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二十章
B 葡萄园工人的比喻 二十1~16
这比喻的中心旨趣不在阐释“平等待遇”或“同等价值”,而在强调 神完全的恩典和好意,使“后来者”也能进入天国。这比喻的原始情况是对那些埋怨者(尤指法利赛人)而发的,他们批评耶稣接纳那些被社会所唾弃的罪人,但马太显然以此作为对门徒的劝勉。
二十1
天国好比是恩慈又好意的园主呼召工人进入葡萄园工作;这比喻是以葡萄园的工作来说明人与天国的关系。
因为 这连接九30;因为以下的比喻作为对这一节的解释。
葡萄园 圣经中常以此指以色列是 神掌权统治领域的象征(赛五1;耶十二10)。
二十2
一钱银子 是当时相当不错一日的工资,为罗马士兵一日所领的薪资。
二十3
约在已初 原文是“约在第三个小时”。犹太人工作的时间从早上六时许日出时开始到下午六时许日落时为止。约在已初也就是约在上午九时。
二十4
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 原文作无论甚么(代价),只要是对的,我必给你们。这应许在园主慷慨的给付上成全了。
二十5
午正和申初 原文是“第六小时和第九小时”。申初是下午三时许。
二十6
酉初 原文是“第十一小时”,也就是下午五时许。
二十8
依照旧约的条例(利十九13;申二十四15)工资是当晚支付的。工人固然有权利要求这么作,但实际上一般的情形就不是这样。这比喻中所描述的工作机会很特殊,并不保证工人将有明日工作的机会。故此,当晚给工人工钱是很自然的事。
到了晚上 指过了工作的时间,下午六时许。
二十9
最后一批被雇用的工人得到园主应许付给第一批工人的工钱。
二十10~12
最先被雇的那一批工人看见园主如此的慷慨,就想他们必得比所约定的一钱银子更多,但却没想到所得的竟然与那些只工作一小时的相同。这些“整天劳苦受热”的工人就埋怨园主不公平。这比喻在此难免暗示,耶稣给予那些在社会上被唾弃的罪人(税吏和娼妓,二十一31)与终生担负律法重担的人(文士和法利赛人)同等的待遇。
整天劳苦受热 指以耐心与毅力做完了一天的工作。热指由东风而起的干燥又炎热的天气,晒久易使被皮肤感到不舒服。
二十13~14
园主所回答的第一句话,正是显示他照约定的支付,引伸 神的公义不可废,祂履行了祂的约。保罗说,若人服事 神是基于这约定的关系,他所得的是该得的,而不是恩典(罗四4)园主在此所说的第二句话引伸 神以恩典待人,这该是这比喻的重点所在。
朋友 原文字hetair,友善的劝语(二十二12,二十六50)。
二十15
耶稣在此无意教导人可随意对待他们的雇工;地上的雇主若这么做必遭受极大的难处。但 神却不同;既然万物为祂所有,祂能凭己意处理一切。况且天国或永生是最大的赏赐, 神乐意赐予所有在葡萄园里服事祂的人,这又何尝不可?这节经文很自然地引出这比喻的重点: 神所赐的是祂的恩典超乎人应得的。
你就红了眼么 原文作你的眼睛是邪恶的么。善眼与恶眼是犹太人熟悉的俚语(箴二十二9,二十三6,二十八22)。红了眼是指嫉妒之意。
二十16
见九30。在此次序的更改(先提在后的而后提在前的)或许与第八节有关。有些抄本把这节读作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但这与比喻连不起来。当马太重述这比喻时,比喻述说的实际情况有了改变:耶稣说这比喻的用意在解释他的教训,永生不是人靠自己的力量所能赢得的,而是 神恩典的赏赐,但马太却以葡萄园视为基督教会,而凡参与教会事奉的,无论先后都得一样的益处。
C 第三次预言他的受难 二十17~19
马太在此稍微缩短了马可的经文(十32~34);路加却自己多加了一额外的说明,指出门徒当时并不明白耶稣所预言受难的话(十八34)。以内容而言,惟有马太提到耶稣的死是被钉在十字架上(比较可十34;路十八33),这也是他第一次提到的(比较十六21,十七22~23)。
二十17
这是耶稣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的时候,从一大群跟从他的人中把十二个门徒带到一边,告诉他们即将在耶路撒冷所要发生的事。马可暗示耶稣一路上心事重重,且走在前头,引起门徒讶异,群众害怕,这点马太把它略去。
二十18~19
这是对受难最详细的一次预言,特别提到耶稣是被定死罪的,且由外邦人(罗马士兵)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犹太民众终究不能避免参与他们领袖所作决议的责任,把耶稣定死罪(徒二36)。
定他死罪 表明耶稣的死不是一种谋杀的行为;它是经由法律的程序,来确立他的罪状,而被判死刑的。
