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廿三章
马太福音23:1-12
这段经文是王在这段期间所从事的特别工作中,插进来的补充资料。这段经文所记的是祂对群众和对自己门徒所讲的话。这是发生在前面所记,祂与百姓官长们起冲突,并使他们无言以答,和后面所记,祂向法利赛人宣告祸害之间的事。
这一段经文非常有兴趣,因为它将真实的虔诚和虚假的虔诚之间,那显著的分别启示了出来。王对着众人和祂门徒发言,那一部分是为着门徒的,那一部分是对着众人的,我们可以毫无困难地分清。祂先对众人说话,对众人作了一般性的警告之后,就专专对自己的门徒说话。祂把那些领袖们和祂的门徒们作比较,以显明真虔诚和假虔诚的对照。那些门徒是真的属灵教师,祂正要吩咐他们去执行虔诚的权柄,去讲解祂自己信息的意义。
在这卷福音书的3章结束时,王在说过天国的那些伟大比喻──一部分是对众人说的,一部分是对祂自己的门徒说的──之后,祂又宣告,凡文士受教作天国的门徒,要从祂的库中拿出新旧的东西来。在祂所宣告的这一句话中,祂用“文士”这个词,来称祂自己的门徒。借着祂所宣告的这句话,祂弃绝了当日那一批正式的文士,但同时也表示祂的门徒即将成为一班新的文士。在现在所研读的这一段话中,祂先警告众人,要他们谨防假教师,就是那些坐在摩西位上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接着祂转过来吩咐祂的门徒,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受拉比的称呼,也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不要受师尊的称呼,这些都是说到他们与人之间当有的态度和关系。2-7节所记载的主的话,完全揭发了假教师的真面目。祂这样暴露他们的虚伪,正是在揭露虚假的虔诚。属灵教师的真实地位,则在8-12节祂对门徒的吩咐中说明了。在那吩咐中,祂启示了真虔诚的要素。
因此,我们首先要看祂所揭露的首领们基本上的失败。基督从未和百姓有任何冲突,和祂冲突的是首领们。祂无论在甚么地方发怒,所射出的震怒火焰,都是对着百姓中的假牧人,就是站在百姓与神之间的那班人而发的;他们谬解神的法则和神的旨意。在这一段话的里面,我们看见祂对首领们的谬误所作的显著而谨慎的说明。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基督王者的尊严,和祂伟大人格的力量。
首先要留意,祂承认那些人所据的地位。祂说,“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这话中有一层很微妙的含义,我们在读的时候很可能漏失;若换一个说法,就容易读出。祂的意思是,文士和法利赛人,自己坐在摩西的座位上。基督并未说他们所坐的位子是假的,但显然指出,他们坐在其上并不是出于神。祂也未说他们所居的地位,和神的原意、思想、和旨意不相符,因为接下去祂说,“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祂承认文士和法利赛人,是拥有某些权柄的。我们要细察祂的话究竟是甚么意义时,必须牢记这两点。祂首先说,文士和法利赛人自己坐在摩西的座位上。这不是单单指祂在肉身之日,和祂同时代的那班文士和法利赛人,并且也包括了那个制度之下一切的文士。文士这阶层的产生,很可能起自以斯拉的日子,他们是律法的诠译者,将律法的意义教导百姓。这样的职分并没有甚么可以诟病之处,但基督很谨慎的指出,他们以百姓的教师自居,自取摩西的座位。
“摩西的位上”在希腊支中是Iathedra,它包含着代表性的意义,它说明权柄,这一点不容我们忽略。那些人坐在为人师的席位,代表着权威,他们对律法所作的解释,具有最终的权威。以当时而论,他们的地位是权威性的。我们自然不会将基督的意思领会成,凡是法利赛人告诉人的一切事,人都当谨守。圣经原文在“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前面有“因此”二字,我们不可忽略了。因为祂自己对古人的遗传,定意加以破除,祂也藐视那些他们加在摩西律法之上的千百种生活规条。祂不洗手吃饭,正是对那徒具外表虔诚的条规之抗议。所以祂绝不是说,凡文士和法利赛人对人说甚么,人就得照着去行。我们若将着重点放在“因此”那两个字上,我们就能明白祂的意思。他们既然坐在摩西的位子上,因此,他们的解释若与摩西的律法符合,你们就应当遵行。只要他们善尽所取得的地位之功用,他们就具有那地位所给予的权威,他们的教训对人就具有约束力。
