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收藏]

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马可福音第九章

 

山峰上的荣耀(九28

这件事在耶稣的生平记载中,是充满着神秘气氛的。故此我们只能尝试去作理解。马可说这件事发生在该撒利亚腓利比之后第六天。路加则说在第八天。其实两者并无矛盾的地方,他们一同想表达一个约莫的时间:‘约在一个星期之后。’按照东方与西方的教会传统,纪念登山改变形像的节日,都订在八月六日举行。但是正确的日子并不重要;至要的是我们有心去记念这个日子而已。

传统把这件事的发生地点指为他泊山(Mount Tabor)。东方的教会并称这个登山改变形像的节日为‘他泊尼安节’(Taborion)。厘定这个地方的理由,可能是基于诗篇八十九篇十二节的记述,但这个地点与事实并不吻合,因为他泊山在加利利的南面,而只有一千呎高,当时还有一个城堡筑在山上;该撒利亚腓利比则在加利利的北方。所以发生的地点,照情理推测,是应该在黑门山(Mount Hermon),它有九千二百呎的高峰,而且和该撒利亚腓利比亦甚相近,耶稣拣选这个僻静的地方作退修是比较合理的。

当时的发生详情不容我们全部知道,我们只有带着一个敬虔的心去揣摩这件事。马可说耶稣的外衣放光。这个字是Stilbein,指光面的铜器或金器或钢器闪烁生光,或者太阳的闪烁光辉。当这件事告终时,天上有云彩遮盖下来。

犹太人时常把云彩与 神的驾临牵连在一起的。摩西是在密云中与 神相会。 神驾着云朵而来到崇拜的帐幕。当所罗门造好圣殿而行奉献礼时,圣殿是充满着云彩的。犹太人梦想着弥赛亚来临时, 神的云彩同时出现在圣殿中(出十六10;十九9;卅三9;王上八10;马加比二书二章八节)。因此云彩的临到,就是说弥赛亚已经来临,而每一个犹太人都清楚这个典故的。

整个登山改变形像故事是有双重的意义存在的。

(一)它替耶稣做了一件十分宝贵的准备工作。耶稣必须作出自己的抉择。祂决定要到耶路撒冷去,而这个决定意味着接受十字架的挑战,但祂必须肯定知道这个抉择的准确和合理性,然后可以实践出来。在这个高山上,祂获得双重的默许, 神鼓励祂这样做。

(甲)摩西和以利亚和祂交往。摩西是把律法带给以色列民的崇高代表,整个民族藉赖他而获得 神的律法。以利亚是先知中的首领和最伟大的。人们景仰以利亚,甚至希望有一天他真的把 神的话再传递给他们。故此当这两个伟大的人物与耶稣相遇时,犹如 神的默许,藉着法律的赐与者摩西,和至尊的先知以利亚,异口同声说:‘努力勇往直前吧!’简言之耶稣集律法与先知在一身,而人们以前的一切梦想,在祂的身上已达到最高的境界,祂是人类历史,古往今来的分岭界;人类的一切盼望,在祂的生命上已找到了答案。既然人类的历史直指向祂准备背负的十架,那么祂拣选了上耶路撒冷的道路,便是绝对正确的。

(乙) 神与耶稣交谈。耶稣从来不随从自己的意思去做事;每逢重大决定时,祂必定到 神面前说:‘祚想我如何去做呢?’,换言之,‘祂把自己的一切计划和意愿放在 神的手中。’而 神对祂说:‘妳必须照着我的儿子应分做的事去行,努力去做吧!’在这个高山上,耶稣所经历的,就是清楚认识自己的决定是对的。于是祂确定了十架道路是一条自己必须走的正确道路。

(二)为门徒做了一件十分宝贵的事。

(甲)当他们听见耶稣要往耶路撒冷面对死亡的挑战,他们的热望顿成泡影。他们以前所认识的弥赛亚并不是这样消极的。遭遇这样的事,他们心里惑乱而不明白整个意思,不但使他们的心志受了挫折,而且他们的心也被粉碎了。不过经历高山上的改变形像后,他们心里虽然仍有些不大明白,但对基督的认识却加深了,信仰上的根基加强了。不论将来是否要面对十架的痛苦,他们已清楚听见 神的声音,称许耶稣是祂的儿子。

(乙)这件事使门徒对基督的荣耀,加强了深厚的见证意义。见证人的定义,就是‘首先看见,嗣后就把它展示出来的人’。在山上的时候,他们已看见 神的荣耀,这个荣耀的信息深深刻在他们的心坎里,不是立即去宣讲,而是在时机成熟时,他们便把这件事见证引述出来。

先锋的命运(九913

当这三个门徒下山时,很自然地在尽力思索这件事的内蕴意义。

首先,耶稣给他们一个告诫,就是不准把这件事讲给别人听。耶稣知道他们仍然盼望着一个有权势和力量的弥赛亚来临。倘他们现在把这个山上的经历传扬出去,宣讲他们所见的荣耀景象,引述摩西与以利亚如何出现,他们又怎能和大众的弥赛亚观念互相协调呢?这些事情怎能去解释给他们知道,这是 神侵入历史的前奏呢?门徒还需要学习许多关于弥赛亚的基本认识,而唯一教导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体验十架和复活的内含意义。因此等待十架展示弥赛亚的使命,让复活去证明耶稣才是弥赛亚之后,那时,门徒讲述山上所见的事物,人们才会明白耶稣的使命,和看见 神的爱所作的牺牲。

但他们的心不断思索着;他们不晓得耶稣所讲的复活到底是指甚么?他们显示出的整个态度,表示他们根本不明白耶稣的话。他们以为十架的命运代表一切事情的终结。我们不能够埋怨门徒,因为他们的思想受了当时完全不同的弥赛亚观念所影响,而致不明耶稣的训示。

