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
保罗奇妙地总结(10:31-11:1)
保罗奇妙地总结了前面讲的一切话。“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甚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一开头的“所以”表明是根据他前面讲过的话。他最先提醒他们敬拜的中心事实,他们守圣餐时喝这杯,是表明借着血已蒙救赎;吃这饼,是表明他们的生命与永生的主联合。因此,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甚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我们若为夸耀自己的自由,而叫弟兄跌倒,就不荣耀神。在这个例子里,若要荣耀神,我们就应该为了别人的缘故放弃某些权利。这是第一个原则。
还有别的原则。“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神的教会,你们都不要使他跌倒。”这里有两个行动的原则。
1·凡事都要荣耀神;
2·不可叫弟兄跌倒。
一切生活都应受这两个条件约束──荣耀神,使人得益处。
最后,保罗引自己为例。“就好像我凡事都叫众人喜欢。”他已经告诉他们,他向甚么样的人,就作甚么样的人,为要多得人。“就好像我凡事都叫众人喜欢,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这是基督徒生活的最终目的和愿望。然后是最后一句,“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这是一段美丽的经文。如今他结束了这个主题,开始谈论另一个非常有趣而重要的题目,显然的,那也是哥林多人在信中提出的。
哥林多前书11:2-16
阅读本段时,我们必须特别区分那些是运用于哥林多当地的光景,那些可以运用于神的整个教会。使徒仍然在对付那阻碍哥林多教会发挥其功用的事情。
毫无疑问的,他们曾写信给使徒,提出他现在要讨论的题目,就是他们中间一些妇女在公开聚会中祷告和讲道时的行为。他一开头说,“我称赞你们,因你们凡事记念我,又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证明他们曾在信中提到这特定的题目。
我们开始研读时必须记住,这封信是先送达哥林多教会的。当时的教会正陷于腐败的光景,因为教会与哥林多城内的许多事妥协。他们允许哥林多的精神进入教会生活中。因此保罗必须提出纠正。
显然这里的主题是涉及教会里已婚的男人和女人,没有论到末婚女子的关系。教会中有一些已婚的女人,她们的行为引起了一些难处。保罗如今要论到这问题。
我们可以将本段经文分成几个段落。
1·首先他定下一般的原则(3节),这是很重要的。
2·然后他将这原则运用在哥林多的光景中(4-6节)。
3·他接着解释他所说的(7-12节),
4·并且以一个警告作结束(13-16节)。
所定下的原则(3)
他所定的一般性原则见于这句话:“我愿意你们知道,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神是基督的头。”请留意他如何开始,如何结束。这是三重的叙述。我们在这里看见男人与女人,特别是丈夫与妻子之间关系的类型。本节经文中最突出,也最需要我们以公允态度探讨的一个字,就是“头”。“各人的头”,“女人的头”,“基督的头”。有些人深深喜爱这节经文里的“头”一字,也常运用它。另外有些人则感到厌恶,不愿意用它。我并不是特别指那一个人。但我知道许多虔诚的基督徒都喜爱这节经文,特别是中间的部分。
“头”是甚么意思?
这字最简单、清楚的含义就是管理,权柄。保罗说,我愿意你们知道,基督是每一个人的权柄;男人是女人的权柄;神是基督的权柄。这三句话必须放在一起,不可单独采用。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无法将“头”的单纯含义──管理和权柄──从这字抽离出来。
问题立刻来了,我们如何解释作头的意义?先从最后,也是最崇高的那一句着手。神是基督的头。我们对基督和神知道多少?我们如今站在神圣,圣洁,奥秘的地点。我们面对的是一些伟大而又常使我们困惑的事实,这些事实已经启示给我们了。神与基督是同等的,“我与父原为一”(约10:30)。神与基督合作。“我不是独自一人,因为有父与我同在”(约16:32)。神是基督的头。“父是比我大的”(约14:28)。最后这一句充满奥秘。我们必须用前面两句话来解释。“我与父原为一。”是指祂的工作。神不是单独留下祂一人。“我不是独自一人,因为有父与我同在。”在祂一切的事奉、工作上,神都与祂同工。然后是,“父是比我大的。”请记住这三句话,它们可以解释作头、掌权柄;但这种权柄是建立在最亲密的交通和服事的搭配上的。
