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收藏]

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第九讲 在实际的境遇中学习作仆人

 

(六章)

  弟兄姊妹们留意到在第五章里,我们的主作的几件事,都是显明祂生命的作为,权柄,能力和丰富。我们回头来看这一件事,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在第五章里所提到的三件事,都有一个共同点,不单主显出祂生命的荣耀是不完全根据人的要求,更是叫人体会到神作工也不根据人的眼见。我们留意那个被鬼附的,他根本就没有意愿。那一个血漏的妇人,她有意愿,可是她没有胆量寻求。我们看到那个睚鲁的女儿复活这一件事,整个环境是叫人绝望的,人在眼见里也觉得什么都已经完了,没有什么条件了,所以那些人说,“不要劳动先生了。”感谢我们的主,从这几件事上很明显的给我们看到一件事,主作工不是根据人。

  许多时候,我们没有掌握这一点,所以我们在神面前常常作了很多愚昧的事。我们以为神作工是根据我们的意愿,但是我们从主的话里不住的看见,我们的主作工不是根据人的意愿。当然,有人的意愿,而人的意愿又跟神的心意相配合,那当然是很美。如果人的意愿跟主心里所定意的不一致的时候,主作或是不作,不是根据人的意愿作定规,完全是根据祂自己。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严肃的。

  我们常常以为我们有一个意愿,神非作工不可。我们不能不注意,事实不是这样。我们可以看看我们曾经看过的第一章三十八节,那里说到人来找主,主却不回到那些寻找祂的人那里去,因为那些人找祂,只是为了人的要求和人的需要,不是寻求神的自己。所以我们的主在当时没有答应人的寻求,祂就到别的村庄,别的城市里去了。

 

主作工是根据祂自己的旨意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人常常有这样的一个误解。当然我们的主非常愿意解决人的难处,但是我们的主更愿意人知道神的心意,而寻求神的目的的完成。主在地上有许多的教导,主在地上也作了许多的事,但弟兄姊妹们,我们必须要看准这一点。主所说的,主所作的,都是为了去证明与显出祂是谁,叫人认识祂是谁。然后接受祂,寻求祂,跟随祂。我们看到这一个点,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些时候,人带着一些意愿来寻求主,主好像不理不睬。为什么有些时候,人根本没有意愿,主却主动的给他解决难处。

  我们上次已经提了,第五章里所提的三件事,两件是没有人先寻求的,一件有寻求,但是环境好像截断了寻求人的希望的。但是不管是怎么样,我们看到一件事,主是根据祂自己来决定祂所作的事。那个被鬼附的人没有寻求主,主说,“你得释放”。那一个患血漏的妇人不敢求告主,但是主说,“你也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去”。

  弟兄姊妹们,你留意一件事,在第五章里面提到那个被鬼附的和那个管会堂的人,他们有一件事是一样的。那个得着释放的人,他求主说,“我要跟随祢”。中文圣经是记载说,那些鬼再三的求主不要叫它们离开那个地方。也就是说,这些鬼不肯离开那个地方。如果从中文来说,起码有求三次。究竟有多少次我们不知道,反正是不只一次,我们的主没有答应。我们就说,当然,那些是鬼,我们主当然不根据它们。但是底下你又看见,好像那些鬼说,“给我们到猪那里去。”主就说,“好,你们去吧。”上次我们也已经稍微提了一下,为什么主让它们到猪那里去呢?我们特别提到,犹太人不吃猪的,这个人养了二千头猪,为什么呢?并且猪在犹太人眼中看为很不洁净的,不要说是不吃,连摸它都不要摸。这个人养二千头猪干什么?我们不详细再提这一点,我们只是说出一个很根本的事实,这个养猪的人,和这个看猪的人,他们都是毫不尊重神。现在那些鬼说,要到这些猪那边去,主说,“好!你要去就去,但是你不离开这个人,我就不答应你。”弟兄姊妹,我们就说,那些是鬼。

