的。
下面第二十节才解释主耶稣救赎的工作,“藉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但这里“从死人中首先复生的”一语,把救赎的意义先暗示出来了。死而复活不能与救赎脱离关系,因为若不是为了救赎,祂就不必死,也不必复活。主和全宇宙所有被造之物的关系,是因祂的地位和大能,祂是首生的,也因祂的能力创造万有;祂和教会的关系却是因着祂的受死和复活。
“好让祂在凡事上居首位” 本句中的“祂”字站在特别加重语气的地位,穆尔解释作“祂单独的”或“惟有祂”43。祂作头、作元始和从死人中首先复生的,目的是要让祂单独的在一切事上居首位。“好让”一语有“成为”或“变成”的意思。对整个宇宙来说,祂“是”首生的,因为祂是神的儿子,祂本身就有此尊贵的地位;对教会来说,因祂从死里复活,才成为在一切事上居首位的。祂居首位是祂救赎工作的结果。
38 F.W. Beare. 同前, p.168.
39 弗一22-23.
40 林前十二27.
41 罗八29.
42 前面西一15的解释。
43 C.F.D. Moule, Colossians, p.69.
Ⅲ 基督使万有与神和好(一19-20)
“因为神乐意使所有的丰盛都住在爱子里面,并且借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使万有,无论是地上天上的,都借着祂与自己和好了。”
前面保罗说“爱子是……在一切被造的之上……在凡事上居首位”44,下面他要解释基督有这样尊贵地位的原因45。在歌罗西异端的思想体系中,神和人之间的被造物占极重要的地位。这些被造之物可称为次等的神,神和次一等的神可以来往;次一等的神和再次一等的神可以来往,如此类推。但神不能直接和人来往,必须要透过这些次等的神。保罗说,不是这样,神的丰盛完完全全的住在这位道成肉身的基督里面,祂是神也是人;因着祂,神可以直接和人来往,祂是神和人中间完全的中保。
一19“因为神乐意使所有的丰盛都住在爱子里面” 此节圣经中的“神”字是译文加上的,原文的动词“乐意”没有清楚的主词。有许多解经的人把“丰盛”解释作“乐意”的主词,但这样的解释,也必须将“丰盛”解释作第二十节“与神和好”的主词,这样就不大合理。史格托举例显明在犹太人的文学中,“乐意”一语常常有“神的旨意”的意思46,所以这里译作“神乐意”最适合。“丰盛”一词在新约中用过很多次47,多半是“充满、满足、补足”等意思。在书信中,此语有比较重的神学意义。在后来的诺斯底派思想中,穆尔认为“‘丰盛’有专门性的用法,表示神和人中间不同等级的受造之物的总和”48,在歌罗西的异端中,可能也有同样的用法。但这里保罗用同样的字来表达真正神的丰盛的意义。在本书二章九节讲到“神本性一切的丰盛”,又在下面一章二十节讲到基督藉着十字架上流的血使万有与神和好。在主耶稣里的神的丰盛,应该是指着神本性和祂的能力、权柄、荣耀等的总和。彼克及迈尔将丰盛解释作“神完全丰盛的恩典”49。神使一切的丰盛住在基督里面,意思是说在道成肉身时,神给了祂丰盛的恩典,使祂能完成使人与神和好的工作。虽然恩典的意思根本上不在“丰盛”的含意里面,但按上下文的构造,此解释却很适合。
“住在爱子里” “住”字是新约里常见的字,特别在使徒行传里面;莱特弗特引用希腊文的旧约译本(七十译本50)创世记卅六章四十四节等多处经文证明此“住”字是永久居住的意思,而不是暂时的停留;但事实上,此字所能表达的“永久”的意义是从它的用法、上下文的关系和相类似的字比较而来的51,而不是在字的本身。另一方面,按圣经的用法,此字常显出一种居住的特别意义,表示有交通来往的意思52。神是无所不在的,所以可以说神是居住在全世界;但此处的“住”字表示一个更深的的关系,如同在家里居住,有爱和交通的关系,而不是一种随便存在的居住。“基督藉着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使你们既然在爱中扎根建基,就能和众圣徒一同领悟基督的爱是多么的长阔高深。”53神的丰盛如此住在基督里,因此人在基督里就可以知道神的大爱,经验神救赎的大能。
一20“并且藉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 “成就了和平”一语在文法上是个分词,时体54和下面的“与神和好”一样,是用来形容“与神和好”的方法。此分词的主词和“与神和好”一样,都是第十九节“乐意”的主词,是神自己55。“成就了和平”是一个字,在新约中,只在这里用过一次,但此真理在新约中却很常见。在罗马书,保罗说“与神和好”或作与神中间有和平,是因信称义的果子56。人因着罪本来是与神为敌的,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替人受了罪恶的刑罚,流出祂的血,付了罪的代价,满足了神正义的要求,使神与人和好了。神的正义得到满足,祂可以接纳罪人;只要罪人肯相信,神就能称人为义,使神和人中间的敌意除掉;所以“成就和平”与因信称义的真理是不可分的,而这一切的根基是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