然而说过这些之后,我们的主就开始指出这班人的失败。祂的话很明白,用不着加上甚么解说。“他们能说不能行。”“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这话的意思并不是说,他们把重担搁在人的肩上,不肯伸出一个指头去帮助人。它的意思是,他们只把重担加给人,自己连一个指头也不动。这话说明他们颁布了道德教训,自己却不身体力行。
接着王一一指出他们深处的动机。他们佩戴经文。基督并未说佩戴经文不对。佩戴经文是遗传。古代有一个传说,耶稣自己也佩戴经文,这可能是真的。他们佩戴经文,并特意佩戴得很明显。他们将衣裳的繸子作长了,把佩戴的经文作宽了。为要吸引人的注意,使人可以看见他们佩戴经文。在此我们看见文士和法利赛人失败的基本原因,是“要叫人看见”。那是对他们的虚假虔諴所作的无情揭露。虚假的虔诚就是在外面拘守一切细节,这正是表示了他们内心有想叫人看见他们的虔诚之欲望。在国度的宣言中,祂曾说到有人欢喜站在街道上,在十字路口祷告。祂不是说在街道和十字路口祷告不对,但祂说这些在街上,在十字路口祷告的人,为的是要人看见。祂很技巧的斥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这话的意思是,他们为求人看见而祷告,人既看见了他们作祷告,他们所求的就已经得着。同样的在这里,在冲突的终点,面对着环绕在祂周围,听祂讲论的首领们,祂再度指出他们同样的错处。
如果我们没有注意这些事发生的背景,我们对这些事的了解就大打折扣。那时基督是在圣殿中,众人在那里,祂的门徒也在那里。还有那些曾对祂盘问,却被祂堵住了口的人,也在人群之中。面对着这么多人,那些放宽了的佩戴经文,在放长的衣服繸子上,十分引人注视。祂说,这一切都是为着要叫人看见,他们对律法的一切解释,全都是出于一种动机,要想为自己制造权威的地位。他们喜欢人在街巿上问他们的安。喜欢受众人的瞩目。为了要得着这些,他们就坐在摩西的位上,解释律法。
基督对那些在虚假虔诚中的人所作的评断,不只显出那班人的实情,也显示了在那班人的影响之下百姓的光景。百姓落在虚假的虔诚之中的原因,是由于错将出于人的,当作是出于神的;其中包括顺服那不是出自神的权柄。这种情形的结果必定是堕落。顺服的对象若不是至高者,人早晚要沦入受奴役的地步。这正是那时代的危机。不只是危机,且是招致败亡的原因。不久,神这位温柔的仆人,就要说出这一点。
紧接着祂从对他们的警告,转过来对祂自己的门徒发言。祂对他们说,“但你们不要受拉比的称呼。”在你们的教训中,不可以为自己握着最终的权威。你们不可称呼任何人是你们的父,不可声称任何人是你们属灵生命的源头。你们也不要受师尊的称呼,你们无权去指引别人的行事为人。这些是祂对自己的门徒所作的三重嘱咐。哦,我们在这些事上,大部分都是盲目的。
在那三个“不要”的里面,王将真虔诚的基本要素指示了出来。在虔诚敬拜之中,那最深的事实,由三件事中那中心的一件表明出来,我们先来看这一种。你们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倘若我们以为耶稣的意思,是指不要将“父”的称呼给人,这样的想法就过于肤浅。关键不在于称呼,乃在于称呼所代表的实质。“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我们的主告诫我们,不可容许任何人籍典礼或其它方式,将属灵生命分给我们。父亲是生我们的人,生命是从父而来。这是“为父”的基本事实,也是我们对这事实之意义的共同认识。毫无疑问的,这里所提到的父,也是此意。在虔诚敬拜之中,最重要的是生命。虚假的虔诚不知道何为生命,只一味的制造重担,将它们搁在人的肩上。在真实和虚假的虔诚之间,有一个分别,虚假的虔诚都是外面的,而真实的虔诚则在于人的内里。以赛亚嘲笑偶像的那一段话,正好将这一点说透。那个到树林中去的人,砍了一段木头,用它作成一个偶像,从此他就扛着它。那就是虚假的虔诚。以赛亚接着又说,耶和华背负着我们。这才是真的虔诚。两者之间的区别乃在生命,那是最中心的一点。现在耶稣说,“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对那些自称能藉圣餐等仪式,赐给你生命的人,千万不可承认接受他。惟有神,就是能使人重生的神,方能使人得着神的生命。