  但是底下管会堂的人来求主的时候,他说,“我女儿病得快死了,请祢来帮助她。”圣经里面的记载又是再三的请求。好像是我们的主起初不太愿意去,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但是这个人再三的请求,主就说,“好,我就跟你去。”我们感谢神,有些时候我们看见,主不一定答应人的要求。但是主答应人要求的时候,弟兄姊妹,你要看见主不是因为人的要求很迫切,乃是神本来就要作那一件事。如果神本来不要作那一件事,你怎么去寻求祂,祂也不会答应你。

 

不要怕,只要信

  如果主一定规了要作,这一个时候,就是人用信心去接受的时候。因为我们的主作的服事,多半都是在人眼中看为不可能的。比方说睚鲁的女儿,他们还没有到家,她就死掉了。死了还有什么意思?还有什么用处呢?在人的眼见里,一点意思也没有了。但弟兄姊妹留意,我们的主在这里又说了一句话,“不要怕。”弟兄姊妹们,“不要怕。”只是一句安慰的话,安慰必须要有实质,如果没有实质,安慰是虚空的。我们的主说“不要怕”,一定有一个事实要发生。我们的主这样对那个管会堂的人说,“你不要怕,你只要相信”。这话跟这一个管会堂的人,在后面所记载的事很有关系。因为我们的主还没有到管会堂的家的时候,这个事情发生了。按着人看来,主是不必去了,因为已经死了,没有希望了。但是主说,“不要怕”。在人绝望的时候,在人看到没有可能的时候,主说,“不要怕”。

  为什么“不要怕,你只要信。”你相信主能不能作这个事呢?如果你相信,主就要作。你不相信,主就不作。这和上面所提那个被鬼附的,和那个患血漏的妇人就不一样。那个被鬼附的是不能信,那个患血漏的妇人是没有力气去说出她要信。但是我们能领会,在他们里面,有一个“要”,所以主作工。现在环境叫管会堂的人看来,不可能再有什么盼望。但主说,“不要怕,只要信。”好啦,他们走、走、走,就走到这个管会堂的家里。一到了那里,就看到那个女孩子真的死掉了,人在那里吵吵闹闹,要准备这个、那个。主就把那些人赶走,只是带着祂的门徒,和这个女孩子的父母,进到那个女孩子躺着的地方。

  我想,这个女孩子的父亲看见他的女儿躺在那里死了,在眼见里,这个事实真实不真实呢?真实得不得了。既然是死了,还有什么办法?那时拉撒路的事还没有发生,所以认真来说,主叫死人复活不晓得这是头一个,还是拿因城的寡妇的孩子是头一个。一个作爸爸的看到这个情形,他怎么办呢?我们感谢主,这样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主刚才说的那句话,“不要怕,只要信”的作用在什么地方。乃是叫当事人要认定主是谁,就不要看眼见的环境。

  我们常常说,眼见是非常影响人对主的跟随的,但是主在带领我们这些人的时候,就是不住的用着各种各样的安排,来叫我们脱离眼见。许多在人看为不可能的事情,主只要伸出手来,事情就解决。以前有位陈姊妹在我们当中一段时间,前天,他们夫妻俩来到湾区,今天就回上海去,过去她在我们这里很长一段时间,很少跟我们提到她自己怎么去经历主。昨天晚上她就说了好些。所说的在人看来都是不可能的。但是感谢主,主一动手,不可能就成了可能。如果只有一件事情,那我们可以说那是偶然的,但是她所经历的事不是一件、两件、三件。一件你能说是偶然,两件大概不大容易再说是偶然,如果是三件都出现的时候,你就更没有条件说那是偶然的,凑巧的,甚至是我幸运的。弟兄姊妹们,幸运不会幸运到这个不可能成为可能的。

  我们感谢主,主在人身上作工的时候,是越过人的眼见,祂就是根据祂自己来作成祂所要作的,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祂是神的仆人,祂看见神的定意是这样,祂是照着神的定意来作成所要作的。这就给我们看见,为什么有些时候,人来寻求主,主不答应。为什么有些时候,人没有寻求主,也不会寻求主,主却主动的去叫他们的难处得着解决。我们感谢神,祂就是这样按着神的旨意来服事人。

