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第三章
五·瘸腿的人得医治,彼得告诫以色列人(三1~26)
三1 在耶路撒冷,彼得、约翰上圣殿,时候是下午三时。前文曾提到,教会建立后,初期的犹太基督徒仍然参加圣殿,敬拜一段时间。这是一段校正、转接期,因为不能在顷刻间割断与犹太教的关系。今天,信徒效法他们的先例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新约已完全向我们启示,告诉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来一三13;也参看林后六17,18)。
三2 他们走近圣殿的时候,看见一个瘸腿的乞丐,被人抬到他惯常到的门口,……名叫美门。这人无助的景况──生来瘸腿──跟圣殿建筑的华美成一强烈对比。这提醒我们在雄伟大教堂的影子下,人却显得贫困无知;并且强大宗教制度并无力扶助身体和属灵残缺的人。
三3 很明显,那个瘸腿的人已经放弃得医治的希望,才安分地乞求别人赒济。
三4 彼得没有把这人看为无助可怜的人,反而把他看为神能在他身上彰显权能的一个!“假如我们是给圣灵引导,我们便会把眼目放在神特意要祝福的人身上,而不是射空子弹,打空气而已。”(摘录)
彼得的命令──“你看我们”──不是特要吸引群众注视他们,只是要保证得到那个乞丐毫不分心的注意力。
三5,6 那瘸腿的人就留意看他们,仍然指望得到金钱赒济,过于别的东西。然后他听到一个宣告,令他既失望又震惊。手已经伸出,彼得却没有给他甚么。但他给予他更好的东西。靠着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权能,他命令这个瘸腿的人起来行走。一位诙谐的年长传道人曾这样说:“那瘸腿的乞丐伸出一双手,却得到一双腿。”
有人说亚奎那探访教皇时,教皇正数算一大笔金钱。教皇夸口说:“我们再不须跟彼得一样说:‘金银我都没有。’”亚奎那回答说:“你也不能跟彼得一样说:‘起来行走吧’!”
三7 彼得扶他起来。那时开始,无用的脚和踝子骨便立刻健壮了。经文再次提醒我们,属灵生命上,有属神与属人奇妙的结合。彼得扶起那人,然后神施行医治。我们必须做妥我们能够做的,神便做妥我们不能够做的。
三8 医治的神迹是一剎那,不是渐进的。留意神的灵如何加增动作和行动的字眼:就跳起来、站着,又行走,同他们进了殿,走着、跳着。
每当我们记起婴儿学习走路,经过的那个既慢且苦的历程,便会知道一个人一生第一次可以站起来行走是多么奇妙的了。
这个奉耶稣的名施行的神迹,进一步向以色列人证实,给他们钉死在十字架上的那位仍然活着,并且愿意成为他们的医治者和救主。
三9,10 那乞丐每天卧在圣殿门口这件事,百姓看惯了。现在他已被医治痊愈,这个神迹必有很多人知道。百姓不能否认伟大的神迹已经发生,但这一切有甚么意义呢?
三11 那人……拉着彼得、约翰,如同拉着他的医生一样的时候。众百姓一齐跑到……所罗门的廊下,那里是圣殿的范围。他们感到很希奇,这正好让彼得有机会向他们传福音。
三12 首先,彼得把众人的注意力从那痊愈的人和使徒身上引导出来,因为这个神迹的解释并不在他们身上。
三13~16 他很快便指出神迹真正的创造者,就是耶稣。祂遭他们拒绝、否认、杀害了。神却叫他从死里复活,在天上荣耀了祂。现在,因信他的名,这人的无助得以医治。
彼得指控以色列人,他神圣的胆量是值得注意的。控罪如下:
1·他们交付耶稣(给外邦人审讯)。
2·彼拉多定意要释放他,他们却在彼拉多面前弃绝了他。
3·他们弃绝了那圣洁公义者,反求着释放一个凶手(巴拉巴)。
4·他们杀了那生命的主(或创造者)。
留意对比一下神怎样对待耶稣:
1·神叫他从死里复活。(15节)
2·神荣耀了他的仆人耶稣──不是“他的儿子耶稣”(13节)。
最后留意第16节强调以信基督的名,解释医治的神迹。这节经文,如同其它地方一样,人的名字代表着那人。因此,信他的名是指相信基督。
三17 在这节经文彼得的语气有显著的改变。把主耶稣的死归罪于以色列民身上之后,现在他以犹太的弟兄们称呼群众,宽厚地接受他们作这事是出于不知,催促他们悔改归主。
听到彼得说犹太人把主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是出于不如,看来似乎有矛盾之处。祂不是带着弥赛亚的凭据而来吗?祂不是在他们中间行使奇异神迹吗?祂不是因自称与神同等而激怒他们吗?是,这一切都是。然而,他们不知道事实上耶稣基督就是神在肉身显现。他们期望弥赛亚降临,不是在低微的地位上施恩,而是以一位权威军师的拯救者身分而来。他们把耶稣看为一名骗子。
