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收藏]

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路加福音第廿三章

 

壹、内容纲要

 

【人子救主受审、被钉与被埋葬】

  一、受彼拉多初审(17节)

  二、受希律审问(812节)

  三、受彼拉多再审后定案(1325节)

  四、西门代背十字架和妇女们为祂痛哭(2631节)

  五、和两个犯人同钉十字架上(3243节)

  六、死时的景象(4449节)

  七、被埋在新坟里(5056节)

 

贰、逐节详解

 

【路廿三1“众人都起来,把耶稣解到彼拉多面前。”

  ﹝背景批注﹞当时犹太人是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被付予有限的自治权力,除了对擅闯圣殿内院的外邦人之外,公会并无执行死刑的权柄(参约十八31)。

     ‘彼拉多’是罗马帝国派驻犹太地的第五任巡抚,任期从主后廿六至卅六年。他的行政总部设在该撒利亚,但在耶路撒冷亦有巡抚官邸;在逾越节期间,因各地犹太人聚集耶路撒冷,为防备随时可能发生的骚动或暴乱事件,彼拉多便来耶城坐镇。根据犹太历史家约瑟夫的描绘,彼拉多是一个个性倔强且冷酷无情的人。

  ﹝文意批注﹞“众人都起来,”‘众人’或作‘他们一群人’,意指犹太公会的成员,因这时百姓尚未聚集起来。

        这时已是礼拜五的早上(参廿二66),因公会不能在晚上举行合法的会议,故在早晨特地聚集开会,以正式定耶稣死罪(参可十四64),并马上将祂解交给罗马巡抚。

     “把耶稣解到彼拉多面前,”公会为了达到‘治死耶稣’(参可十四55)的目的,只好将祂解交给巡抚彼拉多,让他按罗马帝国的律法定罪并处死刑。

 

【路廿三2“就告祂说:‘我们见这人诱惑国民,禁止纳税给该撒,并说自己是基督,是王。’”

  ﹝原文字义﹞“诱惑”煽惑,扭曲,误引。

  ﹝文意批注﹞“我们见这人诱惑国民,”意指勾结乱民。

     “禁止纳税给该撒,”意指反抗政令。

     “并说自己是基督,是王,”意指公然叛逆。

        注意,犹太公会是以耶稣自称是‘神的儿子’定祂死罪(参廿二7071;可十四64),但由于罗马巡抚通常不过问犹太人的宗教纷争,因此公会并未以宗教的罪名来向彼拉多控告耶稣,而以政治罪名诬陷祂。耶稣若自命为‘犹太人的王’,即表示与罗马政权对抗,犯了叛逆造反的罪。犹太宗教领袖凭空捏造罪名,以达其害死主耶稣的目的,充分暴露了他们在宗教上的虚伪和欺骗。

 

【路廿三3“彼拉多问耶稣说:‘你是犹太人的王么?’耶稣回答说:‘你说的是。’”

  ﹝文意批注﹞“你是犹太人的王么?”彼拉多后来也以‘犹太人的王’为由,定耶稣死罪(参38节)。

     “耶稣回答说,你说的是,”‘你说的是’乃为有力的肯定;耶稣虽承认祂是王,但说明祂的国不属这世界(参约十八3338),因此,彼拉多也不认为祂犯了叛逆罪,而屡次宣告查不出祂有甚么罪来(参41422节)。

 

【路廿三4“彼拉多对祭司长和众人说:‘我查不出这人有甚么罪来。’”

  ﹝文意批注﹞“我查不出这人有甚么罪来,”意即宣告耶稣并未干犯任何政治的罪。

  ﹝话中之光﹞主耶稣既是神的羔羊,是除去世人罪孽的(约一29),所以像祂这样圣洁、无邪恶、无玷污、远离罪人的大祭司,原是与我们合宜的(来七26)。

 

【路廿三5“但他们越发极力的说:‘祂煽惑百姓,在犹太遍地传道,从加利利起,直到这里了。’”

  ﹝文意批注﹞“在犹太遍地传道,从加利利起,直到这里,”由本句话可知,‘犹太遍地’乃包括加利利和耶路撒冷在内的地区。

     本节是指控耶稣在全犹太地区到处煽动造反。

 

【路廿三6“彼拉多一听见,就问:‘这人是加利利人么?’”

  ﹝文意批注﹞“这人是加利利人么?”这问话是因上节‘从加利利起’所引起的。

 

【路廿三7“既晓得耶稣属希律所管,就把祂送到希律那里去;那时希律正在耶路撒冷。”

  ﹝原文直译﹞...在那些日子里,希律也在耶路撒冷。”

  ﹝背景批注﹞希律安提帕的辖区包括加利利和比利亚。

  ﹝文意批注﹞“就把祂送到希律那里去,”按彼拉多的地位权柄,他不需要把耶稣送到希律王处;他如此作,不过是一种讨好对方的外交手段(参12节)。也有可能彼拉多根本不想处理这件莫须有的案子(参14节;太廿七1819)。

     “那时希律正在耶路撒冷,”‘那时’就是适逢逾越节期间(参廿二1);据说希律的父亲大希律曾入了犹太民籍,所以他也从提比哩亚上到耶路撒冷来过节。

 

【路廿三8“希律看见耶稣,就很欢喜;因为听见过祂的事,久已想要见祂;并且指望看祂行一件神迹。”

  ﹝文意批注﹞“听见过祂的事,久已想要见祂,”希律与耶稣素未谋面,但曾听见耶稣所作的事(参九79),也曾放话要杀祂(参十三31)。

     “指望看祂行一件神迹,”希律的意思或者说,祂既能行神迹救了别人,难道不行神迹救祂自己么?