  我们来到第六章的时候,我们继续看到这样的一种光景,我们的主就离开那地方,那是什么地方呢?我跟弟兄姊妹们轻轻提过,非常可能还是在迦百农。现在主离开这个地方,回到祂自己的家乡。我们留意,那里说是祂的家乡,那是指着拿撒勒。弟兄姊妹,如果你翻倒后边的地图,你就看到,这是加利利海,格拉森在这里,伯赛大在这里,迦百农在这里,拿撒勒在这里,都是靠近加利利海的。现在主从迦百农回到拿撒勒去。主回到拿撒勒的时候,你留意圣灵怎么记载这件事。

 

给眼见辖制的人群

  第一点要留意,祂回到自己的家乡,那就是祂在那里长大的,祂在那里生活的,甚至在出来传道以前,祂就是在那里作工的,这是祂自己的地方。正因为是自己的地方,那地方的人对祂就很熟悉,所以就发生底下的事情。

  第二件事我们要注意的,就是“门徒也跟从祂”。门徒究竟是多少呢?我们不知道,因为起初的时候,跟随主行走的人是蛮多的。我们可以确定一件事,至少有十二个人。我们就算他们是十二个人好了,十二个人跟随我们的主来到拿撒勒。当地人来看这事,就不能算是太简单。你们看这个耶稣,祂回来了,有很多人跟着祂,陪伴祂,又好像在那里听候祂差遣。

  弟兄姊妹们,对拿撒勒的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见证。见证什么呢?见证我们的主不是他们眼中的耶稣。应该是这样,因为这些人因着什么原因来跟随祂?当然,我们的主在外面所作的一些事,他们也有一点风闻。现在祂回到家乡来,还带着一批人。我姑且说,这是一个见证的团队,的确也是这样。这批人到了拿撒勒,是那一天到的,我们不知道,但是他们到了以后,安息日也到了,我们的主就进到会堂里,当时那些人一听见就感觉很诧异。他们就说,这就是我们中间长大的那一个耶稣吗?怎么祂会讲那么许多的话?那些话又带着权柄,那些话又有智慧,叫他们佩服得不得了。

  他们虽然有这样的希奇,但是看一看这一个人,他们就发生问题。因为在他们的认识里,主耶稣在他们中间只不过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从小我们就看见祂长大,祂只会作木匠的工作,怎么现在祂来教训人?并且带着那样大,那么高的智能,说出这许许多多的故事。并且祂手里也作了一些事,叫他们感觉很不一样。弟兄姊妹们,你留意,圣灵是这样简单的记录下来当时主回到家乡的光景,门徒跟着祂,祂非常有智慧,有能力的教导人,祂也作出一些事,是带出神的权柄和能力。他们看见这许多的事,按理来说,这些事情应当叫他们改变他们对主耶稣的观念。

 

眼见的事阻挡人接受主

  但事情并不如一般人的想象,这些人一看,是耶稣,是祂。不错,的确是祂,祂从我们中间一直长大,也在我们中间作木匠的。不单是祂爸爸作木匠,祂也是作木匠的。并且祂是马利亚的儿子,祂有几个兄弟,我们都认得。祂还有好些姐妹,也都是在我们中间的。弟兄姊妹们留意,拿撒勒的人一看到这种光景,他们就觉得不能接纳祂。不管祂作什么,不管祂说什么,他们就是不要接受祂。中文圣经是说“厌弃祂”。我们留意那些小字,小字“厌弃”原文作“因祂跌倒”。