基督与人的关系亦是如此。基督与每一个相信祂的人之关系亦如此。所有信徒都可以说,我主与我同在。我不是独自一人。我的主与我同在,但主比我大。我在祂的权柄下;祂常与我同在,并与我同工。
原则运用在哥林多教会中(4-6)
男人与女人的关系也是如此。当然在这种关系后面的是婚姻关系。这原则不是针对未婚男女的,它只能运用在已进入婚姻关系的人身上。当然在某方面而言,它可能适用于未婚的人,但此处考虑的是已婚之人。
那么本段经文的主要思想是甚么?第一,它实现了神最初创造的目的。保罗是这样说的。男人不是为女人造的,女人乃是为男人造的。因此,在创造中他们进入合一的关系。我很同意罗马天主教有关婚姻是神圣誓约的教导。这整件事是神圣的,是神最初的理想。女人是为男人造的,若没有女人,男人就不完整。回到创世记,“神……照着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神就赐福给他们。”
此处说的也相同。要明白这整段经文所勾勒出的夫妻关系,不妨参考以弗所书5章,那里强调丈夫的权柄,而这权柄是建基于舍己的爱。“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至于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意思是说,作妻子的立场是甘心顺服丈夫的权柄,但这权柄必须基于舍己的爱。这种奥秘的关系,本质上是非常神圣的。在这种关系中,女人位于权柄之下;然而我们在强调权柄的时候,不可忘记它的本质。这权柄意谓着倒空自己,为着所爱的人,甘愿完全舍己。一个女人一旦了解了这权柄的基础,她就会本着天性去顺服它。我想任何女人若感觉自己作不到这点,那么她保持单身可能比较快乐。我有一位朋友,她是一个非常杰出能干的妇女,有一次我问她为甚么不结婚,她的回答使我永远难忘。她望着我,眼睛闪烁着说,“因为我从末找到一个能制服我的男人。”她终其一生未嫁。这里我们看到权柄的必要性。保罗揭示了这永恒的原则,它是非常重要的。
接着他转向教会,并且开始运用这原则。他再度陈述一般性的原则。“凡男人祷告或是说预言,若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凡女人祷告或是说预言,若不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因为这就如同剃了头发一样。”男人祷告或说预言,若蒙着头,就羞辱他的头,即基督。女人祷告或说预言,若不蒙着头,就羞辱她的头,她的头就是她的丈夫。“如同剃了头发一样。”一个男人祷告或说预言,表示他的双重功用,祷告,是在聚会中向神说话;说预言,是代表神对人说话。祷告是代表人对神说话。保罗说任何男人祷告或说预言,若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
值得注意的是,保罗是一个犹太人,此处他所说的一番话却完全违反犹太人的风俗和拉比的教导。他看见他在基督里的荣耀产业,他是基督的使者。长久以来拉比一直教导犹太人蒙头,祈祷时穿外套,甚至今日传统的犹太人仍奉行不渝。犹太拉比有关蒙头的教导,纯粹是出于他们对历史上某些事情的误解。请看哥林多后书3:13,“不像摩西将帕子蒙在脸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将废者的结局;但他们的心地刚硬,直到今日诵读旧约的时候,这帕子还没有揭去;这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
保罗是指拉比们所定的蒙头习俗。他说他们这样作,无疑的是因为摩西从山上下来时他脸上和头上所闪耀的荣光,应该用神的权柄将它遮住。保罗指出摩西蒙脸不是因为他脸上的荣光,而是因为这荣光正在消褪失去。他不愿意他们看见这荣光正在消夫。然而拉比们误解了这历史事件,而教导教师和拉比必须蒙头。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中清楚指明,这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