  ﹝话中之光﹞希律“指望看祂行一件神迹”,主却不予置理(参9节);我们在属灵的追求中,若也是带着‘求神迹’的存心──奇异的感觉、肉眼所见的异象等,就与‘钉十字架的基督’无份无关(参林前一2223)。

 

【路廿三9“于是问祂许多的话。耶稣却一言不答。”

  ﹝原文字义﹞“许多的”不少的,够多的。

  ﹝背景批注﹞按当时罗马法律,被告若不为自己辩解,即会被定罪。

  ﹝文意批注﹞“耶稣却一言不答,”这应验了《以赛亚书》五十三章七节的话。

  ﹝话中之光﹞(一)人一但被主置之不理(“一言不答”),而任凭他们,乃是最可怕的事(参罗一2628)。

     (二)祂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神(参彼前二23),这是主所给我们的榜样。

     (三)认清神的旨意和带领,而将自己交托给神,在任何为难的境遇中,都可以安息在神里面,不为自己表白。

     (四)信徒也当勒住舌头,不说无谓的话,方合圣徒的体统。

 

【路廿三10“祭司长和文士,都站着极力的告祂。”

  ﹝原文字义﹞“极力的”强有力地,很有能力地。

 

【路廿三11“希律和他兵丁就藐视耶稣,戏弄祂,给祂穿上华丽衣服,把祂送回彼拉多那里去。”

  ﹝原文字义﹞“藐视”轻看,不屑一顾,微不足道,看不起;“华丽”明亮的,光明的,华美的,洁白的。

  ﹝文意批注﹞“希律和他兵丁,”‘兵丁’乃指藩王卫队的成员,并非指罗马军队的兵丁。

     “就藐视耶稣,戏弄祂,”可能主耶稣‘一言不答’(参9节)的态度激怒了希律,但又查不出祂有甚么罪来(参15节),所以只好戏弄祂一番,以泄怒气。

     “给祂穿上华丽衣服,”‘华丽’系用来描写有钱人(参雅二2)和天使(参徒十30;启十五6;十九8)的衣着。

     “把祂送回彼拉多那里去,”这举动乃表示希律承认祂无罪。

 

【路廿三12“从前希律和彼拉多彼此有仇,在那一天就成了朋友。”

  ﹝文意批注﹞“从前希律和彼拉多彼此有仇,”可能因为彼拉多曾杀害加利利人,又将他们的血搀杂在祭物中一事(参十三1),侵害了希律王权的缘故。

     “在那一天就成了朋友,”大概是如此一送一回,无形中表达了互相尊重,彼此推让的意思。

  ﹝话中之光﹞(一)世人往往因仇视基督而结成朋友(例如无神论者结合起来反对基督教),但这种人终必遭神审判(参启十六211)。

     (二)魔鬼可以说服恶人,为了作恶而将他们的仇恨撇在一旁(参可十二13;诗八十三57);但基督徒却甚至不能为了行善而保持属世的友谊。

     (三)基督的来到,有两面的目的(参二14):一则叫人得平安──“希律和彼拉多...成了朋友”,二则叫神得荣耀──‘归荣耀与神’(47节)。

 

【路廿三13“彼拉多传齐了祭司长,和官府,并百姓,”

  ﹝原文字义﹞“传齐”叫齐,召集;“官府”首领,治理者。

 

【路廿三14“就对他们说:‘你们解这人到我这里,说祂是诱惑百姓的。看哪,我也曾将你们告他的事,在你们面前审问祂,并没有查出祂甚么罪来。”

  ﹝文意批注﹞“在你们面前审问祂,”‘在你们面前’这几个字在原文是着重的,表示他们知道彼拉多已经彻底的查究了这案件。

 

【路廿三15“就是希律也是如此,所以把祂送回来。可见祂没有作甚么该死的事。”

  ﹝文意批注﹞“就是希律也是如此,”表示连熟悉犹太律法和风俗的希律,也查不出祂的罪来。

 

【路廿三16“故此我要责打祂,把祂释放了。’”

  ﹝文意批注﹞“故此我要责打祂,”‘责打’的原文不显刑罚的轻重,所以既可解成‘轻轻的责打’,也可解成‘重重的鞭打’。

 

【路廿三17“(每逢这节期,巡抚必须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有古卷在此有本节

  ﹝文意批注﹞这是当时所特有的‘大赦’惯例,以示统治者的慈仁。

 

【路廿三18“众人却一齐喊着说:‘除掉这个人,释放巴拉巴给我们。’”

  ﹝文意批注﹞众百姓大概是因为耶稣既已被公会定罪,不再符合他们心目中‘弥赛亚’的形像;而巴拉巴则因作乱而遭监禁(参19节),反似民族英雄的样子,所以才有此要求。

  ﹝话中之光﹞(一)我们得以被“释放”,乃因主为我们被钉十字架。耶稣若不被“除掉”,巴拉巴就不得“释放”;感谢神,因着主耶稣为我们被“除掉”,我们这些罪人(巴拉巴)才得以被“释放”。