另外的两件事,说明真实虔诚的另两个要素。头一个是权柄。没有一个人不感觉到需要权柄。它是真实虔诚里面的基本要素。当我们得着了生命,我们的生命就需要权柄,就是那至终支配我们的事实,来吩咐我们。不管是真实虔诚或虚假虔诚,其与这世界冲突的全部故事,就在权柄这个问题上。罗马天主教声言他们有权柄,他们觉得我们这些不在天主教范围之内的人很可怜,因为我们没有权柄。我们且摒弃一切区别,来注视权柄的需要。人的心中需要权柄,需要带着权柄的话语,需要对他有约束力的话。
不只这样,人的心也需要指引,还不单单是真理的指引;真理自然具有权柄,有约束力,且是最终的指引。人还需要不断并恒常地,将真理应用在每天生活中的一切细节上,尤其是遇有危机时,更需要指引。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一直有一个需要,巴不得有人对我们说,这是正路,你当行在其中;以真理来指引我们生活中的每一点。在人虔诚的生活中,首要的是生命;其次是权柄,人可以向之降服归顺,并向之效忠;最后是恒常的指引,使他可以跟随。这些是基督所承认的。
在此我们看见所启示的真理标准,它同时也启示了真实虔诚的要素。首先,它是在人心中的神的生命。惟独神能将祂的生命赐给我们。在那静谧之夜,祂在房顶上对那个诚实,真挚的问道者说,你需要生命,你必需重生。“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的人在祂里面得永生。”这是怎样得生命的说明──借着我的被举起来。循着祂的话往下读,我们方能明白,祂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的意义。我们方不致怀疑,圣灵对祂这话所作的解释──“耶稣这话原走指着自己将要怎样死说的。”王借着自己经过奥秘的死,向人提供祂的生命,这是虔诚所不可缺少的根基。
而祂自己则是永远屹立的权柄。要记得,祂的权柄并不是解释真理的权柄。祂的权柄是在于祂本身就是真理。祂从未说,我教导你们真理,我向你们宣告真理,对你们诠释真理,祂说,“我就是真理。”我们若能使一个人与基督面对面相见,不是人所描述的基督,而是新约中的基督,他必立刻知道,他正站立在永恒而基本的真理之前。基督的权柄是虔诚的独一权柄,也是它最终的权柄,基督的权柄是借着真理的圣经向我们启示的。
最后的一项是基督直接的引导,因为祂与我们每一个人相近,每时每刻都等着引领我们的方向,管理我们的脚步,指导我们。如此,祂将自称有权柄的中间阶层清除,就是那些自称借着某些仪式,能将生命交通于人的中间阶层,那些敢于干预人与神之间事务的人。在此我们能看出,虔诚的主要原则一旦受到干扰,虔诚就沦为虚假。我们,怀着战兢的尊敬,来看那些古罗马教中的圣徒。天主教承认以上所提的,是真实虔诚的三种要素。天主教能继续有力量,原因正是在此。它承认人需要权柄,人需要生命,人需要引领。在天主教所提供的三重服事上,他们认为正是针对着这三方面的需要,且能满足这三方面的需要。在祭司职分上,它宣称神父藉颁发圣体的礼仪,能将生命交通予人。在教导的职分上,它宣称神父可以对人讲永远无错误的话,以满足人对权威的渴求。在认罪的职分上,它宣称神父可以调查并引导人,针对那人的需要满足他。罗马天主教惊人的异端是在于一个事实:一方面它承认虔诚的基本要素,而另一方面却使这些基本要素失去它们的力量,否定了基督论到这些要素时所说的话。
为着属灵虔诚的缘故,我们要对这种滥用圣物的亵渎抗议到底。头一件当反对的是,妄图置身在赐生命的神和人之间的中间阶层。我们只能直接从祂得着生命;神父和圣礼都不能使人得着生命。主的晚餐是基督所吩咐我们一同领受的爱筵,是感恩的圣礼,十分美丽。但主的筵席不是我们接受生命的地方,它是我们向神献上诗歌和赞颂的地方。无人能借着这筵席使生命更丰盛。
受浸也同样是如此。受浸这件事本身并不提供恩惠。没有一个婴孩因为领了浸,就能承受天国。受浸也不能使一个人成为基督身上的肢体。这些外面的记号,是内在实际有价值的象征,但它们本身并不赋予生命,也不加增人生命的深度。人惟独与赐生命的神接触,方能从祂得生命。
在引导的这一方面也如此。让我们重申,对一切加在我们行为上的属人的干预,我们都要抗议到底。要记得,在这一方面祭司制度是极阴险的祸害。虽然事隔多年,它仍常常以不同的面貌出现,有时非常离奇,那些极力反对罗马教制度的,他们自己往往又伸手干预别人。愿我们将祭司制度赶出去!让我们只接受祂的调遣!