男人祷告或说预言时若蒙着头,就是羞辱他的头,他的主,那辖管他的权柄。他如何羞辱主呢?因为他末明白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那荣光不是正在消失,而是永恒的荣光,是祂信息的荣光。人不论是祷告,对神说话,或者说预言,对人说话,在基督里帕子已经废去。
下面一句是,“凡女人祷告式是说预言,若不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用来说到女人的词──祷告,说预言,与用来说到男人的词完全一样。这暗示女人也有权祷告和说预言。如果不是,保罗就不会在这里提及了。我不打算现在讨论他其它书信中的言论。它们都有各自的解释。这里我们只要面对所提到的事实。保罗承认女人有权祷告,说预言,只是其中一些人的习惯必须加以纠正。我们相信圣灵绝不会与圣经其它处的记载相抵触。约珥书说,圣灵要浇灌下来,“你们的儿子和女儿(中文圣经作儿女)要说预言”(珥2:28)。这话在五旬节应验了;腓利的女儿也说预言。这是一个很大的论题。一个女人若有恩赐,并听到神的呼召,她就有充分的权利去祷告,讲道,说预言。虽然并不是常常如此,但我知道一直有这样的例子,现今依然。
那么问题在那里?这纯粹是哥林多当地的问题。“凡女人祷告或是说预言,若不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因为这就如同剃了头发一样。女人若不蒙着头,就该剪了头发;女人若以剪发剃发为羞愧,就该蒙着头。”为甚么女人剪发,剃发,不蒙头是羞耻的事呢?答案很简单,在哥林多,不蒙头的女人都是妓女。那是妓女的标帜。许多时候,妓女不但不蒙头,而且还剪发或剃发。翻开哥林多当代的历史,或察视希腊文明,此种说法当可得到证实。然而那些哥林多妇女说,凡事我都可行。我们不必蒙头,或者拘泥于这一类的事。保罗回答说,是的,凡事你都可行,但你身处哥林多,你若在哥林多祷告或说预言时不蒙头,就是采用了妓女的标帜,你这样作是羞辱你的头,就是你的丈夫。哥林多的背景清晰在目,因此保罗要求妇女蒙头,免得她被当成妓女,而使她的丈夫蒙羞。(编注:对女人蒙头的问题,另有不同看法。本书摘录倪柝声弟兄就本段经文所讲的信息,附于书末:蒙头的问题,供读者参考。)
保罗解释他所说的(7-12)
留意保罗怎样将拉比的命令搁置一旁。男人是神的形像和荣耀。女人是男人的荣耀,反映出神的荣耀,这种关系并末牵涉到谁尊谁卑的问题,它只是反映启示的完整含义。这是一个奇妙的主题。我们读圣经时不可能不发现圣经启示了神的父性和母性;人性中的这两个伟大事实奇妙地揉合在神性里面。我常听人说起男人的范畴和女人的范畴,并且似乎认为女人的范畴稍微低下。不,这不是圣经的观念。我们不应该分开来论男人和女人的范畴,这是不对的,女人和男人都没有自己的范畴。男人只是半个个体,女人也是。两者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范畴,就显明了神所造的奥秘人性。这就是本段的教训。女人蒙头是为了天使的缘故。这句话颇难懂。我不禁想到希伯来书1:14,那儿说到天使,他们“是服役的灵,奉差遣”的。另外以赛亚书记载,以赛亚看到的宝座异象中,有天使飞来飞去,服事那承受救恩的人。他们知道次序、权柄的真正界限,为了他们的缘故,哥林多那些住在败坏之人中间的女人应该端庄虔敬。
保罗的警告(13-16)
保罗最后说,“你们自己审察。”这是合宜与不合宜的问题,他诉诸人自己的判断。你们四周生活的事实岂不显示他所说的是真实的?然后是寓意深远的结尾。如果他们想要辩驳,“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规矩,神的众教会也是没有的。”
我们读这段经文时,要体认到传统的辖制力。当留心,免得让一些对古时候而言是重要的事控制了我们现今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要记住,那些我们以为是次要的事可能反而是最重要的,因为教会始终是这世界的见证。
哥林多前书11:17-34
本段经文非常重要,它的背景也相当奇特。使徒仍在对付哥林多教会的失败,这失败已阻碍了教会完成她的神圣呼召──与耶稣基督一同得分。保罗现在论到有关主的晚餐。保罗在这里严严纠正的光景,今日已不再出现于我们的经历中。
哥林多教会的光景
先看一下当地的情形。新约的记载显示,初代教会常聚集一起交通,用餐,餐后同守圣餐。最初他们称这种聚餐为爱筵,以后就将爱筵与圣餐合并举行。使徒行传2:46说,“他们天天同心合念恒切的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读到“擘饼”,我们就立刻想到主的晚餐。当然这不是“擘饼”,惟一的意思,因为他们总是先聚集,再擘饼,用来表达他们的交通。毫无疑问的,使徒行传所用的这词是指爱筵和圣餐的整个事实。甚么时候我们守主的晚餐,不论是在早晨的敬拜之后,或者在晚间,它都是基督徒敬拜的中心,是敬拜的最高意义。我们来到桌前记念,赞扬,敬拜,称颂祂。那是祝谢餐,是特别的事奉。