     (二)我们既从父魔鬼承受了恶性,就作了罪的囚奴(参约八34),并且必要死在罪中(参约八2124),但天父的儿子耶稣来“释放”我们,叫我们得着真自由(参约八36)。

     (三)宗教徒宁愿要杀人犯和强盗(参约十八40),也不要主耶稣,这暴露了宗教黑暗的一面。今日许多为宗教狂热的人(包括偏激的基督徒),往往不顾道德伦理,毫无生活见证。

     (四)十字架的口号是“除掉这个人!”十字架乃是要“除掉”我们的旧造,好让新造在我们里面得着更多的地位。

     (五)十字架的首要目的,是要“除掉”我们身上被神判处死刑的成分;神的救恩是要把人带到归于零的地步,而让祂的生命越过越丰盛。

 

【路廿三19“这巴拉巴是因在城里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

  ﹝原文字义﹞“巴拉巴”父亲的儿子,拉巴的儿子;“作乱”造反,叛乱。

  ﹝文意批注﹞“这巴拉巴,”他大概是犹太革命组织奋锐党首领,曾在一次叛乱事件中杀人,被捕下监(参25节)。

  ﹝灵意批注﹞‘巴拉巴’预表我们罪人原是出于父魔鬼,牠从起初是杀人的,是一切说谎之人的父(约八44)。

 

【路廿三20“彼拉多愿意释放耶稣,就又劝解他们。”

  ﹝原文字义﹞“愿意”想要,意欲;“劝解”诉说,引起,唤起。

 

【路廿三21“无奈他们喊着说:‘钉祂十字架,钉祂十字架。’”

  ﹝背景批注﹞‘钉十字架’是当时罗马帝国处决重大人犯的酷刑,只对强盗、杀人放火、叛国等罪大恶极的囚犯施此刑罚。再者,罗马的公民不受此刑。

  ﹝文意批注﹞“钉祂十字架,”这正应验了主自己早先说的预言(参太廿19;廿六2)。

 

【路廿三22“彼拉多第三次对他们说:‘为甚么呢?这人作了甚么恶事呢?我并没有查出祂甚么该死的罪来。所以我要责打祂,把祂释放了。’”

  ﹝文意批注﹞“这人作了甚么恶事呢?”巡抚在审讯将近终结时提出这样的问话,等于表明他无法审问出主的罪,承认了祂的清白无罪。彼拉多始终认为主耶稣是‘无辜之人’(参太廿七24;可十五5912;约十八38;十九4612)。

  ﹝话中之光﹞彼拉多三次宣布,查不出主耶稣有任何罪状(参414节);可见祂是那无罪的,却替我们成为罪(林后五21),乃为救赎我们这些罪人。

 

【路廿三23“他们大声催逼彼拉多,求他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

  ﹝背景批注﹞“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据说古时犹太人在宰杀逾越节的羊羔时,先将牠的四肢捆于十字型的木架上,使其流血至枯竭而死,故将主‘钉十字架’,正应验了主耶稣作逾越节羊羔的预表(参赛五十三78;林前五7;约一29)。钉十字架的酷刑,在罗马帝国历史上,仅采用于主耶稣在世前后一段不很长的时期,似乎是神专为应验旧约的预言和预表而安排的(参民廿一89;申廿一23;徒十三29;加三13)。

  ﹝文意批注﹞“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意即彼拉多屈服于群众的示威,为了顾全他自己的权益、地位,而罔顾真理和良心。

  ﹝话中之光﹞(一)彼拉多真是一个典型的政治家,他若不是想推卸责任──‘把祂送到希律那里’(7节),便是顾到众人的意见──“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我们若要作基督的见证人,便要引他为鉴戒。

     (二)在教会中,如果让属肉体之人的声音“得了胜”,基督就要无辜受委曲了!所以我们该尽力开启为基督作见证的口,让基督的声音如同众水匉訇(启一15),压倒一切肉体的声音,使基督在教会中得着所有的地位!

 

【路廿三24“彼拉多这才照他们所求的定案。”

  ﹝文意批注﹞彼拉多如此的定案,充分暴露了政治的黑暗和腐败。

 

【路廿三25“把他们所求的那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释放了;把耶稣交给他们,任凭他们的意思行。”

  ﹝文意批注﹞“任凭他们的意思行,”意即照他们所求的,将主耶稣钉十字架(参23节),这不但应验了主自己所说祂要怎样死的话(参太廿19),并且也应验了旧约的预言(参申廿一23;民廿一89;加三13)。

  ﹝话中之光﹞(一)彼拉多的作为,乃是世人(特别是政治人物)的典型代表──颠倒是非,罔顾公理,只为讨众人喜欢。

     (二)许多基督教领袖,也常为了要讨众人的喜欢,便宁可牺牲真理原则,而采取权宜之策,却叫我们的主受亏损。

     (三)彼拉多为讨众人的喜欢,就违背良心,牺牲了主耶稣。这是一个大的鉴戒!我们千万不可为讨世人喜悦,而违背良心,牺牲了我们所信的主耶稣。

     (四)我们若要刚强到底,为基督作见证,便常无法顾到众人的喜悦;因为若是一味地讨人的喜欢,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加一10)。

     (五)感谢主,因着祂的被“交”,我们这罪的死囚才得以“释放”。这是何等的救恩!