着他们提出一个十分困扰的问题。犹太人相信在弥赛亚未来之前,以利亚先来作先锋(玛四56)。根据拉比的传统,以利亚在弥赛亚来临前三日先来。在第一天,他会站在以色列的众山头,为地上荒芜之处而哀哭。接着他以全世界都可以听闻的声音,呼喊着‘和平降临在地上!和平降临在地上。’在第二天,他呼喊着:‘美善降临在地上!美善降临在地上!’在第三天,他又喊着说:‘拯救降临在地上!拯救降临在地上!’。于是以利亚把万物复原过来。他会使破碎的家庭,重修旧好;把一切仪礼和习俗的疑点解释清楚;洁净万族万民,凡无辜而被拒在外面的,必从新带领他们进来。所以在以色列人的心目中,以利亚有一个很崇高的地位;他对整个以色列民都十分关心;他被认为在地上和在天上继续活动着,并且最后在 神圆满时刻来临前作 神的先锋。

门徒心中必定会发出一个疑问:‘倘若耶稣是弥赛亚,那么以利亚又会遭遇甚么呢?’。耶稣用很显浅的话,也是每一个犹太人都可以听懂的话对他们说:‘以利亚已经来临了,而人却随自己的意思去对待他。当人接纳他之后,他们专横地要求他照他们的意愿去做,忘记了 神的旨意。’耶稣所指的当然是施洗约翰在希律手中的囚禁和受死。耶稣藉着这个回答,希望他们目前必须切实的去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倘若人们竟如此的去对付这位先锋,那么他们会用甚么手法去对付弥赛亚呢?’

耶稣的目的是把门徒一切老早已铸定的成见,完全推翻。他们盼望以利亚突然出现,弥赛亚的降临, 神侵进人类时间的领域,带来以色列民的胜利,和建立天上的权势在地上。但耶稣现在强迫他们去看一个事实──他们竟然如此对待 神的先锋,而他们又要把弥赛亚治死在十架上。但他们仍然心里十分迟钝,不明白耶稣所讲的。他们的失败,正好是人类常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想用 神的方法去看事理,只顾坚持自己的一贯想法。他们随着自己的意欲去盼望得到自己的满足,而不是随从 神的命令去做,他们在思想上所做成的错误,使自己的眼睛失明而看不见 神真理的启示。

从山上下来(九1418

这是彼得想避免的一件事。在高山上,呈现一片光荣轻快的景色,彼得说:‘我们在这里真好啊!’他然后提议建三座帐幕,一个给耶稣。另外两个给摩西和以利亚,希望永远留在那个地方。享享一个安恬舒畅的生活,与 神更加亲密是多么好,为甚么要下山呢?但生活的真谛是必须走下山来。有人说宗教必需有时候要人单独静修,但决不是与人隔离,单独与 神会面是灵性必需有的;但却不因此而导致与人隔离,对人的呼救掩耳不闻,对人的流泪毫不关心,这样做法是宗教所不容的。我们单独时并不一定要孤立自己,我们藉着单独的静修工夫,充实装备自己,去应付日常繁忙生活的各项需求。

现在耶稣碰到一种微妙的处境。一个父亲带着患上癫痫症的儿子前来见门徒,这个孩子的病况十分严重,而门徒不能把他医好,当时的宗教领袖知道机会来了。那些束手无策的门徒会给他们一个机会,可以贬低门徒,而最重要的,还是藉此降低耶稣的声望。所以这是一个微妙的时候。这种情况也反映出信徒时刻必须留意的一件事。信徒的品德和言行,能够或不能够应付生活的需求,往往给别人作了一个量尺,测度自己和所跟从的耶稣基督。

域佗慕勒(Murray, A. Victor)在基督教教育(Christian Education)一书中指出:‘有些人站在很遥远的立场去谈论教会,认为她是一个超自然的社会,是基督的身体,是无瑕疵的新妇,守护 神话语的卫道者,一群蒙福的被赎者,和其它非常美丽可爱的名称。但在外界的人看来,他们所欣赏的教会是一个事奉的教会,对社会的青年和现实问题能否发生直接的影响。’人的职业地位,不管如何高尚或尊贵,但别人是以他的行为去判断他,同时也批判了他所跟从的主。现在的形势就是这样了。

当耶稣来到,人们看见祂,觉得十分惊奇。我们不以为祂刚从改变形像的经验回来,脸上的光辉仍然呈现着,使他们惊奇。人们以为祂在僻静的黑门山斜坡处休息,正在谈论着为何祂迟迟没有回来之类,祂竟突然出现。耶稣往往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便呈现在他们的眼前,使他们惊讶不已。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知道耶稣两件事。

(一)祂已作好准备面对十架的挑战,或者面对一个普通的问题,祂都预备好自己去应付。人类的天性往往能够面对人生重大的危机时,付出自己的名誉和尊严去应付;但每天的日常琐事却使自己大发脾气,而不能处之泰然。我们可以果敢的去对付外来重大的冲击,但却让每日例常的事骚扰我们。许多人镇静的抵受天灾横祸的,但对着日常的菜肴不满,或乘车误时,便立即会动怒。我们的主耶稣,事无轻重,都能事事把它们做得好──祂能背负十架,也能担当日常生活的担子。祂不是把 神收藏着,待有严重的事,才请 神出来去对付;祂每天都与 神同行,而 神与祂一同担负生活的重担。

(二)祂来到这个世界,是想拯救这个世界,但遇到个别的人有问题时,祂立刻全力去帮助。有时宣讲爱全人类的道是十分容易,但真的在行为上去爱一个不受欢迎的罪人时,实在不容易;我们可以很漂亮的说出关注全人类的大原则,但当一个人有了需要时,自己却又拿不出时间和精力去帮助。耶稣的恩赐是王者的仁风,无论遇到甚么人也好,只要这人需要祂帮助时,祂必全力去帮助。