他们不知道祂确是神的儿子。他们可能会想,杀害耶稣是为事奉神。因此,救主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时也说:“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二三34)保罗其后又写明:“他们(这世上有权有位的人)若知道,就不把荣耀的主钉在十字架上。”(林前二8)
这一切都是为要使以色列民肯定,自己的罪不管如何的大,仍在神赦罪的恩典之下。
三18 彼得没有为他们的罪找借口。他表示神驾驭整件事情,以实践祂自己的目的。旧约众先知预言弥赛亚将要受害。犹太百姓正是那些把苦难加在耶稣身上的人。但祂以主和救主的身分把自己献上。靠着耶稣,他们得以接受罪的赦免。
三19 以色列民当悔改,来一次大改变。他们这样做,罪得以涂抹,这样,那安舒的日子就必从主面前来到。
我们必须谨记,这段信息是发给以色列民的(12节)。内容强调复国、祝福前,全国必先要悔改。那安舒的日子……从主面前是指基督将来在地上建立国度所带来的福分,在下节提到。
三20 以色列悔改后,神将差遣弥赛亚──耶稣──来。正如上文提到,这是指基督第二次降临,在地上建立祂的千年国度。
三21 这点不免引起疑问:“假如以色列在彼得说话的时候悔改,主耶稣会否回到地上来呢?”伟大虔诚的人对此事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坚持认为祂必回来,否则那个应许不是真的。其它人认为这段话具预言性,显示事情真正发生的先后次序。问题纯粹是假设的。事实是以色列并没有悔改,主耶稣尚未回来。
本节清楚显示神预知以色列国会弃绝基督,基督第二次来临之前,今世的恩典时代会介入。天必留基督,等到万物复兴的时候。万物复兴的时候遥指千禧年。他们不是指普世的救恩,正如某些人所指的;这学说是不合乎圣经的。那时候是指万物脱离败坏的辖制,基督凭公义在全地作王的日子。
旧约时期的先知已经预言了这段万物复兴的时候。
本节一直被用来驳斥灾前被提的理论。论点是假如天要留着耶稣到千禧年开始时,那么祂在此之前,便不能回来,把教会的家带返天上。当然,答案是彼得在这里是向以色列民说话(12节)。他在讨论神对以色列国的作为。因为涉及以色列国,所以主耶稣会留在天上,直至大灾难末期回来作王。但个别的犹太人,在这段教会的时代信主的,会在随时发生的教会被提中与信主的外邦人一同被提离去。再者,被提时,主不会离开天上,而我们要在空中与祂相遇。
三22 彼得引述申命记十八章15、18及19节,作为旧约期望基督荣耀国度降临之预言的例子。经文把主耶稣描绘成以色列黄金时代属神的先知,正宣告神的旨意和律法。
摩西说:“主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们兴起一位先知像我……。”他不是指性格或能力上的相似,而是指两者都从神兴起这一方面。“神会像兴起我一样兴起祂。”
三23 基督在地上作王期间,拒绝听从祂的人会被全然灭绝。当然,今天弃绝祂的人也会遭受最后审判之苦。然而,经文的主要思想是基督将持铁杖统治;不听从祂、违抗祂的人必立即被处治。
三24 为了进一步强调复兴的日子早已详尽预言了,彼得补充说到从撒母耳以来的众先知和他的继承人都说到这些日子。
三25 彼得提醒他的犹太人听众,这些蒙福之日子的应许是给他们赐下的,他们是作为先知的子孙和亚伯拉罕的后裔。毕竟,神与亚伯拉罕立了约,地上万族都要因他的后裔得福。所有千禧年之祝福的应许都集中在他的后裔身上,就是在基督里。因此他们必须接受主耶稣为弥赛亚。
三26 神既已兴起他的仆人(徒三13),就先差他到以色列国。这是指我们的主道成肉身及祂的生命,而不是指祂的复活。如果他们接受祂,祂会叫各人回转,离开罪恶。
从彼得给以色列民的讲道中,我们留意到所提及的是神的国,而非教会;并且,重点在国家,不是个人。神的灵有长久忍耐和怜悯,留在以色列中间,为神古时的子民祈求,盼望他们接受荣耀的主耶稣为弥赛亚,从而加快基督的国度显现在地上。
可惜以色列人不听。──《活石新约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