 

【路廿三26“带耶稣去的时候,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从乡下来。他们就抓住他,把十字架搁在他身上,叫他背着跟随耶稣。”

  ﹝文意批注﹞“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古利奈’是北非的一个地方名;‘西门’乃是犹太人的名字,他大概是居住在古利奈的犹太人(参徒十一20;十三1),特地来耶路撒冷过逾越节。

     “他们就抓住他,”指用威吓的手段强迫人服劳役。

     “把十字架搁在他身上,”通常十字架是由囚犯本人背负;可能因为耶稣此刻已经力不能支。

  ﹝灵意批注﹞‘背着耶稣的十字架’就是交通于祂的苦难,在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参西一24)。

  ﹝话中之光﹞(一)古利奈人西门全家人竟因他背主的十字架而蒙恩得救(参罗十六13)。信徒背十字架的经历,乃是在神主宰的安排下被“抓住”而搁在我们身上的,但这个“抓住”却是蒙福的道路。

     (二)被“抓住”是指违反我们的喜好、兴趣和天然的感觉等;但在许多不受我们欢迎的事物里头,往往隐藏着宝贵的属灵功课。

     (三)谁有分于基督的十字架,谁也就有分于基督的救恩。

 

【路廿三27“有许多百姓,跟随耶稣,内中有好些妇女,妇女们为祂号咷痛哭。”

  ﹝原文字义﹞“号咷”捶胸,哀恸的表现;“痛哭”哀哭,哀恸。

 

【路廿三28“耶稣转身对她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

  ﹝文意批注﹞“耶路撒冷的女子,”‘女子’意指‘居民’。

     “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意指她们自己和她们的儿女将要遭受更可怕的苦难。

  ﹝话中之光﹞我们每一次看到十字架上的主,就应当想到自己的罪──“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因十字架的主,而为自己哀哭、回转归向主。

 

【路廿三29“因为日子要到,人必说:“不生育的,和未曾怀胎的,未曾乳养婴孩的,有福了。””

  ﹝背景批注﹞古时犹太妇女向来以生儿育女为有福,若是不能生育,则视为不幸。

  ﹝文意批注﹞“因为日子要到,”指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成荒场的日子(参廿一2024);那时,没有孩子的,比有孩子却让他们备受痛苦还要好受,所以反为有福(参太廿四19;可十三17)。

 

【路廿三30“那时,人要向大山说:“倒在我们身上。”向小山说:“遮盖我们。””

  ﹝文意批注﹞人们因为不能忍受持续不断的痛苦,反而宁愿死于倾刻之间,以求解脱(参何十8;启六16)。

 

【路廿三31“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

  ﹝文意批注﹞本节的话可能是当时的一句谚语,主耶稣将其述说出来,意思应是:“有汁水的树”本来不该烧,现在却被烧了──无罪的耶稣不该受死,现在尚且却被罗马政权判处死刑;“那枯干的树”原就该烧──那些因叛乱而被罗马政权定罪的犹太人(包括因叛乱而受连累的一般犹太人),他们将来的遭遇会比这更甚。这是主耶稣在妇女为祂即将受死而哀哭的声中,以预言方式说出神即将执行对犹太人的审判。

  ﹝灵意批注﹞“有汁水的树,”表征主耶稣,祂是活的,满了生命。

     “那枯干的树,”表征犹太人(特指犹太教徒),缺乏生命的汁浆,所以是死沉的。

  ﹝话中之光﹞(一)主耶稣乃是一棵“有汁水的树”,里面充满了生命的汁浆;十字架的苦难,不过压出祂丰富的汁浆,来成为我们的供应。凡与祂联合,住在祂里面的,就必多结果子(约十五5)。

     (二)偏离真道的人是“那枯干的树”──他们是秋天没有果子的树,死而又死(参犹12)。

 

【路廿三32“又有两个犯人,和耶稣一同带来处死。”

  ﹝文意批注﹞“又有两个犯人,”可能是与巴拉巴一同作乱的两个强盗(参太廿七38;可十五727)。

 

【路廿三33“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

  ﹝原文字义﹞“髑髅地”堆放死人头骨之地。

  ﹝文意批注﹞“名叫髑髅地,”据说这一个山丘的形状极像死人的头颅,故有此名。‘髑髅地’的希伯来名称是‘各各他’(参约十九17);本节的英文钦定本则叫‘加略’(Calvary),它是从拉丁文转来的,其字义和各各他相同。

     “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这句话说出:

        1.正应验了‘祂也被列在罪犯之中’(参廿二37节)的预言。

        2.祂是以罪犯的身分被挂在木头上,因此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参彼前二24)。

  ﹝话中之光﹞(一)我们天然的头脑和老旧的观念,乃是‘死人的头骨’,应该把它钉在‘髑髅地’,不可让它再下来惹事生非。

     (二)钉十字架的基督,乃是人类和万有的中心,祂要吸引万民来归(参约十二32)。

     (三)人类的命运,乃系于钉十字架的基督,接受祂就得救,得着永生;拒绝祂就灭亡,进入永火。

     (四)祂在十字架上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魔鬼,使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就是犯人),能得着释放(参来二1415)。