“使万有,无论是地上天上的,都藉祂与自己和好了” “与自己和好”一语的构造和第十九节的“住在”完全一样,都是“乐意”的客词,神乐意使祂的丰盛住在爱子里,又乐意使万有与祂自己和好57。“藉着祂”的“祂”字是指基督,这是保罗一贯的教训。“这一切都是出于神,祂藉着基督使我们与祂自己和好……就是神在基督里使世人与祂自己和好。”58关于使人与神和好的教训有几方面须要留意;首先,人需要与神和好,就表明人与神本来是“不和”的,人因着罪已经与神隔绝了。然后,圣经上讲到使人与神和好时,永远是要神采取主动,人不能主动的恢复与神的关系,因为人本来是死在罪恶过犯之中的59,没可能主动的恢复和神的关系。如果神不先主动的差遣主耶稣到世上来,人永远都没有盼望。再一方面,圣经的教训是神“使人”与自己和好,需改变的是人而不是神。神的圣洁、慈爱等永远不改变,人需要改变,要为罪悔改。最后,作成和好需要极大的代价,就是前面所说,“藉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流血、受死,这是历史上的事实;基督这样受死,就为人成就了救赎,使人得与神和好。
地上的万有与神和好,我们容易明白,“天上的万有”也需要和好吗?如何能和好呢?初期教会和中世纪,甚至近代教会中,都有学者认为“天上的”一语是指天使说的60。他们认为人犯罪得罪了主,以致天上的天使向人发怒,成了人的敌人,救赎作成以后,神不单使人与自己和好,也使人与天使和好了。这样的解释很巧妙,但保罗的意思是否如此?在保罗的教训中,他从来没有说过人须要与天使和好,而且这里保罗说神使万有与自己和好,根本没有提天使与人和好的问题。保罗这里用的是笼统的话,而且是借用这些异端的话来反驳他们。歌罗西的异端叫人敬拜天使,而且将天使分成许多等级。保罗说,因着基督十字架的功劳,万有都与神和好了,即使有各样的天使,他们也不是与神对立的,所以用不着敬拜他们。这样的经文并不表示保罗接受这些异端对天使的教训,保罗只是说,即使按你们所说的,有这样天上的权势,他们也都要顺服主的权柄,不能再抵挡主了。即使是出于不得已,他们也已被主征服,所以“天上的万有”也只能与神和好。
主耶稣所作成的救赎影响整个宇宙;人的罪使全宇宙都落在咒诅之下61,主耶稣的救赎自然也会影响全宇宙。神已经悦纳了主耶稣救赎的功劳,祂可以不再定世界的罪了。不过,虽然主的功劳已蒙神悦纳,却不是全人类都要得救。解释圣经的时候,一方面要顾及上下文的教训,一方面也要顾及整本圣经的教训。如果不理会别处经文的教训,只取出一节圣经来断章取义的解释,可能得到与圣经不符的结论。保罗在所有书信中说得十分清楚,救恩不单是个客观的事实,更需要主观的经验;要有主耶稣十字架流血的功劳,还要有去接受的信心。如果要从这样的经文下结论说,人将来都要得救,就是违反了保罗在别处清楚的教训。前面已经提过,罗马书五章一节清楚的说,“我们既然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与神和好。”
与神和好,是指人在主耶稣里面要得的救恩。但另一方面,与神和好是指着宇宙有完全的和谐,不再有任何抵挡神的势力存在。万有都要顺服在神面前,这样的顺服,可能是乐意的顺服,也可能是被主征服,不得不顺服在神面前。歌罗西书二章十五节论到神要胜过一切执政掌权的,这些执政掌权的已被神征服,不再有抵挡神的行动了;腓立比书二章十至十一节说,天上地上和地底下的一切,都要因耶稣的名在神面前屈膝,承认耶稣基督为主,这些权势和被造之物要顺服在神的面前,却不是乐意的接受神的权柄或者主的救恩。万有既然是藉着祂,又是为祂造的,所以最终万有都要顺服在祂面前,完成祂的计划。这是新约基督论的高峰。
44 西一15、18.
45 严格按文法的构造,第16节的 句子是解释第15节的,第19节的 句子是解释第18节的 。但按整个句子意义的平衡来看,第19节应该是第15-18节全段的原因,基督是在一切之上,因为神的丰盛住在祂里面,祂是神。
46 'It was the good pleasure' 看E.F. Scott, 同前p.25.
47 参看F.F. Bruce, 同前, p.206, 注122,在那里Bruce分析此字在多处经文中的用法。
48 看C.F.D. Moule, Colossians, pp.164f. 'A Note on '.
49 参看H.A.W. Meyer, 同前, p.297, A.S. Peake, 同前, p.508.
50 LXX.
51 如同创卅六44的 与 的比较。
52 如同人住在家里,,一样,参看 F.W. Beare, 同前, p.171.
53 弗三17-18.
54 tense.
55 Lohse和许多别的作者都不同意神是“成就和平”的主词,但这里文法的构造很难作别的解释;如果将基督解释作此分词的主词,在意义上没有困难,但在构造上要用第18节的“祂”来作第20节的分词的主词,而中间隔着第19节,这样的构造很不自然,甚至不合理。
56 五1ff.