在早代,爱筵和圣餐显然是合并举行的。他们聚集交通,然后同守主的晚餐。虽然我们不能武断地下断言,但路加福音的记载可以提供一些线索。那里说到有两个门徒在往以马忤斯的路上遇见主,他们邀请主到家里与他们一起用餐,主接受了邀请。主与他们一同坐下吃喝,饭后祂伸手拿过饼来,擘开。祂与这两个忧心忡忡的门徒同享一顿社交性质的饭之后,接着就守祝谢餐,亦即主的晚餐。
从教会历史看,我们发现后来爱筵和圣餐就完全分开了。早代教会史记载,教会还举行交通性质的爱筵,但过不久,爱筵就停止了,只保留圣餐,直到今日。如今许多人不知道甚么是爱筵。我小时候还偶尔与父亲去参加卫理公会的爱筵,他们不用酒和饼,而是吃饼干和水。现在绝大部分的教会都没有爱筵了。
这是哥林多的光景。那里的社会生活与拜偶像密切相关,他们的偶像敬拜常常伴随着盛大的筵席,往往席上食用的肉就是刚刚祭过偶像的。他们将社会生活和拜偶像合并为一。如今教会在哥林多成立了,毫无疑问的,城里异教徒的行径多多少少会影响到教会,基督徒将他们的爱筵和圣餐合在一起,就像异教徒将拜偶像与社会生活联合起来一样。这是问题所在。开头的句子显示了保罗下面要写些甚么。
本段经文分成几个落:
1·使徒的责备(17a)
2·哥林多的混乱情形(17b-22节)。
3·接下去是一段极美丽而庄严的经文(23-27节)保罗向哥林多人陈述主晚餐的设立,清楚解释圣餐的意义。
4·结尾很严肃地论到如何预备守主的晚餐(28-34节)。
使徒的责备(17a)
使徒的责备是,“我现今吩咐你们的话,不是称赞你们。”他在本章第2节曾称赞他们,“我称赞你们,因你们凡事记念我,又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如今他不是称赞他们。他要论到的事使他无法口出美言。从这段起,他开始严厉地提出责备。为甚么?因他们没有听从他的话。第23节说,“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传”这动词是过去式,他从前曾传给他们一些信息,曾给他们指示,但他们没有遵守。因此他不可能称赞他们。
哥林多教会混乱的情形(17b-22)
哥林多人的光景如何?第一句话显明他们的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他们聚在一起,形成教会;那不是指一个建筑,而是指保罗这封信一开头所提到的信徒。我们已经看过,他们聚集交通,享受爱筵,守圣餐。如今保罗说他们的聚集没有益处,反而招损。换句话说,他们的聚会只会带来害处。保罗用的这词相当强烈。
他指出他们所作的。第18节,“第一,我听说你们聚会的时候,彼此分门别类;我也稍微的信这话。”他先对付教会里的分争(18-19节),其次对付礼仪上的缺失(20-22节)。他说,信徒聚集同守爱筵和圣餐,本来是为了彼此相交、合一,结果他们不但末彼此交通,反而分门别类。保罗所谓的“分门别类”就是分裂,结党。套用一个现代名词,就是“搞小圈子”。他称“分门结党的事”,并不是指异端,而是指他前面提到的分争;有人说他是属保罗的,有人说是属亚波罗,也有自称属矶法或基督的。保罗在这里的意思是,你们聚集吃饭,本应表达你们的合一,但你们却分门别类,各属不同派别。你们是四分五裂的一群人。
郭德(Baring Gould)曾写过一首诗歌,里面有一句是,“我们不分别,全属一身子。”他的用意在表明英国国教的合一,不受反教者的干扰。有趣的是,这首诗歌写成之后,卫理公会,会众派教会,长老会,浸信会,以及其它的聚会都将它收集到他们的诗歌本中。郭德晚年时说,他终于明白,这首诗歌本身的含义远比他当初想到的还丰富。
“我们不分别,
全属一身子。”
然而在哥林多,教会里面分门结党,破坏了合一,甚至吃饭的事都受到干扰。
我们来看这段令人吃惊的记载。这些人守主的晚餐,与爱筵有密切关连。他们允许在爱筵中所彰显出来的分别,也表现在主的晚餐里。到处都有分争。保罗在这里强调的是,社交性质的聚集算不得是主的晚餐。他指出两者有明显的区别。这一段话有些难懂。我们常常看见有些教会分裂之后,就有一群人出去,另外成立教会,但哥林多的情形不同,没有人离开。他们继续留在里面,用他们的习惯和自私的行动破坏彼此的交通。这是一件严重的事。哥林多教会里有些穷人饿着肚子,另外有些人则在爱筵中醉酒,他们甚至跨越界限,在守圣餐时醉酒,这是我们难以想象和明白的。使徒因此严厉地提醒、警告他们。他说,你们要吃喝,不如回家吧!他要求将两者的界限划分清楚。“你们要吃喝,难道没有家么?还是藐视神的教会?”那样作是贬低教会的价值,用轻蔑的态度对待教会。我无法赞同你们的行径。“我不称赞。”