 

【路廿三34“当下耶稣说:‘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兵丁就拈阄分祂的衣服。”

  ﹝背景批注﹞“兵丁就拈阄分祂的衣服,”按罗马的惯例,被处死之人的随身财物都归给行刑者。

  ﹝文意批注﹞“父阿,赦免他们,”‘他们’指置祂死地的犹太人和罗马人。

     “兵丁就拈阄分祂的衣服,”这应验了诗篇第廿二篇十八节的预言。

  ﹝话中之光﹞(一)“父阿,赦免他们;”主耶稣为仇敌代祷,不仅表示祂的宽容、饶恕,并且祂乃是根据祂自己为他们代受罪刑的功劳而代求,所以祂的代求是有资格的,也是有功效的。

     (二)基督十字架的灵,乃是对人无限的赦免──“父阿,赦免他们”。今天祂在天上,也仍然替我们代求(来七25);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失败就灰心丧志,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来四16)。

     (三)“父阿,赦免他们;”真正里面满有基督之灵的信徒,也必对别人没有怨恨、不平的感觉。

     (四)“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许多宗教徒逼迫主的真信徒,还以为是事奉神(参约十六2),他们不知道他们所作的是甚么。

     (五)世人往往只敬重主耶稣的善行(“分祂的衣服”),却不肯接受基督的生命(将祂钉在十字架上)。

     (六)信徒也常常舍本逐末,热心查考圣经,却不肯到主这里来得生命(参约五3940)。

 

【路廿三35“百姓站在那里观看。官府也嗤笑祂说:‘祂救了别人;祂若是基督,神所拣选的,可以救自己罢。’”

  ﹝文意批注﹞“祂若是基督,神所拣选的,可以救自己罢,”这表明人天然的宗教观念,以为神所喜悦的,祂就必解救使其免去外面的危害和苦难。

     主在十字架上受到百姓、官府,以及那和祂同钉的强盗(参39节)等三班人的讥诮;他们讥诮的要点是,祂若真是基督(指弥赛亚)的话,祂应当有能力救祂自己,至少神不会坐视祂被钉至死。

  ﹝话中之光﹞(一)神的旨意乃是要借着十字架的死,达成祂救赎的计划。真正被神握在祂旨意中的人,常是“救了别人”却不能“救自己”的;也惟有不救自己的人,才能救别人。祂若救自己,就不能救我们。

     (二)真正有能力的人,反而更能限制自己;那些肆无忌惮、随意行事的人,反而显明他们乃是软弱无力的。

     (三)十字架的死,是引到复活的途径──藉死供应生命──死若在我们身上发动,生才会在别人身上发动(参林后四1112)。

     (四)十字架就是舍己(参八34),所以十字架的意义就是救别人而不救自己;凡以‘己’为中心的人,都须要接受十字架的对付。

 

【路廿三36“兵丁也戏弄祂,上前拿醋送给祂喝,”

  ﹝文意批注﹞“拿醋送给祂喝,”兵丁此举,含有戏弄的意味(参太廿七4749)。‘醋’指苦胆调和的醋(参太廿七34),具有麻醉的作用,人喝了它,有如服了麻醉剂,可帮助减轻痛楚的感觉(参箴卅一67),但主并未喝它(参可十五23),表示祂愿意承当罪之刑罚的痛苦,一直到死(参诗六十九21)。

  ﹝话中之光﹞(一)主耶稣亲身担当十字架的苦难,拒绝接受任何从人来的帮助和安慰。真正背负十字架的人,绝不要求神以外任何的帮助和安慰。

     (二)凡是里面有苦的感觉的人,需要别人的安慰的人,就不是背十字架的人。

     (三)主亲自为我们尝过了痛苦的滋味,所以祂能体恤我们(参来四15)。

 

【路廿三37“说:‘你若是犹太人的王,可以救自己罢。’”

  ﹝文意批注﹞“你若是犹太人的王,”‘你’字在原文是着重的字。

 

【路廿三38“在耶稣以上有一个牌子(有古卷在此有用希利尼、罗马、希伯来的文字写着):‘这是犹太人的王。’”

  ﹝文意批注﹞“在耶稣以上有一个牌子,”‘牌子’指写明罪状的牌子。

     “犹太人的王,”在人看,这个罪状名牌对主、并对犹太人,乃是一种的讥诮嘲弄(参约十九21),但也说出了祂正是为此而被钉十字架。

  ﹝灵意批注﹞依照古卷和《约翰福音》的记载,写明主耶稣罪状的牌子,是用希伯来、罗马和希腊三种文字写成的(参约十九20)。希伯来代表宗教,罗马代表政治,希利尼(希腊)代表文化;这表征主耶稣是被宗教、政治和文化联合起来弃绝的。

  ﹝话中之光﹞(一)惟有借着十字架的死,才能显出作王的生命。

     (二)世人为王的途径是攻城略地,但信徒在生命中作王(参罗五17)的道路,乃是借着十字架的受死。

 

【路廿三39“那同钉的两个犯人,有一个讥诮祂说:‘你不是基督么?可以救自己和我们罢。’”