57 原文中这里的 " 与 " 的意思一样;Lightfoot, Ellicott, Peake, Bruce 等皆如此解释。
58 林后五18-19;西一20用 ,林后五18-19用 ,这两个字在基本意义上没有分别。Lightfoot认为的语气比较重。
59 弗二1
60 初期教会的Chrysostom,近代的Erasmus和Bengel等都这样解释。参看T.K. Abbott, 同前, pp.222f.
61 罗八19-23.
Ⅳ 基督使信徒与神和好(一21-23)
“虽然你们从前也是和神隔绝,心思上与祂为敌,行为邪恶,但现今神在爱子的肉身上,借着祂的死,使你们与自己和好了,为了要把你们这些圣洁、无瑕疵、无可指摘的人,呈献在祂的面前。只是你们要常存信心,根基稳固,不受动摇而偏离福音的盼望。这福音你们听过了,也传给了天下万民;我保罗也作了这福音的仆役。”
前面第十九至二十节讲到因着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全宇宙都能与神和好了,这里保罗说歌罗西的信徒也同样与神和好了;而且只要他们能够“常存信心,根基稳固,不受动摇而偏离福音的盼望,”将来所有相信的人都要无可指摘的被呈献在神面前。这是神在信徒身上的目的。
一21“虽然你们从前也是和神隔绝” 这里保罗用三个词句来形容歌罗西人与神和好以前的情况:在地位上与神隔绝,在心思上与神为敌,在行为上是邪恶,这是所有没有与神和好的人的境况。外族人本来是与神隔绝的。“隔绝”一词是指根本不属神的,与神没有关系。以弗所书二章十一至十三节说明我们与神隔绝的意义;我们本来是在神的福气和应许以外,完全没有盼望;不单如此,我们更是在黑暗的权势之下,站在与神对立的地位上。
“心思上与祂为敌” 心思代表人的理智、思想,但通常是指人在道德伦理方面的思想,因此克利美称之为“道德方面反应的本能”62。为敌是主动的反对或敌对的意思。没有与神和好的人,在有关道德伦理的事上,常常积极的选择与神对立的方向,他们在心思上与神为敌。
“行为邪恶” 这是一个与神隔绝的生命在实际生活上的表现。邪恶不只是抵挡神,乃是以世人的伦理道德标准来衡量都是邪恶的。未信主的人的生活,邪恶的程度当然不一样,但邪恶的性质却是普遍存在的。
一22“但现今神在爱子的肉身上,藉着祂的死,使你们与自己和好了”63这里的“现今”与第廿一节的“从前”是相对的,用来比较歌罗西人与神和好以前及与神和好以后的情况,而不是说“现在”或者“今天”。从前歌罗西人是与神隔绝的,现在他们与神和好了。他们能够与神和好是因着主耶稣的死,而且保罗特别提出是基督在肉身的死。“肉身”一语是新约中很少见的用法,目的是要指出基督使人与神和好的功效不是轻易作成的,祂要付上死亡的代价。歌罗西的异端叫人靠自己的功劳得拯救,甚至靠着敬拜天使。保罗说那些方法都无效,天使不能帮助人得救,他们没有肉身,只有主耶稣能给人作成救赎,因为祂曾在肉身中受死。
“为了要把你们这些圣洁、无瑕疵、无可指摘的人,呈献在祂的面前” 这里的“祂”可能是指神说的,神使人与自己和好的目的,是要把得救的人呈献在祂自己面前,使人在末日的时候能无瑕疵的在神面前出现;但保罗又曾说过,我们将来都要在基督的审判台前出现,所以这里的“祂”也可能是指基督。“呈献”一词与罗马书十二章一节,将身体献上的“献”是同字,因此有人将歌罗西书一章廿二节解释作要将信徒像祭物一样献在神的面前。但在使徒行传廿三章卅三节,兵丁将信呈上总督的“呈”字,也是同一个字,而且圣经上从来没有说过神要将祭物献给自己。再者,若“在祂的面前”是指“在基督的审判台前”,“呈献”一语解释作献祭的意思就更加不适合了。多半学者都认为“呈献”是法庭上用的名词,如同一个被告被“带到”法官面前,等待着法官的宣判。已经与神和好的人,被呈到神面前时,神要宣布他无罪,因为他是“圣洁、无瑕疵、无可指摘”的。
圣洁、无瑕疵、无可指摘基本上都是形容人属灵的情况,是以宗教的标准来衡量的。当然其中也包含着道德伦理的意义,但是这种情况不是人凭自己的能力可以达到的;只有藉着主耶稣十字架的功劳,与神和好的人才能成为圣洁、无瑕疵、无可指摘的;已经与神和好的人要这样被呈到神的面前。
一23“只是你们要常存信心,根基稳固,不要动摇而偏离福音的盼望” 保罗向歌罗西人作了保证,与神和好的人将来要圣洁、无瑕疵、无可指摘的呈献在神面前;然后他又给他们一个劝勉,“只是你们要常存信心”,或作“常住在信心里面”。圣经上的确讲到信主耶稣的人有永远的保障,但同样也讲到信主的人要持守他们的信心。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人,一定是持守信心的人,因为信心是得救的条件,也是得救的人的记号。注重一方面的真理,而忽略另外一方面,常常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论。自称为得救的人,不能过任意放荡的生活,否则他就没有明白真正得救的意义。保罗的劝勉将这两方面的真理清楚表明出来:你们将来必蒙神悦纳,只是你们要常存信心64。下面保罗用房屋的比喻来形容他们的信心要根基稳固65。根基稳固,房屋也就稳妥。歌罗西地方常有地震,当地的人知道地震时房屋摇动的情形,这里保罗用在属灵的意义上,他们在信心的根基上站立得稳,在面临异端教训的攻击时,就不致摇动。他们信心的根基是福音的盼望,不应因异端的影响,转离他们已经相信的稳固的根基。