  为什么“因祂跌倒”呢?我想来想去,想了好久,怎么会跌倒?祂在那里教导,你不听就不听嘛,你看见祂在那里行异能,你认为不可接受,你就不接受好了,为什么会因此而跌倒?说实在话,我到现在也不懂。不过我想,有可能是这样,这个所谓的“跌倒”,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跌倒。我们现在所说的跌倒,就是说这个人离开了神。这里所说的跌倒,我看翻中文圣经的人把他翻成“厌弃”,大概他也是想到有点道理。原因就在,尽管祢说那么许多,祢作那么许多,祢的出身那么卑微,祢在我们中间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祢就是作出一些这样的事来,我们都知道祢的底细,祢没有什么能叫我们佩服祢。

  弟兄姊妹,非常可能就是这种光景,因为底下我们的主也说,“你们不尊重我,这反应是很自然的,因为历世历代以来,先知在本地是不受人尊重的。”为什么不受人尊重呢?因为祂从小到长大,人对祂都很熟悉。最糟糕是这样,这个人本来是很差,也许是很坏,突然他讲起神的事情来。人家就说,“是真的还是假的?他不是这样的人。”我说这个事情,其实是说我自己。我小的时候是很顽皮的,甚至是在青少年时期,还是很皮的。后来主呼召我出来服事祂的时候,有一些从小就认识我的家里的长辈,他们听说有这么一回事,就说,“他,他出来传道?怎么可能?”弟兄姊妹你晓得,人看一个人,他就是看他的过去,看他的出身,看他的一般的关系。因为人看人一般都是这样。

  但是如果我们要看神的自己,或者要看神所拣选的人,我们就不能这样看,因为这样看的话,一定看走眼的。现在我们的主就碰到这样的事。弟兄姊妹,我们不能不说,在拿撒勒人的眼前,我们的主是卑微的,祂没有上过学。我说的上学,就是没有跟过那一个拉比。祂怎么能知道神的事情?人就不信任祂,他们却没有留意到,神的儿子在这个事情发生以前,所作的,所表明出来的,乃是要显明祂是谁,祂不是一个一般的人。在人看来,祂是卑微。在人看来,祂是无知。

  马可福音的主题,就是作仆人。祂虽然是作仆人,马可福音的起头却不是说祂是仆人。马可福音的起头是说神儿子是耶稣基督。弟兄姊妹,你留意看看,“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一开头就肯定了神儿子这个事实,人因为根据眼见,结果面对着神的儿子,他们不认识祂是神的儿子,尤其是在拿撒勒的这一批人,他们凭眼见,他们只看见一个卑微的木匠,他们却没有看见在卑微的木匠的身份里,并没有抹掉祂是神的儿子的事实。

  我们感谢主,祂甘愿卑微,乃是因为祂可以因此进到更多的人当中,地上多的是卑微的人。我们的主是有皇族的身份,但却没有出生在皇族的荣耀里。祂怎么能进到许多人中间去服事他们呢?祂隐藏祂的荣耀,祂作一个卑微的木匠,让我们的主可以在许许多多人中间随时来往,去服事这些人。我们感谢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我们的主虽然成为卑微,但却不改变祂是神儿子的事实。

 

不信的心思阻挡主作工

  这样一来,我们就看到一个结果,我们的主,在拿撒勒要显明祂是神的事实就受了限制。我们留意圣灵的记录,第五节说,“耶稣就在那里不能行什么异能,不过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治好他们。”弟兄姊妹们,这是什么意思?如果我们单单是读这一小段,我们不大领会,我们就会说,祂是神的儿子,谁能拦阻祂?谁能叫祂不作呢?我们的主不是没有作,而是人不接受祂去作。

  你们特别留意,从第五章下来,我们上一次不是特别提了吗?第五章开始,在马可的记录里,主用着祂自己的生命来作人的供应,这是主来到地上的目的,用生命去释放人,用生命去扶持人,用生命的大能去胜过死亡的权势。从第五章下来,我们一直看见圣灵所记录主的服事,都是突出这个生命的彰显。现在回到拿撒勒的时候,就碰上一批比那个被鬼附的还不如的人。那个在坟墓里被污鬼附的人,他只是不能寻求主。但是在拿撒勒的这一批人,他们不是不能寻求主,而是不要寻求主,不相信主。这样,就把主在那里作工的门完全关掉。你不要相信主,主就不勉强作工。