  ﹝文意批注﹞“你不是基督么?可以救自己和我们罢,”这句话表明他不明白神作事的原则,以为基督就能随意行事(参约八28),岂知主耶稣不从十字架上下来,正是基督──神儿子的明证(参罗一4)。

  ﹝话中之光﹞(一)我们信徒虽是神的儿女,但神不一定救我们脱离苦难;使徒保罗深得神的喜悦,但他所受的苦难比我们多得多。

     (二)天然的人不认识属灵的原则:属灵的人最大的能力,乃在于节制或自我约束;真正属灵的人,靠着那加给力量的,凡事都能作(参腓四13),但因着不求自己的益处,而求别人的益处,许多事就不作(参林前十232433)。

     (三)能‘作’而‘不作’,正是神儿子基督的表显(参约五1930;八28)。并且,真正信靠神的人,不只相信神会替他作事,而且也相信神也常不替他作事;最大的信心乃是把自己完全交托给神,神作不作事乃在于神,我们只管感谢祂的美意(参太十一2527;帖前五18)。

 

【路廿三40“那一个就应声责备他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神么?”

  ﹝原文字义﹞“应声”回答;“受刑”审判,定罪。

  ﹝文意批注﹞“那一个就应声责备他,”‘那一个’同犯可能起初也曾讥诮主(参太廿七44;可十五32),后来因为主在十字架上的言语和态度,而被主光照、认罪悔改了。

  ﹝话中之光﹞(一)十字架的功效,它能叫讥诮的人敬畏神。

     (二)从耶稣基督的旁边,一个人得救,一个人灭亡;你究竟是在十字架的哪一边?

 

【路廿三41“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作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

  ﹝原文字义﹞“不好”不当,离开地位。

  ﹝文意批注﹞“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作的相称,”这是承认自己的罪行,含有悔改的意味。

 

【路廿三42“就说:‘耶稣阿,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

  ﹝文意批注﹞“就说,耶稣阿,”有些古卷作:‘对耶稣说,主阿。’

     “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有些古卷作:‘你在你国里来的时候。’

     这个强盗的祷告虽然很短,却富有深刻的意义,它表明了:

        1.身体虽然死了,但灵魂依旧存在。

        2.人死了以后,并非一了百了;死后仍有审判(来九27)。

        3.主耶稣虽然受死,却要复活升天、得国作王。

        4.主耶稣得国之后,还要再来。

        5.人若悔改,便可在祂的国里有分。

        6.人的祷告会蒙主记念。

 

【路廿三43“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原文字义﹞“乐园”花园,乐土(原为波斯文,后转变成希腊文)。

  ﹝文意批注﹞“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乐园’指义人死后,灵魂暂时停留的地方,他们将在那里安息,等候复活被提的时候来到(请参阅十六23批注)。

     主耶稣在本节的话,揭示了几项重要的真理:

        1.得救不在乎行善(参弗二9),因为这个强盗已经没有机会行善了。

        2.得救也不在乎受浸,因为他已没有机会受浸了。

        3.得救只在乎悔改相信,求告主名(参罗十913)。

        4.人在临死时还有机会得救,且是立时得救。

        5.得救的信徒离世后,将会与基督同在(参腓一23)。

 

【路廿三44“那时约有午正,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

  ﹝原文直译﹞“那时约为第六小时,全地都变成黑暗,直到第九小时。”

  ﹝原文字义﹞“午正”第六小时;“申初”第九小时。

  ﹝文意批注﹞“午正...直到申初,”指从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三点。

        主耶稣是在巳初(上午九点)被钉(参可十五25),故到申初(下午三点)一共有六个钟头;前三个钟头是受人逼害、讥诮的苦,后三个钟头是受神审判、离弃的苦。

  ﹝灵意批注﹞“遍地都黑暗了,”‘黑暗’象征神转脸不顾;主耶稣因替人担罪,所以被神暂时弃绝,可见祂所担当的罪是多么的深重可怕。

  ﹝话中之光﹞(一)愿我们信徒都能由此体认罪的可怕,以及神面光之同在的珍贵。

     (二)“遍地都黑暗了,”表明我们的罪性、罪行和一切黑暗消极的事物,都与主一同在十字架上受神审判与对付。

 

【路廿三45“日头变黑了;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

  ﹝背景批注﹞圣殿里的幔子,是用于隔开圣所和至圣所的内层幔子(参出廿六33)。在旧约时代,除了大祭司一年一次带着血可以通过幔子进入至圣所外,任何人都不能进去(参来九7)。

  ﹝文意批注﹞“日头变黑了,”意即‘日头不发光’。

     “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殿里的幔子原是用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和细麻织成的(参代下三14),很厚很坚固,不容易裂开,难怪当祭司们看见了这事实,深感非同寻常,甚至因此有许多祭司后来也信了主(参徒六7)。

  ﹝灵意批注﹞‘殿里的幔子’预表主的身体;‘裂为两半’预表祂的身体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裂开了,因此开辟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使我们得以借着祂坦然进入至圣所,来到神施恩的宝座前,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参来十1920;四16)。

        幔子上绣有基路伯(参出廿六31),它(基路伯)预表一切受造之物;幔子裂开之时,其上之基路伯亦随同裂开,这是象征基督包罗万有的死──基督死时,我们的旧造也与祂一同钉死在十字架上(参加二20;罗六6)。

