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本章是由两大部份合起来的,第一部份是第十章的重述;第二部份是安提阿的教会,巴拿巴和保罗受派到外地传道。
一 彼得的传道报告 十一1~18
这一段看来好像是彼得将第十章的遭遇,对哥尼流传道的故事,向耶路撒冷教会提出报告。表面看起来它又像是除了将第十章的内容简述以外,再附加了几件说明而已。例如耶路撒冷教会有些人反对犹太人到外邦人家里作客(3节);从约帕跟彼得到哥尼流家的人有六个人(12节);彼得演讲的内容是要使哥尼流家的人得救(14节);彼得之所以敢为外邦人施洗,是因为主曾吩咐他们要受圣灵的洗(16节);最后大家同意彼得的做法,并且承认 神也把悔改得救的机会赐给外邦人(18节)。但详细研究后,十一章是来自初代教会有关哥尼流故事的另一种传统。因为第十章的哥尼流事件的重点放在他是个罗马军官;是个参与犹太教的敬虔人;他和全家都敬畏 神;常常救济贫穷的犹太人;时常热心向 神祷告(十1、2节)。第十章的哥尼流以这些美德被 神接纳。彼得到哥尼流家时,他也重视这一点“我真看出 神是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十34~36)。这种神学立场应当是属于外邦教会的宣教思想。第十一章的重点则在于前面所引发的一个问题:一个犹太人怎能在没有受割礼的外邦人家作客?怎么可以同他们吃饭?但由于圣灵降临在外邦人身上,彼得就为他们施洗,而耶路撒冷教会的人同意彼得的做法,然后证明说: 神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十一18)!这种神学思想应当属于犹太教会的外邦宣教思想。
十一14
他有话告诉你,可以叫你和你的全家得救 这一句话如果是指十章2节“他和全家都敬畏 神”以及彼得到他家时,哥尼流就请了他的亲朋好友(十24)而说的,那么这一句就是第十章的省略。如果第十六章31节保罗对看守监狱的人所说的话“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是与本节相同意义的话,这一节就代表初代教会的另一种信仰思想。就是当时有部份的人相信,一个人信主,会使他们全家得救。后期的基督徒认为,信仰是个人的事,谁要得救,谁就必须亲自信主。
十一16
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你们要受圣灵的洗 这句话是出于马可第一章8节(参看太三11)。初代教会认为,新约的受洗和约翰的洗礼之不同点在于约翰的洗是一个悔改加入终末宗教团体的记号;新约奉耶稣的名受洗是与耶稣同死同活,并在圣灵里得重生。受洗的意思是和犹太人的过红海一样,藉着水经验 神的拯救。
十一18
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 在本章里,耶路撒冷的犹太基督徒听了彼得的见证以后,他们发现 神平等待世人,给世人有同等的得救机会。但第十章则赞许那些对 神敬虔而有正直行为的人,他们被 神接纳。第十一章注重 神的恩典(提供人悔改的机会),较近保罗神学;第十章注重人的品德(正直而敬虔的人蒙神的悦纳),较为接近马太或雅各书的神学。
二 安提阿的教会 十一19~30
安提阿在现代的土耳其境内,在地中海的东部,是奥隆特河的出口处。当时叙利亚境内的产物,皆由这一条河进出;同时也是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之间的必经之路。在使徒的时代人口有五十万,名列罗马,亚力山大之后;是当时的世界第三大城市,有许多犹太人移居该市。当基督徒在耶路撒冷受逼害时,许多人逃难到此。他们在这城市成立了著名的安提阿教会,这个教会在基督教的初代宣教史上留有许多功不可没的辉煌历史。它是第一个在外邦成立而有规模的教会,它在使徒制度以外自己成立为有先知有教师的教会(十三1);信耶稣的人在这个地方被称为基督徒。它创下了许多“第一”的记录:这个教会是第一个派遣宣教师到外地去宣教的教会,当时受派的人是巴拿巴和扫罗;它是最早知道以“教导”的方式而使教会发展的教会。一般教会都注重布道,但这个教会有许多教师,又教导会友(十一26),可说是最早从事宗教教育或神学教育的教会;它是第一个发展出不必守摩西律法就能作基督徒的教会(参十五1及下文);它也是在经典上首次看到教会与教会之间互相照顾的教会;他们首次捐款照顾耶路撒冷城的饥荒(十一30)。很可惜安提阿教会没有再继续发展。保罗第三次旅行布道回来时没有到安提阿。这当中不知为何缘故,行传没有提起。但后期的教理史里,安提阿教会出现一个灵智派的尼哥拉党人。他们趋于神秘宗教的教训,与正统的基督教思想有偏差,不知是否为了这个原因使保罗与该教会断绝关系。