  弟兄姊妹,你晓得最近中国大陆上面,一些宗教人士要发动一些讲论,“不一定要信耶稣,不可以把人分成信与不信的。你若说只有信的人可以得救,不信的人都要灭亡,这个话不能说的,因为神不要作这样的事情,因为神是爱的神。信耶稣的当然是有好人,不信耶稣的也有不少好人,你能说这些好人都要死在灭亡里吗?所以这个是不可以说的。神是爱的神,祂的恩典不会作这样的事。”弟兄姊妹们,当然这些人是有意要改变神给我们的拯救,所以他们这样说的时候,许多人听起来也觉得满有道理。

  比方说,去年中国不是长江大水吗?有些人抢救长江的缺口的时候,都给淹死了,结果把那个堤抢好,叫许多人给救活了,你说这样舍弃自己来救那么许多人,这些人不能得拯救,这怎么能说得过去呢?这样好的人不得救,什么人才能得救?弟兄姊妹们,这些人说的这些话,你听起来好像是有道理的,但事实上是似是而非的。

  我们要说的,乃是神给人的拯救是向所有的人打开的,神的恩典并不是只给信的人的。信的人在没有接受神救恩以前,也是一个不信的人,他们所以成为信的人,乃是因为接受神的儿子作救主,并不是神圈定了这些人,就是要把神的儿子给他们,所以他们能信。不是这样的。神把救赎的恩典是向所有的人打开的,你愿意接受,你就接受。你不愿意接受,神也不勉强你,但你不接受,你就要承担那不接受的结果。人不愿意接受神的拯救,却又不甘心接受去承担那结果。神不是不义的神,祂是公义的神,祂为人预备拯救,你拒绝拯救,你只好自己负责,你怎么可以说,把人分成信与不信是不应该?这个是事实,这一批人是信的,另外一批人是不信的,你不能把那个不信的人说成为信的,没有这样的事情。

  弟兄姊妹们,你就看见一件事情,神不能作工在一些人身上,不是神真的不能作,乃是人不愿意接受神所作,神就不勉强在他身上作。弟兄姊妹留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所以在拿撒勒这一个地方,人既然向主关门,所以主也就在那里不显明生命的作为,只是教导,只是治好一些病人。教导跟治好一些病人,仍然为着一个目的,叫人认识祂是谁。我们感谢主,环境的抵挡并没有改变我们的主用祂的生命来服事人。

 

实际的操练作仆人

  接下去你马上就看到,主把十二个门徒差遣出去传道。差遣他们的时候,就给他们一些安排,第一,不叫他们带食物和口袋,第二,口袋里也不带钱,只是穿鞋,连衣服也不多带一件。然后就告诉他们说,“你们无论到那一个地方,你就到那些接待你的人家里,你就安然的住下来。如果人不接待你们,你们离开的时候,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来。”这里是说向他们作见证。作什么见证呢?就是见证将来神追讨的时候,你们自己去负责,与我们没有关系。我们已经尽了我们所作的,是你们自己拒绝,那样你们自己要负责。

  我们看看主当时作了这些安排是为着什么目的。圣灵特意记载了这一件事,在马太福音里也记载这件事,但是我们要问,记载这事作什么?弟兄姊妹们,你留意,主作这样的安排,乃是要让门徒去经历他们所跟随的是谁。在他们实际的操练里,去经历生命的大能,和认识怎么去作一个主所差遣的仆人。弟兄姊妹,你说,这实在是很有困难,什么都没有,怎么出去?首先我要解决生活的问题,生活问题不解决,怎么去作主的差遣?