信心的呼喊(九1924

在这段经文的开始,耶稣从沉重的内心中叫出呼喊之声。祂曾经在高山上,不断思索前面埋伏的危机和当前急务;祂决定了把自己的生命作孤注一掷,以竟救赎的大功。但现在回到自己最亲近的人,就是亲自拣选的门徒,而发现他们垂头丧气,完全失了战力和工作效能,骤然之间,耶稣也被他们吓呆了。祂在这霎时的定思中,一定感觉到工作的沉重和艰巨;而在这一剎那,祂几乎失望起来,因为祂的门徒,原本是要进到世界去负担重大的任务,但祂还未能把他们的懦弱天性改变过来。处于这般环境,祂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失望呢?祂立刻说:‘带那个孩子来我处?’当祂知道自己生命最终和最重要问题,当时未能立即解决时,他便把当前的急务先去清理;耶稣犹如说:‘我真不知道在甚么时候才可以改变我自己门徒的思想,但我要把握现在的时刻,去救治这个小孩子,让我先清理目前的急务,而不要单为将来而踌躇失望。’

这是一个很好的做事方法,可以免除我们陷入失望的迷惑当中。倘我们坐下来,思想整个世界时,真的会使自己十分灰心,而致意志消沉和失望的;然而我们可在自己所站立的小圈子里,立即动工,着手负起目前的工作责任。我们有时对教会也十分失望;然而我们也可以立刻在教会中的小小岗位上,尽自己的本分去做。面对人心的迟钝和瘫痪,耶稣不会坐视伤神;祂先立刻去做目前的事情。犹如金斯来(Kingsley)所写一样:

‘有时自觉呆滞或无聊,
先把最接近的事主做妥,
遇见跛足的狗越过围栏有困难,
你便可以上前扶牠一把。’

每当人在失望或痛心时,最好的克制方法,就是找些自己立即可以做的事主做,──围绕着我们的事真是多得很!

耶稣向这个孩子的父亲讲出这个神迹的条件──‘在信的人来说,凡事都能’──耶稣其实想对他说:‘治好你的儿子的药方不是在我,而是完全靠你!’这并不是一个神学上了不起的真理;而是一个普世的办事真理。倘人带着失望的心情去做事,结果是一无是处,只有带来更大的失望;但当人

着信心去做事时,则头头是道,成功的机会便展露出来。加富尔(Cavour)有一次讲过,一个政治家必须具有‘事事都可能做得来的预感’。我们当中常常被不可能的感觉吓呆,所以神迹不会在我们眼前出现啊!

孩子的父亲所表现的整个态度是十分显明的。他最初是想求耶稣去替孩子治病的,但听闻耶稣仍在山上未回来时,于是再哀求门徒;但他看见门徒束手无策时,于是信心动摇了。所以后来看见了耶稣时,他说:‘求你帮助我──恢复我的信心,如果你可以的话。’但稍后,他面对面和耶稣再谈下去时,突然间,他回复了本来的信心,而大声说:我信。当他说出这话时,他的心实在想对耶稣说:‘倘我心中仍有疑惑仍感气馁时,请你把它们挪开,把坚强的信心填满我的心吧!’

人参加教会,有时觉得牧师给他的灵性粮食不够,自己觉得教会或教会的仆人不能满足需要,那时他应该越过事奉教会的仆人,向教会的主人──基督去求助。教会有时的确使我们失望, 神的仆人也会使我们失望;但当我们能努力寻找,面对面与耶稣基督交往时,祂一定不会使我们失望的。

失败的缘故(九2529

耶稣当时一定会把父子两人拉到一旁然后去医治。但当群众听见一声尖叫时,便立刻赶来看过究竟。污鬼在这孩子的身上作了垂死的挣扎之后,几乎弄至那小孩子筋疲力竭,此刻孩子便复原了。

后来当门徒与耶稣共处时,静悄悄地问耶稣,他们失败的缘故在甚么地方?他们还记得不久之前,耶稣差遣他们出外传道,医病和赶鬼(可三1415),但为甚么在这个时候却显然地失败呢?耶稣给他们一个很简单的回答,这种医治需要祈祷。

换言之,耶稣说:‘你们的生活没有和 神进深的亲近。’不错,他们已经得着力量,但必须用祈祷去支持这种力量。

这是一个很深奥的教训。 神可能已经赐给我们一样恩赐,倘若我们不能与祂交往亲近时,恩赐便会枮凋残败。其实任何的恩赐都是一样的。犹如讲道的恩赐,除非讲道人时刻与 神交往,否则他只是一个有口才的人,而不会说出 神的话,那样他的讲道就缺乏力量。 神可能赐人有音乐和歌唱的天才,但除非他能时刻与 神来往,否则他只可以做到一个职业化的表演员,只能把天才当作赚钱的工具,这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啊!这并不是说人不可用天才去赚钱,他必定有这个权利去做的,但人若利用天才在事奉 神的时候,他找到的快乐是更大的。瑞典籍女高音歌唱家林真妮(Jenny Lind)每逢出场前,必单独在化装室内静默片刻和祈祷:‘ 神啊!求你今晚使我能真正的去歌唱。’

不论人的恩赐如何伟大,假如他不与 神时刻交往,他一定会损失两件东西。

(一)我们会失去活力。这种活力其实就是帮助人的工作达到最高境界的要素。失去活力的天才只是‘表演’而不是对 神馨香的奉献,本来是充满着生气和活跃的,但结果反而变成一具外表华丽的‘尸体’而已。

(二)我们会失去谦卑。天才本来是用来荣耀 神,但现在却用来高举自己,因此内在的美德便消失了。本来是让 神亲自使用,使人能得益处,但现在却只顾在人面前夸耀自己,因此美丽的气息顿然消失了。

