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收藏]

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第四十七篇 不凭着肉身认人

 

 读经:

‘所以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肉身认人了,虽然凭着肉身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祂了。’(林后五16,另译)

信心里的劳苦不凭肉身认人

 保罗是一个凭信心的人,也是一个劳苦的人,所以在他说完为主活就是为教会活之后,接着乃说到他如何有信心里的劳苦。

 他说:‘所以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肉身认人了,虽然凭着肉身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祂了。’(林后五16)保罗在这里告诉我们,一个真正凭信心服事主的人,在劳苦上要学的第一个功课,就是不凭肉身来认人。

 在这段经节里题到的三个认,是两个不同的希腊字,一个是oida,一个是ginoskooida就是一种生命本能的认识,而ginosko则是由经历产生出来的一种渐进的认识。“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肉身认人了”,这个认是oida;后面的“虽然凭着肉身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祂了”,这里的两个认是ginosko

 保罗题起他事奉的生活,乃是凭着信心,不凭着眼见的事奉;而这个凭信心服事的根,就是“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肉身认人了,虽然凭着肉身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祂了”。

不再凭肉身认基督

 保罗的劳苦为甚么这样来开头?因为他以前曾经凭着肉身认过基督。以前,他听见许多关于基督的话基督如何破坏犹太教,基督如何责备法利赛人,以及这位基督在地上作了些甚么事都叫他里面非常生气。于是他就立了志向,要把所有跟随耶稣的人完全残害。因着他这样凭着肉身认过基督,就产生了一个结果,叫他的事奉不能讨主的喜悦。所以他才说,‘如今却不再这样认祂了’。

 保罗在这里有一个呼吁:你们不要凭着肉身认人阿!我以前凭着肉身认过基督,现在我才知道祂是基督。原来我的认识是oida,我是凭我生命本能的认识;但是从今以后,我不再凭着肉身认人了。

 我以前对基督有一个认识,是一个照我所听见、所看见的认识。我听见、看见祂是一个激进派、革命党,想建立自己国度、自己作主的人;祂是一个破坏犹太教,并和法利赛人、文士过不去的人,是一个打破神所赐给我们律法的传统的人。

 但是现在我有一个不一样的看见了。我在往大马色的路上,看见在天上有一个荣耀的人向我显现,我里面就清楚了,我以前所有的是一个客观的看见,现在因着这位荣耀的主向我显现,就带进了我对祂主观的认识。我以前对基督有一种认识,是凭着肉身的认识;但现在我不再这样认祂了!

 保罗在这里,用很简单的话提出一个非常大的原则。他说:‘所以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肉身认人了。虽然凭着肉身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祂了。’他这里的基督,不是“那基督”。换句话说,这里是指着基督这个人说的,而不是指着祂的工作说的。我以前认过的基督是拿撒勒人耶稣,而现在我所认识的这一位基督,乃是神的儿子。这一位基督,今天给我摸着了。我今天对基督的领会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主开了我的眼睛。

 这就是保罗信心生活的开始,也就是从对主的主观认识开始的。

 在我们没有信主之先,我们许多时候也是凭着肉身来认这一位主。以为主耶稣是犹太的一个革命家,是一个慈善家,是一个为别人牺牲生命的人。一直等到我们在灵里遇见了主,这一个遇见就叫我们这一个人对主产生了另外一个认识。

不凭肉身看人

 盼望在我们身上也有一个实行,就是看弟兄姊妹的时候,不再凭着肉身。

 我们这些人是堕落过的,我们所看的都是外面的,常有许多本能的判断:你是犹太人,他是外邦人;你是有钱人,他是贫穷人;你是受过教育的,他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你的性格好,他的性格不好;你会发表,他不会发表;你是医学博士,他不过是文学学士;外文系全时间没有甚么了不起,医生全时间是才是荣耀的……,我们顶容易凭着肉身来认人。

 人天然的观念,就是凭着肉身认人粗浅一点的,就看人的高、矮、美、丑、出身、谈吐、受教育情形;深入一点的,就看人是否有托付,是否能作长老,是不是先知。

 肉身的认人,乃是根据于人的教育、出身、长像和言行,叫我们产生了某一种的断定。在教会生活里,容易有这样的难处。如果这是我们生活的实行,就要叫我们不能凭着信心来事奉神。

 在教会中服事久一点,我慢慢就懂了,没有一个人是我们看得准的。早期我对人的看法很有把握,后来我在主里经过一些日子,就有点领会,每一个人都在主的手里,你没有办法凭着肉身来认人。你凭着肉身认人,永远是认不清的。就像哥林多教会,他们凭肉身来认保罗。哥林多教会一谈起保罗,就说:“哦,那个保罗阿,言语粗俗,气貌不扬,两手粗糙!”人一握他的手,就感觉此人不堪被主大用。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双粗手竟能写出这么多的真理。

 弟兄姊妹,当你来服事主时,千万不要那么快给人下断案这个人好,那个人不好;这个人有用,那个人没有用;这个人有盼望,那个人没有盼望──如果你是这样来认人,就说明你这个人还没有认识主在人身上的工作。