  ﹝话中之光﹞(一)基督乃是我们的道路(参约十四6);我们惟有借着祂,才能够来到神面前。

     (二)主在十字架上直到断气的时候(46节),殿里的幔子才从上到下裂为两半。这是说明:十字架的经历必须达到极点,十字架的能力才能显明出来。我们虽常常被带到十字架的经历里头,却不肯死到完全断气的地步,难怪十字架的伟大能力也难以充分彰显出来。

 

【路廿三46“耶稣大声喊着说:‘父阿,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

  ﹝文意批注﹞“大声喊着说,”一般人被钉十字架时,是精疲力竭,在昏迷中无声无息而断气;但主耶稣死时仍有力气喊叫,表明祂的死和常人有别(参47节)。

     “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这句话引自《诗篇》卅一篇五节。

     “气就断了,”注意,四部福音书都未说主耶稣‘死了’,而说‘断气了’(参太廿七50;可十五37)或‘将灵魂(原文和气同字)交付神了’(参约十九30),这表示祂的死不是由于自然的原因或由于耗尽力量,乃是祂自动的把气息(即灵魂)交付给神。

  ﹝话中之光﹞(一)主的性命不是被人夺去的,祂乃是自愿为羊舍命(参约十1518)。

     (二)主耶稣一说:“父阿,我们将灵魂交在你手里。”祂的“气就断了”,而进入了安息。这告诉我们一个属灵的原则:我们若遭遇痛苦、为难,当将一切完全交托给神,就能享受心灵的安息。

     (三)本节启示基督十字架两方面的灵:(1)对神完全交托──“父阿...交在你手里”;(2)对自己完全死绝──“气就断了”。

 

【路廿三47“百夫长看见所成的事,就归荣耀与神说:‘这真是个义人。’”

  ﹝文意批注﹞‘百夫长’是负责在场监督兵丁执行死刑的军官;他见惯了受十字架刑罚的一般人断气时的情形(参46节﹝文意批注﹞),今见主耶稣独一无二的断气,故认定祂必不是平常的人。

     “这真是个义人,”或作:‘这人真是那义者’;‘那义者’与‘神的儿子’(参太廿七54;可十五39)在实质上是对等的称谓。‘义人’指与神有密切关系的人。注意,不但百夫长说祂是义人,希律和彼拉多(参1415节)、那个同钉的强盗(参41节),都声称耶稣是义人。

  ﹝话中之光﹞(一)百夫长说主耶稣“这真是个义人”,是因为看见祂顺服到死的见证;福音的真实能力乃在于此。

     (二)百夫长代表不信的外邦人,因着看见主死时的情形,就不能不承认说,“这真是个义人”。信徒传福音最有效的方法,乃是让人在我们身上能看见主的死──亦即将基督的十字架在我们身上所成功的事实,陈列在众人面前。

 

【路廿三48“聚集观看的众人,见了这所成的事,都捶着胸回去了。”

  ﹝文意批注﹞“聚集观看的众人,”指那些反对主耶稣的群众,以及漠不关心的旁观者。

     “都捶着胸回去了,”‘捶着胸’表示悲伤、懊悔;他们显然是为了他们所参与的事件,感到恐惧而怀着悔恨的心情回去。

  ﹝话中之光﹞主是轻慢不得的;所有轻慢主的,至终都必“捶着胸”痛哭,悔恨终身。

 

【路廿三49“还有一切与耶稣熟识的人,和从加利利跟着祂来的妇女们,都远远的站着,看这些事。”

  ﹝文意批注﹞“一切与耶稣熟识的人,”与上节的‘众人’不同。

     “从加利利跟着祂来的妇女们,”别处福音书均详载她们的名字(参太廿七56;可十五40;约十九25)。

 

【路廿三50“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议士,为人善良公义;”

  ﹝文意批注﹞“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议士,”‘议士’是指他在公会的身分。

 

【路廿三51“众人所谋所为,他并没有附从;他本是犹太亚利马太城里素常盼望神国的人。”

  ﹝文意批注﹞“众人所谋所为,他并没有附从,”指他不赞同公会对主耶稣的判决。

     “他本是犹太亚利马太城里,”‘亚利马太’是以法莲山地的一个小镇,位于耶路撒冷西北约二十英哩处。

     “素常盼望神国的人,”约瑟和尼哥底母一样,原是暗暗的作主门徒的(参约十九3839),因被主十字架替死的爱所摸着,就有胆量表明自己的身分(参52节)。

  ﹝话中之光﹞一个“素常盼望神国的人”,必不会“附从众人所谋所为”,而能够为真理直立不屈;也只有为真理站住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盼望神国的人”。

 

【路廿三52“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

 

【路廿三53“就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那里头从来没有葬过人。”

  ﹝文意批注﹞“用细麻布裹好,”原文有‘紧紧包裹’之意。

     “安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这坟墓不是往地下掘坑,而是从山壁凿出窟穴。本句也应验了《以赛亚书》五十三章九节下半的话。

  ﹝灵意批注﹞埋葬主的坟墓,原是约瑟为他自己凿成的(参太廿七60),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约瑟也埋葬了他自己;这是预表信徒的旧人已经和主同钉十字架,并且借着受浸归入祂的死,和祂一同埋葬(参罗六36;西二12)。所以在坟墓里的身体,也可借用来指信徒的旧人和肢体。