这是一句带有警告性的话。门徒虽然从耶稣直接得到了力量,但却未能用祈祷的方法去培养这种力量达到成熟的阶段,于是便会消失了。但凡 神赐给我们的恩赐力量,若只用在私己的一方面时我们便会失掉它,倘我们与 神时刻交往的话,祂所赐的天才自然会发扬光大,而且会永远存留着的。

面对终结(九3031

这段经文作了耶稣生命的一个里程碑。耶稣现在离开北方的安全地带,朝向耶路撒冷,踏上第一步,而那十架的阴影已呈露出来。祂深知道,倘若他不能够把自己的信息,写在自己所拣选的人的心板上,祂便会失败。任何一个伟大教师可以遗留下来一大堆训示和理论,但耶稣不想止于此。祂渴望自己的身体在未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可以把自己要讲的话,让一些人明白,不论如何的肤浅也好,一定知道祂所讲的是甚么?

这一次的预言与将来的惨剧,更加拉近一点。倘若我们与八章卅一节,第一次预告祂会受害的话,这一段是加多一句:‘人子将交在人的手中。’在这一小撮的门徒中,有一个是出卖耶稣的人,耶稣自己是知道的。祂清楚犹大的心思意念,比犹大自己还清楚!所以当祂说‘人子将要被交在人的手里’,他不单是预告将来的事,并且向那准备出卖祂的人提出警告,就是向他作出一个最后的呼吁。

但此时,门徒还未明白。这话使他们最难明的一点,就是复活所指的是甚么?此时,他们已感觉到悲剧的气氛已笼罩着他们,但在日落时,还未明白复活的真意何在。复活当然是一个奇异的思想领域的,而只有当这个事实出现时,人才可以领略出来。

但他们虽然不明白,自己却又怕去问。有时他们好像一些自以为知道的事太多的人,于是不敢随便问人。有时,人从医生处接到一张病症纪录报告,他可能知道里面所写的病情十分坏,但自己却看不懂细节,心里又怕知道详细的内容,结果不敢问任何问题了。当时门徒的态度也是一样。

有些时候,我们感觉惊奇,为甚么这样显浅的话,他们也不能明白呢?人的心有一种十分奇异的机能,自己不想看见的事情,自然会产生一种抗拒的态度。我们也不是一样的吗?我们不是时刻听到基督徒的信息吗?我们同时也知道,倘若我们接受这信息时,便会得着荣耀;倘若我们拒绝时,便导致惨剧,但我们当中,不是有许多人不愿跟从这个信息,与基督联盟,和把自己的生活依附祂而行吗?我们发觉许多人只是接纳基督徒信仰的一部份,就是自己所喜欢的和适合自己那一部份,而拒绝去理解其余的。

真正的野心(九3235

这段经文深深的反映出一件事,门徒到了这个地步,还未明白弥赛亚的真义何在?耶稣虽然屡次告诉他们有关在耶路撒冷将会发生的事,但他们心里仍然想着一个地上有权势的王国,并暗自商量,谁人应担当首相之职。耶稣正面临十架的挑战,而门徒还未醒觉,实在是一件十分伤心的事,他们在路上仍然讨论着那一个门徒应该作他们的首领。

但在他们内心的深处,却又知道这样的争论是不对的。因为当耶稣问他们,到底讨论些甚么,他们便鸦雀无声,这是羞辱的静默!他们知道不能替自己辩护甚么。我们也觉得十分奇妙,凡事若透过基督的发问,讨论的事情又回复正常了。但当耶稣看不见或听不到时,他们的讨论题目和界限常常会太过分。但当耶稣反问他们,他们又觉得不配去再谈这些问题。

所以人若以耶稣的眼光去看东西时,世界上的事物也完全改观了。倘若我们做一件事之前,先问:‘耶稣留心看着这件事,我们仍会去做吗?’倘若我们讲一句话之前,先问:‘耶稣侧耳听到我的话,我仍会这样讲吗?’倘若我们果真如此做时,我们的言行都会减省许多麻烦了。基督徒的信仰根本不需要这个倘若的,我们坐言起行都是在 神面前做的; 神自然会叫我们不去做认为羞耻的事,也不会说自惭话。

耶稣处理这件事全不马虎。祂坐下来,召那十二个门徒到面前。倘若一个拉比想教训门生时,他必定坐下来,安详的把真理说出来。耶稣在未出声前,以一个拉比静坐的姿态,去教训门徒。于是祂告诉他们,若果他们想在天国当中作众人的首领时,他是可以的;但是他必须先作众人的仆人啊!耶稣并不是在他们的野心上浇泼冷水;祂的目的是想改造并纠正他们的野心。把统治的野心,改变为事奉的野心;把为自己而做事的野心,改为为别人而活的野心。

耶稣展示给门徒看的,并不是做不来的崇高理想,而实在是十分正确的普通见解。一个真正伟大的人物,常常受人称赞和颂扬的,就是他能够在生命上作出有贡献的事,他们并不是对自己说:‘我如何利用国家和社会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达成自己的理想’,而是对自己说:‘我应如何运用自己的才智去服务国家和社会。’

当寇松勋爵(Lord Curzon)死时,士丹尼·包尔温(Stanley Baldwin)作过一段颂词,他说:‘在我坐下来之前,我想讲几句只有我才有资格讲的话。因为只有一个首相才能深入他的肺腑,看透他的心;而我有两次机会看见他的失望和忍受很大的打击──第一次是我当选为首相,而他落选;第二次是我告诉他应该出任国防委员会的主席,而不应做外相。两次的经历都使他十分失望,但他从来没有用任何说话,表情或间接的诽谤来埋怨:他的口从不会出怨言,而能全副精神的去履行任务,埋头苦干。’这就是一个伟大人物的好典范,不以谋取高位作为人生的目标,而是随时准备在任何岗位去为国家服务。

