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收藏]

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使徒行传第十一章

 

跨越障碍(十一118

 ·门徒指控彼得(13):那些门徒是“奉割礼”的门徒。他们是信主的犹太人,但却致力保存犹太人的传统。当他们知道外邦人归主的报导,第一个反应就是指控彼得“和他们一同吃饭”,因此触犯了犹太人不与外邦人交往的传统。他们只着意自己的传统,而忽略了神更大的使命,就是把福音广传。我们在福音的使命上会否犯上同样的错误?

 ·彼得重述经历(417):彼得在这里的重述,基本上和第十章的描述一样,只加上了16节“我就想起主的话说: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你们要受圣灵的洗”,其实彼得除了描述事件外,他还加上解释,以息门徒的疑团。当他引用一5的时候,门徒便不能不折服──彼得向外邦人传福音,既有神的应许,更有神的引导,并且满有果效。

 ·门徒归荣耀与神(18):当众人一同明白到神亦赐恩给外邦人时,便不再争辩了。这给我们上了宝贵的一课:

   使徒彼得与众门徒的态度起初是坚持己见,但当看到神的引导与作为时便顺服了。我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对牧养及传道的事工,免不了会出现一些偏见。倘若没有像使徒及门徒一般对主顺服的人,恐怕会成为福音事工的拦阻。

   彼得及门徒开始明白“福音”与“文化”的差异。福音需要披上文化的外衣,但福音不能因文化的差异而受限制,因此稍后他们便有更清楚的体会及决定。我们在福音事工上,也当学习这个功课。我们不是硬要初信者适应我们的文化,乃是要学习接纳他们不同的文化而彼此共存。我们又是否愿意接纳伤残人士、精神病患者、基层人士及一些奇装异服的青年人呢?

祈祷 神啊,帮助我有更阔的视野来从事布道事工。

 

模范教会(十一1930

  安提阿教会可以成为今天教会的典范:

   布道事工(1921):这里的描述紧接八1的发展,当中的突破是一些信徒开始向希腊人传褔音。我们若要忠于主的托付,首先当有平信徒布道运动。传福音不是传道人的专利,平信徒布道才是圣经的教导;其次是要有福音的突破,现今流行的“未得之民”布道运动,就是提醒我们要突破,向一些与我们背景不大相同的群体布道。

   劝勉事工(2224):劝勉事工相等于我们今天的团契事工及辅导事工。巴拿巴一名的意义是“劝慰子”,是有体谅、忍耐、接纳及启发的意思。教会发展需要有美好团契的基础,今天的信徒及非信徒都活在不小的压力底下,有过不少的创伤。教会及团契生活应该提供足够及适当的机会,叫肢体得到关心、激励、支持及接纳,教会才有发展。

   教导事工(2526):巴拿巴知道教会的需要,故邀请扫罗来协助建立安提阿教会。扫罗与巴拿巴用了一年的时间教训众人,使教会成为一个典范。教导及生命成长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徒有热心而没有真理,可使教会走上歧途。我们会否把握每一个学习真理的机会来学习及成长?我们会否努力学习及实践真理?

   慈惠事工(2730):当安提阿教会知道耶路撒冷教会遭遇大饥荒,便自发地捐助他们,这是他们实践信仰及表达爱心的时间。教会需要充足的爱心,才能叫别人经历到神的爱。

祈祷 神啊,帮助我在教会众多的事工中,能找到自己的岗位并全面投入。──《新旧约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