十一19~21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难四散的门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并安提阿。他们……只向犹太人讲。但内中有居比路,和古利奈人,他们……也向希利尼人传讲主耶稣……信而归主的人就很多了 腓尼基是在加利利的北部,共观福音时常提到腓尼基的两个大城市推罗和西顿。腓尼基是希腊语的叫法,犹太人称之为迦南,所谓腓尼基人就是迦南人,他们的神明叫巴力。居比路是在地中海东北角的一个小岛,有不少犹太人移居该地。巴拿巴是在那里出生的(四36);他后来和称呼约翰的马可回到该地传道(十五39)。
在以上这两个地方传道的基督徒,大概都是原来侨居外国的犹太人。他们逃回自己的地方,回到他们原先聚会的会堂。因此他们只向会堂里的犹太人传道,但逃到安提阿的人,则向非犹太人讲道,结果有许多人归主。当他们做得正确时, 神的能力就与他们同在,使他们得到收获。
十一22~24
耶路撒冷教会……就打发巴拿巴出去;到安提阿……看见 神所赐的恩就欢喜、劝勉众人……恒久靠主。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 耶路撒冷的教会仍然存在,并且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派人到撒马利亚视察腓利的工作,又可派巴拿巴来视察安提阿的传道工作。由此可见在耶路撒冷城的逼害,只是针对说希腊语的基督徒而已。说希伯来话,守犹太教典礼,又参加圣殿崇拜的犹太基督徒并没有受到逼害。
他们派出来的巴拿巴的确是好人(参阅四36、37)。他在这段经文里表现了作一个好人的几种特色:看到 神赐福别人就高兴;欢喜别人的成功;是个会鼓励安慰别人的人;被圣灵充满,不是人为的、表面的善,是被 神确认的,有属灵的生命;有坚强的信心,不是肤浅的人生观的人可比拟的,他必须对所信的真理有深度的认识,并且认真地遵从。文中没有提起他的口才与辩才,其实上述的这些美德便是最能使人信主的力量,他有了这些“好人”的特色已经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了。
十一25、26
他又往大数去找扫罗,找着了,就带他到安提阿去……足有一年的功夫……教训了许多人。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 巴拿巴到了安提阿以后,这一段时间到底他的工作有多长?行传里没有说明。但若参照加拉太书,这一段时间应有十年之久。时间虽然这么长,但巴拿巴仍然记得扫罗。足有一年的工夫在路加文学里的用法不一定指一年,时常是指一段颇长的时间,或指超过一年以上的时间。
他和扫罗做了一件新的传道工作,就是教训人。教训的意思是一次再一次的练习,直到对方学会为止。宣道是将信息传出去而已。教训则是训练人,不但知道,并且要熟练传道的内容和才能。这样的工作,使信徒不但“知道”如何跟从基督,而且要“熟稔”一切跟从基督的方法和能力。大概是巴拿巴和扫罗教训人的原因,使许多信徒都跟从基督,实行基督的教训,因此人家便看出他们是基督的门徒,人家便称他们是基督徒。
十一27~30
有几位先知从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内中有一位亚迦布站起来……指明天下将有大饥荒。这事到革老丢年间果然有了。于是门徒定意……捐钱……托巴拿巴和扫罗,送到众长老那里 这一段记录在时间上起了很大的争论。在行传里扫罗一共回耶路撒冷城四次;但在加拉太书保罗自己说回去两次。是不是行传里的四次当中有两组重复(十一30与十五2,十八22与廿一17),或者行传的记录比较详细?照常理说,保罗自己的记录应该比较正确,行传会多写了二次的原因是路加收集资料的传统不同,同一件事在不同的传统里会有不同的着重点,路加把不同着重点的数据统统写出来,就很容易把同样的事情变成两件事了。
先知亚迦布是从耶路撒冷来的,预言犹太地将有饥荒。这件事在革老丢年间(主后四十七至四十八年)发生。当保罗要回耶路撒冷时,这位先知又在该撒利亚以保罗的腰带捆绑自己,以预言保罗将要被捕(廿一10、11)
新约的开始虽然有先知,但新约并不注重先知。因为先知好像只预言事情的发生,加强人对宗教的神秘,好奇和惊异而已。新约的特色是它注重使徒,因为他们见证耶稣的生、作为、言行、死而复活,以及由这些所带来 神的启示。保罗作使徒则见证复活的基督对教会的旨意。
行传第十五章很可能是以保罗上耶路撒冷去讨论割礼的问题为主题而写的数据。第十一章是以巴拿巴从安提阿带救济款给耶路撒冷教会为主题而写的数据;但这种事分别记在不同着重点的数据传统里,便成为不同的事件。有的教会强调救济金,有的教会强调割礼的问题。最后,路加要编辑这数据时,把同一件事的两个传统当作二件写。我们如此推测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件事都发生在主后四十七到四十八年之间。而且两人都从安提阿教会到达耶路撒冷。──《中文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