真正不自私的人,是很少有的,当人能这样做时,后人必定时刻会记念着他们的。这里有一个关于希腊斯巴达人(Spartan)的故事。他的名字是培达理多斯(Paedaretos)。当时在国中选三百个贤能出来掌管国政,而他也是候选人中的一个。但当入选的名单公布时,他却名落孙山。他的朋友于是十分失望而来安慰他:‘人们应该选你才对,你一定会对国家有很大的贡献!’但培达理多斯却说:‘我很高兴知道在斯巴达中,有三百个人比我更贤能。’此后这些话一直存留下来而为人所乐道。当别人越过了自己的头时,自己不应该产生恶念或嫉忌。

倘若人们存心为别人而活,而不是拼命的去攫取时,我们的经济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倘一切参政的人,唯为国家的前途和福利着想时,而不是靠着地位去增进自己的声誉,一切的政治难题便会消失了。倘若教会的领袖和一切担当任何职位的人,对自己的职位毫不关心,单以忠诚去事奉教会为己任,那么教会的纷争和分裂问题再不复存在了。因此当耶稣讲及崇高的伟大和人的价值,在乎作众人之仆时,他就是展示出世界上最现实的一个真理。

帮助无援的人就是帮助基督(九3637

耶稣仍然讨论着甚么是人值得和不值得有的野心。

祂带领一个小孩子到门徒中间,小孩本身起不了甚么作用;他未能像成年人追寻事业和名誉地位的梦想,不能够拿出甚么东西给别人;而刚好相反,孩子要求许多东西,要人替他做事。因此耶稣说:‘若果人能够接待贫穷的人,普通的人,和那些毫无影响力、没有财富、权势和那些需要别人替他做事的人,那就是接待我了。’孩子是一无所有,完全倚靠别人去维持他的生活,因此在这个社会里,我们同样要去关注那些需要别人去救援的人。

这里有一个警告。我们很容易跟那些替我们做事的人产生友谊,或者跟那些对我们有影响力的人打交道。同样,那些需要我们帮助,但会带来诸多麻烦的人,我们便想去避开他们。对有权势的大人物,人们很欢喜去笼络和高攀,但对朴素谦卑或无藉藉名的人,人便会疏忽照顾。结交社会知名人士似乎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会锦上添花,而很少会雪中送炭的,所以有时穷亲友很难会见自己一面啊!耶稣在这里提醒我们,那些替我们做事的人,我们大可以不必着急去寻找,相反来说,那些需要我们替他们做事的人,我们便要快些去寻找他们。这就是说:‘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廿五40

容忍的教训(九3840

我们已经看过好几次有关当时人们对魔鬼的信仰。他们每个人都相信,不论心灵或身体的疾病,都是由邪恶的魔鬼所引起的。当时有一个很普通的方法去赶鬼的,就是引用一个较魔鬼更强和更有力的名,命令那污鬼出来,那只污鬼使会完全瘫痪,无能为力了。所以污鬼不能敌挡比它力量较大的名。现在我们所见的一件事就是这个例子了。约翰当时看见有一个人,引用耶稣全能者的名去赶鬼,于是刻意去禁止他,因为这个人不是耶稣十二个门徒之一。但耶稣趁此机会而说,没有人可以用祂的名去成就大事,而又同时可以和祂作对;耶稣于是定下了一项原则:‘他若不与我对敌时,就是替我们做事了。’

这里我们看见一个“容忍的教训”,而这个教训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习的。

(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去思想的权利。每一个人都有权去弄清楚自己的事,不断的去思索和寻求他的结论和信仰。我们必须尊重人类有权这样去思想。许多时候,我们因为未认识别人的思想,便立即去判断别人的是非。潘威廉(William Penn)曾说:‘你自己不明白的事,不要妄作反对和鄙视。’京士利威廉士(Kingsley Williams)在简易美语新约中把犹大书第十节译成:‘他们妄肆批评每一件事物,因为他们并不明白。’

这里我们必须紧记着两件事。

(甲)通到 神的路有许多条的。丁尼生曾说:‘ 神有多种方法把自己启示出来。’莎云蒂斯(Cervantes)有一次也说过:‘路途真是多得很,但 神会按着祂的旨意,带领每一条路的人到天堂去的。’这个世界是圆的,若两个人从一个地点出发,起初各走相反的路,但结果他们又会在途中相遇的。所有的路,只要人肯花长时间去走,至终必会通到 神的地方去。倘若有人或有某一教会,以为自己单独获得了救赎的专利权,那简直是荒谬得可怜。

我们又必须紧记,真理比人的智慧和思想范围更广阔。从来没有人,能明白全部真理。容忍的基本信念,并不是叫我躲懒,凡事相信;也不是一种感觉,以为一切的事物不论在何处,都得到保证是对的。容忍的基础,就是简单的去接纳,相信真理的围绕轨迹是广阔无比的。莫黎(John Morley)写过一段文字:‘容忍就是叫人尊敬一切可能存在的真理;这意味着承认真理,住在不同样式的大厦里,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说不同的方言。容忍意指应该坦白尊敬藏在人心里的良知,所具的自由,可以抗拒机械化的形式,千篇一律的规条和社会的压力。简言之,容忍就是一种伟大的爱心,超越信心和盼望。’不能容忍的人自然会刚愎和自以为是;以为在自己认识的真理之外,就不会有真理存在。

(二)我们不单止承认每一个人都有权作出自己的思想,并且有权去说自己的话。在一切民主的权益中,最宝贵的是言论的自由。当然说话亦有它的范围和限度。倘若有人强要制定一些主义,目的要铲除一切道德和有文化的基督教社会的根基时,我们必须起来去阻止。但阻止的方法是去指出它的错误,而不是用暴力去铲除。有一次之伏尔泰(Voltaire)用一句很鲜明的说话定下了言论自由的概念:‘我虽憎恶你所说的话,但我宁愿为维护你有说这话的权利而牺牲自己。’