然而我们不可忘记,对虔诚的这种观念,远超过在消极方面的责任,它还向我们启示了积极的一面──我们所当尽的本分,就是切实顺从基督的权柄。如果我们只是在心里承认祂有权柄,我们的意志却没有顺从,那是既危险而且是有害的事。我们若将自己的心交给祂,愿意听从祂的命令与吩咐,并且听见后就顺从,那是积极地尽了我们的本分。
如果我们在天上有一位父是一个事实,那么和父神交通就成为我们积极的本分。倘若祂的生命的确在我们里面,那么我们在外面的行动举止,就应该受内住生命所规范。我们应该与祂相交,不单单是在七日的第一日早晨,在聚会敬拜的时候,并且在每天生活中的一切行动态度上,都应该与祂有交通。我们当牢记,神的生命在我们里面的感动和催促,是惟一当顺从的驱策力。
最后一方面,我们若定意,行事为人不受中间阶层的干预,那么我们当同样的立定心志,将我们自己交给基督,生活中的一切巨细之事都受祂的仲裁。若不先求问祂的旨意,我们无权擅自决定自己将从事的事业。我们也无权去任意寻求欢娱,除非我们明确地知道,那是祂所许可的。我们若没有寻求祂此时对周围现况的心意,就无权妄自定规我们对社会状况,政治事务,或是国际上大事所应抱的态度。
这是虔诚的真谛。它把一个人带进与神直接的关系中,是人对基督权柄的回应,是以基督的同在,来察验日常的生活,是否符合祂的旨意,是否单单照着祂的旨意行。愿神引领我们,进入虔诚的深刻实际中。
马太福音23:13-39
这一段经文是出自王口中最可怕的一段话。在开始祂的传道事工时,祂曾向祂自己的门徒宣讲国度的律法,祂宣告说,他们的义必须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现在我们研读祂这里所宣布的“有祸了”,我们发现祂是在作更进一步的说明。祂指出那些人的义失败了,并说明他们为何会如此失败。祂这段话乃是对这些人定意所作的选择之判决。
这里也和其它地方一样,我们很可能读错王的声调,因而将王的心意全然曲解,甚至无法发现到,虽然那些话极为可怕,其中仍明显地包含着怜恤。这一段话所留给我们最后的印象,是耶稣的严厉,和祂对公义绝对不屈的忠诚。虽然这是事实,但若细细的读,一定会发现祂作这样的宣告时,是眼中含着泪水,自始至终,无不显示祂心中的痛楚。在这一段话里,不单有弃绝的雷轰,它也有绝望的哭泣。惟独能分辨出这两种声调,方能明白这一段话的意义。
耶稣的严厉,可以从祂所用的字句中看出。祂一再重复“假冒为善的”一词,一再以“无知瞎眼的人”称他们,并且祂称他们为“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祂说他们“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我们读的时候都会感到战栗。这一切词句无不说出基督的严厉。我们不能将这些删去,它们在这一段话中,和其它的事一样重要。
然而我们若未能分辨祂的另一种音调,我们就失掉了太多的东西。祂的声音中揉和着眼泪,祂的心中充满了痛楚。这一切不单藉最后的哀号──“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流露出来,也包含在每一个“有祸了”的里面。然而虽然是怜悯,仍是弃绝的性质,因为每一个有祸了都是向他们宣告的。
在这一段里面,我们首先看见王公正的裁决,以及祂在听祂讲话的这一班人身上所发现的实情;然后是祂所作的司法上的宣判。
在祂的国度宣言中,王曾对祂的门徒说,“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5:20)。这些话是在国度宣言的头一部分中说的,紧接着我们读到,“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祂所提的律法,是当日他们生活的依据,祂非但没有将它废去,反而进一步的将它内在的涵义向他们阐明,以强调它依然有效。但借着宣告这个要求,祂也指出那一班文士的失败。
要将祂所教导人必须有的义,和法利赛人的义作一个比较,我们必须先了解祂的登山宝训,在那里祂论到福,也就是论到祂的国度中的人所必须有的品格。因为这时主的传道事工行将结束,所以我们才回头看祂开始传道时所讲的那些话。当时就是这样开始的。现在我们所看的这一段记载,是祂如何结束祂的传道事工。祂当着众人对文士和法利赛人所作的裁决,正是祂在开始传道时所作宣告的详尽说明。他们站立在祂的面前,他们的品格,正和祂开始传道时所宣告的相反。