相信主在各人身上都有工作

 主在人的身上是有工作的;主可以拿起一团泥作成一个贵重的器皿,主也可以拿起一团泥作成一个卑贱的器皿。一个人将来如何,是在主的主权下,并不在于我们今天对人的观察。

 我愿意诉说一件很奇妙的事。这些年我在美国服事过的弟兄,今天作长老的不少。当我在那里服事弟兄们的时候,那些我当时并不觉得会是将来作长老的,今日却成了长老;反而我觉得可以是长老的,可以是使徒的,可以讲点信息的,可以治理教会的,我在他们身上花了许多功夫,到末了,该溜的溜,该走的走,该退的退,该软的软。这一切不一定是照着我所想的。

 我可以举个例,在迈阿密和佛罗里达的两个教会,共有四个长老,其中有三个是我服事过的。我能在主面前作见证,我作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有一天会作长老。我当初看他们的样子,虽然不是气貌不扬,也不是言语粗俗,却是觉得他们不像能有这个担当。没有想到经过一些年日,主就证明给我看,不是我想的那样。

 弟兄姊妹,主有祂的工作和时间,主会在人的身上制作,所以我们不要这么快凭着肉身来断定人。

 跟随主的路,不是一年、三年;不是十五年、二十五年,甚至也不是三十年;跟随主的路,乃是一生之久。在一九五五年到一九六一年期间,我看见许许多多非常有盼望的人,他们会讲道、真理清楚,也学了很多厉害的功课。但是到了有一天,有了某一种情形,他们却能作出许多令人伤痛、破坏教会的事。

 弟兄姊妹,我们对于一个人如何,不仅不能凭着他的出身、口才、教育和风度来断定,甚至不能凭着他今天属灵的情形来断定。今天我们一看见弟兄,里面就要学一个功课不要凭肉身断定人。当然一个事奉主的人,对任何一个弟兄,都应该欣赏、喜欢,但是不要把他断定了,以为他这一生就是这样了。这是不一定的。

 我们这个人总喜欢问说:“这人现在如何?这人将来如何?”但是保罗在这里告诉我们一个原则:一个事奉神的人一定要领会,在事奉神的路上,你必须是一个不凭着肉身来断定人的人。我们很少有一个领会,每一个人都是主手里的一个工作。是主把这个人拿起来,是主在这个人身上有带领。我能作见证,许多时候,如果不是主,我没有可能走下去,主总是在我最受压、最危险、最紧迫的时候,显出祂活活的自己来。虽然我没有亲眼看见祂,但我的确知道是主;是主在这里,是主安排每一件事情,叫我这个人有一个大的改变。

不断定别人,也不断定自己

 为甚么我有负担讲这些话呢?因为我们喜欢论断别人。我们不是断定这个姊妹很有盼望,那个姊妹没有盼望,就是断定这个弟兄该全时间,那个弟兄最好不要全时间。我们也喜欢论断自己:我比不上这个弟兄,我也比不上那个弟兄;他们已经有一种显明了,我还是老样子。这些都是证明我们还是在肉身的里面,我们还是一个凭肉身认人的人。

 就是因着我们不仅对别人是凭着肉身认人,我们对自己也是凭着肉身来认自己,所以教会中才有许许多多不必要的亏损。譬如说,有许多弟兄姊妹,应该有很好的功用的,但是因着看人看多了,看自己看多了,就显不出功用。有很多弟兄姊妹,应该在教会生活里丰富的供应生命,也是看人看多了,看自己看多了,就不能尽功用。常常这么一比,我们就觉得自己不象样,不能服事主;常常这么一看自己,我们里面的那个负担,那个受托付的感觉,不知不觉就都失去了。

 弟兄姊妹,愿意我们都像保罗那样,我们若果颠狂是向着神,我们若果谨守是为着教会。今天是基督的爱约束了我们,我们有一个断定,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并且祂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

 今天有这么多弟兄姊妹不能向主而活,都是因着我们还是一个凭着肉身来认人的人。如果我们这些人蒙神的怜悯,能够把人放在一边,也把自己放在一边,不凭着肉身认人,也不凭着肉身认自己,我们就懂得甚么是向主而活。

不是人如何,乃是神如何

 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我真愿意所有的弟兄姊妹,都懂得这节圣经‘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肉身认人了。虽然凭着肉身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祂了’。盼望我们今天在教会中,再来看弟兄姊妹,再来看自己的时候,一定要学习告诉主说:“主阿,到底你如何?到底你的带领如何?到底你的盼望如何?到底你的要求如何?到底你在我身上的负担如何?”

 弟兄姊妹,你若愿意作一个凭信心事奉神的人,你需要在这一个为教会而活的里面,产生一种劳苦信心的劳苦。而这个信心的劳苦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凭着肉身认人。你若是一个跟随主的人,你就不要看外面。你也不要判断人将来是不是有前途,能不能为主用。你要知道,谁在主手里能担负教会的责任,谁在主手里能够有那一分的职事,不是根据我们的判断。

 没有人知道我们将来如何,但是我们都可以摆进去,都可以拚上去。我们都可以告诉主说:“我不知道我如何,也不知道他如何,我只管跟随你!”这一个就是主所要的,这些都是非常紧要的事,但愿能种在我们里面。

 弟兄姊妹,在事奉的路上,我们需要主的怜悯,作一个在信心里事奉神的人。不凭着肉身认人,弃绝一切的分门别类,宝爱每一个弟兄姊妹,宝爱每一个肢体。但愿保罗的心境和认识成为我们的激励!── 朱韬枢《馨香之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