(三)我们必须紧记,人的一切主义信仰,至终也是由他的个人行为去下判语的。查尔麦博士(Dr. Chalmers)把这个意思用很简洁的话讲了出来:‘教会除了出产善良的基督徒之外,有谁人理会她是怎样的教会?至要的问题是:这个教会的信徒如何去待人,而不是怎样去治理这个教会。’

这里有一个富有东方色彩的寓言。从前有一个人,家传一只戒指,镶着一颗奇异的宝石在上面,凡人带了这只戒指后,性情自然变成和蔼可亲而人见人爱。这只戒指可以说是附有一种魔力的。于是父子相传直至后代,而这只戒指亦十分灵验,使戴上的人从善如流。后来到了戴这只戒指的人生了三个儿子,而父亲的烦恼来了,他应把这只戒指传给谁呢?于是他叫人仿效真的指环,再多做了两只。临终前,叫了三个儿子前来,把爱心的话,临终赠送给他们,而且每一个儿子都得到了一只戒指。后来三个儿子不约而同的发现了多了两只戒指,于是引起一场纷争,但他们又不知怎样去处理才好。于是求助一名聪明绝顶的法官。那个官把三只戒指仔细把玩一番,便对他们说:‘我也不知道那一只才是真的,但你们自己应该知道啊!’那时三兄弟却十分惊奇,哑口无言,相对了一会;然后那个法官再继续说下去:‘倘若这只指环真的如此灵验,带上的人一定会有善良的人格表现,那么我和城中的人藉着你们以后的行为,便会告诉你们谁真谁假。你们如今各自分散,凡是以仁慈、诚实、勇敢和公义待人的一个便是真指环的主人了。’

这件事只有用生活的表现去证明出来。信仰若使人结出好的行为的果,我们大可不必指出别人的信仰是荒谬的。倘若我们能够记得这点时,我们自然学会容忍的美德了。

(四)我们可以憎恶别人的信仰,但千万不可憎恶人。我们尽管排斥别人所教导的,但不应该连人也排斥。

‘他划了一个圈子,叫我站在圈外,
视我为叛徒,异端,和受侮蔑的东西,
但我仍有爱心,用智慧赢得他──
我们又划一个圈子,让他进入圈内。’

酬报与惩罚(九4142

这段经文的教训是精简的,不会使人错解而且又可以使人肃然景仰的。

(一)它指出若人向基督的子民施予仁慈和给予任何帮助,必定得到应有的酬报的。一切需要别人帮助的人都是属于耶稣的。每一个人在基督面前都是十分宝贵的,因此当他们有需要时,我们应立刻去救援。耶稣若披着肉体生活时祂同样会用最实际的方法去帮助他们,现在祂把这个责任托付给我们罢了。这里我们要注意一点,耶稣所讲的帮助是十分简单的。只要给人一杯凉水便可以了。我们不是替别人做甚么困难或了不起的事,或者任何超越我们能力范围之外的苦差。我们要给别人的帮助,是轻而易举,人人都可以做得来的。

有一个非常可爱的故事,是从一个海外宣教士讲述出来的。她向一班非洲小学生讲解奉耶稣的名给人一杯凉水的教训,当时她坐在阳台上,刚好有一群土著脚夫,背着重担子朝着村庄的广场走来,他们走路疲倦而又口渴,于是坐下来歇息一下。这些土人是从异族来的,他们知道别的土人不会给水让他们饮的,因为种族的界限仍然存在。但当这些疲劳的脚夫坐下不久,而这位教士也正望得出神时,从屋里走出一行女孩子来,而且每人的头上都带着一个盛满水的瓶子,朝着那群人走去,她们虽然脸上呈露出羞人答答的样子,心里还有点恐慌;她们跪下来,献上瓶中的水给他们饮。这些脚夫当时亦十分惊奇,但亦不顾忌甚么种族的界限,接过水,饮完又递回给那些女孩子。她们立即飞奔走向女教师的面前说:‘我们已把凉水给了口渴的人,而且是奉耶稣的名而做的。’她们竟照足耶稣的话去做。

替人服务不是一件难事!它只是表示自己的仁慈而且可以满足别人的需要就够了。玛可麦(Mahomet)许久之前说过:‘引导迷失方向的路人走回正路;给一杯水与口渴的人;向你的弟兄微笑,这一切都是爱心的表示。’

(二)但相反的事情也是十分真确的。当你帮助人可以使你得到酬报;但一个软弱的弟兄跌倒,则可以使你遭受永远的惩罚。这段的描写特别严厉。文中所用的磨石是大型的一种。当时巴勒斯坦人是用两种石磨的。家庭主妇用手磨的是小型磨石。大型的是要用驴子才可以推动的。

这样大的磨拴系在人身上而抛进海中,当然没有生还的机会。当时罗马和巴勒斯坦也有施用这种刑罚的记载。约瑟夫叙述有些加利利人,在一次暴动中,‘捉拿了希律党人,把他们沉在湖中淹毙。’罗马史家绥屯妞又讲过关于罗马王奥古士督的事迹,‘由于王子该亚斯(Gaius)的导师与若干侍从,趁着王子卧病时干了些粗鄙和贪婪的行为,奥古士督竟然用重锤拴在他们的颈项,抛进了河中。’