虽然我无意过分强调八福和这里的七祸之间的对比,但是我们若将八福所启示的品格,和这七祸所显示的品格并排,两者的对比就十分鲜明,它们彼此之间如同针锋相对。
让我们将八福篇中的有福了,和这一段话中的有祸了,并排在一起对照着来看,我们就能看出王在这一段话中的意思──我来是要带领你们面对面看见神心目中公义的理想。你们既然拒不接受我在传道之初所要给你们的福,因此所剩下的,除了灾祸之外,再没有别的了,这是弃绝祝福的必然结果。
祂所宣告的头一个祝福,是临到灵里贫穷的人,“虚心的人有福了。”这种态度所带来的福是承受,“因为天国是他们的。”现在留意耶稣所宣告的头一个祸。“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正当人前,把天国的门关了。”灵里贫穷的结果是得着天国,灵里骄傲的结果是自己不进天国,并且当着努力要进入的人面前,将天国的门关闭。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前者是忧伤痛悔,结果是得着神的安慰。后者所有的作为与神的国相背,他们设法使一个人入教,耶稣指责他们说,“你们走遍洋海陆地”,结果却是“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这“地狱之子”,并不是指结果这人的品格变得很邪恶,它乃是指使那人陷在痛苦,不安的绝境之中。我们记得在另一个场合,我们的王用一种象征的说法,说到地狱的刑罚,祂说,“在那里虫是不死的。”因此,那些忧伤痛悔的人,结果得了安慰;相对的,这些坚持背叛的人,所得到的是痛苦,不安和悔恨。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与它相对的,是瞎眼领路之人有祸了。这一点将基督在肉身的那时代,人自以为是的诡辩暴露无遗。那是最主要的罪孽,与温柔正好相反,这一种心里骄傲的最后表现,就是反叛神,亵渎神。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和这个有福相对的,是那些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而将律法上重大旳事,弃置不顾的人有祸了。这是属灵的健康,与属灵的弊病之间的对比。一方面是对公义康健的饥渴,另一面是苛求的弊病,专注重那些无关紧要的外在细节,但对着公义却无丝毫的饥渴。他们疏忽律法上重大的事,转去以献薄荷、茴香、芹菜等十分之一自赎。基督很谨慎的说,那固然是当行的,但还有更重要的事,是他们不可忽略的。
“怜恤人的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与这个福所相对的祸,是临到那些粉饰外面,遮掩内里邪恶的人。当我们读到“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时,才明白这等人有祸了的原因,是由于心中盛满了勒索和放荡,正好与心中充满了怜恤相对。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与这个福相对的祸,是归给外面很美丽,但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污秽的人!这个对照非常突出,是以内心中的纯洁,和生命中的污秽相比。
最后,与那使人和睦,得称为神的儿子之福分相对的,是归给“建造先知的坟”之人的祸,他们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留意其中的对比──神的儿子与杀害先知者的儿子。
在这样的对照之下,如果我们没有看出每一个祸,和每一个福之间的直接相对关系,至少我们能发现,在我们的主所作的有福宣言中,祂七次所提到蒙祝福的品格,正好与祂最后所宣告,七种有祸了的品格截然对立。我们还可以再将这样的对比继续下去,因为在第5章里面,还有一个双重的祝福,临到为义受逼迫的人;而在23章里面,我们看见祂对那些人,论到祂钉十字架之后的服事,“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并文士到你们这里来,有的你们要杀害……鞭打……。”在祂开始传道事工时,在国度的宣言中,祂对环绕着祂,准备为祂受苦的门徒这样说,“人若因我……逼迫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在结束祂的事工时,祂要他们留意一项事实,就是那一班在品格上与他们完全相反的人,他们要将苦害加在他们身上,逼迫他们,鞭打他们,并将持守公义的人钉十字架。