“这福音你们听过了,也传给了天下万民;我保罗也作了这福音的仆役” 保罗说出几个原因,叫他们不要摇动,离开福音的盼望:这福音是他们听过的,他们最初听见相信而得救的福音,他们不能离开,若离开就证明他们最初信错了,他们也没有真得救。这福音也传给了天下万民,歌罗西人不要以为他们是在孤军作战,因而感到灰心66。全世界的基督徒都信了同样的福音,所以你们不要离开这福音。下面再加上一句,我保罗也作了这福音的仆役。“仆役”是保罗常用的字,多半的时候是注重神的仆人从神领受的责任,如哥林多前书三章五节;哥林多后书十一章廿三节。这样的用法译作“仆人”或“仆役”比较适合67。这里他称自己是福音的仆役,是讲明他领受了使徒的呼召,其中一个责任是传福音68。保罗这里不再用“我们”,而只用“我”,表示他单独的领受,也自然的引进了下一段经文,特别解释他作福音的仆役的工作。
62 H. Cremer, Biblico-Theological Lexicon of N.T. Greek, N.Y.:Charles Scribner's Sons, 4th ed.1895, p.439.
63 这节圣经的构造有些困难。“与神和好”一字有两个读法,第二身多数被动式,,和第三身单数主动式 。支持两个读法的版本见证的分量都差不多。联合圣经公会的希腊文新约选用第二身多数被动式,中文的和合本与新译本都用了第三身单数主动式。两种读法在构造上都有困难。中译文第廿二节开始的“神”与“爱子”,在原文中都是“祂”字。如果用第二身多数“你们”作“和好”的主词,“祂”字所指的就不清楚了,即使将“祂”改作“神”与“爱子”,构造仍然不清楚,而且本节末的“呈献”一词没有主词,要用第19节“神乐意”一语的主词。第19节是在另一段中,因此这样的构造很勉强。如果用第三身单数,则“神”是“和好”一语的主词,那么本节开始的“祂”字也可能是指“神”说的。因此本书的译文根据新译本的译法,用第三身单数,将本节开始的“祂”字改作“神”和“爱子”,这样的译法困难比较少一点。
64 “只是……要”一语原文是 + indicative mood 的动词,就表示这话所讲的是一件确定的事实。参看R. Martin, 同前p.59, note1.
65 比较太七24-27.
66 看前面第6节的解释。
67 看前面第7节的解释。
68 林前一17.
叁 基督的仆人(一24-二7)
作福音的仆役是作使徒的职责的一部分,现在保罗要解释他作这样仆役工作的意义。这段经文是全书信中讲到他自己最多的一段,有几方面的原因使他这样作。首先,保罗要解释他作外族人的使徒的职分。他是外族人的使徒,因此有责任照顾全世界的教会,歌罗西的教会当然在他的责任范围之内。因为这样的责任,他才有权柄讲下面要讲的一些严厉的话;另一方面,他有权柄解释福音的真义,因为他自己为福音的缘故受了许多劳苦和逼迫,所以他明白为福音受苦的真正意义。再一方面,保罗和歌罗西及那一带地方的教会有特别亲密的关系,因为这些教会是他所派的代表以巴弗建立的1,这些教会面临异端的试探,保罗自然特别关心。
这段经文也是全书中最富于牧养色彩的一段,经文中充满了关怀和勉励的话语。保罗先解释他自己领受的职分的意义(一24-25),然后解释他所传信息的性质(一26-29),接着表明自己对歌罗西一带地方教会的关心(二1-5),最后是对教会勉励的话(二6-7)。
1 看前面第7节的解释
Ⅰ 保罗的职分(一24-25)
“现在我为你们受苦,我觉得喜乐;为了基督的身体,就是为了教会,我要在自己的肉身上,补满了基督苦难的不足。我照着神为你们而赐给我的管家职分,作了教会的仆役,要把神的道传得完备。”
一24“现在我为你们受苦,我觉得喜乐” “现在……我觉得喜乐”在全句中,站在加重语气的地位。“现在”是指保罗写信的时刻;现在,坐在监牢里的时候,“我心里充满”喜乐,因为他受苦是为了教会的缘故。保罗永远也不会忘记,“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本来没有资格称为使徒,因为我曾迫害神的教会。”2但是现在神竟然准他为教会受苦,分担基督的苦难,一想到神这样的大恩典,他的心里就充满喜乐。
但在另一方面,保罗被监禁的事很可能引起当时许多人的误会,甚至给那些抵挡他的人,特别那些异端的师傅,一个批评他的机会。保罗自称是神的仆人,是神所拣选的,是传真理的人;既是神拣选的人,为甚么会被政府监禁?3他们或者会说,保罗坐监就证明他不是神所喜欢的人,不是好人,是不值得相信的人。保罗被解去罗马的海程中,船沉了,保罗和兵丁等在马耳他岛被救上岸,他拣柴烧火的时候,一条毒蛇咬了他的手,看见的人立刻说,“这个人一定是凶手,虽然从海里脱险,天理也不容他活着。”4这是一般人的看法,歌罗西那些反对保罗的人若有这样的批评,保罗自然应该加以解释,“现在我是为你们受苦”。但使徒为教会受苦并不是偶然的事,而是整个使徒职责内的一部分,所以保罗接着解释他在肉身受苦怎样补满基督的苦难。