  我们在这里看见主的差遣,不是不给他们预备,而是要叫他们在实际的操练里,去经历主的信实和主作的供应。弟兄姊妹们,我们必须很注意到这一点,主是服事人的主,主也呼召许多人与祂一同来服事,但是我们特别在马可福音里看到,我说是特别在这里看到,意思就是说你在其它的福音书上面也同样的看到,不过没有在马可福音里那么突出主对门徒的造就,让他们成为一个服事的人。主是突出主对门徒的造就,主不是只给他们一些道理,主是给他们道理,但是更重要的是主把他们放在实际的操练里。

  现在主把这些门徒差遣出去,好像让他们空手出去一样。但是不是真的空手出去?不是。主的灵是陪着他们去,主的名是给他们使用,主的道路是让他们去跟随。

 

经历给人作丰富供应的主

  我们感谢赞美主!我们越过一点看到三十节,“使徒聚集到耶稣那里,将一切所作的事,所传的道,全告诉祂。祂就说,你们来同我暗暗的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因为这里来往的人多,他们连吃饭也没有工夫,他们就坐船暗暗的往旷野去。”再越过一点,就是五饼二鱼那个事情发生以前,“天已经晚,这几千人在这里,他们没有吃的。”怎么办?门徒也发觉这个难处,他们就来到主面前说,“不要讲那么许多了,你再讲,他们就都要走了,底下那些你就不要讲了,你吩咐他们回家吧!不然的话,他们都要饿死了。”但是主说,“你们给他们吃吧!”

  弟兄姊妹们,这话好像没有道理,主差遣门徒出去的时候,是什么都没有让他们带,事实上也没有什么可以给他们带。现在他们经历过以后就回来了,没有一个人挨饿,也没有一个人不经历到主差遣的宝贝。在马可福音因为是作仆人,所以就没有详细记载。在别的福音就记载得比较详细,门徒回来的时候,兴高采烈的对主说,“主啊!因祢的名连鬼都服了我们。”他们兴高采烈。现在你看到了,他们有了一些经历回来,主就让他们放心更深的去经历。他们不领会,他们对主说,“主啊,祢打发这些人回去,让他们找吃的,因为在这里没有什么可吃之物。”主说,“你们给他们吃吧!”这叫门徒怎么接受呢?他们坦白的说,“我们买二十两银子的饼回来,也不够他们吃。”

  弟兄姊妹你留意,这是事实。那时候的二十两银子是很多了,但是这里是很多人,光是男人已经五千。二十两银子,去哪里拿二十两银子?弟兄姊妹记得,一次有收丁税的人来见主,他向彼得问主的事,说,“你们的老师要纳丁税吗?”彼得就说,“纳”。他就到主那里说,“主啊,纳丁税的人来要收丁税,怎么办?”主当时教导了他一些功课,然后叫他去钓鱼。祂说,“你钓上来的鱼口里面有一块银子,足够你我两个人的税款。你去交纳吧!”

  弟兄姊妹们,从那一件事情你晓得,我们的主身上是没有钱的。就算祂有钱,钱也不在祂手里,钱是在犹大的手里。现在有人说,“二十两银子都不够给这些人吃”。是不是犹大在那里回答?我们不知道,就算有二十两,也不解决问题,怎么给他们吃呢?你们留意三十八节,“主就问,你们有多少?”他们那里有?他们什么都没有。弟兄姊妹们记得,这五饼二鱼是从那五千人当中的一个小孩子那里拿出来的。如果我们把这些事都掌握过来,你会问说,“为什么我们的主作这样无聊的事?祢叫门徒给他们吃的,门徒到那里去要呢?一点也不解决问题。”

 

在经历主的事上学习作仆人

  主问,“你们有多少?”他们什么都没有。然后主说,“那你们去看看。”弟兄姊妹注意,这个“去看看”就是一个差遣,我们平常轻描淡写就过去了,没有留意到这就是一个差遣,就是一个作仆人的事实出现。他们去了解一下,有一个小孩子带着五饼二鱼。然后,主就藉着那五饼二鱼叫那许多人吃饱。

 