我们的主发出如此严厉的话,首先显明了它们的绝对公正。倘若我们赞同祂在传道之初,对那些品格所加的祝福,我们就不得不同意,对那些被祂弃绝的人所表现的品格,祂所降的祸是有理的。祂所说的话无不公义,无不长存。每一个祸正是福的反面。蒙福是因着品格,罹祸也是由于品格。蒙祂祝福的品格,正好与祂所宣告有祸的品格相反。
接着是祂一连串的宣告。“这就是你们自己证明,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了。你们去充满你们祖宗的恶贯吧!”这一段话必须从东方人的思想去领会。在西方人的观念中,人和祖先的关系越来越淡薄。而这些人一直以身为亚伯拉罕的后裔自傲。曾有一次他们说,“我们的父就是亚伯拉罕。”祂说,你们既以你们的祖先自夸,以你们和旧日的关系为荣,却拒绝站在当负的责任上,“你们去充满你们祖宗的恶贯吧!”当忠于你们所夸的,不要以为你们修饰了先知的坟墓,就脱离了你们祖宗杀害他们的罪。你们的心灵和你们的祖先毫无不同,你们同样的弃绝公义,仍然迫害义人,并且还要继续如此。我们若没有看出祂所指的前因后果,就无法相信耶稣基督是在宣告判决。祂预先向他们指明,他们将要作甚么,并且结果将怎样。留意祂紧接着的话,“你们去充满你们祖宗的恶贯吧!”“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阿,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
当王的先锋施浸约翰,开始他传道事工的时候,同是这一班人曾来到他的面前,他也以严厉的话斥责他们,“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现在当耶稣在祂的传道事工行将结束之时,祂虽然也用这话,但不是严斥,而是别有所指,祂说出了那可怕的必然后果,“怎能逃脱……呢?”“你们去充满你们祖宗的恶贯吧!”你们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你们同样拒绝神的义。结果将如何?在主传道之初,祂以祝福的宣言开始,说明主对祂子民的旨意和愿望,祂同时说明蒙祝福所系的公义的条件。现在祂对这班拒不遵行公义条件的人说,“你们……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藉此我们的主宣告,地狱的刑罚是那些拒不向真理降服之人所无可逃避的。他们的良心曾被照亮,从祂称他们为假冒为善的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来。假冒为善的人,他们在外面所表现的义并不真实,因为他们的里面仍是邪恶。另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虽然他们曾有过很深刻的知罪,他们的内在生命却依然邪恶如昔。这是祂对前因后果的宣告,祂说明人既种下了地狱审判的种子,就必然要面临收割之日。
接着祂在那伟大的哀歌中指出,那结果是他们自己执意选择的,“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这就是人的罪──“只是你们不愿意”;那就是人的意志,抗拒神的旨意。人故意抗拒公义的解释,以及神愿意人蒙福快乐的旨意。“有福了……”表明王要赐福给人的心意。“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先附带一提的,这里我们又听见基督令人震惊的声明,留意这话的庄严。他像历来的众先知一样,以城的名来称所指的国。“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加利利的拿撒勒人耶稣)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祂的含义是,他们若肯到祂这里来,祂就能覆翼保护他们,救他们脱离即将来临的审判。