“为了基督的身体,就是为了教会,我要在自己的肉身上,补满基督苦难的不足” 保罗已经说过,他为歌罗西人受苦觉得喜乐,现在他又解释说,他受的苦是在肉身上亲身经历了苦难,为要完成他使徒的职任。若不是为作使徒的工作,他可以不必受这些苦难,这些苦难是为教会受的。这些苦难可能是身体上的,也可能是心灵里的,保罗在别处曾说,“我们从前到了马其顿的时候,身体一点安宁也没有,反而处处受患难,外面有争战,里面有恐惧。”5“我受更多的劳苦,更多的坐监,受了过量的鞭打,常常有生命的危险。……除了这些外面的事,还有着各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6这一切苦难的目的,都是为教会的好处,为此他心里有喜乐。按着他自己的喜好,保罗宁愿离开世界去与主同在,脱离这一切的苦难7,但是为了教会的好处,他满心欢喜的留在世上,忍受苦难。
他的苦难可以“补满基督苦难的不足”。既然他的苦难是为教会受的,为甚么又说可以补满基督苦难的不足?教会的苦难怎能算作基督的苦难呢?在书信中,保罗一再的说,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与教会在灵里是合一的;保罗自己的经验更加强他这方面的领受。在大马色的路上见异象时,主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甚么迫害我?”8因为基督与教会的合一,逼迫基督徒就是逼迫基督。
“补满”意思是“按着需要完全补足”9。基督的肢体受苦,就是基督受苦,保罗为教会受苦就是补满了基督的苦难。“苦难”不是指基督为完成救赎而受死的痛苦;为作成救赎所受的痛苦,主耶稣已经完全的受尽了。祂十字架的痛苦和功劳没有任何缺欠,没有任何不足。这里保罗用作“苦难”的字10,圣经上从来没有用来形容主耶稣十字架的痛苦,所以保罗这里讲的不是主耶稣受死的痛苦;那方面的痛苦已经完全了,人一点也不能去补充。
有些早期的天主教解经家将本节圣经解释作基督救赎的功劳有缺乏,需要使徒或今日的圣徒藉着苦难去补足,因此就有了天主教的建立“多余的功劳”和用“余功”赎罪等等的教训。这样的教训与整本圣经的教训相违反,特别与保罗的教训不合。保罗多次强调救恩是藉着信心来领受神的恩典,一点也不能靠人自己的功劳。全本加拉太书都是这方面的证据。另一方面,保罗强调主十字架救赎的功劳完完全全的满足了神正义的要求,没有一点缺欠,用不着任何人去补足。罗马书清楚的讲明了主耶稣的受苦和受死如何满足了神的要求。近代天主教的解经家已渐渐少用这种解释了。
保罗蒙召的时候,主已经告诉他,为了主的名,“他必须受许多的苦”11;藉着保罗所受的苦,也藉着所有属主的人所受的苦,福音才能被传开,教会才能被建立。按保罗或所有在传福音工作上有分的人所作的见证,苦难有时是必须的经验。因着敌人的拦阻,或世人的罪恶,传福音的人自然常会遭遇苦难;使徒行传的记载和哥林多后书第十一章的见证就是很好的例子。按整个教会来说,任何基督徒受的苦难都是教会的苦难,教会所受这样的苦难就成了磨练和造就教会的工具。苦难是可以使教会更加坚强,更加被建立,也更加长大。同时因为基督与教会的合一,教会的苦难就是基督的苦难12,所以保罗可以说在他自己的肉身上来补满基督苦难的不足。“不足”一语原来是多数的名词,是讲到在一些具体的事物方面的不足。腓立比书四章十一至十二节讲到物质方面的不足;腓立比书二章三十节讲“服事的不足”;帖撒罗尼迦前书三章十节讲到信心的不足。这样具体的用法,更可以显出在这里保罗所讲的不是指基督受死的功劳,而是指教会的生活、灵性,和事奉各方面;基督常在祂的教会身上受苦难,保罗所受的苦,就是要补足这些苦难。
一25“我照着神为你们而赐给我的管家职分,作了教会的仆役,要把神的道传得完备” 保罗称他的职分为神所赐给他的“管家的职分”。此字在以弗所书一章十节新译本译作“到了所计划的时机成熟”,在以弗所书三章二节有同样的用法。“管家的职分”或“计划”都是显出神在整个世界中有一个清楚的救赎计划,到了神所计划的时候,就拣选了保罗去完成祂的计划;而且神给保罗此职分是“为他们”,歌罗西的教会是在神整个计划里的一部分,所以歌罗西的基督徒应当认清楚他们在神整个计划中所站的地位。这对歌罗西教会应该是极大的鼓励,也可以减少他们对保罗可能有的误会。
神给保罗的职分是去传神的道。“神的道”一语在保罗书信中用的不多,但几处经文都显出这句话是指神完全的福音。哥林多后书二章十七节“不……谬讲神的道”;四章二节“不掺混神的道”,腓立比书一章十四节“更勇敢的传讲神的道”13。保罗要传的是神完全的道理,就是福音。歌罗西的环境和背景也许和其它地方不同,但保罗所要传的道不会因此改变。今天基督徒去传道也应当如此14。
“传得完备”有“充满、满足、应验、完成”等意思。把福音传得完备,不单是把福音的内容,或圣经教训、神学思想等一字不减地完全传出去。下面的经文就解释完备的神的道是甚么。保罗传的是真正的福音真理,是按歌罗西人所能明白、所最需要的传讲出来,而且不单是清楚传讲,更要“完成、满足”,使福音在人心里能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叫人确实明白、领会福音在他身上能作成的工作,因而接受福音的信息。
2 林前十五9.