钉在十字架上 只有马太在耶稣受难的预言中提过钉在十字架上的字眼;马可和路加两福音书均在受难事件发生之后才提到。犹太人的领袖虽能判定人死刑,但他们却没有执行的权力。因此,他们只好把犯人交给罗马政府当局来执行。钉十字架并不是犹太人所用的酷刑,而是罗马帝国用以对付大犯人(诸如强盗、杀人犯、叛国贼等)的刑罚。
D 服事人的为大 二十20~28
马太在此稍减了马可的经文(十35~45),只保留了耶稣回答中的“杯”而略去了“洗”,且把请求者换成雅各和约翰的母亲。这有关天国里等级的问题,前已提过(十八1~5),不过耶稣藉此机会作一清楚的交代;在天国里为大的不在于权柄,而在于服事。
二十20
依照马可的记载,来求耶稣的是西庇太的两个儿子雅各和约翰(十32),但马太或许是为保全这两位使徒的荣誉;就把这件事的责任推到他们的母亲撒罗米身上(可十五40~41)。但从耶稣直接回答这两位兄弟的话(22)可见,母亲的部分是后来加上的。
二十21
在你的国里 与马可的在你的荣耀里(十37)同。马太和马可固然均认为这是指耶稣再来的时候的事,但雅各和约翰却想耶稣这次以弥赛亚身分进入耶路撒冷,必赶走罗马人,在荣耀中作王,治理重建的王国。
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 坐在国王的左右边是表极大的尊荣,拥有国王之外最大的权柄。
二十22
我将要喝的杯 从耶稣受难的预言可知,这是指他即将遭受的苦难。在旧约里,杯字常被用作隐喻,有时用以表喜乐(诗篇二十三5,一百一十六13),但用以表审判或报应的为多(诗十一6,七十五8;赛五十一17;耶二十五15等)。
二十23
耶稣的回答一方面肯定他们所说的“我们能”,另一方面指出惟独 神能决定谁在天国里是最大的(马可的经文没有“我父”两字)。约在主后四十四年雅各在耶路撒冷被希律王亚基帕所杀而殉道(徒十二2)。第二世纪初帕皮亚(Papias)也曾提到约翰殉道的事,但在教会传统中更可靠、被广泛接受的看法是约翰年纪老迈平安过世。无论如何,耶稣肯定他们受难的命运未必指他们的殉道说的。
二十24
门徒的恼怒是由嫉妒而起的。这给耶稣机会来矫正他们错误的想法。这节经文把前段的事件与后段的教训连在一起。
二十25~27
耶稣解释 神国与世上列国的情况不同;后者是君王统治人民,在上作王的有权管束在下作百姓的,但前者的情况是服事者为大,其大小的分别不在于权柄,而在于服事。
外邦人有君王 原文是“列国的君王”,在此尤指罗马帝国。
大臣 原文作大的。
用人 原文字diakonos是与教会中的“执事”同一字,表明在教会中任职是以服事为本的,这正合乎 神国的精神。
二十28
耶稣以自己的表现作为门徒效法的典范。
人子 耶稣在此以这称呼来描述自己屈身为受苦仆人的身分。见八20。
服事 原文字diakoneo是由其名词用人而来,在此意指人子作用人来服事人。
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耶稣指着他自我牺牲的死,带有救赎的意义。赎价(lytron)一词意指释放一人或获得一物所需的同等价值。在福音书中仅在这句训言(见可十45)中出现过。在旧约中往往以此形容付出使奴隶或战俘得释放而自由的代价。耶稣说出他自己的死将成为许多罪人从被罪恶捆绑的情况下得释放而自由的代价(一21)。多人在希伯来语中也就是指所有的人(参见赛五十三12)。耶稣在此并无指明交付赎价的对象,只在强调要使罪人得释放所需极大的代价。
二 医好两个瞎子 二十29~34
马太把马可的经文(可十46~52)缩减了些,且以两个瞎子(正如两个被鬼附的人,八28)取代马可的一个瞎子。这桩事的记载正是二十28的例证,描写耶稣慈悲为怀,在路上帮助需要的人,表现服事人而不受人服事的精神。同时,马太欲以此证实那位在上耶路撒冷路中的耶稣是大卫的子孙──亦即真正的弥赛亚。太九27~31提到与此类似的事件。
二十29
马太和马可均记载在出耶利哥的时候,耶稣遇见瞎子,但路加却记载是在进入耶利哥的时候。当耶稣来到接近耶路撒冷的时候,越发多人跟从他,因他们都以热情的心,期望他以弥赛亚的姿态在耶路撒冷出现。
二十30
在旧约里,二人是见证事件可靠性的条件。马太以两个瞎子替代一个,是要以这桩事证实耶稣的弥赛亚身分以及这神迹本身的可靠性。见八28。
大卫的子孙 弥赛亚的别称。见一1。
二十31
众人要瞎子安静下来,这或许是因他们害怕这公然的宣称耶稣是弥赛亚,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困扰。无论如何,耶稣怜恤人的作为没有因此受了拦阻。
二十32~34
马太略去了马可的一段话(十49下半~50)而特别加上他所喜欢用的字来描述耶稣动了慈心(九36,十四14,十五32,十八27)以手摸(八3,九20,十四36等)来医治他们。
跟从了耶稣 作了耶稣的门徒。见四19。
──《中文圣经注释》