犯罪是一件可怕的事,但教唆别人去犯罪更加可怕。著名小说家奥亨利(O. Henry)讲述一个故事,描写一个女孩子的母亲去世后,由父亲抚养。父亲经常出外工作,到了晚上才回家。每晚他坐下来,脱去外衣,便抽烟斗和看报纸,把双脚放在火炉的铁架旁。这个孤单女孩子走来想逗父亲和她玩耍;但他推说自己十分疲倦,必须单独歇息;随着便叫女儿到街外玩耍。这个女孩子在街上长大!结果就染上了一切陋习。后来这个女孩子死了。她的灵魂升到天堂时,彼得见她便对耶稣说:‘主啊!这个女孩子甚么坏事都晓得做,我们把她抛进地狱,好吗?’耶稣说:‘不可以!让她进来,让她进来。’那时耶稣的眼睛亦显得十分严厉:‘去找那位不愿与女儿玩耍的父亲;他才是要抛进地狱的人。’其实 神对罪人并不苛严,但对那些存心引人犯罪,制造机会使人沉沦,有意或无意用败坏的行为,做了较弱弟兄的绊脚石的人, 神便会重重的惩罚他们。

值得付出任何代价的目标(九4348

这段经文以显明的东方言语表达出一个基本的真理,就是人必须牺牲一切,不计较任何代价去追求生命的唯一目标。在身体来说,人可以割断手足,以保全身的生存。其实,在医学上来说,有些时候,把四肢的一部份锯断,以保存生命,也是常见的事。故此,在灵性的生命来说,人必需这样做。

犹太人的拉比讲过人的身体有些部份会引导人犯罪的。‘眼睛和心是罪恶的经纪人。’;‘眼睛和心犹如罪恶的婢女。’;‘情欲积聚在有眼睛的人里面。’;‘单是随从眼睛,妄行邪淫的人,有祸了。’人的本来性格和人的身体结构中,有若干地方是很容易受罪恶所奴役的,我们不应该把耶稣这句话,照着字面去解,正如我们开始的时候所说,这是东方民族言语上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凡生命上有价值的目标,人应不怕牺牲一切去取得它。

这段经文曾多次引述地狱(Gehenna──革赫拿一字)。这个字在新约中,曾在下列经文中记述──太五222930;十28;十八9;廿三1533。路十二5,雅三6。这个希伯来字通常都是翻译为地狱的,它有一个很长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起自一个山谷的地名Hinnom(欣嫩子谷);这个欣嫩子山谷是在耶路撒冷郊区的一个峡谷,以往有过一段邪恶的历史背景。

昔时亚哈斯王(Ahaz)曾在这个地方创立火祭和火烧孩童的祭礼。在历代志下廿八章三节有一段记载:‘亚哈斯……在欣嫩子谷烧香,用火焚烧他的儿女,行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所驱逐的外邦人那可憎的事。’后来玛拿西王(Manasseh)也在那里做过这些败德的邪神崇拜:‘使他的儿女经火;又观兆,用法术,行邪术,立交鬼的和行巫术的……’(代下卅三6)。所以这个山谷(欣嫩子谷或称地狱谷)就是在以色列族中,曾利用作拜邪神的一个可厌恶的地方。后来约西亚王(Josiah)在宗教改革的运动中,宣告这个地方为不洁之地──‘他又污秽欣嫩子谷的陀斐特,不许人在那里使儿女经火,献给摩洛。’(王下廿三10

当这个山谷被列为不洁之地和污秽之后,使成为一个废墟,作了耶路撒冷巿民垃圾的焚化中心,于是四周的环境十分肮脏,臭气熏天,蚊虫滋生,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焚化炉,烟雾不停的冒出来。那句话‘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是出自以赛亚书六十六章廿节,描写以色列邪恶的敌人将会遭遇的命运。

这个地方既然有过这些邪恶的背景,于是后来便演变而成了地狱的形式或象征了。人会想象那些恶人的灵魂,会在像这样的地方中受刑和灭绝。犹太人的他勒目有一句话:‘罪人若停止遵从 神的律法,在生命的终结,必会承受革赫拿──地狱。’这个地狱,就是一个惩罚恶人的地方,而在犹太的心中,一旦提起这个字时,人便会惊惶战抖了。

但甚么是人生的目标?而又值得人牺牲一切去取得呢?这里有两个词语把它描写出来。有两次称它为生命(和合本译为永生),一次称它为 神的国。但 神的国的定义是甚么?最简单的一个解释,就是从‘主祷文’去察看了。祷文中有两个请求,同时并列出来:‘愿妳的国降临,愿妳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这是犹太人文学写作中的著名平行排句(parallelism),所谓平行排句者,就是两句一齐写出来,前后关连,加强语气,后句解释前句和发挥它的思想。在诗篇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些显著的例子。故此当我们把这两句合并之后,便得到一个定义了:‘天国是地上的一个社会,而 神的旨意能够完全的运行在这个地上的社会中,如同在天上一样。’

着这点,我们也可以很简单的说,人若完全遵照 神的旨意去做,便是天国的公民了。照着这段经文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训示,人是值得牺牲一切,接受纪律和舍己的精神,去实行 神的旨意;而只有这样做时,才得到真正而终极的生命,并有完全满足的生命。

圣教父俄利根(Origen)照着这个训示的表面字义一字不改的去解释;于是他说在信徒教会的团契中,应该把那些异端邪说的人铲除,以保持教会的纯洁。但这句话所指的是个人的品德,鼓励信徒在实行 神的旨意时,有时必需放弃一些个人的旧习惯,娱乐和朋友,在个人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损失,但为要成全 神的意旨,也是在所不免的。关于这些事情,自己也不可以替别人去担当的,而是每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良知,察看自己的生活习惯,有些甚么地方是阻碍自己去遵行 神的旨意,若有便决心改变过来。这样的更改和铲除自己的陋习,是十分痛苦的,犹如病人接受医生外科手术,把自身体的一部份割除一样。但人若存心得到真正的生命,真正的快乐和真正的平安,亦必须这样做。这样说来,似乎十分严厉可怕,但面对生命的实情,我们非如此做不可啊!