3 参看R. Martin, 同前, pp.62f。他特别强调这一点。
4 徒廿八1ff.
5 林后七5.
6 林后十一23-28.
7 腓一23-24.
8 徒九4,艾伯特认为新约中从来没有说过教会受苦就是基督受苦,他对徒九4的解释是保罗因为要逼迫基督所以就逼迫基督徒,看T.K. Abbott, 同前, p.231. 但这样的解释很勉强,因此多半解经的人都认为教会与基督的合一是解释这节圣经的关键。
9 此字是由三个字组成的,,在全新约中只用过这一次,但其含意却不一定十分特别。莱特弗特强调 有“代替”的意思,看J.B. Lightfoot, 同前, p.165,此意义在这里可能存在,但不是十分重要,而补“足”的意思更加重要。
10 通常是指生活上的困难或苦难,启示录的“大患难”(七14)也是这字。
11 徒九16.
12 莱特弗特将“基督的苦难”分为两类,为完成救赎满足神的要求的,和为建立教会的(Satisfactoriae; Aedificatoriae), 详看J.B. Lightfoot, 同前, p.166.
13 保罗这里用的是,是指完全的福音; 是指在一个特殊的情况之下,一个具体的信息或话语,比较太四4;路三2;罗十17;来十一3等处的用法。
14 参看林前二1-5.
Ⅱ 保罗的信息(一26-29)
“这道就是历世历代隐藏的奥秘,现在这奥秘已经向祂的众圣徒显明了。神愿意使他们知道这奥秘在外族人中有多么荣耀的丰盛,这奥秘就是基督在你们中间成了荣耀的盼望。我们传扬祂,是用各样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为了要使各人在基督里得到完全。我也为了这事劳苦,按着祂用大能在我心中运行的动力,竭力奋。”
保罗刚刚说过他领受的职分是要把神的道传得完备,按着神的计划将福音的道传到犹太人以外的地方去。现在他要解释所传的福音的道是甚么。
一26“这道就是历世历代隐藏的奥秘,现在这奥秘已经向祂的众圣徒显明了” 神的道是个奥秘,“奥秘”的意思,在早期的希腊文中,是一个秘密,一件隐藏的事,或隐藏的真理。在圣经中的用法,则表示一件过去隐藏的真理,现在却已经显明出来了15,因此奥秘常和启示或显明一起用16。只有神向人启示或显明,人才能知道福音的奥秘。人凭自己的方法永远也不能知道奥秘的内容,否则就不是圣经所讲的奥秘了。“奥秘”一词本身不能显出奥秘的内容,它真正的内容和性质要按上下文的用法来决定。马太福音讲到天国的奥秘,哥林多书论到主再来时信徒身体要改变的奥秘。在以弗所和歌罗西两书中,讲到保罗所传讲的奥秘的两方面。两方面的重点不同,但有亲密的关系,因为是属于同一个奥秘。以弗所书的重点是外族人不必变成犹太人,就可以在神的恩典中有分,“在基督耶稣里,藉着福音可以同作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17歌罗西书则注重基督在外族信徒中间,成了他们有福的盼望。
“奥秘”一语可能是歌罗西的异端,或当地迷信的宗教所喜欢用的字。莱特弗特认为保罗是用这些异端常用的名词来反驳他们的教训;这些异端,特别是神哲主义的思想,认为只有那些有深奥知识的人,才能明白奥秘的事,一般人不能知道。保罗说,真正的奥秘已经启示出来了,神要歌罗西人知道祂的奥秘。有人认为保罗这里用的“奥秘”是从异端的教训借来的18,但实际上,这样的解释没有必要。“奥秘”一字在福音书和旧约19用过很多次,而且和保罗这里的用法一样:一件稳藏的真理,因着神的启示,人便晓得。这里的用法既然恰当,保罗用来表达他的教训是非常合理的。
这奥秘“是历世历代隐藏的”。主耶稣曾说,“曾有许多先知和义人想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到,想听你们所听见的,却没有听到。”20救恩福音的真理,特别是外族人蒙恩得救的真理,在旧约时代是隐藏的,到新约时代,特别在保罗的书信中,才清楚的启示出来。原文中的“世”可以代表一个较长的时间,“代”表示一个较短的时间,如同人生命里的“一代”,两个名词用在一起,是表示很长的时间,意思说,很多世代以来21,一直是隐藏的,所以人过去不能明白。
“现在这奥秘已经向祂的众圣徒显明了” 以弗所书三章五节可以作本节的一个解释,告诉我们神如何将祂隐藏的奥秘启示出来。“这奥秘在以前的世代并没有让世人知道,不像现在藉着圣灵启示了圣使徒和先知那样。”历世历代隐藏的奥秘,现在向祂的众圣徒显明了。但神向圣徒显明奥秘的方法,却不是让圣徒自己直接去得新的启示,乃是藉着圣灵,神把启示给了祂的圣使徒和先知,而后来的圣徒,从使徒和先知所得的启示,才能得知神的奥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真理,可以防止人自以为从神得了新的启示而走向错误。神的启示已经藉着使徒和先知赐下来了,圣徒要藉着使徒和先知,才能明白神的奥秘。