  ﹝话中之光﹞(一)信徒是借着与主一同埋葬,而与世界有所分别。

     (二)“用细麻布裹好,”信徒的生活行为应当干净、圣洁、柔细、均匀,不可容罪在必死的身上作王(参罗六12)。

 

【路廿三54“那日是预备日,安息日也快到了。”

  ﹝文意批注﹞安息日是礼拜五下午六点日落之后,到礼拜六下午六点日落为止。犹太人因在安息日不能随意行动和工作,故在前一天须稍作预备,乃称安息日的前一天为‘预备日’。

 

【路廿三55“那些从加利利和耶稣同来的妇女,跟在后面,看见了坟墓,和祂的身体怎样安放。”

  ﹝话中之光﹞这些妇女代表平常、软弱、被人轻看的信徒,素日默默地跟随并服事主,当其它的门徒弃主而逃(参可十四50)时,她们仍一直跟随主到十字架下,也就是跟随主直到死地,所以她们能作基督死而复活的见证(参徒三15)。我们要作主的见证人,便须跟从主直到死地。

 

【路廿三56“她们就回去,预备了香料香膏。她们在安息日,便遵着诫命安息了。”

  ﹝话中之光﹞(一)救主耶稣为全人类和万有成就了救赎,对一切神所拣选的人,甚至对全宇宙,乃是真安息。

     (二)我们若真与基督同死、同埋葬(参罗六4),就必全然安息,再无挣扎痛苦。

 

叁、灵训要义

 

【将主钉十字架的人】

  一、只顾宗教教义,而不顾救主自己的人(15节)

  二、只会玩弄手段,而不顾公义的人(612节)

  三、只怕得罪众人,而不怕得罪神的人(1325节)

  四、只会欺善怕恶,而蔑视人权的人(26节)

  五、只看眼前之事,而不知将来的人(2731节)

  六、只会犯罪作恶,而不顾其结局的人(3233节)

  七、只知所作的事,而不晓得所作的是甚么的人(3438节)

  八、只知刚硬到底,而不知救恩机会的人(39节)

 

【是甚么把主耶稣钉十字架?】

  一、老自己(17节)──犹太教领袖和彼拉多因只顾到自己的尊严

  二、老手段(811节)──希律老奸巨猾,玩弄手段

  三、老世界(1315节)──彼拉多贪爱世界,不按公义

  四、老肉体(26节)──人的办法是用肉体去背负十字架

  五、老感情(2731节)──妇女们因情感、不因自己的罪而流泪

  六、老罪人(32节)──两个犯人为自己的罪,主为众人的罪而死

  七、老贪心(3338节)──兵丁拈阄分主的衣服

  八、老硬心(3943节)──同钉的犯人讥诮主

  九、老顽固(4449节)──虽亲眼看见十字架,却仍无分于救恩

  十、老宗教(5055节)──为遵守宗教礼仪而埋葬主的身体

  十一、老规矩(56节)──在安息日遵着诫命安息

 

【基督降世的目的(参二14)】

  一、叫人得着平安──希律和彼拉多成了朋友(12节)

  二、叫神得着荣耀──归荣耀与神(47节)

 

【十字架旁的几种人──世人对救主耶稣的态度】

  一、背主十字架的古利奈人西门(26节)──为主背起十字架

  二、为主号咷痛哭的妇女们(27节)──感情容易激动

  三、拈阄分主衣服并戏弄祂的兵丁(3436节)──戏弄、侮辱祂

  四、站在那里观看的百姓(35)──对祂漠不关心

  五、嗤笑主的官府(35)──对祂讥笑、污蔑

  六、写主罪状的彼拉多(38节)──说祂该死

  七、一个与主同钉,却讥诮祂的犯人(39节)──至死不悟

  八、临死认罪向主祈求的犯人(4042节)──认罪悔改

  九、见证主是义人的百夫长(47节)──看见祂死时的景象

  十、捶着胸回去的众人(48节)──也看见祂死时景象

  十一、与耶稣熟识,和从加利利跟着祂来的妇女们(49节)──爱祂到底

  十二、安葬主身体的议士约瑟(5053节)──鼓起勇气承认信主

 

【不同的十字架】

  一、西门的十字架(26节)──被迫背负的十字架

  二、妇女们的十字架(27节)──同情的十字架

  三、主耶稣的十字架(33)──为救赎代死的十字架

  四、强盗的十字架(33)──因自己犯罪该死的十字架

  五、兵丁的十字架(3436节)──藐视、认为是愚蠢的十字架

  六、百姓的十字架(35节上)──冷眼旁观的十字架

  七、官府的十字架(35节下)──认为是错误的十字架

 

【基督十字架的灵】

  一、对人无限赦免──父阿,赦免他们(34节)

  二、对神完全交托──父阿,我把灵魂交在你手里(46

  三、对己完全死绝──气就断了(46

 

【亚利马太的约瑟】

  一、他为人善良公义(50节)

  二、他并没有附从众人所谋(51

  三、他是素常盼望神国的人(51

  四、他放胆向彼拉多求主耶稣的身体(52节)

  五、他为安葬主的事尽心竭力(53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