在主所作的事上学习作仆人

  弟兄姊妹留意,接下去我们要看得比较细一点。五饼二鱼的事过了以后,他们就坐船去伯赛大,主没有跟他们一起起行,后来主就从海面上行走过去。那过程我们以后再细看。那时是在晚上,门徒看见有一个人在水面上走,他们害怕起来。我们的主告诉他们说,“不要怕”,很快主就上了船。但是这些门徒心里很有疑惑,我们留意五十二节,“这是因为不明白那分饼的事,心里还是愚顽。”这愚顽不是指别人,乃是指十二个门徒。为什么愚顽呢?因为他们还不明白分饼的事。

  弟兄姊妹们,在这里你就看见,五饼二鱼这一个经过,长久以来,人以为只是一个神迹。马可福音叫我们看见,这一个是神迹,一点也没有错,但是这个神迹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叫五千人吃饱,而是为着门徒受造就,为着门徒知道主是谁,也让门徒知道服事是怎样的去操练。因为在五饼二鱼的事上,主给他们好几个功课。

  为什么我们说,五饼二鱼是为着门徒,而不是为着众人?马可福音没有记载,约翰福音就记载了。第二天这些吃过五饼二鱼的人就去找主,找到了,主就对他们说,“今天没有饼吃了,你们今天走了很远的路来到这里,但是我还是没有饼给你们吃,你们要吃就吃生命饼。”这就把人带到主来的目的那里去。所以弟兄姊妹你看到,五饼二鱼的目的不是为着众人,乃是为着门徒作仆人的一些造就。我们感谢赞美我们的主!

 

在不同的境遇中学习作仆人

  从第六章开始,好像那记载的事情彼此毫不相连的,主在拿撒勒被人拒绝是一件事,接下去就是差遣门徒,再接下去就说到希律砍了约翰的头,然后再下去,就说到门徒回来报告他们受差遣的结果,然后就是五饼二鱼的事作出来了。一连串的事都好像没有关连的。但是你进到里面去,你看见这些事完全是连在一起的。连在什么地方呢?连在门徒在主面前要有的认识和经历。特别在马可福音里,没有把主来的目的扩大到原来的样子,比较集中在怎样去作一个仆人。要怎样去作一个仆人呢?你留意到拿撒勒人的拒绝,希律砍约翰的头,这些都是说出,当时的环境是叫人看见跟随主是没有路的。若是你要跟随主,你就选择了一条死路。

  但是感谢主,在这样的眼见的环境里,主仍然抓紧每一个合宜的时间,叫祂的门徒接受操练,透过操练来认识主是谁,来认识怎样去作仆人。弟兄姊妹们,历史发展到了今天,人对服事这一件事所带出来的结果,和主的心意距离得越来越远。许多人以为你只要掌握一点技巧,你就能事奉神,服事神。但是回到主所作的里面,我们非常明显的看到,主是要叫门徒认识一些基本的真理,但是更重要的,是主要给门徒作许多的安排,让他们去经历,去操练那些真理。没有实际的去经历到主的自己,就没有办法好好的去服事主。

  我们回到主的光里去看,服事不是去完成一些工作,服事乃是要把神的心意作成在人的身上。如果工作完成,但神在人身上的心意没有作到,在人看,那个工作是完成了,在神看,那个工作还没有开始。或者说清楚一点,那个服事还没有开始。弟兄姊妹,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我们感谢赞美主!

  在马可福音里,一面给我们看见主怎样服事人,一面我们也看见主怎样带领人去学习服事主。这是非常特别的一卷书,所以在马太福音里,你能看见主说的跟作的是一半一半;在路加福音里,你看见主说的比作的多一点;在约翰福音里,你就更清楚的看见,主说的比作的更多一点。只是在马可福音里,你看见主作的比说的多很多。为什么是这样?因为我们的主,一面显明祂要用神的旨意来服事人,另一面祂要得着一批人,也按着祂的脚踪来服事人。感谢主!虽然看到现在,我们看到眼见的环境一直是与主相反的,但是有一件事情很明显,我们的主没有放弃祂受差遣的目的,也没有改变祂受差遣的内容。因为祂是仆人,祂必须要听从差遣祂的父。我们感谢主!── 王国显《乃是要服事人──马可福音读经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