一27“神愿意使他们知道这奥秘在外族人中有多么荣耀的丰盛” “愿意”表示神的旨意,祂有完全的自由,按着祂自己所定的计划去完成祂的旨意。这里的“他们”是指上一句里的“圣徒”,神将此奥秘启示给他们,是因为神按着自己的旨意乐意这样行。神要叫圣徒知道这奥秘是何等的丰盛。想到神赐给他去传的奥秘是如此丰盛,保罗的心太兴奋了,所以他讲解的时候,将几个字加到一起来形容,“多么荣耀的丰盛”。这丰盛是荣耀的丰盛,“荣耀”一语在圣经中通常是用来形容神同在的光荣,神自己光荣的显现;这奥秘的丰盛就是如此光荣的丰盛。
神要向全人类施恩的计划,在旧约中早有记载22,所以神拯救的计划也包括外族人,这事并不意外。但是外族人毋须变成犹太人而可以进入神的恩典,而且犹太人和外族人不再有任何分别,在基督里成为一个身体,这是从前人不能明白的,是历世历代隐藏的奥秘,要等保罗来启示出来。在旧约的末期,犹太人已经清楚被神弃绝,但他们仍然在等代着神所应许的弥赛亚。如果弥赛亚来了,告诉犹太人说,“现在你们有盼望了,神要拯你们”,这已经是个极大的喜讯了,但现在不单犹太人有盼望,连非犹太人,全人类都包括在内,在主耶稣里都可以蒙受恩典,这是一个无法形容的大喜讯,难怪保罗讲到他所领受的职分是传讲神在外族人身上的丰盛时,他心里极其兴奋。
“这奥秘就是基督在你们中间,成了荣耀的盼望” “这奥秘”在原文只是一个代名词,可以指奥秘说,也可以指前面的丰盛。多数解经家都解释作奥秘,但解作丰盛也同样合理。实际上,两个解释在意义上分别不大。“基督在你们中间”,“你们”是指歌罗西人,或所有的外族基督徒;“基督在你们中间”在文法上也可译作“基督在你们里面”。前面保罗已经讲过,基督是教会的头,教会是祂的身体,基督和祂的教会既有生命的联合,因此祂住在他们心里,是一件自然的事,这里就不必再重复了。保罗从神领受的职分是要将福音传给外族人,使外族人与神和好,现在许多外族人已经相信基督,有了基督的生命,但这仍然只是一个开始,将来弥赛亚在荣耀中显现的时候,所有相信的人都要和祂一同享荣耀。犹太人都相信弥赛亚将来要住在祂的百姓中间,但祂要来住在外族人中间,这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的。这是福音的荣耀,也是外族人的丰盛,这是神藉着保罗所赐新的启示的中心。主耶稣第一次到世上来,“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23,将来主耶稣再来时要住在外族人中间,那时外族人和犹太人不再有分别了。因此这话的重点是基督将来要在外族人中间。当然这不是说基督不住在信徒心里,也不是说基督住在信徒心里这件事不宝贵,但这不是本节圣经的重点。
“成了荣耀的盼望” 今天我们成了基督身体上的肢体,就保证我们将来在祂的荣耀里有分,这是所有信主的外族人的盼望。基督已经作成了完全的救赎,祂的受死、复活、升天,就显明祂能按神的计划完完全全的作成人类的救赎,在生命上与祂联合的人,将来必能得着神为信祂的人所预备的完全的福气。保罗称这盼望为“荣耀的盼望”,因为这盼望的实现就是我们得享荣耀的时候,信主的人生命经过改变,在这盼望中有分了,能够享受与主同在的荣耀。
一28“我们传扬祂,是用各样的智慧” 我们所传扬的内容是主自己,而不单单是一些事实,或甚至一个信息,因为主就是全部福音内容的总结。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二章的开始,和第十五章的开始,讲到一点他所传的福音;他传的不是一些理论、学问,或思想系统,而是主耶稣自己。“用各样的智慧”是表示他传福音的方法,要用最有智慧的方法,叫听的人深觉福音的真实而愿意接受24。保罗在不同情况下用不同的方法25,目的都是要叫人接受基督。
“劝戒各人,教导各人” “劝戒”一词是新约中常用的字,可能是指普通的教导,如使徒行传二十章卅一节,或是一些特别的教导,如以弗所书六章四节,或者是对错误的改正、指责等,如提多书三章十节。“教导”是指真理上的教导,特别是比较有系统的教导。保罗这里重复的用“各人”,布如司认为是针对当时的异端讲的26。在异端的教训里,只有一些特殊的人才有资格领受较深奥的道理,但圣经的真理是每个人都可以领受,而且应该领受的,所以保罗劝戒教导每一个人。