或许我们不会有同样的表现,但我们都有一个危险,就是在教会里存着同样的灵,它会造成分争,分裂。当我们坚持只要某一个派别或某一个教义时,我们就失去了那真正的灵──就是交通。
主餐的设立及意义(23-27)
接下来的话实际上不需要甚么解释。保罗提出有关主的晚餐之真理,来纠正他们的失败。“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表示他曾经教导过他们。“我当日传给你们的”,指的是过去,他已经将这一切教导过他们。但请留意保罗这里的宣告,“原是从主领受的。”解释这句话,只有一个法子。保罗声明,有关圣餐的教导,是他直接从主那里得到的启示。我是从主领受的。他在15:3里说,“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再度提及他曾教导过他们。他所传绐他们的,都是从主领受的。
毫无疑问的,他宣告说,他直接的权柄是从直接的启示而来。保罗一直不断为他的使徒身分辩护。我们不禁想到他在加拉太书中所说的,“弟兄们,我告欣你们,我素来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意思。因为我不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我的,乃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我们无法确知这启示何时何地临到他的,但我们记得他离开大马色之后,到往耶路撒冷去之前,这中间曾有过几年奇妙的时光。不要忘了使徒行传9:25,26之间所跨越的年代,其中包括了他在亚拉伯停留的两年,我们无法知道那段时间他得了甚么光照,个人直接从神领受了多深的教导?然后他又往大数去,停留数载,直到巴拿巴寻着他。那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可能他在那时从神领受了教导。这是保罗的权柄。
他提醒他们,他已传过这些事了。保罗关心的是他们守圣餐的习惯。爱筵与谢恩餐已合并在一起举行。他们守爱筵的态度侵犯了守圣餐的事,因此他们是在藐视神的教会。
下面的话我们非常熟悉。他从主领受的是甚么?
“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来。”
这段经文毋需多加解释。这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在那个黑暗的夜晚,所有黑暗势力拼尽全力要毁灭祂时,祂却祝谢!哦!何等的奇妙!
祂告诉他们,要吃这饼,喝这杯,为的是记念祂。祂清楚宣告,他们这样作是表明祂的死,直等到祂来。使徒将圣餐高举到它真正的地位,并且指出它的崇高和单纯,耶稣祝谢的那一刻,黑夜也发出了明光;每一个在场的人,都与祂的身体,祂的血,祂的同在有分。保罗是用正确的陈述来纠正错误。
如何预备守主餐(28-34)
保罗在最后几节(28-34节)坚持预备的必要。他们若是事先有这些预备,就不会在爱筵和谢恩餐上有那些举动了。“人应当自己省察。”就是试验、反省自己。除非你经过了省察的过程,否则不要到主的桌前;你来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当符合的条件。我们要分辨身体,不单单是人类残破的身体,并且也要分辨祂教会的奥秘身体。保罗在下一章里还会对这点有所说明。要用正确的观点来分辨主的身体。
他们失败的原因是,有许多人软弱,就是乏力,也有许多人生病,死亡。由于他们没有预备好就到主的桌前,并且末用正确的态度守圣餐,所以软弱,疾病,死亡接踵而来,临到他们。
于是他要求他们自己审察,就是判断、自省,直到他们的良心没有亏损为止。
他最后吩咐哥林多人,他们聚集一起吃饭的时候要彼此等候。他们在这事上应该虔敬,有秩序;如果他们仅将其视作社交性质的聚集,那么最佳的场所应该是家里,而不是聚会的地方。
最后他说,“其余的事,我来的时候再安排。”我们已看见这教会里面有分争,邪恶,不道德的事,和各种辩论,难处,这一切都已经使他们受到损害。保罗实际上这么说:显然还有其它事情需要对付,但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论及。等我来的时候再安排。下面我们就来到这封信的第二部分。──《摩根解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