基督徒生活中的盐(九4950

这三句话可以说是新约中最难解释的圣经章节了。圣经注释学者都作过许多不同的阐释。倘若我们还记得以前我们已略提示过的一个要点,就容易明白了。耶稣常常在不同的场合中,很扼要,精简而有力的讲出一两句至理名言,当人听了之后,是不会忘记的。但人虽然记得这些说话,却又想不起耶稣在甚么地方讲过。于是这些话,彼此之间可能没有连带关系,作者便随着自己心中的次序编排而叙述出来。

本段经文的例子就是其中的一个了。这里藏着三句不同的话;是耶稣在不同的地方讲出来的,所以内容没有相关性的。作者把它们排在一起,因为这三句话中都有一个盐字。耶稣在不同的地方,以盐作喻,而作者便把它们归纳在一个地方写了出来。故此我们不必牵强地把它们当作一整段来看。现在我们逐一去研究它们的内容。

(一)‘用火当盐腌各人’。根据犹太人的规矩,一切的献祭都用盐调和与配制,然后呈献在祭坛上(利二13);而献祭的盐也称为立约的盬(民十八19;代下十三5),只有配调了盐的献祭,才得蒙 神悦纳,而且也是立约的律法所规定的。所以这句话的真意思是:‘基督徒的生活,必须用火去制炼,然后得蒙 神悦纳,犹如人以前献祭时必用盐去调配一样。’于是,火当作盐使基督徒的生活,蒙 神悦纳。

但这是甚么意思呢?在新约的言语中,火有两个相连的含义。

(甲)火与洁净相连在一起。人用火去炼净普通金属。金属经火炼过之后,杂质被分隔出来,便现出纯金属了。所以火便成了生命中的洁净力量──如同人藉着纪律可以胜过罪一样;人的生活经验能净化并充实人的灵魂──这就是说:‘在 神面前,蒙悦纳的生活,必须接受基督徒纪律的整治和顺服 神带领的手,让祂清理和洗洁。’

(乙)火与毁灭相连在一起。这句话于是和迫害有关系了。所以信徒的生活,若果经过迫害的试炼受苦和一切的危险,必会蒙 神所悦纳的。人若因对耶稣基督忠诚,而志愿损失财物,甚至自己的生命,在 神看来,是十分宝贵的。

归纳来说,第一句话可以解作:‘生命若接受纪律所洁净和因为表现忠心而受迫害痛苦时,人便会成为 神所珍惜的了。’

(二)‘盐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甚么叫他再咸呢?’这何话比上一句更难解释。在各不同的解释中,我们试用下列的浅显方法去思想它的内蕴意思。盐本身有两种特别美德──一是调味,吃鸡蛋时,人若不加盐,必会全无味道的,人每天所吃的菜就是一个好例子了,每当忘记放盐去调味时,食物必然是不好吃的。二是防腐──盐是历史中最早有人晓得用来防腐的一种东西。希腊人有一句话:‘盐之为用,犹如死人身体里面的灵魂。’肉类单独存放,很快便变坏;肉若用盐腌了之后,便能保持它的鲜味,因此盐带来一种新的生命,因为盐可以防止腐化。

基督徒是要进入一个信异教的社会去,而且要替他们做事。这种异教信仰的社会有两个特征:

第一是它的苦闷和厌倦。古代的世界充满着极度浮奢的习惯,这是因为人们觉得生活疲劳苦闷而导致的,于是他们寄望获得一个有刺激性的生活。亚尔诺德曾写过一首诗:

‘那醉生梦死的邪神世界是多么讨厌,
厌倦和私下呻吟之声,不绝于耳;
人们带着疲乏的身躯,沉迷在欲海里,
生活犹如在地狱苦海之中,
那些所谓罗马贵冑,
躺卧在冰冷的厅堂,睁开憔悴的眼睛;
佯装一副凶猛的样子,驾着战车,
那在亚培安大道飞驰奔跑;
耽溺在酒绿灯红的豪华生活里,
头上戴着花朵编织的冠冕,
但又如何打发时光走,
无聊的日子又如何过?’

基督教来到这个世界时,人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穷奢极侈和极度的疲倦。所以基督徒的使命是把一些新的质素和新的刺激带进这个过度疲劳的社会里面,犹如把盐调在一碟菜里。

第二个特征,便是社会的腐化。犹文拿里此喻罗马犹如一条污秽、肮脏非常的下水道。他们不知贞洁和操守为何物。基督教当时就是进入这样的一个世界中,基督教的功能必须先替它们消毒杀菌,把一切败坏的东西清除净尽。基督教必须攻击这个世界的贪污,如同把盐放在肉类中,发生防腐的作用。

在这句话的背后,耶稣向每一个基督徒提出一项挑战。祂说:‘这个世界实在需要调味和洁净,而只有基督徒才可以负起这个职责;故此基督徒自己若失去了这种调味和洁净的作用时,这个世界倚赖谁人去担这个职责呢?’,因此,除非基督徒藉着基督的力量,击破这个世界的,疲乏和腐败,否则这些恶毒的力量,势必繁殖而致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三)‘你们当中应当有盐,彼此和睦’──这个盐字应当解作洁净。科学家证实世界上最干净的东西便是盐了,因为盐是从阳光和海洋造出来的。盐的雪白晶状,正好代表一幅清洁的图画。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们当中应该常常存着基督精神所带来的洁净力量,洗净你们一切的自私、自利、苦恼和怨恨,除去自己的刚愎、暴戾、喜怒无常和自我中心的念头,只有这样,你们才可以彼此和平相处。’换言之,耶稣说:‘只有把自己洁净,让基督充满你,然后你的生活才能与别人和平相处,过着真正团契的生活。’──《每日研经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