“为要使各人在基督里得到完全” 这句话的主要动词和第廿二节的“呈献”是同字,“完全”一字在原文是形容词,因此在翻译上比较困难,主要的意思是“为要将各人呈献上”,在呈献时使各人在基督里成为完全人。保罗不愿意将一些不完全的人呈献。第廿二节的呈献如果是指主再来时的情形,这里的呈献应该有同样的意思,保罗愿意在主再来时将信徒完全的呈献在主面前27。这里的“完全”是一个很重要的字,在新约中用过很多次,作为形容词,用在人身上都是指思想上或属灵生命上的成熟,或者长大成人28,而不是指生活上的完全。书信中的用法就将这意义表达出来了,哥林多前书二章六节的“成熟”和以弗所书四章十三节的“长大成人”,用的都是这个字29,所以在这里也应当解释作同样的意思。一个长大成熟的人会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不致被异端引诱而走上错误的道路。保罗努力工作的目的是盼望歌罗西人在基督里成熟,在属灵的知识和生命上长大成人,将来可以把他们完全的呈献在神面前。
一29“我也为了这事劳苦,按着祂用大能在我心中运行的能力,竭力奋” 保罗再形容他努力工作的态度。“劳苦”一字常常是指着用体力工作,直到疲乏的情形;这里显然不是肉体上的疲乏,而是他心灵里的挣扎。虽然是在监牢里,但他对教会的关心使他内心不断挣扎,以致身体筋疲力尽。“竭力奋”是形容运动员在场上比赛时的字。在运动场上比赛,不单要用尽全力,而且要持久不懈的努力。保罗知道和异端或罪恶争斗,不是一次努力胜过敌人就可以了,必须像比赛一样,用尽全力,继续不断的奋,直到所有属主的人都能完全的被呈献在神面前。
但保罗的奋却不是单靠他自己的力量,乃是靠着神用大能加给他的力量。“用大能在我心中运行的能力”一语很难翻译,意思是靠着神用来加给我力量的能力,译“能力”或“动力”的字是指超然的能力30,可能是指善的能力,神的能力,或者恶的,邪灵的能力;这种动力不是人自己可以有的,因为面临的异端是出于属灵的敌人,所以需要属灵的力量去抵挡。保罗就靠着神所加给他的能力去竭力奋。
15 参看W.E. Vine, 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N.T. Words, Westwood, N.J.: Revell, 1940, III, 97.
16 看太十三11;可四11;林前十五51;弗三3.
17 弗三6.
18 看J.B. Lightfoot, 同前, pp.169f.
19 但二18、19、47等。
20 太十三17.
21 使格托认为“世”和“代”两个名词是神哲主义中用来形容神人之间那些不同等级的被造之物的。他将林前二7-8的“这世代执政的人”解作天使,如此则保罗在哥林多书中说神永世的计划是向天使隐藏的,所以他认为这里歌罗西书中的“历世历代”也是指着天使说的,E. F. Scott, 同前, p.33, J.A. Bengel, The New Testament Word Studies, Grand Rapids: Kregel Publications, 1971 repr. of the Gnomon Novi Testamenti vol.2. p.457. 近代许多解经的人都这样解释。但布如司指出“历世”和“历代”两词之前都用 ,所以很显然是指时间说的,“历世历代以来”,F.F. Bruce, 同前, p.218, 第169注。特别是下一句有 与前面的相对,意思说,历世历代以来一直都是隐藏的,但现在启示出来了,参看E. Lohse, 同前, p.74.
22 如创十二3;赛四十九6.
23 约一14.
24 有人将“智慧”解释作所传福音的内容;看E.F. Scott, 同前, 和H.M. Carson, 同前。但是按一般的用法,“传”字的内容应该用accusative来表达;而这里保罗用的是 所以解释作方法,instrumental,比较好。
25 比较林前九19-23与加二11-14.
26 F.F. Bruce, 同前, p.219.
27 参看帖前二19f.
28 W.F. Arndt and F.W. Gingrich, Lexicon, p.817.
29 此字也用于林前十四20;腓三15;来五14等多处。
30 Arndt and Gingrich, Lexicon p.264.
── 鲍会园《天道圣经注释──歌罗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