祂所用的这个表号十分美丽和简单,含义却那么深切。它是出之于一项单纯的真理,神是祂子民的慈爱父亲,也是慈爱的母亲。祂说,“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如果祂只是一个常人,一个加利利的木匠,那岂只是千万个不可能。但祂是神,来成为人,是神成了肉身!在这最后的一段话中,祂像宣布国度宣言时一样,对众屹立。这位不久将被弃绝,被除灭的主,将历代所表明的神对祂子民的柔爱归结起来,祂以呜咽的哀歌吐露心声,“我多次颂意……”。祂的目的不是为吐出咒诅,乃是为带下祝福;不是在疾怒中痛责他们的失败,祂至愿对人喜乐欢呼。我们记得先知西番雅说,“耶和华你的神,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的主,祂在你中间必因你欢欣喜乐,默然爱你,且因你喜乐而欢呼。”这是祂的旨意,“我……愿意……”;而他们的罪就在,“只是你们不愿意。”
然后他宣告判决。“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有一些古卷无“成为荒场”等字,但一般的意见赞同保留这些字。祂所指的也许是他们的生活中心—圣殿。那时他们可以远远的看到这殿。当祂开始祂的传道事工时,祂曾洁净这殿,并说,“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后来祂再度洁净圣殿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现在祂说,“你们的家(家和及原文相同──译注)……留给你们。”留给你们这些假冒为善、瞎眼、愚昧、不洁的人。你们弃绝神的宝座,蔑视神的公义,拒绝神的怜恤和神的旨意。
但是还要留意细察祂的话。“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圣殿之成为荒场,是由于圣殿所属的主不再在其中的结果。下一章里祂又说,“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
然而让我们注视王。我们已经说过祂的忧伤,我们也听见了祂所宣布的判决。祂未了所说的,“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这是甚么意思?这话将由谁来解释?有趣的是,我们发现,对这话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而其中有些人迫切希望把这话解释得能配合他们自己的立场。我们知道,耶稣这话当时就是指着那殿说的,我们也知道祂的话已经应验在那殿。但是我们必须看见,即使在这时,在祂对这国,这城宣告审判,说到他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他们的时刻,祂的心中仍存留着盼望。祂遥望将来,有一日他们将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研读过这一段经文之后,我们要留意两件事。第一,这段圣经向我们启示了一件可怕的事,就是不诚实的可悲结局。假冒为善这一个词深具含义。这班人的行动是刚愎邪恶。他们外表上的洁净,正说明他们对圣洁的美丽并非没有感觉,也说明他们的内心污秽是他们故意选择的。“只是你们不愿意!”这种态度必然招来难逃的后果。用耶稣的话说,他们成了地狱之子,进了地狱的审判。这里所说的,与从未听见过祂信息的人无关,也和从未与这位万王之王,神的基督谋面过的人无关,却和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当站立在这位教师,这位主的跟前,切实的明白并牢记,任何假冒为善必招致地狱的审判,此外绝无其它的结果。倘若我们听见了祂口中所说“有福了”的条件,却不愿顺从,那就是我们执意拣选自己的道路,朝着祂所说的“有祸了”之结局直奔,绝无退路可逃。
看哪这王!在此我们看见,祂的启示是何等严肃。祂是何其满有恩惠,但又是绝对公正。这段话向我们启示了祂对公义的热爱,同样也启示祂对极端堕落和最顽劣者的怜悯。祂对公义的热爱,并不影响祂对顽劣者的怜悯。祂对堕落者的怜悯,也不影响祂对公义的热爱。我们的心当受这些严肃的“有祸了”的警戒。王的工作并不是要原谅那些坚持留在不义之中的人,使他们能立刻进到神面前,进入天上的荣光之中。任何玷污都不能进入那里。虽然祂的事工带有无限的恩惠,但那些仍坚持背叛,不肯顺从的人,必然要受地狱的审判,绝无幸免的生路。王最深切的冀求是让神得着王权,让公义得胜。在祂不得不向人宣告审判时,虽然带着眼泪,祂仍然要这样宣告。因此让我们将自己带到祂鉴察的光中。当我们服在祂的审判和鉴察之下时,让我们求祂给我们恩典,使我们能顺服。──《摩根解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